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镜下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38例报告 被引量:18
1
作者 汤绍涛 王勇 +3 位作者 毛永忠 李时望 童强松 阮庆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9期683-685,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胸腔镜监视下用穿通器在胸骨凹陷最低点水平,两腋中线之间,于胸膜外经胸骨后穿通一遂道,放置支撑板将凹陷胸骨抬起,支撑板两端安装固定器。5例使用进口器械,33例使用...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胸腔镜监视下用穿通器在胸骨凹陷最低点水平,两腋中线之间,于胸膜外经胸骨后穿通一遂道,放置支撑板将凹陷胸骨抬起,支撑板两端安装固定器。5例使用进口器械,33例使用国产器械。结果38例均在胸腔镜辅助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80min,平均50min。术中出血量5~30ml,平均16ml。36例放置1根钢板支撑,2例放置2根钢板支撑。术后气胸4例,皮下气肿16例,右侧固定器滑脱1例,钢板轻度翻转1例。术后住院7~21d,平均8d。38例随访3~22个月,平均11个月,优36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治疗小儿漏斗胸方法安全可靠,疗效好,手术最佳时机3~1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NUSS手术 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肠套叠81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勇 汤绍涛 +3 位作者 童强松 毛永忠 李时望 曹国庆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8年4月本院36例应用腹腔镜辅助治疗的难治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与45例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较。结果36例腹腔镜辅助治疗患儿中,5例中转开腹手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8年4月本院36例应用腹腔镜辅助治疗的难治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与45例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较。结果36例腹腔镜辅助治疗患儿中,5例中转开腹手术。与45例开腹手术患儿在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早,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是治疗小儿难治性肠套叠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腹腔镜检查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心形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与开腹手术比较 被引量:14
3
作者 汤绍涛 曹志清 +4 位作者 阮庆兰 毛永忠 王勇 李时望 童强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9期699-701,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下背侧纵切心形吻合术(LHSC)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术后并发症和排便功能.方法1999年8月~2003年11月,57例患儿进行了LHSC,54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是2.8年(6个月~4.8年),主要观察手术时间、并发症、排便功...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下背侧纵切心形吻合术(LHSC)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术后并发症和排便功能.方法1999年8月~2003年11月,57例患儿进行了LHSC,54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是2.8年(6个月~4.8年),主要观察手术时间、并发症、排便功能及费用并与1999年8月之前的48例开腹手术进行对比.结果手术时间腹腔镜组为(168±59)min,明显长于开腹手术组(138±43)min,(f=2.903,P=0.005);腹腔镜组住院总费用为(12 030±1 050)元,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10 500±1 500)元(t=6.019,P=0.000);2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统计学上差异无明显性(χ2=2.86,P=0.091);伤口感染和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率腹腔镜组较少,而尿潴留的发生率比开腹组高.腹腔镜组直肠肛管反射恢复率55.6%,直肠肛管角为83.4°±10.4°,排便功能异常发生率为11.1%,便秘和污粪各占50%,与开腹组相近.肛管直肠压差与肛管高压区长度两组无明显差异性(t=-0.979,P=0.334;t=-0.234,P=0.816).结论LHSC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排便功能与开腹手术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腹腔镜 开腹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治疗直肠乙状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12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曹国庆 汤绍涛 +3 位作者 杨瑛 李时望 毛永忠 王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直肠乙状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HD)的临床经验和近远期疗效.方法 2001~2010年本院收治直肠乙状结肠型HD患儿122例,年龄15 d至12岁.均应用3个或4个Trocar行腹腔镜辅助经肛门Soave拖出术.先在腹腔镜下行浆肌层活检明...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直肠乙状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HD)的临床经验和近远期疗效.方法 2001~2010年本院收治直肠乙状结肠型HD患儿122例,年龄15 d至12岁.均应用3个或4个Trocar行腹腔镜辅助经肛门Soave拖出术.先在腹腔镜下行浆肌层活检明确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和有神经节细胞肠段,然后在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拖出切除病变肠段,对长肌鞘分离,短肌鞘吻合,后壁"V"形切除.