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韧性城市:从全球发展理念到我国城市规划的本土化实践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宝强 李萍萍 +1 位作者 朱继任 彭翀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7-65,共9页
韧性城市强调城市系统在面临慢性冲击和长期压力时具备抵抗能力、恢复能力、适应能力和阶段演进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对韧性城市内涵的理解从以风险管理的"工具性"为导向向提升城市系统来应对各种冲击和压力的"思维性&qu... 韧性城市强调城市系统在面临慢性冲击和长期压力时具备抵抗能力、恢复能力、适应能力和阶段演进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对韧性城市内涵的理解从以风险管理的"工具性"为导向向提升城市系统来应对各种冲击和压力的"思维性"导向不断拓展。文章在分析比较国内外韧性城市规划实践在规划主体、框架结构、行动落实方面差异的基础上,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韧性城市规划实践模式,实现韧性城市理念从学术理论向公共政策转变的文本转译、从舶来模式向本土化实践转变的结构转译、从蓝图式规划向情景化治理转变的目标转译,并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探讨了韧性城市规划实践中组织形式、评估方法、决策过程和实施对策方面的本土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城市 理念解读 内涵外延 转译 黄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勤圈识别的大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29
2
作者 郭亮 郑朝阳 +3 位作者 黄建中 袁满 马煜箫 贺慧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3-54,共12页
研究通勤圈对于进一步认识大城市空间结构的运行特征和提升空间绩效具有重要作用.以武汉市为例,利用手机定位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数据识别武汉市中心城区主要通勤圈的空间分布;在对通勤圈的圈层结构、内部构成及外部形态... 研究通勤圈对于进一步认识大城市空间结构的运行特征和提升空间绩效具有重要作用.以武汉市为例,利用手机定位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数据识别武汉市中心城区主要通勤圈的空间分布;在对通勤圈的圈层结构、内部构成及外部形态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通勤圈的通勤强度空间分布、大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布局与运行特征之间的关联及其内在原因.研究发现,中心城区通勤圈空间分布呈以“通勤中心”为核心、相对集聚的“多中心”结构;通勤圈的内部结构呈圈层式扩张,且“飞地”和跨区通勤现象明显;随着通勤圈空间范围扩大,职住偏离指数、主要土地使用要素指标与交通环境要素指标均随之降低;通勤圈的大小和形态取决于其内部用地构成、用地混合度及通勤走廊主导交通方式的运送速度和效率;交通方式系统供给与基于通勤圈的3类通勤出行需求的“错位”布局降低了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的运行绩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准确识别通勤圈空间分布与内在结构为基础,优先完善中心城区内部交通系统组织、适度拓展中心城区跨通勤圈客流通道以逐步扩大通勤圈服务范围、审慎发展快速路系统的面向大城市空间运行绩效提升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勤圈 空间结构 空间绩效 优化 LBS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国内双重视野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构建
3
作者 刘合林 徐颖 +2 位作者 李仰濮 王伟 慈慧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4,共9页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研究存在重技术功能而轻价值创造、重国内实践而轻国际对话的局限。立足中国规划实践,面向国际视野,兼顾中国价值输出,提出中国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研究指出:①指标体系在国土空间规划... 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研究存在重技术功能而轻价值创造、重国内实践而轻国际对话的局限。立足中国规划实践,面向国际视野,兼顾中国价值输出,提出中国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研究指出:①指标体系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中枢作用,需要采取面向国内规划管控实践、面向国际价值输出和面向国际国内交流的3种价值目标;②国际典型监测指标体系的监测目标具有明显的时代阶段性、实践需求性和地域差异性,监测内容突破部门与行业限制,涵盖社会、经济、环境、文化、治理等多维度,重在多维度、多尺度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重大决策;③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指标体系需要瞄准3个目标定位,分别为国土空间高效治理、中国价值对外传播和国际对话交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视野 中国特色 国土空间规划 实施监测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对沿线空气质量的影响机制及规划策略——基于武汉市三条地铁线路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袁满 严明瑞 单卓然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7,共8页
