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高性能纠删码的内存数据布局优化研究
1
作者 杨湘睿 汪少华 +2 位作者 詹晔康 姚杰 曹强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3-1013,共11页
大数据时代,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其规模与日俱增且需要大容量、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的存储系统储存.为满足该需求,纠删码,尤其是宽条带纠删码,具有高存储效率和可靠性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各种存储系统之中.然而,本研究发现在采用主... 大数据时代,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其规模与日俱增且需要大容量、低成本、高性能、高可靠的存储系统储存.为满足该需求,纠删码,尤其是宽条带纠删码,具有高存储效率和可靠性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各种存储系统之中.然而,本研究发现在采用主流纠删码编解码库时,宽条带纠删码编解码性能相比窄条带纠删码的性能严重下降,并通过实验发现现有数据布局导致大量的缓存缺失.为此,本文提出了编码条带优先的数据布局(Stripe-Wise Optimization Placement)方法来实现高性能纠删码.本工作据此方法设计了编码条带优先的内存布局的编码算法,并且进行了综合的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排列方法相比在宽条带下SWOP方法能够提升78%~109%的吞吐率,对于窄条带能够提升28%~72%编码吞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纠删码 数据布局 宽条带纠删码 编码吞吐率 数据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结构畸变与性能调控研究进展
2
作者 金童 牛广达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0-1174,共15页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和可调控的晶体结构,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探测器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结构畸变作为调控钙钛矿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能够显著影响其电子结构、载流子动力学和光电特性,为设计...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和可调控的晶体结构,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和光电探测器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结构畸变作为调控钙钛矿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能够显著影响其电子结构、载流子动力学和光电特性,为设计新型功能材料提供了重要途径。近年来,钙钛矿单晶的结构畸变调控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改变基底特性、引入有机阳离子、调控卤素组成或施加外部应力,研究人员能够有效调节钙钛矿单晶的晶格对称性和电子能带结构,从而优化其光电性能。特别是,结构畸变对载流子动力学、激子行为和缺陷态密度的调控作用,为开发高性能钙钛矿器件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首先阐述了钙钛矿材料结构畸变的表征方法与机理基础,随后详细分析了实验条件下诱发钙钛矿结构畸变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深入探讨了结构畸变与材料光电性能的构效关系,为钙钛矿光电材料的结构畸变与性能调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金属卤化物 结构畸变 应力工程 掠入射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增强不锈钢表面吸收率工艺及机制研究
3
作者 何荧 吕绪明 +2 位作者 王怡龙 李飞阳 朱海红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0-187,共8页
为了增强不锈钢表面红外波段的吸收率,采用纳秒光纤激光器对不锈钢板材表面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了工艺参数对烧蚀坑尺寸、表面粗糙度和黑度的影响以及激光增强不锈钢表面吸收率的机理,并提出了提高吸收率及生产效率的方法。结果表明,当其... 为了增强不锈钢表面红外波段的吸收率,采用纳秒光纤激光器对不锈钢板材表面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了工艺参数对烧蚀坑尺寸、表面粗糙度和黑度的影响以及激光增强不锈钢表面吸收率的机理,并提出了提高吸收率及生产效率的方法。结果表明,当其它工艺参数固定时,减小扫描速率却提高了搭接率,使得沟槽深度和试样表面粗糙度增大;不锈钢表面吸收率增强是具有陷光作用的微米级表面微结构和氧化发黑的综合作用结果,其中微结构陷光作用影响更大,吸收率与表面粗糙度正相关;当扫描间距很小时,由于在工件表面产生具有强烈陷光作用的凹凸不平的微米级微结构和热累积导致的氧化发黑,使得工件表面粗糙度及黑度大,吸收率可高达92%;当扫描间距合适时,烧蚀沟槽壁不会被下一道激光烧蚀,试样表面粗糙度大,可同时获得高吸收率和加工效率。该研究为高效率增强金属表面吸收率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增强吸收率 纳秒脉冲激光 不锈钢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拉式多材料纤维光电子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晶 黄治恒 +6 位作者 牛广亮 梁生 杨旅云 魏磊 周时凤 侯冲 陶光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0,共10页