结果 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25 min,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2例中转开腹手术,术中平均失血量25 mL左右.术中并发症包括肠扭转1例(0.8%),出血3例(2.5%).术后近期并发症包括肛周湿疹12例(9.8%);吻合口瘘2例(1.6%),其中1例行结肠造口术;小肠结肠炎3例(2.5%);吻合口狭窄5例(4.1%);无肌鞘感染、无括约肌痉挛病例.远期并发症包括肛周湿疹7例(5.7%);粘连性肠梗阻2例(1.6%);肛门狭窄3例(2.5%);便秘复发2例(1.6%);小肠结肠炎5例(4.1%);无尿失禁病例.术后住院时间7 ~ 15 d,101例(82.8%)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8年,平均4年6个月,术后2周大便2 ~ 12次/日,术后3个月大便2 ~ 5次/日,5例出现污粪(4.1%).结论 腹腔镜下长肌鞘分离、短肌鞘吻合治疗直肠乙状结肠型H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HIRSCHSPRUNG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吻合、腹腔外空肠吻合术50例报告 被引量:10
5
作者 汤绍涛 王勇 +4 位作者 毛永忠 童强松 曹国庆 杨瑛 赵志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9期769-77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根治切除、肝管空肠吻合、腹腔外空肠吻合术的技巧和中期疗效。方法对大的囊肿,于囊肿中部切开前壁,再用电钩横断囊肿后壁;对小的囊肿,围绕囊肿周围游离,完整切除扩张胆管。对反复发生胆管炎症的患儿,采用Li...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根治切除、肝管空肠吻合、腹腔外空肠吻合术的技巧和中期疗效。方法对大的囊肿,于囊肿中部切开前壁,再用电钩横断囊肿后壁;对小的囊肿,围绕囊肿周围游离,完整切除扩张胆管。对反复发生胆管炎症的患儿,采用Lilly’s方法游离囊肿。脐部切口扩大至1.5 cm,将空肠提出腹壁外,行空肠Roux-Y吻合。腹腔镜监视下肝管空肠端侧吻合。结果16例患儿行囊肿全部切除,34例患儿行Lilly’s囊肿切除。1例早期手术患儿术前反复发作胆管炎症,囊肿周围紧密粘连,分离中渗血明显中转开腹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90-450 min,平均226 min。8例患儿需要输血。术后住院时间6-16 d,平均8 d。49例术后随访3-39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并发症4例:1例发生胆漏,经腹腔引流后自愈;急性胰腺炎1例,保守治疗治愈;肠粘连肠梗阻1例,保守治疗;肠坏死1例,开腹探查见空肠肝支肠管梗阻坏死,行肠切除和再次胆肠吻合手术。余45例无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无胆管狭窄和反流性胃炎病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分离囊肿后壁,避免门静脉损伤是最关键的腹腔镜操作;胆肠吻合是腹腔镜最难的技术。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肝总管空场吻合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胆道造影在幼婴延迟性黄疸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汤绍涛 毛永忠 +2 位作者 王勇 童强松 杨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775-777,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胆道造影在幼婴延迟性黄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首先脐部置镜观察胆囊及肝脏情况,如果胆囊大小正常或基本正常,通过右肋缘下trocar孔拖出胆囊底部,部分患儿需游离胆囊系膜。切开胆囊,插管行胆道造影。如果胆囊呈纤维闭...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胆道造影在幼婴延迟性黄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首先脐部置镜观察胆囊及肝脏情况,如果胆囊大小正常或基本正常,通过右肋缘下trocar孔拖出胆囊底部,部分患儿需游离胆囊系膜。切开胆囊,插管行胆道造影。如果胆囊呈纤维闭锁状态,不能拖出腹腔外,中转开腹。切开胆囊插管失败,放弃造影。结果12例患儿直接从拖出胆囊行胆道造影显示婴儿肝炎综合征或胆汁淤积8例;2例显示为胆管发育不良;2例为肝内胆管闭锁。5例从肝脏游离胆囊系膜后拖出造影,2例显示为胆管发育不良,3例提示胆道闭锁。其余21例患儿胆囊呈条索状,不同程度肝硬化,放弃胆道造影,诊断为胆道闭锁。所有胆道闭锁患儿均行Kasai手术。结论腹腔镜探查、胆道造影是诊断胆道闭锁、鉴别幼婴延迟性黄疸简便、准确、安全的方法,能够显示整个胆树的解剖结构,避免过大或不必要的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造影 腹腔镜 婴儿肝炎综合征 胆道发育不良 胆道闭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结肠切除Soave直肠内拖出术在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汤绍涛 杨瑛 +2 位作者 毛永忠 王勇 童强松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3-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肠切除、Soave直肠内拖出术治疗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症(IND)的可行性和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对25例IND和先天性巨结肠合并IND(HaIND)的患儿在腹腔镜下行Soave、结肠切除术,其中IND17例,HaIND8例。所有病例通过钡灌肠及延...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肠切除、Soave直肠内拖出术治疗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症(IND)的可行性和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对25例IND和先天性巨结肠合并IND(HaIND)的患儿在腹腔镜下行Soave、结肠切除术,其中IND17例,HaIND8例。所有病例通过钡灌肠及延迟拍片、直肠黏膜活检、直肠肛管测压、腹腔镜浆肌层或全层活检明确诊断及病变范围。采用一个观察孔,2~4个操作孔。根据病变范围在腹腔镜下分别游离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及系膜,会阴部手术按改良Soave方法。对患者手术方法、病变范围的确定、术后并发症和临床结果进行评估。结果25例中,10例行左半结肠切除,15例行结肠次全切除,按Deloyers法将升结肠逆时针转位270°下拖。