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期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然而,地铁能否实质上提升沿线空气质量还缺乏实证研究。以武汉地铁为例,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地铁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效应与机制,提出规划优化策略。结果表明... 我国超大、特大城市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期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然而,地铁能否实质上提升沿线空气质量还缺乏实证研究。以武汉地铁为例,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地铁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效应与机制,提出规划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地铁对沿线空气质量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受到沿线建成环境的配置与空间布局的影响。在低密度城区,交通替代效应大于交通创造效应,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高密度城区的交通创造效应超过交通替代效应,反而加剧了空气污染。因此,超大、特大城市的地铁建设应与城市土地利用及空间规划有机结合,可根据地铁沿线密度选择差异化的开发模式,合理引导中心城区降低人口密度,不宜片面追求沿线高密度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空气质量 双重差分模型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地区城市的风道规划方法研究——以广州城市设计重点地区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巫溢涵 詹庆明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4-34,共11页
丘陵地区城市与平原地区城市的近地层风场特征通常呈现出显著差异。为缓解丘陵地区城市中特殊地形结构造成的通风不畅、热岛效应、污染积聚等问题,以广州城市设计重点区域作为实验场域,使用顾及复杂地形条件的综合迎风面积密度指数描述... 丘陵地区城市与平原地区城市的近地层风场特征通常呈现出显著差异。为缓解丘陵地区城市中特殊地形结构造成的通风不畅、热岛效应、污染积聚等问题,以广州城市设计重点区域作为实验场域,使用顾及复杂地形条件的综合迎风面积密度指数描述地区通风潜力,提出不同风向条件下基于最小整体通风阻抗的风道识别方法,并依据风道宽度、风道与主导风向一致性两项准则确定区域通风廊道范围,划定其风道等级;同时结合局地环流特征和德国学者克雷斯、西弗斯等提出的冷空气补偿理论,识别补偿区、作用区以及二者之间的冷空气传输区;由此在区域和局地层面形成了完善且能互补的城市通风系统,促进了风道规划的空间落位与通风规划管理手段的精细化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地区 城市微气候 城市风道 局地环流 规划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科技服务业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都市区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子路 黄亚平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7,共7页
城市科技服务业区位选择的研究对于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都市区为案例,基于工商登记企业数据,运用圈层分析与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城市科技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检验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城市科技服务业区位选择的研究对于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都市区为案例,基于工商登记企业数据,运用圈层分析与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城市科技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检验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科技服务业集中分布于中心区和近郊区,呈现"多中心"的空间格局,不同类型科技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存在明显差异;区位条件、商业环境、技术因素、文化环境、孵化环境、集聚因素和政策因素是科技服务业空间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对不同类型科技服务业的作用强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负二项回归模型 武汉都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人”视角下母乳哺育设施供给优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家明 雷诚 +2 位作者 范凌云 寇琴 叶小军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2-112,共11页
面对母婴需求的独特性与母乳哺育设施供给的特殊性的双重交织,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理论与实践面临新挑战。基于“城市人”理论,构建“识别—匹配—平衡”三阶段研究框架,以“需求导向的人居供给、使用导向的人居配置、发展导向的人居... 面对母婴需求的独特性与母乳哺育设施供给的特殊性的双重交织,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理论与实践面临新挑战。基于“城市人”理论,构建“识别—匹配—平衡”三阶段研究框架,以“需求导向的人居供给、使用导向的人居配置、发展导向的人居运营”为要点,结合苏州案例展开实证。从“出行偏好、使用特征、满意度”识别特定人群需求,并与现状人居“供—配—营”匹配分析,辨析需求与供给分异存在的问题及内因;提出母乳哺育设施供给从关注“配置率、标准性、覆盖度”到“选择度、适用性、满意度”的优化调适,探讨“响应出行偏好、匹配特定使用、提升使用品质”的对策。母乳哺育设施供给优化探索将助力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理论创新、助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哺育设施 城市人 供给 研究框架 儿童友好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中俄边境收缩城市建设用地格局演变机理研究--以牡丹江市为例
8
作者 陈旭 房德威 +1 位作者 孙珊 曹新宇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8-114,共7页
