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生命体视角下成长型都市圈外围收缩城市类型识别及动力机制研究——以武汉都市圈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梦洁 舒建峰 彭翀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4,共9页
关注成长型都市圈外围中小城市的“相对收缩”问题,基于城市生命体理论提出“成长力”是一个包含空间容纳力、生产保障力、创新服务力的综合概念,据此构建了“三维共轭角力”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采取改进的NK模型及MATLAB仿真对武汉都... 关注成长型都市圈外围中小城市的“相对收缩”问题,基于城市生命体理论提出“成长力”是一个包含空间容纳力、生产保障力、创新服务力的综合概念,据此构建了“三维共轭角力”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采取改进的NK模型及MATLAB仿真对武汉都市圈外围中小城市进行成长力水平评估、提升路径模拟与城市类型识别。结果表明,武汉都市圈外围城市可分为资源整合型、提质增量型、创新联动型3类,其收缩现象受到自身发展本底条件和区域功能格局的双重影响。资源整合型城市应以效用型增长为目的进行规模与功能重构;提质增量型城市应融入区域产业分工提升集聚势能;创新联动型城市应以节点功能链接嵌入区域协同创新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命体 成长型都市圈 收缩城市 类型识别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城市:从全球发展理念到我国城市规划的本土化实践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宝强 李萍萍 +1 位作者 朱继任 彭翀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7-65,共9页
韧性城市强调城市系统在面临慢性冲击和长期压力时具备抵抗能力、恢复能力、适应能力和阶段演进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对韧性城市内涵的理解从以风险管理的"工具性"为导向向提升城市系统来应对各种冲击和压力的"思维性&qu... 韧性城市强调城市系统在面临慢性冲击和长期压力时具备抵抗能力、恢复能力、适应能力和阶段演进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对韧性城市内涵的理解从以风险管理的"工具性"为导向向提升城市系统来应对各种冲击和压力的"思维性"导向不断拓展。文章在分析比较国内外韧性城市规划实践在规划主体、框架结构、行动落实方面差异的基础上,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韧性城市规划实践模式,实现韧性城市理念从学术理论向公共政策转变的文本转译、从舶来模式向本土化实践转变的结构转译、从蓝图式规划向情景化治理转变的目标转译,并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探讨了韧性城市规划实践中组织形式、评估方法、决策过程和实施对策方面的本土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城市 理念解读 内涵外延 转译 黄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发包制视角下责任规划师制度模式与机制优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阳 夏海玉 +2 位作者 谢来荣 单卓然 黄亚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28,共7页
责任规划师制度旨在提高社区、乡村及乡镇等微观层面小尺度空间的治理水平,进而支撑国家空间治理现代化与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构建责任规划师制度是提升空间治理能力的关键举措与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引入公共管理学... 责任规划师制度旨在提高社区、乡村及乡镇等微观层面小尺度空间的治理水平,进而支撑国家空间治理现代化与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构建责任规划师制度是提升空间治理能力的关键举措与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引入公共管理学中的“行政发包制”理论,考察地方政府在规划事务管理体系中以“行政发包”方式引入责任规划师并优化空间治理的过程。文章认为责任规划师制度通过“上下结合”监督协调路径与“监督—维护—协调”三元作用机制实现空间治理优化,并总结归纳出3种典型的责任规划师制度模式。文章最后从“发包方—承包方—受众方”三元主体出发分析推行该制度面临的挑战,并从明确事权义务、完善激励机制、细化考核标准、搭建服务平台4个方面对责任规划师制度建设提出机制优化建议,以期为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优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规划师 行政发包制 空间治理 制度模式 机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功能治理的市级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合林 唐永伟 +2 位作者 黄玉霖 王雨晨 王智勇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5,共8页
从功能治理的角度切入,反思当前市级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存在的问题,认为市级国土空间管制体系需要同时实现价值目标、功能目标和管理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市级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优化需要遵循的价值逻辑、技术逻辑、行政逻辑,并基... 从功能治理的角度切入,反思当前市级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存在的问题,认为市级国土空间管制体系需要同时实现价值目标、功能目标和管理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市级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优化需要遵循的价值逻辑、技术逻辑、行政逻辑,并基于治理目标和逻辑遵循,提出市级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优化的3条基本路径:目标引领,构建全域全要素的“目标—功能—空间”传导路径;效能导向,完善多维融合的国土空间精细化用途管制规则;多元协同,优化多层级与多主体协同的用途管制事权组织。随后,以鄂州市为例,阐述基于上述理论框架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优化的地方实践,以期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用途管制体系 功能治理 市级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勤圈识别的大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29