行左半结肠切除术的患儿术前24h钡剂残留部位均在降结肠远端以远肠管,行结肠次全切除术的患儿术前24h钡剂残留在降结肠近端以近的肠管。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45min和188min,平均失血40ml。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2例,重度肛周皮肤红肿、糜烂11例,肠粘连1例,小肠结肠炎2例。术后平均随访4年,行左半结肠切除术的患儿,术后3个月内排便恢复正常;行结肠次全切除术的患儿术后3个月大便每日4~10次,12~24个月每日大便2~3次。2例出现污粪,无便秘复发和大便失禁病例。结论腹腔镜下结肠切除、Soave术治疗IND和HaIND安全、可行,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术后中期随访疗效满意。术前钡灌肠24h延迟拍片钡剂残留部位可以预测结肠切除的近端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切除术 外科手术 腹腔镜 肠神经系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12P35,P40和IFN-γ在胆道闭锁小鼠模型肝脏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5
8
作者 杨瑛 汤绍涛 +1 位作者 曹国庆 董宁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26-29,共4页
目的检测小鼠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模型肝脏IL-12p35,p40,IFN-γmRNA的表达情况,探索其在B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RRV病毒建立Balb/c新生小鼠BA模型,其中胆道闭锁组(BA组)45只,对照组24只(腹腔注射病毒培养液)。应用RT... 目的检测小鼠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模型肝脏IL-12p35,p40,IFN-γmRNA的表达情况,探索其在B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RRV病毒建立Balb/c新生小鼠BA模型,其中胆道闭锁组(BA组)45只,对照组24只(腹腔注射病毒培养液)。应用RT-PCR方法检测小鼠模型肝脏中IL-12p35,p40,IFN-γ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A组肝内IL-12p35,p40,IFN-γ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第9天时IFN-γ表达水平达峰值(13.340±0.539),IL-12p35,IL-12p40也同时达峰值,分别为(47.629±2.041)和(45.987±2.06),之后,IL-12p35和IFN-γ表达均下降,但IL-12p40表达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IL-12P35,P40及IFN-γmRNA表达水平在BA发病过程中明显升高,IL-12P35,P40在BA发病机制中可能与调节gamma干扰素(IFN-γ)的分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病理学 肝/病理学 白细胞介素12/分析 干扰素Ⅱ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结肠切除、直肠内拖出术治疗巨结肠类缘病 被引量:2
9
作者 汤绍涛 王勇 +5 位作者 童强松 毛永忠 李时望 马亚贞 阮庆兰 王国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834-836,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肠部分或次全切除、直肠内拖出术治疗巨结肠类缘病的可行性。方法1999年10月-2006年5月,对保守治疗无效或复发的38例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Hirschsprung’s disease-allied disorder,HAD)和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肠部分或次全切除、直肠内拖出术治疗巨结肠类缘病的可行性。方法1999年10月-2006年5月,对保守治疗无效或复发的38例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Hirschsprung’s disease-allied disorder,HAD)和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合并HAD的患儿在腹腔镜下行结肠部分或次全结肠切除、直肠内拖出术。分别在脐缘、右上、右下、左中腹刺入4个5mm trocar,行结肠次全切除时,左侧需建立2个操作孔,分别在左上及左中下腹。腹腔镜下分别游离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及回盲部侧腹膜,肛门手术按改良Soave方法。结果38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9例行左半结肠切除,手术时问110—180min,平均135min;29例行结肠次全切除并按Deloyers法将升结肠逆时针转位270。下拖,保留的升结肠长度7—13cm,平均11.5cm,手术时间140—220min,平均175min。术中出血15~70ml,平均35ml。病理诊断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10例,神经节细胞减少症3例,神经节细胞未成熟症4例,未分类型9例,HD合并IND6例,HD合并HG2例,HD合并IGC4例。38例术后随访6个月一7年,平均3年5个月,29例次全结肠切除患儿3个月内每日大便4—18次,6—10个月后渐转为每日2~3次,9例左半结肠切除患儿术后6个月后每13大便1—2次,无吻合口狭窄,无便秘复发。结论腹腔镜下结肠部分或次全切除经肛门拖出根治术治疗HAD安全、有效、可行,手术创伤较小,但需要一定的腹腔镜操作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 结肠次全切除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长肌鞘吻合与短肌鞘吻合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阳历 汤绍涛 +6 位作者 曹国庆 李帅 李时望 王勇 毛永忠 童强松 王国斌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IND—B)患儿,行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术,肛门结肠吻合时保留肌鞘的长短与早期及晚期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自2011年8月至2013年1月间,选择病理检查结果为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病变肠管在降结肠以远,... 