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融合双目与ToF的高速三维视觉感知系统
1
作者 姜宇扬 黄开基 +2 位作者 潘前锋 杨华 尹周平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08-1417,共10页
通过三维视觉感知系统获取高质量彩色图像与三维点云信息是移动机器人等应用的关键,针对现有三维视觉感知系统难以同时满足实时性、高精度、高鲁棒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双目与ToF融合的高速三维视觉感知系统。系统主要由相机板、FPGA板、... 通过三维视觉感知系统获取高质量彩色图像与三维点云信息是移动机器人等应用的关键,针对现有三维视觉感知系统难以同时满足实时性、高精度、高鲁棒的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双目与ToF融合的高速三维视觉感知系统。系统主要由相机板、FPGA板、GPU板与ToF板组成,通过FPGA板实现高速图像采集及预处理,以及提出并实现适应FPGA的Fast-SGM算法来获得高速双目立体匹配深度图;利用GPU采集ToF深度图并基于置信度对双目立体匹配深度图与ToF深度图进行融合,以解决双目立体匹配在弱光照、弱纹理情况下失效与ToF在强光照、远距离情况下失效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与鲁棒性。系统通过FPGA与GPU的并行加速特点对数据处理进行加速,能够输出分辨率为1024 pixels×1024 pixels、帧率为120 fps的双路RGB图像与立体匹配深度图像,同时能够输出分辨率为1024 pixels×1024 pixels、帧率为60 fps的融合深度图像,能够满足移动机器人等实时应用对环境深度估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双目立体视觉 高速视觉系统 飞行时间(T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关键链多项目鲁棒调度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琼 林魁 +1 位作者 张超勇 朱海平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13-820,共8页
为提高关键链项目调度解的鲁棒性,以鲁棒性指标最大化和多项目工期最小化为目标,提出基于关键链的多项目鲁棒性调度模型。在求解模型方面,为打破优先规则的局限,求解得到解的鲁棒性和质量鲁棒性均较优的关键链调度方案,提出一种关键链... 为提高关键链项目调度解的鲁棒性,以鲁棒性指标最大化和多项目工期最小化为目标,提出基于关键链的多项目鲁棒性调度模型。在求解模型方面,为打破优先规则的局限,求解得到解的鲁棒性和质量鲁棒性均较优的关键链调度方案,提出一种关键链多项目调度混合优化算法,通过遗传算法寻找活动的优先权列表,结合基于优先权的关键链多项目调度算法,生成关键链多项目调度计划。通过算例验证并与其他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项目调度 关键链 鲁棒性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贡献度的项目调度方法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管在林 马力 +1 位作者 何敏 邵新宇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31-2435,共5页
为改进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提出了一种由统计理论得出的指标—贡献度来决定在关键链识别过程中的冲突解决策略,以达到识别出项目关键链的目的。为使调度计划在不确定性环境下能够顺利实施,该调度方法充分考虑了项目执行过程中工序的随... 为改进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提出了一种由统计理论得出的指标—贡献度来决定在关键链识别过程中的冲突解决策略,以达到识别出项目关键链的目的。为使调度计划在不确定性环境下能够顺利实施,该调度方法充分考虑了项目执行过程中工序的随机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关键链识别方法,最后针对标准问题库PSPLIB中的典型算例,应用Matlab进行了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管理 项目调度 关键链 瓶颈 贡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分散搜索的混流装配线排序问题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琼 王文玺 +1 位作者 张超勇 朱海平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6-782,共7页
针对混流装配线生产效率问题,设计了以最小化工作站的闲置与超载时间和最小化总调整变换时间为优化目标的数学模型。为得到高质量且平稳性好的解,提出了适应该模型求解的改进分散搜索算法。该算法首次应用一种基于遗传理论的多样性初始... 针对混流装配线生产效率问题,设计了以最小化工作站的闲置与超载时间和最小化总调整变换时间为优化目标的数学模型。为得到高质量且平稳性好的解,提出了适应该模型求解的改进分散搜索算法。该算法首次应用一种基于遗传理论的多样性初始解生成法,不但保证了初始种群的多样性,而且为参考集提供了高质量的初始解。设计了参考集生成更新方法、子集产生方法、子集合并方法和优化解方法等多种机制,既保持了种群的多样性,又寻求到了质量较高的满意解。通过某企业混流装配线实例,验证了所设计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搜索算法 遗传算法 混流装配线 排序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资源传递时间的多项目调度问题 被引量:9
5
作者 宗砚 刘琼 +1 位作者 张超勇 朱海平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21-1928,共8页