通过观测35年的遥感数据及其他多源数据,以5年为时间切片,采用近邻比率、核密度等空间统计分析方法,识别中俄边境地区重要的边贸城市牡丹江市城乡建设用地演变路径。通过空间统计法计算牡丹江市的收缩趋势及速度,并利用机器学习之梯度... 通过观测35年的遥感数据及其他多源数据,以5年为时间切片,采用近邻比率、核密度等空间统计分析方法,识别中俄边境地区重要的边贸城市牡丹江市城乡建设用地演变路径。通过空间统计法计算牡丹江市的收缩趋势及速度,并利用机器学习之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分析边境贸易、交通基础设施、民生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对城乡建设用地格局的影响机理,文章证明了牡丹江市属于边境贸易影响下以陆路交通为主导的收缩型城市,阐释了中俄边境城市建设用地格局的演变机理,为该区域城市建设用地供给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城乡建设用地 空间格局 梯度提升决策树 边境口岸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单元视角下工业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以黄石东方钢铁厂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贾艳飞 张旻薇 +1 位作者 谭刚毅 刘合林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1-109,共9页
契合工业型遗产保护深化的趋势,作为文物单体导向保护向街区集合型保护的转换载体,中观尺度的“工业型历史文化街区”是产业型建成环境保护的有益语境。在历史文化街区类型化演进和工业遗产保护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在生产型空间的内在逻... 契合工业型遗产保护深化的趋势,作为文物单体导向保护向街区集合型保护的转换载体,中观尺度的“工业型历史文化街区”是产业型建成环境保护的有益语境。在历史文化街区类型化演进和工业遗产保护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在生产型空间的内在逻辑导向下,生产单元是产业型建成环境整体性和真实性的最小模块。在论证工业型历史文化街区机制下工业型遗产集合价值的前提下,归纳5种基于生产单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划设模式,解析生产单元导向下的工业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以黄石“东钢”工业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为实证,解读生产单元视角下的街区信息整合、单元识别、价值评估与保护体系建构的步骤,诠释基于原真性与完整性的工业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型历史文化街区 生产单元 划设和保护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地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划定路径——以湖北巴东县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合林 余雷 +2 位作者 唐永伟 陈娴畅 王智勇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提出的基于单一主导功能用途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类型在山地地区的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中的适用性较弱,且规划分区的具体技术流程也未有明确;当前,部分省份发布的县(市)级指南又局限于...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提出的基于单一主导功能用途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类型在山地地区的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中的适用性较弱,且规划分区的具体技术流程也未有明确;当前,部分省份发布的县(市)级指南又局限于地方的针对性而缺乏普遍指导性。基于此,文章针对我国山地地区普遍出现的“双评价”结果和土地现状用途在农业生产适宜性上存在明显差异、空间功能细碎混合、地下矿产空间范围与生态保护红线等“三线”存在交叉、地质灾害频发等问题,提出了6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类型及相应的划定技术路径,并以湖北巴东县为例,进一步详述了利用该技术路径划定规划分区的具体步骤和分区结果,以期为山地地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地区 县级国土空间 规划分区 技术路径 巴东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地区田园综合体类型谱系及规划策略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亚平 朱雷洲 +1 位作者 郑加伟 王智勇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0,共8页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建设田园综合体以来,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扶持,近几年田园综合体建设方兴未艾,却也在建设过程中暴露了众多短板。文章以问题为导向...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建设田园综合体以来,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扶持,近几年田园综合体建设方兴未艾,却也在建设过程中暴露了众多短板。文章以问题为导向,剖析目前田园综合体建设在建设规模、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及村镇社区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我国重要的农业主产地华中三省为研究范围,以数据爬取及现场调研的华中地区61座田园综合体样本为研究对象,从地理环境和经济产业维度划分出"两类六种"田园综合体类型谱系,从分布、规模及产业特色三方面深入分析并进行图谱示意;提出从合理确定建设规模、注重差异化功能定位及统筹优化田园社区布局3个层面的规划策略,以期为华中地区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提供有效指导,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提供一条普适可行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地区 田园综合体 类型谱系 规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城市空间开发行为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颖 李润田 +2 位作者 帅坤 陈涛 王智勇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2-17,共6页
