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失稳动态演化过程的同调网络重构策略
1
作者 翁汉琍 江毅 +2 位作者 林湘宁 魏繁荣 李振兴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5-162,170,共9页
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的不确定性、非线性等特征影响了传统电力系统的失稳特性,导致现有失步解列策略难以精确实施。在明晰新能源功率变化对振荡中心迁移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同调区间重构策略。以解列后子系统的源荷平衡率及负荷损失... 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的不确定性、非线性等特征影响了传统电力系统的失稳特性,导致现有失步解列策略难以精确实施。在明晰新能源功率变化对振荡中心迁移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同调区间重构策略。以解列后子系统的源荷平衡率及负荷损失比例为优化目标,利用潮流控制器的无功调节能力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失步振荡中心的位置。重构后的解列断面减小了失稳状态下新能源设备脱网的可能性,同时兼顾了分割失步振荡中心所带来的良好同调性。PSCAD的仿真对比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失步解列 同调区间重构 失步振荡中心 负荷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反行波的新能源送出线路单端暂态量主保护新方案
2
作者 翁汉琍 刘胜福 +1 位作者 林湘宁 吴宇奇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2-182,共11页
传统的单端工频量主保护在新能源送出线路中难以适用,单一边界保护判据无法可靠保护线路全长,行波距离保护在正向区外故障下存在误动风险。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反行波的新能源送出线路单端暂态量主保护新方案,通过不同保护判据间的... 传统的单端工频量主保护在新能源送出线路中难以适用,单一边界保护判据无法可靠保护线路全长,行波距离保护在正向区外故障下存在误动风险。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反行波的新能源送出线路单端暂态量主保护新方案,通过不同保护判据间的优势互补,恢复并强化新能源交流送出线路单端主保护的动作性能。分析了故障行波的折反射特性及区内、外故障反行波波过程。根据发生区内、外故障时首个同极性波与首个反极性波到达检测点的时刻之和的差异,提出了新的单端测距式行波保护判据,针对所提判据存在的故障判别死区及三相金属性短路故障失效的问题,通过引入边界保护判据及设计新的辅助判据进行互补,形成一种单端暂态量主保护新方案。在PSCAD平台搭建仿真模型,对所提保护判据及方案的有效性、灵敏性与可靠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线路 边界保护 行波距离保护 行波极性 单端暂态量保护 继电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kV换流站工频电磁环境测量与实验室模拟 被引量:7
3
作者 贺家慧 张丹丹 +2 位作者 张露 陈俊钦 童歆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6,共7页
换流站内复杂电磁环境会对电力设备在线监测装置测量结果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提高装置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必要对换流站设备附近区域的电磁场进行测量并分析其分布规律。文中利用电磁场分析仪对4所±500 kV换流站变压器、高... 换流站内复杂电磁环境会对电力设备在线监测装置测量结果产生不利影响,为了提高装置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必要对换流站设备附近区域的电磁场进行测量并分析其分布规律。文中利用电磁场分析仪对4所±500 kV换流站变压器、高抗、避雷器、电压互感器等附近的工频电场、磁场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表明:所有被测换流站75%以上测点的电场强度分布在0~15 k V/m,最大值出现在避雷器附近,为32.6 kV/m;约90%测点的磁感应强度分布在0~80μT,最大值出现在换流变附近,为0.26 mT。基于实测结果,在实验室内搭建了工频电磁场模拟平台,该平台可同时产生连续可调的电场与磁场,且频率、方向、场强范围均满足模拟换流站现场工频电磁场的需求。文中的研究可以为变电站电磁环境测量、实验室模拟现场电磁环境工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站 工频电场 实验室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分布式储能聚合控制方法研究
4
作者 柳丹 康逸群 +2 位作者 熊平 江克证 陈霞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60-1267,共8页
