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三角法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若干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剑波 骆清铭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对激光三角法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分类和总结,对激光三角法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更进一步应用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测量 激光三角法 激光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格投影式立体视觉三维表面重建系统 被引量:7
2
作者 吴剑波 骆清铭 谭玉山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51-54,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立体视觉的三维表面重建的新方法。该方法以立体视觉为基础,结合网格投影,把被动的立体视觉与主动的非结构光网格投影相结合,采用一种算法简单的由粗到精网格图像立体匹配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常用的立体视觉系统中存在的算... 提出了一种基于立体视觉的三维表面重建的新方法。该方法以立体视觉为基础,结合网格投影,把被动的立体视觉与主动的非结构光网格投影相结合,采用一种算法简单的由粗到精网格图像立体匹配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常用的立体视觉系统中存在的算法复杂、处理时间长、容易产生误匹配等问题。基于该方法的三维表面重建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数据采集速度快、实时性强等优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对三维表面,特别是对无明显特征的光滑自由三维曲面进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视觉 三维重建 网格投影 图像匹配 表面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流控超快混合器及生物大分子折叠动力学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颖 刘笔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6-282,共7页
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或核酸的功能与其三维结构密切相关,折叠动力学研究可揭示生物大分子从自由的一级结构形成具有活性高级结构的动态过程,近年来倍受科学界重视。生物大分子的折叠过程一般发生在毫秒、微秒甚至是亚微秒时间水平,而启... 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或核酸的功能与其三维结构密切相关,折叠动力学研究可揭示生物大分子从自由的一级结构形成具有活性高级结构的动态过程,近年来倍受科学界重视。生物大分子的折叠过程一般发生在毫秒、微秒甚至是亚微秒时间水平,而启动折叠反应则需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超快混合器能使溶液在短时间内达到完全混合从而触发反应,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大分子折叠动力学研究。该文系统评述了超快微混合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其在大分子折叠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大分子 折叠动力学 微流控芯片 混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在翻译后修饰的生物信息学研究领域的进展与前瞻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泽先 蔡煜东 +11 位作者 郭雪江 李骜 李婷婷 邱建丁 任间 施绍萍 宋江宁 王明会 谢鹭 薛宇 张子丁 赵兴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1-634,共14页
翻译后修饰在调控蛋白质构象变化、活性以及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参与了几乎所有细胞通路和过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鉴定是阐明细胞内分子机理的基础。相对于劳动密集的、耗费时间的实验工作,利用各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开展翻译后修饰... 翻译后修饰在调控蛋白质构象变化、活性以及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参与了几乎所有细胞通路和过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鉴定是阐明细胞内分子机理的基础。相对于劳动密集的、耗费时间的实验工作,利用各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开展翻译后修饰预测,能够提供准确、简便和快速的研究方案,并产生有价值的信息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文章主要综述了中国生物信息学者在翻译后修饰生物信息学领域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包括修饰底物与位点预测的计算方法学设计与完善、在线或本地化工具的设计与维护、修饰相关数据库及数据资源的构建及基于修饰蛋白质组学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比较国内外的同类研究,发现优势和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作出前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后修饰 共价修饰 修饰组学 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探测器几何结构与系统响应矩阵关系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郭金霞 曹孝卿 谢庆国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2-66,共5页
PET的系统响应矩阵代表了系统对系统视场(Field Of View,以下简称FOV)中各点的探测灵敏度。它由PET探测器的几何结构和PET数据采集中的各种物理因素决定。如果忽略物理因素的影响,仅考虑探测器几何结构,此时系统响应矩阵被称为几何灵敏... PET的系统响应矩阵代表了系统对系统视场(Field Of View,以下简称FOV)中各点的探测灵敏度。它由PET探测器的几何结构和PET数据采集中的各种物理因素决定。如果忽略物理因素的影响,仅考虑探测器几何结构,此时系统响应矩阵被称为几何灵敏度矩阵,特定的探测器几何结构对应唯一的几何灵敏度矩阵。研究获取了内径相同、晶体数不同的6种环形探测器结构的几何灵敏度矩阵,绘制该矩阵的秩随图像大小变化的曲线,初步探讨几何灵敏度矩阵与不同几何结构探测器采样的关系。该曲线波动特征与系统视场内采样密度变化相一致,且其提供了图像重建可获得唯一解时对应的FOV区域。该结果可以帮助分析重建图像的特征和指导针对不同大小对象成像的探测器选择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系统响应矩阵 灵敏度 立体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体积介导的力学响应相分离蛋白质研究