5
作者 郭亮 郑朝阳 +3 位作者 黄建中 袁满 马煜箫 贺慧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3-54,共12页
研究通勤圈对于进一步认识大城市空间结构的运行特征和提升空间绩效具有重要作用.以武汉市为例,利用手机定位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数据识别武汉市中心城区主要通勤圈的空间分布;在对通勤圈的圈层结构、内部构成及外部形态... 研究通勤圈对于进一步认识大城市空间结构的运行特征和提升空间绩效具有重要作用.以武汉市为例,利用手机定位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数据识别武汉市中心城区主要通勤圈的空间分布;在对通勤圈的圈层结构、内部构成及外部形态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通勤圈的通勤强度空间分布、大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布局与运行特征之间的关联及其内在原因.研究发现,中心城区通勤圈空间分布呈以“通勤中心”为核心、相对集聚的“多中心”结构;通勤圈的内部结构呈圈层式扩张,且“飞地”和跨区通勤现象明显;随着通勤圈空间范围扩大,职住偏离指数、主要土地使用要素指标与交通环境要素指标均随之降低;通勤圈的大小和形态取决于其内部用地构成、用地混合度及通勤走廊主导交通方式的运送速度和效率;交通方式系统供给与基于通勤圈的3类通勤出行需求的“错位”布局降低了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的运行绩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准确识别通勤圈空间分布与内在结构为基础,优先完善中心城区内部交通系统组织、适度拓展中心城区跨通勤圈客流通道以逐步扩大通勤圈服务范围、审慎发展快速路系统的面向大城市空间运行绩效提升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勤圈 空间结构 空间绩效 优化 LBS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修补·众规:城市微型公共空间规划研究--以武汉市汉阳区为例 被引量:45
6
作者 董贺轩 刘乾 王芳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43,共11页
微型公共空间是承载日常生活的小尺度公共空间,是城市微更新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首先对微型公共空间的概念、类型及其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嵌入、修补、众规"的微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原则及"补充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qu... 微型公共空间是承载日常生活的小尺度公共空间,是城市微更新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首先对微型公共空间的概念、类型及其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嵌入、修补、众规"的微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原则及"补充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规划目标,介绍微型公共空间规划的策略及分类规划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武汉市汉阳区为例,探索微型公共空间规划原则及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公共空间 嵌入 修补 众规 汉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分类识别研究——基于江汉平原21个市县的熵权法评价研究
7
作者 林颖 张娴 +1 位作者 卢有朋 祝贺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28,142,共8页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作为重要的土地资源管理工具,对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促进经济、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宏观尺度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的分类识别与横向比较研究,以江汉平原地区21个城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作为重要的土地资源管理工具,对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促进经济、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宏观尺度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的分类识别与横向比较研究,以江汉平原地区21个城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解析与地理信息数据分析方法批量识别城市建设用地,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以及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对上述中心城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分类,揭示市级城市、省直管城市、县级城市等不同行政级别管辖差异下中心城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分异情况,为城市因地制宜制定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节约集约利用评价 熵权法 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国内双重视野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构建
8
