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多层级联动”的城市韧性提升策略 被引量:25
1
作者 彭翀 李月雯 王才强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9期40-46,共7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正常运行造成极大冲击,使得城市韧性建设被提升到新的高度。首先通过观察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和应对在“区域-城市-社区”间存在跨层次、多方向、多阶段的互动反馈;然后基于扰动理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正常运行造成极大冲击,使得城市韧性建设被提升到新的高度。首先通过观察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和应对在“区域-城市-社区”间存在跨层次、多方向、多阶段的互动反馈;然后基于扰动理论构建面向城市韧性提升的“多层级联动”框架,进而结合国际经验从跨空间层级纵向联动角度提出城市韧性提升策略,具体分为“外部联动”和“内部联动”两方面;最后对未来城市韧性研究进行展望,强调进行城市韧性评估、韧性城市规划、应急预案编制,以及纳入更多无形要素研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规划策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区域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底线约束下的国土生态空间碳储量预测:以襄阳市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韩依纹 万明暄 +1 位作者 方铁树 万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9,共11页
为探究生态底线约束下的国土生态空间碳储存功能的时空响应特点,运用ArcGIS平台集合PLUS模型和InVEST-Carbon模型模拟并预测2000—2030年襄阳市生态空间碳储量变化及其空间特征。结果显示:2000—2020年间襄阳市生态空间面积缩减,预测到2... 为探究生态底线约束下的国土生态空间碳储存功能的时空响应特点,运用ArcGIS平台集合PLUS模型和InVEST-Carbon模型模拟并预测2000—2030年襄阳市生态空间碳储量变化及其空间特征。结果显示:2000—2020年间襄阳市生态空间面积缩减,预测到2030年在生态底线约束下的生态空间退化速度降低;到2030年,襄阳市碳储量由于生态空间变化相应转变,栅格单元碳储量最大值约为18.47 kg,主要分布在西部、东北和东南的林地中;热点分析呈现“热点集中、冷点分散”的格局,生态底线约束有助于优化襄阳市生态空间碳热点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生态空间 土地利用预测 碳储量 生态保护红线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对武汉市老年人轨道交通出行时长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书贤 赵丽元 +1 位作者 梁思成 袁建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77-1987,共11页
以武汉为例,通过整合地铁刷卡数据、用地、兴趣点(POI)、房价等多源大数据,比较多种地理回归方法构建建成环境对老年人轨道交通出行时长的影响模型,选取拟合效果最好的空间滞后模型(SLM)进一步探究不同地理圈层中影响老年人工作日及周... 以武汉为例,通过整合地铁刷卡数据、用地、兴趣点(POI)、房价等多源大数据,比较多种地理回归方法构建建成环境对老年人轨道交通出行时长的影响模型,选取拟合效果最好的空间滞后模型(SLM)进一步探究不同地理圈层中影响老年人工作日及周末轨道交通出行时长的建成环境差异。研究发现:(1)老年人工作日和周末轨道交通出行平均时长分别为29.45和31.18 min,新城圈层轨道交通出行时长大于45 min的占比最高。(2)老年人工作日轨道交通出行时长与三甲医院可达性紧密相关,周末轨道交通出行时长与城市公园可达性相关性更大。(3)旧城圈层老年人轨道交通出行时长受建成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轨道换乘是该圈层老年人轨道交通出行时长增加的主要因素。(4)随着地理区位逐渐由城市中心向外围扩展,影响中间圈层及新城圈层老年乘客轨道交通出行时长的建成环境要素逐渐增多,包括容积率、混合度、道路密度、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建成环境 老年人 空间滞后模型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