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电悬浮加速度计在轨质心位置的最小二乘估计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洪银 屈少波 +2 位作者 白彦峥 吴书朝 周泽兵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97-902,共6页
本文使用国内首次搭载飞行的静电悬浮加速度计在轨数据与卫星姿态数据,对加速度计与卫星质心的相对位置进行了估计测量.文中分析得到,在卫星姿态机动时,加速度计的输入加速度主要来自于离心加速度及角加速度引入的线加速度.结合卫星姿... 本文使用国内首次搭载飞行的静电悬浮加速度计在轨数据与卫星姿态数据,对加速度计与卫星质心的相对位置进行了估计测量.文中分析得到,在卫星姿态机动时,加速度计的输入加速度主要来自于离心加速度及角加速度引入的线加速度.结合卫星姿态机动时陀螺仪的测量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对加速度计质心位置的三个分量进行了联合估计.结果表明:质心位置的估计精度达到约6 mm水平,主要受限于卫星平台条件和加速度计测量精度限制.利用本文方法对未来重力卫星任务进行了分析,若使用精度为1×10^(-10)m·s^(-2)加速度计以及2角秒分辨率的星敏感器,可将质心位置估计精度提高至4.6×10^(-6)m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卫星 静电悬浮加速度计 质心偏差 参数拟合 最小二乘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CE精密星间重力位差数据集(2002年4月至2016年7月) 被引量:2
2
作者 钟波 李琼 +1 位作者 陈剑利 罗志才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2年第2期158-167,共10页
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星间重力位差是一种沿卫星轨道的原位观测量,它具有明显的地球物理含义。本研究基于改进的能量平衡方程和移去恢复技术RCR(remove-compute-restore),利用GRACE Level-1B核心载荷数据(KB... 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星间重力位差是一种沿卫星轨道的原位观测量,它具有明显的地球物理含义。本研究基于改进的能量平衡方程和移去恢复技术RCR(remove-compute-restore),利用GRACE Level-1B核心载荷数据(KBR星间距离变率、卫星精密轨道、非保守力加速度计和卫星姿态等数据)估计了2002年4月至2016年7月期间的精密星间重力位差数据,并通过数据质量控制手段对估计结果进行了质量标记。这些数据按月进行存储,共有155个月的数据文件,提供了GRACE双星A和B的地心地固坐标、扣除平均重力场(GGM05C模型)的星间重力位差和质量标记等数据。同时,将GRACE星间重力位差反演的时变重力场和地表质量变化模型与官方发布模型进行比较,验证了数据集的可靠性。本数据集进一步丰富了GRACE数据产品的种类,可为静态和时变重力场建模、全球和局部地表质量变化反演及相关地学应用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星间重力位差 改进的能量平衡方程 Level-1B数据 地表质量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兼容Au-25Pt合金的组织结构及综合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付全 马丽华 +5 位作者 刘毅 王顺 张健康 牛海东 武海军 陈登权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35,共5页
Au-Pt合金具有优异的MRI磁兼容性、良好的生物兼容性、高的耐蚀性等优点,在医用材料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采用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维氏显微硬度仪和综合物性测量系统等,研究冷加工过程Au-25Pt合金丝材的组织结构演变及其对体... Au-Pt合金具有优异的MRI磁兼容性、良好的生物兼容性、高的耐蚀性等优点,在医用材料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采用X射线衍射仪、金相显微镜、维氏显微硬度仪和综合物性测量系统等,研究冷加工过程Au-25Pt合金丝材的组织结构演变及其对体积磁化率和维氏硬度的影响,为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Au-Pt合金探索有效途径。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后的Au-25Pt合金为面心立方结构的单相固溶体,经30%~70%冷变形后,没有其它相产生。冷加工变形显著增加了Au-25Pt合金的维氏硬度,尤其在冷加工初期(<30%变形量),但对磁化率影响很小。冷变形Au-25Pt合金不仅具有接近人体组织的体积磁化率(−8.5×10^(−6)),还有较高的维氏硬度(HV0.1=1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Au-Pt合金 冷变形 相结构 磁化率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层析成像技术提高浅地表面波勘探水平分辨率的方法 被引量:18
4
作者 尹晓菲 胥鸿睿 +2 位作者 夏江海 孙石达 王芃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80-2395,共16页