随着纺织工程和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智能纤维与织物以其柔软、轻便、透气等优势成为可穿戴设备的首选载体。热拉式多材料光电子纤维有望通过热拉制工艺发展为具有多参量感知、温度调控、信息交互等功能的智能纤维。为使热拉式多材料光... 随着纺织工程和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智能纤维与织物以其柔软、轻便、透气等优势成为可穿戴设备的首选载体。热拉式多材料光电子纤维有望通过热拉制工艺发展为具有多参量感知、温度调控、信息交互等功能的智能纤维。为使热拉式多材料光电子纤维可更好地服务于纺织行业,重点讨论了热拉式多材料纤维光电子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热拉纤维内微纳结构的调控机制,阐述了热拉式多材料纤维在传感、能源、生物、医疗等场景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热拉式多材料纤维光电子技术未来在材料选择及研发、纤维结构调控、纺织加工、多功能集成、人工智能5个方面的研究趋势。最后指出:热拉式多材料光电子纤维未来将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力学性能改善、智能计算等方向发展,以便更好地与传统纺织加工技术结合,进一步提升织物的功能性、穿戴舒适性、场景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拉工艺 多材料纤维 纤维光电子技术 微纳结构 功能纤维 智能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TiO2多元系玻璃与玻璃陶瓷及其光电子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孝芬 肖永川 +4 位作者 孙力军 陈阳 娄阳 戴能利 李进延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4-471,共8页
玻璃和玻璃陶瓷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功能材料,在显示、照明、闪烁体、激光器和光纤放大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二氧化钛(TiO 2)具有高折射率和高介电系数,研究表明,添加TiO 2能够降低玻璃的声子能量、改善稀土离子的发光性能;同时,含TiO ... 玻璃和玻璃陶瓷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功能材料,在显示、照明、闪烁体、激光器和光纤放大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二氧化钛(TiO 2)具有高折射率和高介电系数,研究表明,添加TiO 2能够降低玻璃的声子能量、改善稀土离子的发光性能;同时,含TiO 2玻璃陶瓷不仅能够促进稀土离子的发光,而且还能作为一种闪烁体应用于辐射探测领域。概括了含TiO 2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高温熔融-淬火法、溶胶-凝胶法以及无容器悬浮技术,其中无容器悬浮技术为高TiO 2含量玻璃的制备提供了新的途径。简要介绍了含TiO 2玻璃和玻璃陶瓷的结构和性能,包括TiO 2的配位、玻璃的声子能量和热学性能等。调研了近几年含TiO 2玻璃和玻璃陶瓷在辐射发光和闪烁发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含TiO 2玻璃和玻璃陶瓷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总结得出了含TiO 2多元系玻璃和玻璃陶瓷有望成为光电子应用新材料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 2 玻璃和玻璃陶瓷 制备方法 结构与性能 光电子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在压力传感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尹建宇 刘逆霜 高义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5,共7页
近年来,压力传感器在智能可穿戴纺织品、健康监测、电子皮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二维纳米材料MXene的出现,为压力传感带来了全新的突破。Ti3C2Tx是压力传感领域研究最多的MXene,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高导电性、优异的亲水性以及广泛... 近年来,压力传感器在智能可穿戴纺织品、健康监测、电子皮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二维纳米材料MXene的出现,为压力传感带来了全新的突破。Ti3C2Tx是压力传感领域研究最多的MXene,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高导电性、优异的亲水性以及广泛的可修饰性,是理想的压力传感材料。因此,近些年研究者们对MXene在压力传感器中的设计和应用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研究。本文总结了MXene的制备技术和抗氧化方法。同时介绍了基于MXene的微结构设计,包括气凝胶/多孔结构材料、水凝胶、柔性衬底和薄膜。该类设计有利于提高压力传感器的响应范围、灵敏度和柔韧性,促进了压力传感器的快速发展。