6
作者 李一伟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0-100,共1页
目标生命通过细胞内的相分离过程调控信号转导、基因表达等。相分离蛋白质极易受到细胞内微环境的影响,且多数相分离蛋白质可能表现成力学响应特征。基于此,本工作研究相分离蛋白质的广谱力学响应特质。更进一步的,是否可以发现更多种... 目标生命通过细胞内的相分离过程调控信号转导、基因表达等。相分离蛋白质极易受到细胞内微环境的影响,且多数相分离蛋白质可能表现成力学响应特征。基于此,本工作研究相分离蛋白质的广谱力学响应特质。更进一步的,是否可以发现更多种类的力学响应相分离蛋白质。方法 本研究创造性地利用细胞体积挤压,促使细胞内水分外流,造成细胞内蛋白质浓度的升高和分子拥挤程度增加。细胞内正在相分离的蛋白质,或者在相分离条件边缘的蛋白质,感受到物理调控因子的影响,也将必然改变其相分离程度。为了高效捕获到相分离程度发生微弱变化的蛋白质,项目团队结合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和定量质谱技术,将在细胞体积挤压(1 min)前后发生寡聚程度变化的蛋白质进行组学水平的高通量鉴定,所鉴定出的蛋白质即为候选相分离蛋白质。结果 鉴定了1 454种内源相分离蛋白质,以及522种未报道的相分离蛋白质。更重要的,发现了1 215种力学响应的内源性相分离蛋白质。结论 细胞内的相分离蛋白质存在广谱的力学感受和响应行为,且由相分离蛋白质组成的无膜细胞器同样具有力学感受与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 细胞体积 质谱技术 力学响应 分离程度 信号转导 分离蛋白质 分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P的超声图像分解去噪算法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春芳 杨鑫 +1 位作者 张旭明 丁明跃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91-1298,共8页
超声图像中的斑点噪声,降低图像分辨率和对比度,不利于后续图像处理.本文基于最大后验概率(Maximum A Posteriori,MAP)推导出一种新的超声图像分解算法,将原始超声图像分解为无散斑真实图像和散斑图像.使用六组不同的参数值,对Field II... 超声图像中的斑点噪声,降低图像分辨率和对比度,不利于后续图像处理.本文基于最大后验概率(Maximum A Posteriori,MAP)推导出一种新的超声图像分解算法,将原始超声图像分解为无散斑真实图像和散斑图像.使用六组不同的参数值,对Field II仿真的超声图像进行分解试验,得出算法中比例参数对分解结果的影响规律.用该方法分解三幅人体超声图像,得到的真实图像平滑性好,且能较好的保留细节和边缘.本文提出的分解算法可用于超声图像的去噪,且分解得到的真实图像和散斑图像可用于特征提取、图像分割和图像分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图像分解 最大后验概率估计 斑点噪声 全变差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体陶瓷化骨粉复合盖髓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周先略 章宏毅 +4 位作者 徐靳 谢则平 倪红英 唐祎 贾义恒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观察异体陶瓷化骨粉与克林霉素复合盖髓剂对狗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陶瓷化骨粉克林霉素生理盐水糊剂、陶瓷化骨粉克林霉素鱼肝油糊剂、陶瓷化骨粉生理盐水糊剂作狗牙直接盖髓实验。以氢氧化钙直接盖髓对照。结果 ... 目的 :观察异体陶瓷化骨粉与克林霉素复合盖髓剂对狗修复性牙本质形成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陶瓷化骨粉克林霉素生理盐水糊剂、陶瓷化骨粉克林霉素鱼肝油糊剂、陶瓷化骨粉生理盐水糊剂作狗牙直接盖髓实验。以氢氧化钙直接盖髓对照。结果 :异体陶瓷化骨粉克林霉素生理盐水糊剂盖髓生物相容性好 ,早期 (1周 )可见纤维性基质形成 ,8周大都形成致密骨样修复性牙本质桥。结论 :异体陶瓷化骨粉克林霉素生理盐水糊剂盖髓 ,牙髓修复发生早 ,牙本质桥形成致密完整 ,用作盖随剂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化骨粉 复合盖髓剂 直接盖髓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体模的颈动脉血流介导血管扩张斑块高度测量方法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蔡文娟 杨鑫 +5 位作者 徐红卫 刘洋 梁华庚 何楚楚 林园 丁明跃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8-446,共9页
通过设计实验对超声体模的血管扩张功能(FMD)斑块高度进行了测量,对各种测量方法做出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和比较,从而确定最佳的评估方法及软件,以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颈动脉超声体模的实际尺寸作为金标准,对FMD斑块... 通过设计实验对超声体模的血管扩张功能(FMD)斑块高度进行了测量,对各种测量方法做出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和比较,从而确定最佳的评估方法及软件,以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颈动脉超声体模的实际尺寸作为金标准,对FMD斑块高度进行了测量,利用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和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分别使用3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横向直接测量、横向间接测量和纵向直接测量,获取斑块的高度,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横向间接测量方法中,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比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更为准确;而在横向直接测量和纵向直接测量中,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比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更为准确。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与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的测量结果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者相差的绝对值并不大(对应0.30、0.45、0.60 cm等3种斑块高度,小于0.02 cm)。总体来说,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和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测量结果都接近于金标准,但自行开发的分割软件的精确性优于超声诊断仪专用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扩张功能 超声体模 软件比较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Chan-Vese模型的超声颈动脉图像水平集分割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雅洁 杨鑫 +3 位作者 徐红卫 刘洋 梁华庚 丁明跃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A期304-308,328,共6页