城市空间开发控制是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为城市空间开发控制优化带来了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双重机遇。文章在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分析逻辑和外部利润分析模式... 城市空间开发控制是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为城市空间开发控制优化带来了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双重机遇。文章在国土空间规划框架下,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分析逻辑和外部利润分析模式,从规模经济、外部性、规避风险和交易费用4个方面解析数字经济对城市空间开发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监督、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4个维度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优化、完善城市空间开发控制和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的制度与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市空间开发控制 制度经济分析 国土空间规划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低收入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空间分异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罗吉 陈兆 高喆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1-67,共7页
低收入人群受制于自身的支付能力和行动能力,能够享受到的城市服务质量与其所处的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水平密切关联。论文以武汉市“三旧”改造空间数据、保障性住房分布数据为基础,识别出了武汉低收入社区生活圈,并在此基础上... 低收入人群受制于自身的支付能力和行动能力,能够享受到的城市服务质量与其所处的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水平密切关联。论文以武汉市“三旧”改造空间数据、保障性住房分布数据为基础,识别出了武汉低收入社区生活圈,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抓取互联网POI数据对其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低收入社区生活圈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与城市空间结构相关性高,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圈层减弱、沿轴扩散的态势,并由此将低收入社区生活圈划分为6类。从空间分异机制来看,低收入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水平优劣主要受到外部环境供给能力的影响,其中居住空间单元的变迁是基本动力,不同时期城市规划空间布局模式是外在动力,而市场条件下公共服务设施供需关系和供给方式则是根本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低收入人群 社区生活圈 公共服务设施 空间分异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集性文化景观及其适配性水系网络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万敏 覃远 +1 位作者 王之羿 李岳川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2期66-72,共7页
【目的】旨在提出群集性文化景观概念,界定源汇型水系网络,探求特定群集性文化景观的水系网络模式。【方法】以与乡土卵石作景观适配的阈流网络、与城市八景适配的湖河网络、与侨批馆建筑适配的多缘海航网络为例,解析相应文化景观的水... 【目的】旨在提出群集性文化景观概念,界定源汇型水系网络,探求特定群集性文化景观的水系网络模式。【方法】以与乡土卵石作景观适配的阈流网络、与城市八景适配的湖河网络、与侨批馆建筑适配的多缘海航网络为例,解析相应文化景观的水系网络模式、构成与特点,阐述群集性文化景观与源汇型水系网络的适配性,并指出水系网络对其他群集性文化景观研究具有的方法论意义。【结果】界定了文化景观之源汇型水系网络的内涵,指出该类网络对群集性文化景观研究在空间分布与层次、特征、传播影响等理论阐述与建构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文化景观研究的思想、工具及方法论价值。提出了该网络方法在群集性文化景观遗产的知识体系建构、理论阐述、价值内涵发掘以及保护传承等方面的运用设想。【结论】特定群集性文化景观可探索与其适配的水系网络模式,以期对文化景观遗产的价值内涵发掘以及保护传承等方面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景观 群集性 源汇 水系网络 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控层级作用下海盐聚落体系演变研究——以明清两淮盐区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晓莉 赵逵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2,共8页
梳理明清海盐产区官控层级由“分司-盐场-团”向“分司-盐场-灶”发展过程中各层级职能的变化,建立与官控层级对应的“分司-场治-团”和“分司-场治-市镇-生产”的聚落发展体系。从时间纵向的角度,立足官控层级重心迁移,结合经济、自然... 梳理明清海盐产区官控层级由“分司-盐场-团”向“分司-盐场-灶”发展过程中各层级职能的变化,建立与官控层级对应的“分司-场治-团”和“分司-场治-市镇-生产”的聚落发展体系。从时间纵向的角度,立足官控层级重心迁移,结合经济、自然、文化等因素的变化,解析海盐聚落体系整体格局的纵横发展,总结聚落体系层级格局分布的演变规律。立足官控层级职能变迁,结合明清海盐聚落体系空间构成要素的量化分析,对海盐聚落体系层级空间形态的演变规律进行总结。研究现代东部沿海聚落体系的由来和发展过程,并为后续古代海盐手工业聚落体系的全面构建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控层级 海盐聚落体系演变 格局分布 空间形态 空间构成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制度发展历程
16