现有多项目调度研究一般假定执行项目所用的资源在各项目之间传递时不需要花费时间和成本,这与许多实际情况不吻合。为缩小理论研究与实际情况的差距,提出一种考虑资源传递时间并以多项目总工期及各个项目工期的加权和最短为目标的多项... 现有多项目调度研究一般假定执行项目所用的资源在各项目之间传递时不需要花费时间和成本,这与许多实际情况不吻合。为缩小理论研究与实际情况的差距,提出一种考虑资源传递时间并以多项目总工期及各个项目工期的加权和最短为目标的多项目调度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了资源传递时间约束以及资源传递数量约束。提出一种基于三级启发式规则解码的改进遗传算法,通过实例计算并将结果与其他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调度 传递时间 资源约束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浸料的铺放适宜性评价(一)--粘性篇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文宗 孙容磊 +3 位作者 连海涛 王庆友 张鹏 宋文娟 《玻璃钢/复合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11,共9页
在自动铺带成型过程中,粘性和铺覆性是用于描述预浸料是否适合铺贴的两个重要因素,将粘性和铺覆性分别独立地研究能更好地理解预浸料的铺放适宜性。本文主要是针对预浸料的粘性进行探索,论述了预浸料粘性的物理意义,总结了当前国内外预... 在自动铺带成型过程中,粘性和铺覆性是用于描述预浸料是否适合铺贴的两个重要因素,将粘性和铺覆性分别独立地研究能更好地理解预浸料的铺放适宜性。本文主要是针对预浸料的粘性进行探索,论述了预浸料粘性的物理意义,总结了当前国内外预浸料粘性的测量及表征方法,提出了以"平均剥离力"定量表征预浸料的粘性,并在自主搭建的试验平台上,研究了自动铺带成型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参数(取出时间、铺放压力、铺放速率、热风温度等)对预浸料粘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预浸料的粘性随取出时间先增大后减小,而随铺放压力的增加、铺放速率的减小、热风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为自动铺带工艺参数的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性 自动铺带 预浸料 工艺参数 表征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浸料的铺放适宜性评价(二)--铺覆性篇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文宗 孙容磊 +1 位作者 张鹏 宋文娟 《玻璃钢/复合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8,共6页
在自动铺带成型过程中,粘性和铺覆性是用于描述预浸料是否适合铺贴的两个重要因素,将粘性和铺覆性分别独立地研究能更好地理解预浸料的铺放适宜性。本文主要针对预浸料的铺覆性进行了探索,论述了铺覆性的含义并总结了现有的预浸料铺覆... 在自动铺带成型过程中,粘性和铺覆性是用于描述预浸料是否适合铺贴的两个重要因素,将粘性和铺覆性分别独立地研究能更好地理解预浸料的铺放适宜性。本文主要针对预浸料的铺覆性进行了探索,论述了铺覆性的含义并总结了现有的预浸料铺覆性的定量表征方法,提出了以"最大弯曲力"定量表征预浸料的铺覆性,并通过三点弯曲试验研究了预浸料的粘弹性特征及自动铺带成型过程中的主要工艺参数(铺放速率、湿度、热风温度、老化时间等)对预浸料铺覆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预浸料的铺覆性会随热风温度和湿度的升高而提高,随着老化时间和铺放速率的增加而减小。最后总结了铺覆性实验的工程意义,为自动铺带工艺参数的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铺覆性 预浸料 工艺参数 自动铺带 表征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闭环式双铁芯霍尔电流传感器的建模与实现 被引量:5
8
作者 程兴国 但强 +3 位作者 孙珍军 叶波 邓超 刘胜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8-70,共3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闭环式双铁芯霍尔电流传感器模型。选用的双铁芯,一个是带有放置霍尔器件的缝隙的、用于直流电流传感器的铁芯,另一个则是用于交流电流传感器的无缝隙铁芯。这2种铁芯的结构和材料借助于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来确定。实验... 提出一种新型的闭环式双铁芯霍尔电流传感器模型。选用的双铁芯,一个是带有放置霍尔器件的缝隙的、用于直流电流传感器的铁芯,另一个则是用于交流电流传感器的无缝隙铁芯。这2种铁芯的结构和材料借助于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来确定。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双铁芯电流传感器不仅能消除闭环霍尔电流传感器的频率特性中的台阶现象,并且还能保持较好的精度和线性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环式电流传感器 双铁芯 频率特性 三维空间磁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需求可拆分的多周期订货-运输集成优化算法 被引量:3
9
作者 刘琼 许金辉 +1 位作者 张超勇 李俊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599-2606,共8页
