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单一元件产生太赫兹无衍射波束技术研究
1
作者 韩美瑶 郝丛静 +4 位作者 黄倩 涂思语 刘劲松 杨振刚 王可嘉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学元件,可以产生与元件具有一定距离的无衍射波束。普通轴棱锥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通过在两个腰上限定抛物线进行元件设计,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不同结构参数的光学元件。角谱理论的仿真计算结果以及在0.1 THz频率...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学元件,可以产生与元件具有一定距离的无衍射波束。普通轴棱锥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通过在两个腰上限定抛物线进行元件设计,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不同结构参数的光学元件。角谱理论的仿真计算结果以及在0.1 THz频率下进行的实验结果,都清晰地表明了产生的无衍射波束与元件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利用空间频谱对元件的波束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元件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无衍射波束,根据元件的空频形状,将元件产生的无衍射波束命名为“梳状空频无衍射波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衍射波束 抛物轴棱锥 角谱理论 空间频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高斯波束为探针的太赫兹叠层成像系统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书涛 于淼 +3 位作者 张孟庭 杨振刚 刘劲松 王可嘉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1-576,共6页
为了改进传统叠层成像系统探测距离较近,探针波束难以被有效利用的缺点,提出了基于聚焦高斯波束的太赫兹叠层成像实验系统。基于叠层成像原理,使用角谱传输理论,用聚焦的高斯波束替代传统小孔产生的衍射波束,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验证这... 为了改进传统叠层成像系统探测距离较近,探针波束难以被有效利用的缺点,提出了基于聚焦高斯波束的太赫兹叠层成像实验系统。基于叠层成像原理,使用角谱传输理论,用聚焦的高斯波束替代传统小孔产生的衍射波束,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验证这种替代的可行性,完成了相应的成像实验。结果表明,在0.1 THz波段采用聚焦的高斯波束进行太赫兹叠层成像是可行的,仿真与实验结果证明了此系统的可行性。在探测距离为50 mm的条件下,理论深度分辨率达到了λ/4,实验系统深度的分辨率为λ/2,充分说明了这种叠层成像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叠层成像 扩展的叠层迭代引擎 角谱理论 数字全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N微环谐振腔倍频程孤子光频梳(特邀)
3
作者 涂慧镧 刘佳 +5 位作者 翁海中 张雨丹 戴江南 陆巧银 John F.Donegan 国伟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9-85,共7页
基于光学微谐振腔的自参考耗散克尔孤子(Dissipative Kerr Solitons,DKSs)有广泛的应用,如频率合成器、相干通信、天文光谱仪校准、精密测量、光学时钟、双梳光谱学等。倍频程DKS已在氮化硅和铌酸锂微谐振腔中实现,笔者提出了一种在氮化... 基于光学微谐振腔的自参考耗散克尔孤子(Dissipative Kerr Solitons,DKSs)有广泛的应用,如频率合成器、相干通信、天文光谱仪校准、精密测量、光学时钟、双梳光谱学等。倍频程DKS已在氮化硅和铌酸锂微谐振腔中实现,笔者提出了一种在氮化铝(AlN)微环谐振腔中通过单一泵浦直接产生倍频程DKS的简单方案。通过将两个谐振频率相近的模式TE_(00)和TE_(10)分别作为泵浦谐振和辅助谐振模式,红失谐侧的辅助模式TE_(10)可以有效地平衡孤子形成过程中的热拖曳效应。慢速扫描泵浦光波长可获得稳定的倍频程展宽的孤子梳,带宽为1100~2300 nm,孤子存在范围最大为10.4 GHz(83 pm)。这是首次在AlN平台上获得倍频程展宽的克尔光孤子。该方案在单一泵浦源下就可以获得稳定的倍频程光孤子以及宽的孤子访问窗口,不同于其他方案需要额外引入复杂的控制手段和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环谐振腔 四波混频 倍频程光频梳 光孤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