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用户生成数据与自然语言处理的园林植物感知偏好研究——以武汉城市公园为例
1
作者 苏畅 陈一秀 +1 位作者 殷利华 郭诗怡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2,共8页
城市公园是城市空间的重要部分,在生态、社会和经济等方面至关重要。园林植物作为主要物质空间要素,对公众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恢复和促进作用。但基于公众视角与用户生成数据对园林植物感知行为及偏好特征的深入研究较少。以武汉城市公... 城市公园是城市空间的重要部分,在生态、社会和经济等方面至关重要。园林植物作为主要物质空间要素,对公众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恢复和促进作用。但基于公众视角与用户生成数据对园林植物感知行为及偏好特征的深入研究较少。以武汉城市公园为对象,按照社交媒体平台优先推荐植物观赏类城市公园的原则筛选,挖掘并解译用户生成数据,借助自然语言处理算法揭示公众对园林植物的感知偏好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公众对植物的感知主要集中在植物种类、季相和植物印象3个方面。其中植物种类感知与季相、感官呈显著正相关,与公园情感得分呈负相关。平台推荐引导的植物感知重点和公众评论中的实际感知基本一致。最后,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公园季相、观赏错峰、观赏种类创新、观赏植物科教4个方面的植物景观优化建议,为城市公园的园林植物配置优化、公众感知友好型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等提供研究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风景园林 城市公园 用户生成数据 自然语言处理 景观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的在地经验:明清武汉私家园林营造中的“山水”借景
2
作者 赵纪军 何家鑫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136,共7页
“借景”是中国风景园林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以明清武汉私家园林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基于本土山水格局的“借景”现象,认为其不仅传承了以《园冶》为代表的造园经验和“借景”传统,更有丰富而生动的“在地经验”:依托本土山形水势的... “借景”是中国风景园林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以明清武汉私家园林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基于本土山水格局的“借景”现象,认为其不仅传承了以《园冶》为代表的造园经验和“借景”传统,更有丰富而生动的“在地经验”:依托本土山形水势的登眺所观,嵌合江山风景的“入境式”身体参与,追怀三国群雄等本土人文历史的时空观想,以及晚清时局变迁背景下,关联张之洞等特定的人与事、由出世归隐到入世关怀的近代转型。明清武汉私家园林迄今均湮没于历史时空长河之中,然园林不存,风景犹在,其风景的在地经验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得以存续和传播,提示了如今倡导守护绿水青山的源远流长的历史与人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借景 武汉私家园林 山水风景 在地经验 时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江南园林中的女性生活及其人文建构——基于随园女弟子诗文的解析
3
作者 肖婕 赵纪军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2,共7页
园诗、园记等文本是园林空间中相关活动的产物,园林空间则被这种文化再现赋予特定而丰富的意义蕴含。前者是“空间中的文学”,后者为“文学中的空间”,两者互为表里。借此双重视角,考察清代文学大家袁枚女性门徒随园女弟子所作的与园林... 园诗、园记等文本是园林空间中相关活动的产物,园林空间则被这种文化再现赋予特定而丰富的意义蕴含。前者是“空间中的文学”,后者为“文学中的空间”,两者互为表里。借此双重视角,考察清代文学大家袁枚女性门徒随园女弟子所作的与园林相关的诗文,追溯其中有关女性园林活动的场景片段,揭示各种园林生活及其与园林空间的互动。及至清代,园林活动空间逐步纳入女性角色,是历史时空流变与社会文化嬗变的结果。随园女弟子则借由请业、雅集、悠游等活动实现了开展园林活动的主体地位,建立了抒写身心的能动与自觉。同时,探索随园女弟子园林活动与园林空间及相关文本的耦合关系,亦可深化对于江南园林时空体验中的性别内涵与女性特质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随园女弟子 闺秀诗文 女性与园林 园林活动 袁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