此外,进一步探讨了MXene压力传感器的工作机制,包括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摩擦电式、电池式和纳米流体式等。MXene以其优异的特性而在各种机制的传感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最后,对MXene材料的合成、性质以及其在压力传感方面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压力传感器 合成方法 传感机制 专题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遗传学技术的脑机接口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孟兆阳 蒲江波 李向宁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脑机接口作为一种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系统,在增强脑功能、人机交互和神经康复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光遗传学技术的脑机接口,弥补了电极刺激在生物兼容性、刺激精度与细胞类型特异性上的缺陷,成为神经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脑机接口作为一种大脑和外部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系统,在增强脑功能、人机交互和神经康复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光遗传学技术的脑机接口,弥补了电极刺激在生物兼容性、刺激精度与细胞类型特异性上的缺陷,成为神经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光遗传学脑机接口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以及在闭环调控脑区活动、反馈虚拟感觉和脑-脑交互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集成化和微型化新型光遗传学接口的研究前沿;总结了光遗传学脑机接口面临的挑战,以及探讨在多模态脑活动监测和脑-机智能等方向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工程 脑机接口 光遗传学 闭环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快充石墨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廖雅贇 周峰 +4 位作者 张颖曦 吕途安 何阳 陈晓燕 霍开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42,共13页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石墨负极材料受制于缓慢的嵌锂动力学和低的工作电位,其高倍率充放电下的容量、稳定性和安全性无法满足快充电池的应用需求。本文分析了快充石墨负极材料面临的主要挑战,着重介绍了石墨负极本...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石墨负极材料受制于缓慢的嵌锂动力学和低的工作电位,其高倍率充放电下的容量、稳定性和安全性无法满足快充电池的应用需求。本文分析了快充石墨负极材料面临的主要挑战,着重介绍了石墨负极本征结构和浓差极化等限制其快充性能的内在因素,总结了通过石墨负极结构设计、化学修饰和表面包覆等策略提升石墨负极快充性能的方法,重点分析了增强石墨负极材料中离子电子传输、降低界面电阻等作用机理,展望了快充石墨负极的发展前景。结合现有研究成果,提出硬碳包覆微晶石墨策略,有望从材料设计层面大幅提升石墨的倍率性能,为高功率、高能量密度的LIBs石墨负极材料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石墨负极 改性策略 快充性能 功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纤维芯层流体力学方法制备聚合物功能微球研究进展
9
作者 杨昊川 陶光明 +4 位作者 陈东 董文坤 凌世生 乔旭升 樊先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75-282,共8页
聚合物复合微球在医药、传感、光学、显示等领域,特别是在医药领域的临床诊断、病理成像和药物输送等方面具备重要应用价值。但是,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合成路线复杂、加工效率低下,常规工艺通常难以兼顾微球粒径单分散性、生产成本、产量... 聚合物复合微球在医药、传感、光学、显示等领域,特别是在医药领域的临床诊断、病理成像和药物输送等方面具备重要应用价值。但是,聚合物复合微球的合成路线复杂、加工效率低下,常规工艺通常难以兼顾微球粒径单分散性、生产成本、产量等综合要求。近年来,纤维芯层流体力学方法依据纤维内发生的流体界面不稳定性(PRI)现象,可在微纳米尺度制备具有高度单分散性的聚合物微球,同时成本可控,适合批量生产。本文综述了流体界面不稳定性原理、纤维芯层PRI方法制备工艺、功能微球和结构微球的纤维芯层PRI方法制备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针对纤维芯层PRI方法的最新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聚合物 流体界面不稳定性 微纳米 功能微球 结构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息存储中的纠错码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勤 吴非 +1 位作者 张猛 谢长生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1-579,共9页