作者 刘合林 徐颖 +2 位作者 李仰濮 王伟 慈慧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4,共9页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研究存在重技术功能而轻价值创造、重国内实践而轻国际对话的局限。立足中国规划实践,面向国际视野,兼顾中国价值输出,提出中国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研究指出:①指标体系在国土空间规划...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研究存在重技术功能而轻价值创造、重国内实践而轻国际对话的局限。立足中国规划实践,面向国际视野,兼顾中国价值输出,提出中国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研究指出:①指标体系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中枢作用,需要采取面向国内规划管控实践、面向国际价值输出和面向国际国内交流的3种价值目标;②国际典型监测指标体系的监测目标具有明显的时代阶段性、实践需求性和地域差异性,监测内容突破部门与行业限制,涵盖社会、经济、环境、文化、治理等多维度,重在多维度、多尺度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重大决策;③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需要瞄准3个目标定位,分别为国土空间高效治理、中国价值对外传播和国际对话交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视野 中国特色 国土空间规划 实施监测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对沿线空气质量的影响机制及规划策略——基于武汉市三条地铁线路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袁满 严明瑞 单卓然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7,共8页
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期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然而,地铁能否实质上提升沿线空气质量还缺乏实证研究。以武汉地铁为例,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地铁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效应与机制,提出规划优化策略。结果表明... 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期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然而,地铁能否实质上提升沿线空气质量还缺乏实证研究。以武汉地铁为例,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地铁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效应与机制,提出规划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地铁对沿线空气质量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受到沿线建成环境的配置与空间布局的影响。在低密度城区,交通替代效应大于交通创造效应,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高密度城区的交通创造效应超过交通替代效应,反而加剧了空气污染。因此,超大、特大城市的地铁建设应与城市土地利用及空间规划有机结合,可根据地铁沿线密度选择差异化的开发模式,合理引导中心城区降低人口密度,不宜片面追求沿线高密度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空气质量 双重差分模型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地区城市的风道规划方法研究——以广州城市设计重点地区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巫溢涵 詹庆明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4-34,共11页
丘陵地区城市与平原地区城市的近地层风场特征通常呈现出显著差异。为缓解丘陵地区城市中特殊地形结构造成的通风不畅、热岛效应、污染积聚等问题,以广州城市设计重点区域作为实验场域,使用顾及复杂地形条件的综合迎风面积密度指数描述... 丘陵地区城市与平原地区城市的近地层风场特征通常呈现出显著差异。为缓解丘陵地区城市中特殊地形结构造成的通风不畅、热岛效应、污染积聚等问题,以广州城市设计重点区域作为实验场域,使用顾及复杂地形条件的综合迎风面积密度指数描述地区通风潜力,提出不同风向条件下基于最小整体通风阻抗的风道识别方法,并依据风道宽度、风道与主导风向一致性两项准则确定区域通风廊道范围,划定其风道等级;同时结合局地环流特征和德国学者克雷斯、西弗斯等提出的冷空气补偿理论,识别补偿区、作用区以及二者之间的冷空气传输区;由此在区域和局地层面形成了完善且能互补的城市通风系统,促进了风道规划的空间落位与通风规划管理手段的精细化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地区 城市微气候 城市风道 局地环流 规划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八景中的流域风景特质研究——以长江沿线(湖北段)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之羿 陈期钰 +1 位作者 秦茁让 万敏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39,共6页
考察了国内外流域风景的研究发展,指出基于城市八景的大尺度流域风景研究具有的拓展性价值与文化自信意义。整理出长江沿线(湖北段)29个清代府州县、总256景目构成的方志八景清单,以此为素材,从自然、人文及两者综合三方面来佐证城市八... 考察了国内外流域风景的研究发展,指出基于城市八景的大尺度流域风景研究具有的拓展性价值与文化自信意义。整理出长江沿线(湖北段)29个清代府州县、总256景目构成的方志八景清单,以此为素材,从自然、人文及两者综合三方面来佐证城市八景中的流域风景特质。自然风景方面,阐述了城市八景诗意响应流域自然山水格局,以典型集萃的方式彰显流域自然风土特质;人文风景方面,探讨了城市八景高度响应流域文化地理格局,是流域人文风土特质的集萃;最后从流域自然与人文的综合视角,提出了城市八景时空制宜组构流域天人要素,是极具中国吉时均衡特质的文化景观之思想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长江流域风景 城市八景 风景特质 文化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交通与建成环境综合规划的范式扩展与深化——中美案例的比较与启示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佳敏 张彪 郭亮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1年第4期36-44,共9页