目的探讨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IND—B)患儿,行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术,肛门结肠吻合时保留肌鞘的长短与早期及晚期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自2011年8月至2013年1月间,选择病理检查结果为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病变肠管在降结肠以远,需行结肠次全切除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长肌鞘吻合的患儿人选长肌鞘组(28例),接受短肌鞘吻合的患儿(2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病例的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排便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术后并发症中,肛周湿疹、吻合口瘘、便秘复发、污便在两组中发生率相当。小肠结肠炎在长肌鞘组的发生率为3.5%(1/28),显著低于短肌鞘组(19.2%,5/26)。长肌鞘组发生肌鞘翻转1例。手术后2个月内,两组排便次数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长肌鞘组平均排便频率明显低于短肌鞘组。术后12个月及18个月随访,两组排便功能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患儿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行长肌鞘吻合者,术后小肠结肠炎的风险较短肌鞘吻合者显著降低,且术后近期排便控制优于短肌鞘吻合者,而术后中远期疗效比较,两种吻合方式的排便控制能力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SCHSPRUNG病 结直肠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吻合术 外科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症 被引量:11
11
作者 汤绍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47-148,共2页
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disease,HD)手术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自1999年8月武汉协和医院报道腹腔镜辅助下HD根治术以来,相继有多家医院开展了腹腔镜下HD手术,以下介绍腹腔镜治疗HD相关热点问题。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症 腹腔镜辅助 治疗 根治术 HD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症微创治疗的新趋势 被引量:5
12
作者 汤绍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2期101-103,共3页
自1886年丹麦医生Hirschsprung确切描述了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disease,HD)后,历经了各种治疗方法的探索,要么未见到明显疗效,要么遗留大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1948年Swenson等^[1]采用开腹直肠切除、结肠拖出与肛管吻合术... 自1886年丹麦医生Hirschsprung确切描述了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disease,HD)后,历经了各种治疗方法的探索,要么未见到明显疗效,要么遗留大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1948年Swenson等^[1]采用开腹直肠切除、结肠拖出与肛管吻合术开创了一个新的根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症 微创治疗 HIRSCHSPRUNG 严重并发症 肛管吻合术 治疗方法 大便失禁 直肠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影像学检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汤绍涛 阮庆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18-122,共5页
关键词 直肠/畸形 肛门/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诊治现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汤绍涛 曹国庆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2年第1期62-64,共3页
先天性巨结肠症(HD,Hirschsprung’disease)是一种肠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特点是肠管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中缺乏神经节细胞。HD在男性儿童中更常见,80%~85%的患者无神经节细胞,病变局限于直肠和乙状结肠,10%的患者病变... 先天性巨结肠症(HD,Hirschsprung’disease)是一种肠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特点是肠管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中缺乏神经节细胞。HD在男性儿童中更常见,80%~85%的患者无神经节细胞,病变局限于直肠和乙状结肠,10%的患者病变累及更近端的结肠,5%~8%的全结肠HD患者病变可累及小肠的不同水平。以下介绍HD诊断和治疗的现状、进展以及一些焦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症 HIRSCHSPRUNG 无神经节细胞 发育障碍性疾病 肌间神经丛 诊治 男性儿童 乙状结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结肠症根治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汤绍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70-71,共2页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mng’Sdisease,HD)传统手术治疗需两至三期完成。目前一期根治术是HD的标准治疗方法。腹腔镜辅助下Swenson和Duhanmel拖出术相继报道,其中腹腔镜辅助下Georgeson—Soave手术应用最广,这种方法和单纯经肛门...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mng’Sdisease,HD)传统手术治疗需两至三期完成。目前一期根治术是HD的标准治疗方法。腹腔镜辅助下Swenson和Duhanmel拖出术相继报道,其中腹腔镜辅助下Georgeson—Soave手术应用最广,这种方法和单纯经肛门拖出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HD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症 一期根治术 传统手术治疗 经肛门拖出术 SOAVE手术 腹腔镜辅助 治疗方法 金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