对超声主颈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横向图像中血管的内外膜进行分割,分割结果可用于对斑块大小、厚度和形状的定性估计及定量测量。首先选用局部C-V(Local Chan-Vese,LCV)模型对外膜进行分割,而用C-V模型对内膜进行分割,并引... 对超声主颈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横向图像中血管的内外膜进行分割,分割结果可用于对斑块大小、厚度和形状的定性估计及定量测量。首先选用局部C-V(Local Chan-Vese,LCV)模型对外膜进行分割,而用C-V模型对内膜进行分割,并引入内外膜距离限制项来提高内膜分割准确度,同时使用稀疏场方法(Sparse Field Method,SFM)提高水平集算法的效率,最后通过全正交法(Full-Orthogonal Method,FOM)、射线法、相似系数分析法等多种评价方法对分割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LCV模型可有效地分割颈动脉血管外膜,而C-V模型可有效地分割血管内膜,改进方法提升了程序运行速度并且提高了内外膜的分割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图像分割 颈动脉超声图像 水平集 局部C-V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断层成像用于关节置换术后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聪 陈捷 +7 位作者 李洪涛 张辉 张求德 应涛 胡兵 丁明跃 尉迟明 郑元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2-416,共5页
目的观察肌骨超声断层成像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因骨肉瘤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记录每项检查所用时间;针对检查区域二维和三维重建图像比较各检查方法成像速度及图像质量。结果CT、MRI及... 目的观察肌骨超声断层成像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因骨肉瘤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记录每项检查所用时间;针对检查区域二维和三维重建图像比较各检查方法成像速度及图像质量。结果CT、MRI及超声断层检查时间分别为(39.0±7.6)s、(332.8±48.9)s及(117.0±9.6)s,CT最快而MRI最慢。CT和MRI中的金属伪影及图像变形导致图像质量降低,影响诊断效能。超声断层成像用于观察假体周围软组织不受金属伪影影响,扫描时间较短、层面连续、图像分辨力较高,且支持三维重建,能有效评估关节假体周围软组织和积液情况,可提供更全面的软组织信息及更直观的立体图像。结论超声断层成像可作为无创方法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断层成像 肌肉骨骼系统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伪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活度定量中校准体模和重建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延召 邹思娟 +1 位作者 谢庆国 朱小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8-914,共7页
本文探讨了SPECT/CT校准体模和重建方法的选择,以用于临床SPECT/CT的准确活度定量。分别对活度已知的点源、大圆柱、小圆柱3种校准体模进行SPECT/CT扫描,然后对每个断层数据依次采用4种重建方法(FBP、OSEM、OSEM+AC、OSEM+AC+SC)进行重... 本文探讨了SPECT/CT校准体模和重建方法的选择,以用于临床SPECT/CT的准确活度定量。分别对活度已知的点源、大圆柱、小圆柱3种校准体模进行SPECT/CT扫描,然后对每个断层数据依次采用4种重建方法(FBP、OSEM、OSEM+AC、OSEM+AC+SC)进行重建,并据此计算校准因子。将小圆柱作为活度定量的对象进行定量误差计算。OSEM+AC和OSEM+AC+SC的平均相对定量误差均小于10%,FBP和OSEM的平均相对定量误差均大于20%。OSEM+AC的平均相对定量误差在采用小圆柱做校准体模时与OSEM+AC+SC无显著差异,而在采用大圆柱和点源时,分别较OSEM+AC+SC的小3.38%和6.48%(P<0.05)。3种体模的对比中,采用OSEM+AC时差异不显著,采用其他重建方法时差异显著。采用OSEM+AC+SC时,小圆柱作校准体模的定量误差较大圆柱和点源的结果分别小3.92%和6.42%(P<0.05)。结果表明,基于CT和迭代算法的衰减校正可有效提升活度定量准确性,但散射校正的效果不佳;校准体模应尽可能与目标定量对象相似。合理选择校准体模和重建方法,可有效提升SPECT/CT的活度定量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 SPECT/CT 校准体模 图像重建 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应力纤维的各向异性影响力模式依赖的染色质拉伸和基因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韦富香 徐翔宇 +3 位作者 张春雨 廖雅文 季葆华 汪宁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79-80,共2页
目的探究不同加载模式下,力学信号是如何在细胞内部传递,进而引起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变形,实现力学刺激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首先,根据不同加载模式下的磁珠滚动距离及染色质变形表征细胞刚度的各向异性。然后,对比减少骨架数量前后的... 目的探究不同加载模式下,力学信号是如何在细胞内部传递,进而引起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变形,实现力学刺激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首先,根据不同加载模式下的磁珠滚动距离及染色质变形表征细胞刚度的各向异性。然后,对比减少骨架数量前后的影响。最后,分析不同加载模式下的骨架与细胞核变形。结果(1)磁珠沿细胞长轴与短轴方向位移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2)细胞核在不同加载模式下的拉伸应变和切应变也存在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信号 细胞刚度 染色质 基因表达 拉伸应变 各向异性 力学刺激 切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