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关键问题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4
1
作者 宋德勇 陈梁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8,共14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的主攻方向,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基于“形态—特征—动能”三维视角,提出新的新质生产力理论分析框架,并揭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新质生产力形成于传统生产力的能级跃升...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的主攻方向,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基于“形态—特征—动能”三维视角,提出新的新质生产力理论分析框架,并揭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新质生产力形成于传统生产力的能级跃升,需从“新”与“质”维度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其深层次理论逻辑体现在新质生产力形态、新质生产力特征和新质生产力动能,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现阶段我国新质生产力形态日益鲜明、新质生产力特征逐步显现以及新质生产力动能持续释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较好,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立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瓶颈与战略机遇,需要强化科技创新的驱动引领作用,拓宽新质生产力形态;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绿色化,凸显新质生产力特征;推动要素主体高效联动发展,增强新质生产力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形态 生产力特征 生产力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消费扩容提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及政策取向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建华 文艺瑾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33,共17页
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国内需求结构发生变迁,消费不断扩容提质,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其理论逻辑是:消费规模扩大能够加快经济增长和经济循环,消费结构升级能够优化经济结构,新型消费的产生能够提升... 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国内需求结构发生变迁,消费不断扩容提质,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其理论逻辑是:消费规模扩大能够加快经济增长和经济循环,消费结构升级能够优化经济结构,新型消费的产生能够提升民生福祉。然而,中国消费在总量扩大、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方面还面临一些限制性因素,主要表现在:宏观经济增长不足制约居民收入提升,服务业发展滞后导致服务消费占比偏低,社会保障不足抑制中低收入群体消费潜力释放,体制机制和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致使新型消费扩容受限。应从保持居民收入与宏观经济基本同步增长、加快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社会保障功能、加强新型消费的软硬环境建设等方面,构建消费扩容提质长效机制,让消费作为主动能更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扩容 消费升级 新型消费 扩大内需 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经济学起源、脉络与现实因应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建华 杨少瑞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4-143,共10页
发展经济学自创立以来,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由衰再兴、再度繁荣发展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发展经济学经历了从宏观理论研究向基于高质量微观数据实证研究的重要转变。梳理发展经济学思潮的演进历程,对于正确理解中国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自创立以来,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由衰再兴、再度繁荣发展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发展经济学经历了从宏观理论研究向基于高质量微观数据实证研究的重要转变。梳理发展经济学思潮的演进历程,对于正确理解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为发展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模式。未来中国的进一步转型发展,将为发展经济学理论创新提供新的试验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经济学轨迹 中国特色经济学 经济学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工业增长动力与TFP溢出效应分析--基于上海市的实证研究
4
作者 张建华 苏悦 张豪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16,共12页
本文选择1995-2012的窗口期,构建了以各行业TFP、要素投入为源泉的增长动力机制测度方法,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测度了行业间TFP溢出效应、资本、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表明,上海市工业各行业增长主要基于要素驱动(资本投入),TFP... 本文选择1995-2012的窗口期,构建了以各行业TFP、要素投入为源泉的增长动力机制测度方法,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测度了行业间TFP溢出效应、资本、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表明,上海市工业各行业增长主要基于要素驱动(资本投入),TFP对工业结构有较大影响,工业行业之间广泛存在技术溢出现象,在低技术制造业、中低技术制造业之间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增长动力 TFP溢出效应 一般均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朝阳产业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与实证研究
5
作者 张建华 张豪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11,共7页
朝阳产业往往代表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培育地区朝阳产业不仅能带动经济增长,更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因此,如何选择朝阳产业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市场需求、经济效益、比较优势、产业带动、就业吸纳和资源环境密度等标准,构建了六... 朝阳产业往往代表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培育地区朝阳产业不仅能带动经济增长,更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因此,如何选择朝阳产业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市场需求、经济效益、比较优势、产业带动、就业吸纳和资源环境密度等标准,构建了六个层面九个指标的朝阳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充分考虑到经济、人文、环境等因素。同时,收集了湖北省相关指标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湖北省的朝阳产业,并对其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给出了湖北省发展朝阳产业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朝阳产业 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梁 宋德勇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2-94,共23页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动力。基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个维度,综合测度了城市层面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进而考察数字赋能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赋能有效提...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动力。基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个维度,综合测度了城市层面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进而考察数字赋能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赋能有效提升了城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各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赋能在宏观层面通过促进产业融合和提高创新效率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微观层面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和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数字化对东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赋能效应更突出。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作用更强。此外,数字赋能有效驱动低碳发展,但数字技术对低碳转型的驱动作用比数字应用更大。应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以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现代化产业体系 数字经济 数字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