鉴于目前多周期订货—运输集成问题研究几乎都假设需求不可拆分、造成不能有效降低总成本,或者将车辆数作为能力约束,造成企业各计划期内需求变化较大时不便于合理设置车辆数等问题,提出一个需求可拆分、动态车辆数的多周期订货—运输... 鉴于目前多周期订货—运输集成问题研究几乎都假设需求不可拆分、造成不能有效降低总成本,或者将车辆数作为能力约束,造成企业各计划期内需求变化较大时不便于合理设置车辆数等问题,提出一个需求可拆分、动态车辆数的多周期订货—运输集成优化模型。鉴于目前该问题缺乏有效的求解算法,提出一种遗传算法与2-OPT算法相结合的混合遗传算法,针对问题的特点设计了一种二维编码方式来处理多周期订货时间和数量问题,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周期订货—运输集成问题 需求拆分 动态车辆数 混合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式上肢偏瘫康复训练机器人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宇 孙容磊 王晓红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86-188,共3页
介绍一种龙门式上肢偏瘫康复训练机器人,包括:水平左右运动机构、水平前后运动机构和竖直上下运动机构。可以带动患者手部作水平左右、水平前后和竖直上下三个方向的直线运动,同时,手柄组件具有三个旋转轴正交的被动旋转自由度,通过三... 介绍一种龙门式上肢偏瘫康复训练机器人,包括:水平左右运动机构、水平前后运动机构和竖直上下运动机构。可以带动患者手部作水平左右、水平前后和竖直上下三个方向的直线运动,同时,手柄组件具有三个旋转轴正交的被动旋转自由度,通过三个方向的直线运动和三个旋转轴正交的旋转运动可以合成出任意复杂的上肢动作,从而使患者上肢各关节、运动肌肉群以及运动功能神经系统群得到有效的物理刺激,达到恢复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目的。本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特点在于采用龙门直角坐标的结构形式,扩大了患者上肢的运动范围,同时三个方向的直线自由度不存在运动耦合,便于实现复杂的轨迹规划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式机器人 康复机器人 上肢偏瘫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压肌动图和改进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手势识别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汪雷 黄剑 +3 位作者 段涛 伍冬睿 熊蔡华 崔雨琦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20-1233,共14页
手势识别是人机交互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为截肢患者控制智能假肢手提供基础.当前主流方法之一是利用表面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识别手部运动意图,但肌电信号存在信号弱和易受噪声、汗液、疲劳影响等缺点.同时肌电图在识别准确率方... 手势识别是人机交互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为截肢患者控制智能假肢手提供基础.当前主流方法之一是利用表面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识别手部运动意图,但肌电信号存在信号弱和易受噪声、汗液、疲劳影响等缺点.同时肌电图在识别准确率方面,尤其是截肢患者手势识别方面仍然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基于气压肌动图(Pressure-based mechanomyogram,pMMG)的穿戴式信号采集装置,为手势识别提供了优质的信号源.结合深度神经网络中全连接层结构、典型抽样和标准正则化技术,提出了一种改进多类神经模糊推理系统(Improved multicalss neural fuzzy inference system,IMNFIS),与传统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daptive neural fuzzy inference system,ANFIS)相比,泛化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招募了7名健康受试者和1名截肢受试者,并用8种算法开展离线实验.所提方法在残疾人手势识别实验中取得了97.25%的最高平均准确率,在健康人手势识别实验中取得了98.18%的最高平均准确率.与近年公开报道的多种手势识别研究相比,所提方法的综合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势识别 肌动图 神经模糊推理系统 自适应学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下的关节自适应运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强 张琴 熊蔡华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23-1932,共10页
针对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下外部干扰和肌肉疲劳对关节运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以获得更加精确的关节运动.本文建立了电刺激下的关节运动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滑模控制... 针对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下外部干扰和肌肉疲劳对关节运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以获得更加精确的关节运动.本文建立了电刺激下的关节运动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滑模控制律,利用径向基神经网络在线逼近系统不确定特性,并通过Lyapunov方法设计了径向基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律,以电刺激所产生的膝关节运动控制为例,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验证了该神经网络滑模控制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滑模控制来说,不仅可以准确地控制电刺激而获得期望的关节运动,而且当关节运动受到外部干扰和肌肉疲劳的影响时,还可自适应地对此进行补偿,有效地调节电刺激强度以获得准确的关节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滑模控制 肌肉疲劳 运动控制 功能性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一维纳米结构光学散射测量条件优化配置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正琼 刘世元 +3 位作者 陈修国 石雅婷 张传维 江浩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6-122,共7页