大数据时代对于高密度大容量的存储技术需求与日俱增。与传统存储技术的按位记录方式不同,全息存储以二维数据页为读写单位,采用三维体存储模式,凭借存储密度高、数据转换速率快、节能安全以及超长期保存等优势,成为海量冷数据存储的有... 大数据时代对于高密度大容量的存储技术需求与日俱增。与传统存储技术的按位记录方式不同,全息存储以二维数据页为读写单位,采用三维体存储模式,凭借存储密度高、数据转换速率快、节能安全以及超长期保存等优势,成为海量冷数据存储的有力竞争者。重点介绍了相位调制的同轴全息存储,分析了目前面向全息存储的纠错码研究现状,并详细介绍了一种参考光辅助的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存储 相位调制 可靠性 纠错码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选区熔化成形AZ91D镁合金的力学性能与精度研究
11
作者 李高航 魏恺文 +6 位作者 李飞阳 钟桥 周润森 刘宇光 朱海红 柯林达 曾晓雁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73-81,87,共10页
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增材制造技术可实现镁合金零件的快速制造,但有关SLM成形镁合金力学性能和成形精度的综合研究较少。以AZ91D镁合金为对象,研究了SLM成形镁合金的致密化行为、组织结构、力学性能、表面粗糙度... 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增材制造技术可实现镁合金零件的快速制造,但有关SLM成形镁合金力学性能和成形精度的综合研究较少。以AZ91D镁合金为对象,研究了SLM成形镁合金的致密化行为、组织结构、力学性能、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结果表明:当实体填充所用的激光能量密度大于110 J/mm3时,成形试样可达到高度致密(致密度>99.5%),但致密度与激光能量密度并无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高致密样品呈现微细枝晶状显微组织,极限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均超过同牌号压铸件。仅采用实体填充时,高致密、高性能样品的加工误差较小,为0.25%,但表面粗糙度较高,为(17.7±1.9)μm;加入适当的轮廓扫描后,可以将表面粗糙度降低至(14.4±1.1)μm,加工误差降低至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选区熔化 镁合金 力学性能 表面粗糙度 尺寸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平均功率高次谐波光源的研究进展(特邀)
12
作者 孟黎辉 兰鹏飞 陆培祥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5,共13页
阿秒激光脉冲(10-18 s)具有超高的时间分辨率,可以用于实现原子分子内的电子动力学的探测,这使阿秒科学成为超快光学领域里最受关注的研究前沿。传统的钛宝石飞秒激光驱动的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平均功率较低。最近,高平均功率的掺镱激光发... 阿秒激光脉冲(10-18 s)具有超高的时间分辨率,可以用于实现原子分子内的电子动力学的探测,这使阿秒科学成为超快光学领域里最受关注的研究前沿。传统的钛宝石飞秒激光驱动的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平均功率较低。最近,高平均功率的掺镱激光发展迅速,为产生高功率高次谐波阿秒脉冲提供了良好的驱动源。本文回顾了近二十年高重频的高次谐波光源的平均功率和最高光子能量逐步提高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高重频高次谐波阿秒脉冲在泵浦探测实验和相干成像等方面的应用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次谐波 阿秒脉冲 高平均功率 极紫外 掺镱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集成微腔中的光学频率梳研究进展(特邀)
13
作者 施雷 张日尧 +2 位作者 周晗 刘鹏飞 张新亮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2,共20页
光学频率梳在频域上是一系列离散的、等间隔的、具有稳定相位关系的谱线,光谱覆盖范围可达百太赫兹量级,被称为光学标尺,它的出现显著提高了时间与频率的测量精度,其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可,该领域科学家也因此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 光学频率梳在频域上是一系列离散的、等间隔的、具有稳定相位关系的谱线,光谱覆盖范围可达百太赫兹量级,被称为光学标尺,它的出现显著提高了时间与频率的测量精度,其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可,该领域科学家也因此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早期的光频梳系统由固态锁模激光器构成,系统复杂且体积庞大。近年来,新兴的微腔光频梳以小型化、低功耗、相对简易的产生系统等优势极大促进了光频梳技术的发展。由于制备相对简单,且具有超高的品质因子和丰富的模式族,非片上集成的光学微腔为克尔光频梳提供了更为便利的研究平台,进一步拓展了克尔光频梳的应用场景。本文介绍了微腔光频梳的理论模型,描述了微腔光频梳的产生过程与产生方式,梳理了克尔光频梳在各类非集成微腔中的研究进展,展示了非集成微腔光梳的应用场景,总结了目前非集成微腔光梳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频率梳 光学微腔 非集成微腔 微腔光频梳 耗散克尔孤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一元件产生太赫兹无衍射波束技术研究
14