分布式储能的优化控制对于充分发挥储能系统的调节潜力、支撑高比例光伏接入下配电网的安全稳定与经济运行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分层分区架构的分布式储能聚合控制方法,并以综合运行控制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基于深度强化学... 分布式储能的优化控制对于充分发挥储能系统的调节潜力、支撑高比例光伏接入下配电网的安全稳定与经济运行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分层分区架构的分布式储能聚合控制方法,并以综合运行控制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分布式储能聚合控制决策模型。以IEEE 3机9节点系统为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应对高比例光伏接入给配电网运行带来的不确定性,实现分布式储能的聚合控制与优化运行,具备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储能 深度强化学习 聚合效应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接入变电站高压线路距离保护新方法
5
作者 卢正飞 文明浩 +2 位作者 周瑜 晋龙兴 马帅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67,共9页
直驱式风电机组、光伏发电机组等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强波动性、时空随机性和故障期间非线性受控特性给现有电网继电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nverter-interfaced distributed generator,IIDG)接入变电站高压线路后发生的... 直驱式风电机组、光伏发电机组等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强波动性、时空随机性和故障期间非线性受控特性给现有电网继电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逆变型分布式电源(inverter-interfaced distributed generator,IIDG)接入变电站高压线路后发生的故障远比传统同步机电源接入高压线路的故障更复杂,采用传统的正序电压极化的比相式距离保护难以适应这种新出现的故障,其对电网的保护性能下降,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故障特性导致正序电压极化的传统比相式距离保护做出不正确动作。基于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特征,提出一种采用工频相量计算的高压线路距离保护新方法。当保护安装处的故障电压较高时,将保护安装处电压作为极化电压,构建比相式距离保护,正确判断故障距离;当保护安装处的故障电压较低时,通过保护安装处记忆电压与流过保护安装处电流相位关系来判断该故障方向。仿真结果表明,该距离保护方法保护性能良好,不受故障位置、故障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所提距离保护方法适用于含IIDG接入电网交流线路保护,且不存在保护出口故障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 交流线路 距离保护 故障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口径电磁轨道炮电枢电流熔蚀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汤亮亮 张广洲 +3 位作者 夏胜国 何俊佳 陈立学 冯登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857-2863,共7页
为了掌握轨道电磁发射中电枢的电流熔蚀特性,对小口径电磁轨道发射装置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装置为20 mm×20 mm,方形口径轨道电磁发射装置,通过控制发射实验中电枢出膛的速度,研究了电流幅值、电枢质量和转角厚度(载流能力)等因... 为了掌握轨道电磁发射中电枢的电流熔蚀特性,对小口径电磁轨道发射装置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装置为20 mm×20 mm,方形口径轨道电磁发射装置,通过控制发射实验中电枢出膛的速度,研究了电流幅值、电枢质量和转角厚度(载流能力)等因素对熔蚀的贡献。另外,基于电流幅值递增实验,总结了熔蚀程度的几种模型和相应的电流幅值范围。结果表明:不同的发射条件对电枢的熔蚀程度影响有所差异;电流分布是熔蚀产生的直接原因,能显著影响熔蚀程度;电枢质量对起始时刻的熔蚀有影响;电枢转角厚度对熔蚀的贡献不大(电枢载流能力足够的情况下);随着电流幅值的增加,电枢表面熔蚀有从电枢中端偏下位置沿棱边向电枢中部和电枢头部延伸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归纳出了3种熔蚀程度及其对应电流范围:轻度熔蚀,对应电流181-293.8 k A;中度熔蚀,对应电流293.8-320.8 k A;极度熔蚀,电流〉320.8 k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枢 电流集中 熔蚀 熔融波 影响因素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配电变压器一体化STATCOM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熊卿 张哲 +3 位作者 尹项根 文明浩 刘健 王存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62-269,共8页