在光学散射测量中,除了实际测量光谱的质量外,模型的输出光谱对待测纳米结构参数的灵敏度也对最终测量结果的精度具有重大影响.由于不同的测量配置(入射波长、入射角和方位角的组合)下,纳米结构参数的灵敏度会不同,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 在光学散射测量中,除了实际测量光谱的质量外,模型的输出光谱对待测纳米结构参数的灵敏度也对最终测量结果的精度具有重大影响.由于不同的测量配置(入射波长、入射角和方位角的组合)下,纳米结构参数的灵敏度会不同,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测量条件优化配置方法来改善待测参数的灵敏度,以实现更高精度的纳米结构测量.实验表明,在理论预估的最优测量配置下,一维纳米结构所有待测参数的测量精确最优,验证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散射测量 灵敏度 测量配置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功率和退火工艺对PE-ALD氧化铝薄膜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媛媛 杜纯 +4 位作者 曹坤 陈蓉 徐湘伦 黄静 单斌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10-615,共6页
Al2O3薄膜常用于有机电子器件的稳定化封装。除了薄膜的水气渗透率特性,薄膜的表面粗糙度、润湿性和折射率等性能也会影响薄膜的最终封装效果。采用自制等离子增强原子层沉积(PE-ALD)系统在低温下成功制备了Al2O3薄膜,研究了沉积功率... Al2O3薄膜常用于有机电子器件的稳定化封装。除了薄膜的水气渗透率特性,薄膜的表面粗糙度、润湿性和折射率等性能也会影响薄膜的最终封装效果。采用自制等离子增强原子层沉积(PE-ALD)系统在低温下成功制备了Al2O3薄膜,研究了沉积功率和退火参数对Al2O3薄膜微观形貌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2O3薄膜的生长速率和折射率随沉积功率的增加分别呈现先增加后下降和不断增加的趋势,当沉积功率为1 800 W时,薄膜的线性生长速率达到0.27 nm/cycle,远高于传统热原子层沉积技术的沉积速率。退火处理不会改变Al2O3薄膜晶态,但改善了薄膜的表面粗糙度,降低了接触角和有机基团红外强度。得到了最佳的PE-ALD薄膜制备工艺条件,实现了对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有效封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增强原子层沉积(PE-ALD) AL2O3薄膜 沉积功率 退火工艺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墨打印OLED发光层像素坑内成膜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红 陈建魁 +3 位作者 岳晓 熊镜凯 熊佳聪 高国雄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20-1429,共10页
在OLED发光层喷墨打印制备中,像素坑内成膜厚度控制是抑制器件产生Mura缺陷的关键。不同喷孔液滴体积差异和液滴错误沉积引起的像素坑内融合溶液体积变化,是造成发光层膜厚不一致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膜厚一致性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液滴... 在OLED发光层喷墨打印制备中,像素坑内成膜厚度控制是抑制器件产生Mura缺陷的关键。不同喷孔液滴体积差异和液滴错误沉积引起的像素坑内融合溶液体积变化,是造成发光层膜厚不一致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膜厚一致性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液滴体积控制与沉积定位控制的OLED发光层成膜控制方法。首先调节驱动波形使不同喷孔产生体积适配的液滴;然后检测各喷孔的液滴落点位置,通过偏移补偿和异常喷孔筛选控制液滴精准沉积;最后使用不同液滴混合方法控制像素坑内溶液体积。在实验中,将液滴沉积定位偏差控制在±10μm,将液滴混合后溶液体积差异控制在±4%,测量干燥固化后的薄膜厚度,结果表明,不同像素坑膜厚一致性提高至95%以上,获得了发光均匀的OLED器件。本文提出的膜厚一致性控制方法达到预期、满足OLED功能层制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墨打印 OLED 成膜控制 体积控制 沉积定位 膜厚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纹理表面缺陷机器视觉检测方法综述 被引量:10
16
作者 朱贺 杨华 尹周平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93-1315,共23页