城市交通与建成环境规划是城市综合规划的核心内容,在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社会经济条件与主要规划理念、政策保障之间的匹配度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持续影响。在中国城市面临空间增长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发展的重要时期,进一步审视发达国... 城市交通与建成环境规划是城市综合规划的核心内容,在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其社会经济条件与主要规划理念、政策保障之间的匹配度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持续影响。在中国城市面临空间增长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发展的重要时期,进一步审视发达国家大城市交通与建成环境综合规划在不同阶段的范式变化(包括主要背景、发展理念、规划要点、实施效果等),对比中国大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将为中国大城市交通与建成环境的提质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本文通过梳理中美两国部分大城市交通与建成环境规划的发展脉络,总结不同阶段的范式发展特征,结合当前中国大城市空间发展趋向,为中国大城市交通与建成环境的综合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与建成环境 综合规划 大城市 中美案例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科技服务业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都市区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子路 黄亚平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7,共7页
城市科技服务业区位选择的研究对于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都市区为案例,基于工商登记企业数据,运用圈层分析与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城市科技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检验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城市科技服务业区位选择的研究对于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都市区为案例,基于工商登记企业数据,运用圈层分析与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城市科技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检验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科技服务业集中分布于中心区和近郊区,呈现"多中心"的空间格局,不同类型科技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存在明显差异;区位条件、商业环境、技术因素、文化环境、孵化环境、集聚因素和政策因素是科技服务业空间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对不同类型科技服务业的作用强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负二项回归模型 武汉都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调”成果的山地县域建设用地高效发展优化策略——以湖北省竹山县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纯广 王智勇 +2 位作者 段名材 艾玉红 林颖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1-36,共6页
文章结合湖北省竹山县的“三调”成果探索山地县域用地结构特征,为实现山地县域建设用地优质、可持续发展,提出多层级的山地县域建设用地高效发展优化策略:①总量—结合人口流动趋势,合理预测人口规模并划定城镇开发边界;②增量—完善... 文章结合湖北省竹山县的“三调”成果探索山地县域用地结构特征,为实现山地县域建设用地优质、可持续发展,提出多层级的山地县域建设用地高效发展优化策略:①总量—结合人口流动趋势,合理预测人口规模并划定城镇开发边界;②增量—完善土地利用标准,依托山地城镇基础数据平台实现分区;③存量—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构建完整的规划开发建设全过程;④流量—明确县域发展定位,通过规划制定多层级的城镇体系。以此为基础,通过“框定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加大流量”,倒逼山地县域转变现有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县域 建设用地 高效发展 优化策略 “三调”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中俄边境收缩城市建设用地格局演变机理研究--以牡丹江市为例
15
作者 陈旭 房德威 +1 位作者 孙珊 曹新宇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8-114,共7页
通过观测35年的遥感数据及其他多源数据,以5年为时间切片,采用近邻比率、核密度等空间统计分析方法,识别中俄边境地区重要的边贸城市牡丹江市城乡建设用地演变路径。通过空间统计法计算牡丹江市的收缩趋势及速度,并利用机器学习之梯度... 通过观测35年的遥感数据及其他多源数据,以5年为时间切片,采用近邻比率、核密度等空间统计分析方法,识别中俄边境地区重要的边贸城市牡丹江市城乡建设用地演变路径。通过空间统计法计算牡丹江市的收缩趋势及速度,并利用机器学习之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分析边境贸易、交通基础设施、民生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对城乡建设用地格局的影响机理,文章证明了牡丹江市属于边境贸易影响下以陆路交通为主导的收缩型城市,阐释了中俄边境城市建设用地格局的演变机理,为该区域城市建设用地供给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城乡建设用地 空间格局 梯度提升决策树 边境口岸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人”视角下母乳哺育设施供给优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家明 雷诚 +2 位作者 范凌云 寇琴 叶小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2-112,共11页