目前配电网无功补偿主要包括高压线路集中补偿和低压用户端分散补偿两种方式,针对两种补偿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配电变压器一体化结构的无功功率补偿技术(DT-STATCOM)。该补偿技术主要以箱式变电站中配电变压器作为无功与电... 目前配电网无功补偿主要包括高压线路集中补偿和低压用户端分散补偿两种方式,针对两种补偿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配电变压器一体化结构的无功功率补偿技术(DT-STATCOM)。该补偿技术主要以箱式变电站中配电变压器作为无功与电能质量控制节点,通过在变压器高压绕组设置连接抽头,构成变压器与静止无功补偿单元的一体化结构,从而能够充分利用配电变压器的富余容量,实现对变压器及其负载的动态补偿。并且通过合理选择连接抽头电压,可降低对功率器件耐压水平或通流能力的要求,有利于技术经济指标的优化。此外,一体化结构也有助于降低补偿装置的体积和成本,提高装置整体效率。同时,针对DT-STATCOM特殊结构所造成的补偿指令电流检测问题,本文提出跨端口瞬时无功电流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利用多侧信息的DT-STATCOM控制系统。最后,通过仿真和样机实验验证了DT-STATCOM技术对动态补偿电网无功、支持变压器端口电压和抑制电网三相不对称的补偿效果和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变压器 负载率 STATCOM 一体化 无功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FACTS控制设备实验与性能测试平台 被引量:8
8
作者 林卫星 张星 +5 位作者 李刚 孙海顺 张廷营 范永宇 文劲宇 程时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7-232,共6页
本文构建了一种新型的FACTS控制装置实验与性能测试平台。以可控串补(TCSC)的接入为例,该仿真平台由TCSC控制装置与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装置(ADPSS)接口而成。仿真平台用机电暂态模型对大电网建模,用电磁暂态模型对TCSC及其所在的线... 本文构建了一种新型的FACTS控制装置实验与性能测试平台。以可控串补(TCSC)的接入为例,该仿真平台由TCSC控制装置与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装置(ADPSS)接口而成。仿真平台用机电暂态模型对大电网建模,用电磁暂态模型对TCSC及其所在的线路建模,通过物理接口箱将TCSC控制装置接入到仿真平台。TCSC控制装置采集功率放大器的输出,根据内置的控制策略发出TCSC的控制信号。ADPSS根据接收的控制信号控制晶闸管模型的状态。该仿真平台不需要对大电网进行任何等值就可以研究FACTS接入后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本文给出了TCSC的阻抗控制、潮流控制及阻尼功率振荡控制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实时仿真平台是有效的,可以用于研究FACTS装置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检测FACTS控制设备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串补 全数字实时仿真装置 实时仿真 柔性交流输电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透率新能源电网规划与调控关键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文劲宇 《电力工程技术》 2020年第3期1-1,共1页
为了应对传统化石能源短缺和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均已位居世界第一,装机占比已接近20%,成为电力系统主力电源,未来占比还将继续增高,预计到2040年将超过50%。同时,... 为了应对传统化石能源短缺和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均已位居世界第一,装机占比已接近20%,成为电力系统主力电源,未来占比还将继续增高,预计到2040年将超过50%。同时,由于风、光可再生能源出力具有强波动性和随机性,近年来我国弃风、弃光问题突出,受到政府部门、学术界以及工业界的高度关注。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电网的运行方式、系统特性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众多技术问题亟需解决,包括高渗透率新能源背景下电网的规划技术、仿真分析技术、协调控制技术以及保护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装机规模 能源短缺 高渗透率 电网规划 运行方式 系统特性 新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浇注孔的尺寸与局部放电辐射出的UHF电磁波强度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思扬 叶齐政 +1 位作者 李兴旺 王增彬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531-536,共6页