作者 韩美瑶 郝丛静 +4 位作者 黄倩 涂思语 刘劲松 杨振刚 王可嘉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学元件,可以产生与元件具有一定距离的无衍射波束。普通轴棱锥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通过在两个腰上限定抛物线进行元件设计,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不同结构参数的光学元件。角谱理论的仿真计算结果以及在0.1 THz频率...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学元件,可以产生与元件具有一定距离的无衍射波束。普通轴棱锥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通过在两个腰上限定抛物线进行元件设计,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了不同结构参数的光学元件。角谱理论的仿真计算结果以及在0.1 THz频率下进行的实验结果,都清晰地表明了产生的无衍射波束与元件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利用空间频谱对元件的波束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元件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无衍射波束,根据元件的空频形状,将元件产生的无衍射波束命名为“梳状空频无衍射波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衍射波束 抛物轴棱锥 角谱理论 空间频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距光纤通信系统中基于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均衡器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晗祺 李娜 +5 位作者 吴斌 吴桂龙 陈一童 冯晓芳 何沛礼 李蔚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0,共7页
为了实现对短距光纤数据通信系统接收端非线性损伤的低复杂度均衡,提出了一种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接收端均衡算法。这是一种引入判决反馈结构的判决反馈神经网络。非线性畸变是由线性工作区与实验系统不匹配的光电探测器引入的,在此基... 为了实现对短距光纤数据通信系统接收端非线性损伤的低复杂度均衡,提出了一种基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接收端均衡算法。这是一种引入判决反馈结构的判决反馈神经网络。非线性畸变是由线性工作区与实验系统不匹配的光电探测器引入的,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基于C波段直接调制激光器的56 Gbit/s PAM4信号的20 km传输验证实验,并对判决反馈神经网络和其他均衡方案的均衡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全连接神经网络,改进方案在传输距离为20 km时灵敏度提升2 dB。改进方案可以很好地均衡光电器件的非线性,且计算复杂度更低,具有很好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距光通信 光电器件非线性畸变 信号均衡 神经网络 判决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分层无线网络中的混合动态流量均衡算法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宁国勤 朱光喜 +1 位作者 彭烈新 卢小峰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81,86,共8页
结合信道借用和流量转移技术提出了一种混合动态流量均衡算法。使用该算法热点小区可以向紧凑模式中的同类型轻负载小区借用信道,同时还可以按一定条件将呼叫转移到与热点小区重叠覆盖的异构轻负载小区中,每个流量周期借用的信道数和转... 结合信道借用和流量转移技术提出了一种混合动态流量均衡算法。使用该算法热点小区可以向紧凑模式中的同类型轻负载小区借用信道,同时还可以按一定条件将呼叫转移到与热点小区重叠覆盖的异构轻负载小区中,每个流量周期借用的信道数和转移的呼叫数将根据热点小区的剩余可用信道数和新呼叫到达率来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流量均衡算法能够显著降低热点小区系统和整个异构系统的新呼叫阻塞概率、切换呼叫掉线率,而且整个异构系统的利用率也得到了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分层无线网络 流量均衡 信道借用 流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汽车的流量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余柏林 甘志银 +2 位作者 罗小兵 曹蕙 徐静平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4-48,共5页