面对母婴需求的独特性与母乳哺育设施供给的特殊性的双重交织,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理论与实践面临新挑战。基于“城市人”理论,构建“识别—匹配—平衡”三阶段研究框架,以“需求导向的人居供给、使用导向的人居配置、发展导向的人居... 面对母婴需求的独特性与母乳哺育设施供给的特殊性的双重交织,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理论与实践面临新挑战。基于“城市人”理论,构建“识别—匹配—平衡”三阶段研究框架,以“需求导向的人居供给、使用导向的人居配置、发展导向的人居运营”为要点,结合苏州案例展开实证。从“出行偏好、使用特征、满意度”识别特定人群需求,并与现状人居“供—配—营”匹配分析,辨析需求与供给分异存在的问题及内因;提出母乳哺育设施供给从关注“配置率、标准性、覆盖度”到“选择度、适用性、满意度”的优化调适,探讨“响应出行偏好、匹配特定使用、提升使用品质”的对策。母乳哺育设施供给优化探索将助力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理论创新、助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哺育设施 城市人 供给 研究框架 儿童友好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规划的学科领域、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展望 被引量:14
17
作者 彭翀 吴宇彤 +1 位作者 罗吉 黄亚平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24,68,共8页
以城乡规划学科发展为指向,选取2014-2015年国内外城乡规划的高校研究团队、主要期刊论文、国家科学基金、主要学术会议四个评判因素进行关键词词频统计,探究近年城乡规划学科领域及其研究热点的发展特征,并重点分析研究热点的内容异同... 以城乡规划学科发展为指向,选取2014-2015年国内外城乡规划的高校研究团队、主要期刊论文、国家科学基金、主要学术会议四个评判因素进行关键词词频统计,探究近年城乡规划学科领域及其研究热点的发展特征,并重点分析研究热点的内容异同与成因背景。最后对我国城乡规划的研究趋势做展望,提出了城乡规划需要根植于社会需求的决策支撑研究、基于学科交叉的多维定量研究、面向信息智慧的技术应用研究及应对环境气候的绿色低碳研究等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 学科领域 研究热点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道界面形态量化测度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23
18
作者 周钰 吴柏华 +1 位作者 甘伟 耿旭初 《南方建筑》 2019年第1期88-93,共6页
街道界面是形成街道空间的物质基础。现有关于街道界面的量化测度参数繁杂多样,亟需总结厘清。文章试从城市形态、空间认知、环境行为等几个研究视角对现有参数进行总结比较,发现在城市形态研究领域,界面密度、贴线率、建筑整齐度、近... 街道界面是形成街道空间的物质基础。现有关于街道界面的量化测度参数繁杂多样,亟需总结厘清。文章试从城市形态、空间认知、环境行为等几个研究视角对现有参数进行总结比较,发现在城市形态研究领域,界面密度、贴线率、建筑整齐度、近线率等参数各有其涵义和适用范围。随着空间认知与环境行为研究领域的进展,国内对于街道界面的研究体现出由"城本视角"到"人本视角"的转变,街道空间的品质及人的体验与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融合城市形态、环境行为、空间认知、地域气候、历史文化的多维研究框架,对街道界面展开更为全面的研究,发展更为系统的量化测度方法将是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界面 量化测度 城市形态 空间认知 环境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单元视角下工业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以黄石东方钢铁厂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贾艳飞 张旻薇 +1 位作者 谭刚毅 刘合林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1-109,共9页
契合工业型遗产保护深化的趋势,作为文物单体导向保护向街区集合型保护的转换载体,中观尺度的“工业型历史文化街区”是产业型建成环境保护的有益语境。在历史文化街区类型化演进和工业遗产保护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在生产型空间的内在逻... 契合工业型遗产保护深化的趋势,作为文物单体导向保护向街区集合型保护的转换载体,中观尺度的“工业型历史文化街区”是产业型建成环境保护的有益语境。在历史文化街区类型化演进和工业遗产保护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在生产型空间的内在逻辑导向下,生产单元是产业型建成环境整体性和真实性的最小模块。在论证工业型历史文化街区机制下工业型遗产集合价值的前提下,归纳5种基于生产单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划设模式,解析生产单元导向下的工业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以黄石“东钢”工业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为实证,解读生产单元视角下的街区信息整合、单元识别、价值评估与保护体系建构的步骤,诠释基于原真性与完整性的工业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型历史文化街区 生产单元 划设和保护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地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划定路径——以湖北巴东县为例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合林 余雷 +2 位作者 唐永伟 陈娴畅 王智勇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提出的基于单一主导功能用途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类型在山地地区的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中的适用性较弱,且规划分区的具体技术流程也未有明确;当前,部分省份发布的县(市)级指南又局限于...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提出的基于单一主导功能用途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类型在山地地区的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中的适用性较弱,且规划分区的具体技术流程也未有明确;当前,部分省份发布的县(市)级指南又局限于地方的针对性而缺乏普遍指导性。基于此,文章针对我国山地地区普遍出现的“双评价”结果和土地现状用途在农业生产适宜性上存在明显差异、空间功能细碎混合、地下矿产空间范围与生态保护红线等“三线”存在交叉、地质灾害频发等问题,提出了6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类型及相应的划定技术路径,并以湖北巴东县为例,进一步详述了利用该技术路径划定规划分区的具体步骤和分区结果,以期为山地地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地区 县级国土空间 规划分区 技术路径 巴东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