不同厂家的GIS产品的浇注孔尺寸不一,由于开孔尺寸对局部放电产生的UHF电磁波信号会产生直接影响,造成很难对局部放电严重程度进行量化评估。本文以一252k V的GIS为平台,通过在盆式绝缘子上设置不同尺寸的浇注孔,利用安装在这些浇注孔... 不同厂家的GIS产品的浇注孔尺寸不一,由于开孔尺寸对局部放电产生的UHF电磁波信号会产生直接影响,造成很难对局部放电严重程度进行量化评估。本文以一252k V的GIS为平台,通过在盆式绝缘子上设置不同尺寸的浇注孔,利用安装在这些浇注孔上的传感器检测由GIS内部尖板局放源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发现辐射出的信号强度随浇注孔长边长度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在长边长度为75mm时达到最大值。另外的模拟实验——通过脉冲信号源给安装在GIS腔体内的发射天线提供激励的方法来模拟局部放电,再通过同样的传感器检测UHF电磁波信号——也发现同样的结果。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在电磁波仿真软件XFDTD中建立模型的计算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结果。此结论为GIS浇注孔最优尺寸的选取和外置式UHF传感器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开关设备 局部放电 特高频 浇注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电动汽车V2G新模式 被引量:10
11
作者 康慨 施念 +5 位作者 王艳鹏 张云龙 林湘宁 汪涛 李正天 潘帅琪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8-86,114,共10页
从共享经济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的车辆到电网(V2G)新模式。利用区块链技术和V2G技术天然的互补性,挂网的电动汽车以合理的价格将多余的电量包装成期货商品,通过点对点技术将售电信息扩散到整个网络;同时,需要... 从共享经济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的车辆到电网(V2G)新模式。利用区块链技术和V2G技术天然的互补性,挂网的电动汽车以合理的价格将多余的电量包装成期货商品,通过点对点技术将售电信息扩散到整个网络;同时,需要紧急充电的电动汽车购买充电期间最低价位的期货商品并达成临时合约,待电网对其进行安全校验后正式达成交易,并以智能合约的形式存储电力交易信息,到期时完成价值的自行转移,实现电动汽车电力市场交易双方自行匹配、双边交易直接达成的目的。基于此,建立可行的交易理论模型。基于2个社区共150辆电动汽车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交易模式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V2G 期货合约 共享经济 过网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设备检测实验室专用微电网接入结构设计及功率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程富勇 邓鹤鸣 +3 位作者 陈禹帆 王洪林 何晋伟 孙海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427-3434,共8页
针对传统微电网无法满足电能高质量领域的电源需求,以电力设备检测实验室的测试电源为研究案例,提出了串联型分布式电源单元(DG)的接入结构,同时为了减少功率分配误差并提高电压的稳定性,提出了功率因数/频率反下垂控制方法。研究结果表... 针对传统微电网无法满足电能高质量领域的电源需求,以电力设备检测实验室的测试电源为研究案例,提出了串联型分布式电源单元(DG)的接入结构,同时为了减少功率分配误差并提高电压的稳定性,提出了功率因数/频率反下垂控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串联型的微电网接入结构以及反下垂控制方法,可以实现DG单元的有功和无功功率均分,减少功率分配误差,从而实现DG单元的电压波形同步,解决了DG单元电压相角不同造成的功率不匹配问题,同时提高了公共连接点(PCC)的电压幅值,保证了电源电压的稳定运行。通过研究发现,采用这种微电网接入结构以及功率控制方法可以为微电网系统提供精准功率控制、电压稳定的电源,该电源可以满足电力设备检测实验室的测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设备检测实验室 串联型微网 反下垂控制 功率分配 电压幅值 功率因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含新能源交流电网短路计算迭代收敛性的改进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心怡 朱佳 李银红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1-209,共9页
交流电网短路故障下,新能源电源的输出电流与并网点电压非线性相关,使得含新能源交流电网短路电流计算需要利用迭代方法求解,存在无法收敛的可能。针对该问题,选取适用于交流电网短路计算的新能源等效模型,以包含新能源典型输出特性的... 交流电网短路故障下,新能源电源的输出电流与并网点电压非线性相关,使得含新能源交流电网短路电流计算需要利用迭代方法求解,存在无法收敛的可能。针对该问题,选取适用于交流电网短路计算的新能源等效模型,以包含新能源典型输出特性的双馈风机作为研究对象,确定了高电压单段型、低电压单段型和高电压双段型这3种不收敛工况。根据3种不收敛工况的特征,提出了基于二分法和基于二分法与逐步回归结合的改进方法,提高了上述工况下迭代计算的收敛性。以实际电网为例,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短路计算 迭代方法 收敛性 二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虚拟电厂提供灵活爬坡服务的云边协同市场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超逸 陈文哲 +5 位作者 徐苏越 李建设 周华锋 顾慧杰 聂涌泉 孙海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6-199,I0001,共15页
