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春霞 翁丹卉 +6 位作者 蒋学锋 朱涛 李红雨 何超蔓 卢运萍 王世宣 马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AN3CA和HEC-1-B)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脂质体介导pcDNA3-KAI1质粒转染人子宫内膜癌细胞AN3CA和HEC-1-B,采用免疫印迹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肿瘤细胞KAI1蛋白的表达,MTT...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基因对子宫内膜癌细胞(AN3CA和HEC-1-B)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脂质体介导pcDNA3-KAI1质粒转染人子宫内膜癌细胞AN3CA和HEC-1-B,采用免疫印迹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肿瘤细胞KAI1蛋白的表达,MTT比色法、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观察KAI1基因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前后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转染pcDNA3-KAI1质粒后AN3CA和HEC-1-B细胞内和细胞表面均可检测到KAI1蛋白的稳定表达。转染空白质粒组细胞形成克隆数量多体积较大,细胞克隆形成率为(54.2±3.1)%和(52.7±4.3)%,细胞的倍增时间为21.3h和20.1h;基因转染pcDNA3-KAI1质粒组细胞形成克隆数少体积较小,细胞克隆形成率为(37.4±5.1)%和(32.1±3.7)%,细胞的倍增时间为43.7h和45.2h;两组间细胞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转染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为(91±10.7)/HT、(68±10.8)/HT,而空质粒转染组细胞的穿膜细胞数为(292±11.5)/HT、(219+12.7)/HT,两组细胞比较,侵袭能力亦显著下降(P<0.05)。结论:外源性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有效转染可使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均下降,KAI1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转移的新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 子宫内膜癌 肿瘤侵袭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AR反义核酸载体的构建与高侵袭人前列腺癌细胞PC-3M亚系的转染
2
作者 廖国宁 李清芬 +4 位作者 冯友梅 邓耀祖 李卓娅 龚非力 马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 :为了特异封闭PC -3M高侵袭亚系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u -PAR)的表达 ,观察其对侵袭能力的抑制效应。方法 :应用RT -PCR获得u -PAR的cDNA片段 ,反向插入pcDNA3质粒载体中 ,构建u -PAR反义核酸载体并导入高侵袭亚系中 ;借助R... 目的 :为了特异封闭PC -3M高侵袭亚系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u -PAR)的表达 ,观察其对侵袭能力的抑制效应。方法 :应用RT -PCR获得u -PAR的cDNA片段 ,反向插入pcDNA3质粒载体中 ,构建u -PAR反义核酸载体并导入高侵袭亚系中 ;借助RT -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转染细胞u -PAR的表达。结果 :u -PAR反义核酸载体转染株的u -PARmRNA和蛋白质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抑制率分别为 53 %和 73 % ,同时其体外侵袭能力亦明显降低 ,抑制率为 79%。结论 :u -PAR反义核酸在PC -3M高侵袭亚系中发挥了特异封闭作用 ,为进一步观察u-PAR反义核酸抑制高侵袭前列腺癌细胞亚系的侵袭效应提供了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侵润 前列腺肿瘤 RNA 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R 反义核酸载体 肿瘤细胞 PC-3M亚系 肿瘤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hTERT对MCF7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3
作者 饶耀剑 刘慧娟 +1 位作者 王拥军 奚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785-788,共4页
目的:观察端粒酶逆转录酶负突变体(DN-hTERT)对乳腺癌细胞MCF7端粒酶活性和恶性表型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带DN-hTERT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DN-hTERT-IRES2-EGFP,DN)、IRES2-EGFP空载体(Ⅰ)通过脂质体2000(lipofectamine2000)介导转入MCF7细... 目的:观察端粒酶逆转录酶负突变体(DN-hTERT)对乳腺癌细胞MCF7端粒酶活性和恶性表型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带DN-hTERT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DN-hTERT-IRES2-EGFP,DN)、IRES2-EGFP空载体(Ⅰ)通过脂质体2000(lipofectamine2000)介导转入MCF7细胞,以G418进行稳定筛选,得到阳性克隆;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细胞的生长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细胞hTERT mRNA的表达;TRAP-ELISA方法检测转染细胞端粒酶活性;流式荧光原位杂交法(FLOW-FISH)检测转染细胞端粒长度的变化;裸鼠肿瘤细胞移植观察转染细胞动物致瘤率。结果:MCF7细胞转染DN-hTERT后生长受到抑制;转染DN-hTERT的MCF7细胞(MCF7/DN) hTERT mRNA表达升高;TRAP-ELISA检测MCF7/DN细胞端粒酶活性(2.36±0.12)与转染空载体MCF7细胞(MCF7/I)(3.32±0.14)比较显著降低(P<0.05);反应端粒长度的荧光强度差比较中,MCF7/DN细胞(13.89±0.23)比MCF7/I(19.87±0.36)低,转染DN端粒长度出现缩短;裸鼠肿瘤细胞移植,2周动物致瘤率MCF7/DN为0,与MCF7/I的35%比较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DN-hTERT能特异性抑制MCF7细胞生长和端粒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hTERT MCF7 端粒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