纹理表面缺陷检测在机器视觉领域具有意义和挑战性,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后期,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蓬勃发展,纹理表面缺陷检测技术大幅飞跃。直至今日,关于纹理表面缺陷检测的调研和综述仍然很少。在此背景下,本文回顾2017年-2... 纹理表面缺陷检测在机器视觉领域具有意义和挑战性,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后期,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蓬勃发展,纹理表面缺陷检测技术大幅飞跃。直至今日,关于纹理表面缺陷检测的调研和综述仍然很少。在此背景下,本文回顾2017年-2021年间200余篇纹理表面缺陷机器视觉检测论文,对纹理表面缺陷机器视觉检测研究进展进行了及时、全面的调查;分析了纹理表面缺陷检测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研究进展,原则上将纹理表面缺陷机器视觉检测方法分为传统方法与深度学习方法,并对二者进行了深层次研究分析,特别是深度学习方法;对近期出现的几种纹理表面缺陷机器视觉检测方法主题进行总结的同时,也对这些主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指导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 缺陷检测 机器视觉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静压气体润滑支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于普良 曹俊 刘清宇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6-132,共7页
主动静压气体润滑支承可提高其承载力、动刚度和抗扰动能力,成为近期流体润滑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问题。综述真空预载、电磁预载和压电主动控制的静压气体润滑支承研究现状,分析压电主动控制的静压气体润滑支承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 主动静压气体润滑支承可提高其承载力、动刚度和抗扰动能力,成为近期流体润滑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问题。综述真空预载、电磁预载和压电主动控制的静压气体润滑支承研究现状,分析压电主动控制的静压气体润滑支承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主动固有节流器、主动控制节流器或气膜形状可控节流器相结合的主动气体润滑支承,是静压气体润滑支承研究的重点和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气体润滑支承 主动控制 承载力 刚度 微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匹配液背投光方法实现保偏光纤高精度的实时定轴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萌 马修泉 +2 位作者 洪春权 胡畅 许天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0-69,共10页
以熊猫保偏光纤为研究对象,在使用甘油和去离子水配制匹配液的基础上,采用非相干平行光源背投光的方法实现了保偏光纤轴观测的高精度可视化。通过将旋转电机与成像系统相结合,在Labview平台上实现直接观测并实时提取含有保偏光纤偏振轴... 以熊猫保偏光纤为研究对象,在使用甘油和去离子水配制匹配液的基础上,采用非相干平行光源背投光的方法实现了保偏光纤轴观测的高精度可视化。通过将旋转电机与成像系统相结合,在Labview平台上实现直接观测并实时提取含有保偏光纤偏振轴的光强分布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光强分布进一步得出特征区与偏振轴角度的关系,从而实现保偏光纤偏振轴与观察面的实时夹角判别。采集信息经过归一化与二维小波算法重构图像边缘后进一步提高了定轴技术的准确性,偏差率优于1.32%,定轴精度可达±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偏光纤 实时定轴 归一化 二维小波重构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铝合金加工的GRA-SVM-CPSO混合多目标优化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庄可佳 张服林 +1 位作者 代星 翁剑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19-1726,共8页
为有效改善铝合金切削时不同指标优化出现的冲突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多目标优化方法。首先,应用灰色关联分析(Grey relations analysis,GRA)将切削加工过程中切削力、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率等多目标问题转化为灰色关联度(Grey rela... 为有效改善铝合金切削时不同指标优化出现的冲突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多目标优化方法。首先,应用灰色关联分析(Grey relations analysis,GRA)将切削加工过程中切削力、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率等多目标问题转化为灰色关联度(Grey relational grade,GRG)的单目标问题;然后,基于支持向量机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建立切削参数与GRG之间关联模型;最后,以切削力和表面粗糙度最小化、材料去除率最大化为优化目标,采用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Chaos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CPSO)优选得到的铝合金加工最优参数(切速为400 m/min,进给为0.15 mm/r,切深为1 mm)。将优化结果与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对比发现,CPSO算法具有更强的全局搜索能力,能够更快地收敛至全局最佳位置,获得更好的优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 SVM CPSO 切削力 表面粗糙度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