虚拟电厂(VPP)拥有一定的负荷时移能力和功率调节能力,具备参与电力市场并提供灵活性爬坡服务(FRPs)的潜能,但受系统需求不确定影响,VPP难以进行准确的市场申报.因此,提出支持VPP参与电力市场并提供FRPs的云边协同市场架构,建立了对应... 虚拟电厂(VPP)拥有一定的负荷时移能力和功率调节能力,具备参与电力市场并提供灵活性爬坡服务(FRPs)的潜能,但受系统需求不确定影响,VPP难以进行准确的市场申报.因此,提出支持VPP参与电力市场并提供FRPs的云边协同市场架构,建立了对应的分布式优化交易模型.市场出清过程由系统运营商和VPP协同交互完成,能够准确引导VPP优化用电曲线并提供灵活爬坡服务.分布式优化模型采用目标级联分析方法迭代求解,并引入启发式约束条件来提升算法的收敛性.最后,在“鸭形曲线”典型场景中验证了所提市场交易模型的有效性,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有效降低系统运营费用,同时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 灵活性爬坡服务 云边协同 分布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光伏场站送出线路的改进距离保护方案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浩千 张今 +3 位作者 王英英 陈祥文 黎钊 林湘宁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90,共13页
为解决大规模光伏并网导致传统距离保护适应性下降问题,利用相继速动的思想对传统距离保护方案进行改进。针对大电网侧的保护,基于故障下的负序、零序网络,利用光伏场站侧的负序电流抑制策略所构建的序电流条件,以及零序电流分支系数不... 为解决大规模光伏并网导致传统距离保护适应性下降问题,利用相继速动的思想对传统距离保护方案进行改进。针对大电网侧的保护,基于故障下的负序、零序网络,利用光伏场站侧的负序电流抑制策略所构建的序电流条件,以及零序电流分支系数不受光伏逆变器控制策略影响的特征,构造一种与过渡电阻大小无关的短路阻抗算法,以求解故障距离;在系统侧的保护判别故障发生于区内并跳开断路器后,光伏侧保护可不受馈流影响,通过求解阻抗继电器构成的短路阻抗三角形,实现对短路阻抗的准确计算。利用基于PSCAD/EMTDC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消除过渡电阻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测距准确度,可以保护线路全长,并兼具故障测距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序电流抑制 虚拟同步机 距离保护 过渡电阻 改进距离保护 故障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故障自动定位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140
16
作者 唐金锐 尹项根 +4 位作者 张哲 杨晨 叶磊 戚宣威 林瑨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3,共7页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对配电网故障自动定位技术研究涉及的主要内容,即故障选线、区段定位、故障测距进行了综述。故障选线是为了识别判断母线多条出线中的故障线路,其主要包括:基于外加注入信号的故障选线,基于故障稳态量、暂态量和综...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对配电网故障自动定位技术研究涉及的主要内容,即故障选线、区段定位、故障测距进行了综述。故障选线是为了识别判断母线多条出线中的故障线路,其主要包括:基于外加注入信号的故障选线,基于故障稳态量、暂态量和综合式故障选线等。区段定位旨在迅速隔离故障并恢复非故障区域供电,主要研究包括:基于现场设备采集的故障实时信息、基于故障投诉电话等定位方法以及故障特征微弱时的故障识别判断。故障测距的目的是直接定位出故障位置,其主要包括:注入法故障测距、基于稳态量故障测距和基于暂态量故障测距。结合配电网故障自动定位技术及最新研究成果,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故障定位 故障选线 区段定位 故障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断路器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168
17
作者 何俊佳 袁召 +3 位作者 赵文婷 方帅 喻新林 潘垣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15,共7页