作者 宋霖 王晓洁 +1 位作者 严国泰 周宏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9,共6页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对其进行保护、利用和管理的基本依据。爬梳1978年以来主管部门发布的公文、法规和标准,并对照国家级风景区总规成果,划分并总结出总规编制要求的初定、总规法制基础的形成、总规编制和建设管理的规范、总规监管和...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是对其进行保护、利用和管理的基本依据。爬梳1978年以来主管部门发布的公文、法规和标准,并对照国家级风景区总规成果,划分并总结出总规编制要求的初定、总规法制基础的形成、总规编制和建设管理的规范、总规监管和法规体系的完善(分增强法律效力、完善法规体系2个阶段)、总规制度的保留和调整5个时期的阶段性、总体性特征,分析制度制定与实践相互促进的关系,揭示业已形成的总规“编制、审批-执行、检查-实施评估”的程序,展现“现状调研-资源评价-总体布局-专项规划”并指导“实施和管理”的总规基本内容、方法和步骤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名胜区 总体规划制度 规划编制 规划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制度改革路径研究——以鄂州市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雨晨 刘合林 +2 位作者 黄亚平 胡冬冬 余雷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89,共7页
规划编制审批体系是国土空间规划“四梁”中的统领性要件,研究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制度可以为市级以下规划的编制审批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文章从编制体系、审批制度、事权关系等3个方面归纳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制度实施的普... 规划编制审批体系是国土空间规划“四梁”中的统领性要件,研究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制度可以为市级以下规划的编制审批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文章从编制体系、审批制度、事权关系等3个方面归纳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制度实施的普遍困境;归纳分析行政层级事权导向型、重点单元管治导向型、功能分区传导导向型3种典型改革路径及其经验特点;以鄂州市为例,结合城市特征及现状问题,从市区协同、重点管控导向出发,提出“两层三类”编制、三级政府审批的改革路径,并阐述其优点及改革难点。研究认为,有必要以整体性思维考虑规划编制审批制度构建及其相互协调关系,以在地化思维处理地域差异,提出可用管用的规划编制审批改革方案,从而确保规划的传导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级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编制 规划审批 改革 鄂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研究评述与展望 被引量:37
18
作者 朱雷洲 谢来荣 黄亚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11,共7页
从部委体制改革到"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规划及相关学界对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热度高涨。文章首先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空间性规划的形成与演变,并将其划分为计划经济下的空间"落实"、"双轨制&qu... 从部委体制改革到"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规划及相关学界对国土空间规划研究的热度高涨。文章首先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空间性规划的形成与演变,并将其划分为计划经济下的空间"落实"、"双轨制"下的空间规划体系探索、"增长主义"导向下的空间依据、"多规冲突"下的空间管制矛盾并发及"生态文明"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五个阶段;其次通过文献梳理及可视化表达,将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概括为内涵逻辑及范式研究、编制体系研究、编制技术方法研究、管理体制与立法研究四个方面;最后在此基础上指出今后应在理论方法、规划体系、实践探索及学科发展四个方向展开深入研究,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完善和发展献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研究评述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东亚地区八景文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9
作者 潘莹紫 余思奇 万敏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1-126,共6页
围绕八景溯源与地方八景研究、八景诗图文研究、八景空间格局及其传承更新三大方面回顾和阐述了泛东亚地区八景文化的研究进展。从八景溯源论、传播影响、方志八景意义、八景演变等方面综述了中国八景的文化传播价值及其在泛东亚地区的... 围绕八景溯源与地方八景研究、八景诗图文研究、八景空间格局及其传承更新三大方面回顾和阐述了泛东亚地区八景文化的研究进展。从八景溯源论、传播影响、方志八景意义、八景演变等方面综述了中国八景的文化传播价值及其在泛东亚地区的宗源地位;从形成发展、文化输出等方面综述了八景诗图文发展脉络及其作为传播媒介的重要意义;从八景格局分布、现代空间组织、保护恢复、传承更新等方面综述了八景对当代城市规划建设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泛东亚地区 八景文化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视野下的民居传承与聚落保护--中国民居建筑学术研究回望 被引量:13
20
作者 汤诗旷 谭刚毅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2-117,共6页
2020年11月6日~11月9日,第25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会议以“当代视野下的民居传承与聚落保护”为主题,希望根植传统民居文化的同时,面向生活现实需求,探索传统民居文化基因的可持续传承与发展的当代创新路径。以... 2020年11月6日~11月9日,第25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会议以“当代视野下的民居传承与聚落保护”为主题,希望根植传统民居文化的同时,面向生活现实需求,探索传统民居文化基因的可持续传承与发展的当代创新路径。以“传统民居与聚落”“现代技术与民居营造”“乡村规划与传统村落”“民族地区传统民居与聚落”为四条主要线索,根据会议发言、论文和相关背景文献对主要观点进行了整理与解读,并结合当下乡村发展问题,探讨我国多元发展背景下的传统民居研究现状,最后对民居学术研究深化拓展的新动向与新趋势提出展望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 传统民居 民居传承 聚落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