在高频面波方法中,水平分辨率是指水平方向上分辨异常体的能力.异常体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可用水平方向上横波速度的异常尺度来确定.面波多道分析(MASW)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浅地表横波速度结构的探测,然而该方法确定的横波速度是整个检波器... 在高频面波方法中,水平分辨率是指水平方向上分辨异常体的能力.异常体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可用水平方向上横波速度的异常尺度来确定.面波多道分析(MASW)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浅地表横波速度结构的探测,然而该方法确定的横波速度是整个检波器排列的平均计算结果,因此水平分辨率较差.另外,采用共中心点(CMP)多次覆盖的方式采集数据亦增加了野外的工作量.我们在MASW方法的基础上,应用面波层析成像方法,提出一套提高面波勘探水平分辨率的完整方法的技术流程.首先,利用波场分离技术获得准确的基阶或高阶模式面波,采用相位扫描的互相关方法测量多道面波记录中任意两道之间的面波走时;然后根据面波层析成像方法,获得高分辨率的各目标网格内的纯路径相速度频散曲线;最后反演所有目标网格内的纯路径相速度频散曲线,得到研究区域的拟二维横波速度结构.这套方法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理论上它可以准确地提取相邻两道之间面波的相速度频散曲线;同时由于该方法最少只需要1个排列就可以获得拟二维横波速度结构,因此它显著减小了野外工作量.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都证实了这套方法可有效提高面波勘探的水平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分辨率 纯路径相速度频散曲线 面波层析成像方法 拟二维横波速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层状模型中多模式瑞雷波和拉夫波相速度频散曲线的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尹晓菲 胥鸿睿 +2 位作者 郝晓菡 孙石达 王芃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6-146,9,共12页
以瑞雷波和拉夫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高频面波方法,在地下水、环境及工程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对于水平层状模型,横波速度是影响多模式瑞雷波和拉夫波相速度频散曲线的最重要参数。文中利用雅可比矩阵探究多模式瑞雷波和拉夫波相速度对不同... 以瑞雷波和拉夫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高频面波方法,在地下水、环境及工程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对于水平层状模型,横波速度是影响多模式瑞雷波和拉夫波相速度频散曲线的最重要参数。文中利用雅可比矩阵探究多模式瑞雷波和拉夫波相速度对不同深度地层横波速度的灵敏度。研究表明:①不同模式的面波对相同地层横波速度的灵敏度不同;无论是瑞雷波还是拉夫波,低频面波比高频面波对较深层横波速度更灵敏;同时,整个高频段都是多模式面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对表层横波速度改变的灵敏频段。②基于对速度递增模型和两种速度异常层(含低速夹层或高速夹层)模型进行的测试分析,认为多模式瑞雷波和拉夫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对低速层横波速度的灵敏度高,而对高速层及速度异常层(低速层或高速层)下伏地层横波速度的灵敏度低。③相同模式拉夫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对同一地层横波速度的高灵敏度频段范围比瑞雷波的更宽,瑞雷波和拉夫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对相同地层横波速度的灵敏度峰值存在差异,因此联合反演多模式瑞雷波和拉夫波相速度频散曲线有利于获得高精度的浅地表横波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雷波 拉夫波 多模式 相速度频散曲线 雅可比矩阵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频带超导重力仪的研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习凯 马东 +1 位作者 陈亮 刘向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037-3043,共7页
本文报道一种构建宽频带高分辨率超导重力仪(SG)的方法.与已商业化的GWR超导重力仪类似,新型超导重力仪同样使用磁悬浮超导检验质量来构建弹簧振子结构,不同的是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更高,可以有效覆盖地脉动频带.同时,利用基于超导量子... 本文报道一种构建宽频带高分辨率超导重力仪(SG)的方法.与已商业化的GWR超导重力仪类似,新型超导重力仪同样使用磁悬浮超导检验质量来构建弹簧振子结构,不同的是弹簧振子的固有频率更高,可以有效覆盖地脉动频带.同时,利用基于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的位移传感技术,大幅提高了位移传感灵敏度,以保证仪器在测量带宽扩展之后仍具有与GWR仪器相当的测量分辨率,从而实现对时变重力信号与地球背景噪声信号的同时高分辨观测.宽频带超导重力仪核心部件垂向超导加速度计(VSA)的设计、组装和初步测试已经完成.结果表明,加速度计的噪声本底为8μGal/Hz1/2@0.1Hz,实现了对地脉动信号的高分辨率测量.而为了将仪器噪声本底降低到GWR仪器水平,加速度计的固有频率需要进一步减小,该部分参数优化工作正在进行.本文将对垂向超导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测试结果进行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频带 垂向超导加速度计 分析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