柔性直流输电和多端直流电网对能够快速开断大电流、可靠性和经济性好的高压直流断路器有日益迫切的需求。综述了直流断路器的拓扑形式,分析了机械、全固态及混合式等直流开断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合,指出混合式强制换流方案、机械式预充... 柔性直流输电和多端直流电网对能够快速开断大电流、可靠性和经济性好的高压直流断路器有日益迫切的需求。综述了直流断路器的拓扑形式,分析了机械、全固态及混合式等直流开断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合,指出混合式强制换流方案、机械式预充电人工过零方案更易满足高压大容量直流系统的高速开断要求。提出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的研制重点在于提高机械开关的操动速度,减少元件数,提高可靠性与经济性;机械式直流断路器应重点关注详细拓扑、机械开关灭弧单元在人工零点下的极限开断能力、振荡回路参数优化和快速机构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直流输电 高压直流断路器 人工过零点 混合型断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斥力机构研究综述 被引量:48
18
作者 何俊佳 袁召 +2 位作者 经鑫 陈立学 潘垣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809-3818,共10页
直流电网的发展和直流断路器的应用需求对机械开关及其操动机构提出了新的快速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要求。为此介绍了新型电磁斥力机构的基本原理,综述了电磁斥力机构的结构形式,总结了国内外对驱动特性开展的数值分析和解析分析工作,... 直流电网的发展和直流断路器的应用需求对机械开关及其操动机构提出了新的快速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要求。为此介绍了新型电磁斥力机构的基本原理,综述了电磁斥力机构的结构形式,总结了国内外对驱动特性开展的数值分析和解析分析工作,研究表明:数值分析能给出经验性优化规律,难以准确描述优化设计方法,解析分析是驱动特性研究的有效方法。电磁斥力机械开关研制工作的关键问题是:驱动效率的提高;适配缓冲和保持技术;传动系统冲击应力分析和结构强度设计方法;长行程应用可行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断路器 机械开关 电磁斥力机构 驱动特性 驱动效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端直流输电的风电并网技术 被引量:58
19
作者 陈霞 林卫星 +3 位作者 孙海顺 文劲宇 李乃湖 姚良忠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67,共8页
以西北电网大规模风场为背景,提出了采用相控换流器的多端直流输电系统(LCC-MTDC)进行大规模风电并网的方法,同时结合西北电网拟建直流输电项目,构建出用于风电并网的多端系统拓扑图并设计了相关器件的参数。在推导出LCC-MTDC数学模型... 以西北电网大规模风场为背景,提出了采用相控换流器的多端直流输电系统(LCC-MTDC)进行大规模风电并网的方法,同时结合西北电网拟建直流输电项目,构建出用于风电并网的多端系统拓扑图并设计了相关器件的参数。在推导出LCC-MTDC数学模型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LCC-MTDC系统的电流裕度控制策略,分析了系统出现扰动时换流器通过控制策略切换而重新恢复稳定运行的原理。PSCAD/EMTDC软件中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控制特性,特别是在故障条件下能有助于系统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换流器 多端直流输电 风电场 双馈发电机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轨道炮轨道电阻率和轨道高度对电流上升沿阶段电枢边沿熔蚀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陈立学 何俊佳 +3 位作者 夏胜国 肖铮 冯登 汤亮亮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1-1076,共6页
在固体电枢电磁轨道炮系统中,保持电枢轨道界面良好的电接触至关重要。在电流处于上升沿的发射起始阶段,往往可以观察到电枢材料熔化沉积集中在轨道的外侧,这表明该阶段电流在电枢边沿集中的特性。为此,利用ANSYS软件,在改变轨道电阻率... 在固体电枢电磁轨道炮系统中,保持电枢轨道界面良好的电接触至关重要。在电流处于上升沿的发射起始阶段,往往可以观察到电枢材料熔化沉积集中在轨道的外侧,这表明该阶段电流在电枢边沿集中的特性。为此,利用ANSYS软件,在改变轨道电阻率和高度的条件下,对电枢电流密度的分布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1)电流集中在电枢尾翼边沿;2)通过提高轨道电阻率或者(同时)减小轨道高度可以减小电枢尾翼边沿的电流密度。在20 mm方口径轨道炮上进行了实验,研究了不同电阻率的轨道材料(如98%铜-1%锆-1%铬合金,黄铜和非磁性不锈钢)和不同轨道高度(50、30 mm)对电枢熔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电流上升沿,更高的轨道电阻率和更低的轨道高度时有相对较小的电枢边沿熔蚀。基于数值分析和实验结果,提出了电磁轨道炮起始阶段(电流上升沿阶段)减小电枢边沿熔蚀的轨道结构改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枢边沿熔蚀 电流上升沿 固态电枢 轨道电阻率 轨道高度 电磁轨道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