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经皮微波凝固治疗恶性肝肿瘤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7
- 1
-
-
作者
王精兵
冯敢生
梁惠民
吴汉平
-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
出处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1期52-55,共4页
-
文摘
目的:评价经皮微波凝固治疗(PMCT)恶性肝肿瘤的近期疗效,探讨其最佳适应证和治疗相关因素。方法:应用MTC-3-500s型微波治疗仪,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热凝固,对44例肝肿瘤(52个结节,直径2.3-8.6cm)进行了116次,323个点的治疗。每个点微波输出功率40-60W,作用时间3-6min。分别观察肿瘤坏死范围、大小变化、AFP/CEA水平、肝功能变化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增强CT或MRI示肿瘤区完全无强化占69.2%(36/52),其中直径≤5cm 34个,67.3%(35/52)的病灶明显缩小;32例(32/36)原发性肝癌AFP升高者,28例明显下降,且8例降至正常;8例转移癌术前CEA均升高,术后明显下降。所有患者术后肝功能轻度损害,发生自限性腹腔出血3例,少量反应性胸水5例、腹水6例均经内科治疗恢复。结论:初步结果表明,PMC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直径5cm以下的肝肿瘤多可完全灭活,对于直径5cm以上者采用分次治疗可使肿瘤明显缩小。
-
关键词
经皮微波凝固治疗
恶性肿瘤
介入治疗
凝固性坏死
-
Keywords
Liver neoplasm
Intervention,microwave/therapeutic application
Coagulated necrosis
-
分类号
R735.7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胃肠道充气螺旋CT的窗口技术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董丽卿
刘永华
韩萍
孔祥泉
田志梁
-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
-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2期237-239,共3页
-
文摘
目的 探讨CT显示胃肠道及其病变的最适宜窗口。方法 随机选取 5 0例行胃肠道充气螺旋CT检查者断面图像 68帧 ,在四种不同窗宽窗位下 ,观察六个指标的显示情况。结果 第③窗 (窗宽为 180~ 2 80Hu ,窗位为 -2 0~ +2 0Hu)时 ,直径约 0 .3~ 0 .5cm细小结节或小血管断面 ,软组织内密度对比 ,脂肪与软组织对比的显示为优 ,气体与脂肪的对比、胃肠腔轮廓及软组织形态轮廓方面显示较好 ,可不同程度兼顾到所需观察的多种组织 ,较好显示胃肠道及其病变。结论 窗宽 180~ 2 80Hu ,窗位 -2 0~ + 2 0Hu ,是观察胃肠道的较适宜窗口。
-
关键词
螺旋CT
窗宽
窗位
胃肠道
-
Keywords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Window width
Window center
-
分类号
R814.4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322.4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
-
题名额骨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一例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卢浩浩
曾繁静
韩萍
孔祥泉
冯敢生
-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
-
出处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88-1389,共2页
-
-
关键词
B细胞性淋巴瘤
骨原发性
弥漫性
浅表淋巴结
实验室检查
病例资料
细胞总数
脑脊液
-
分类号
R738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儿童克隆病的X线诊断
被引量:4
- 4
-
-
作者
杨炼
戴文
王孝英
-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协和医院放射科
-
出处
《放射学实践》
2001年第1期42-44,共3页
-
文摘
目的 :探讨传统X线检查方法对儿童克隆病的诊断及其X线征象 ,以提高该病的X线检查诊断率。方法 :2 8例行肠系钡餐和 /或钡灌肠检查诊断为克隆病的患儿 ,经手术和病理学确诊 13例。比较各种X线检查方法的诊断特异性及分析儿童克隆病的X线特征。结果 :肠系钡餐对克隆病的诊断特异性为 3 6.3 % ,钡灌肠为 2 0 .0 % ,两者联合应用诊断特异性显著提高达 66.7%。儿童克隆病的X线特征易与肠结核、淋巴瘤混淆。结论 :加强对儿童克隆病的重视 ,提高对X线征象的认识 ,以及联合应用肠系钡餐及钡灌肠检查方法将有助于克隆病诊断率的提高。
-
关键词
克隆病
X线诊断
儿童
病例分析
-
Keywords
Children Crohn′s disease Diagnosis X-ray
-
分类号
R816.92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