研究了横膈膜式热膜流量传感器,横膈膜采用多层薄膜结构,增加其机械强度,同时保持其较低的横向热导率。模拟了横膈膜上温度的分布,分析了在不同流速下各点的温度变化。通过实验和理论模拟,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结论:在低流速下,上游的冷却... 研究了横膈膜式热膜流量传感器,横膈膜采用多层薄膜结构,增加其机械强度,同时保持其较低的横向热导率。模拟了横膈膜上温度的分布,分析了在不同流速下各点的温度变化。通过实验和理论模拟,得到了比较一致的结论:在低流速下,上游的冷却作用使温度明显下降,而下游的温度增加;上下游的温度差变化比较明显;随着流速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各种变化趋势变缓,上游远端甚至出现温度饱和现象,由于空气流速也对所有的芯片表面有冷却作用,下游远端也出现温度略微下降的现象,导致了上下游的温度差增加趋势变缓。因此,通过远端的电阻温度变化反映出来的流量量程较小。本研究中在加热电阻上游和下游放置两对测试电阻,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和增加其量程。叠加信号电压相比单个的输出明显加强,单个信号的最大值为15.7mV,而叠加后的信号增强到28.6mV。同时叠加后的测试量程也得到拓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传感器 多层膜 温度模拟 温差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在液体中的声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清明 程祖海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23-626,共4页
以研究液体中激光声波的特点与应用为目的,从理论上分析脉冲激光在液体中产生的声波的波阵面、光声脉冲波形的特点,并用实验的方法观察脉冲CO2激光光声脉冲的波形、频谱特性及光击穿现象。结果表明光声波的波阵面与吸收激光能量的媒质... 以研究液体中激光声波的特点与应用为目的,从理论上分析脉冲激光在液体中产生的声波的波阵面、光声脉冲波形的特点,并用实验的方法观察脉冲CO2激光光声脉冲的波形、频谱特性及光击穿现象。结果表明光声波的波阵面与吸收激光能量的媒质的形状有关;光声波的波形随激发机制而变化;CO2脉冲激光在水中通过热膨胀机制激发的声波能量主要分布在100kHz以下,光击穿时水面可以观察到微爆炸和亮光现象。可以通过液体中光声效应现象和光声信号波形的变化判断其激发机制,并确定液体的汽化与光击穿阈值,控制激发过程以获得确定特性的光声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声效应 激发机制 光声信号波形 光声信号频谱 光击穿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分组交换中光标记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舟 黄博 +1 位作者 迟楠 黄德修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3-78,共6页
光标记交换是一种光交换新技术,能有效克服光交换中的电子瓶颈,其技术关键是光标记的产生和提取。本文对新型副载波复用、载波抑制和分离、正交调制这3种光标记新技术进行了描述与讨论,并比较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及实用化前景。
关键词 光标记技术 副载波复用 载波抑制和分离 正交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筛查:机器学习增强的LIBS技术应用
20
作者 张蕊 康丽珠 +6 位作者 黄智杰 闫文豪 林湛坚 陈吉 鲁兵 薛志东 李祥友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48-1656,共9页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是一种逐渐发展的病症,因早期症状不典型而忽略致使铅累积并发展为重度铅中毒,严重威胁着职业群体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尽管现有技术(如原子荧光光谱)已应用于现场即时监测,但其复杂的设备结构和分析时间限制了快速...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是一种逐渐发展的病症,因早期症状不典型而忽略致使铅累积并发展为重度铅中毒,严重威胁着职业群体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尽管现有技术(如原子荧光光谱)已应用于现场即时监测,但其复杂的设备结构和分析时间限制了快速原位检测的普及。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手段在元素分析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采用LIBS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证明了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类别快速诊断的可行性。优化了全血样品制样方法,提出超声处理可使全血基质分布更加均匀从而缓解激光作用于干燥血液时的样品碎裂问题。相比滤纸、石墨和硼酸基板,载玻片是最合适的基板类型。探讨了不同LIBS实验参数对铅元素特征谱线信号强度与信背比的影响。采集了不同类型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模拟血液LIBS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提取特征实现数据降维。采用10折交叉验证和支持向量机(SVM)、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构建慢性铅中毒类别诊断模型。两种模型的识别准确度均达到90%以上,为低浓度铅元素光谱弱,传统方法难区分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且BPNN模型表现出优异的诊断效果,分类准确率和精确率分别为95.56%和96.08%。结果表明:基于机器学习的LIBS技术可实现全血中铅元素超标的及时筛检,为快速准确筛查血铅异常值提供了辅助检测方法,为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补充了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 血铅 LIBS PCA SVM BP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