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质体介导外源基因体外转染兔角膜内皮细胞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毛晓春 李贵刚 张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353-1355,共3页
目的:观察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是否能介导目的基因转移至兔角膜内皮细胞,并优化转染条件。方法:体外培养兔眼角膜内皮细胞,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通过体外细胞转染实验,用不同的细胞融合度、脂质体浓度、脂... 目的:观察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是否能介导目的基因转移至兔角膜内皮细胞,并优化转染条件。方法:体外培养兔眼角膜内皮细胞,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通过体外细胞转染实验,用不同的细胞融合度、脂质体浓度、脂质体与质粒的比例、转染时间优化转染条件,荧光显微镜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角膜内皮细胞内可见脂质体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LipofectamineTM在细胞融合度为80%~90%,脂质体/DNA为3L/g,脂质体的量为1.8μL,转染时间为5h时,转染效率最高。结论:阳离子脂质体可有效介导目的基因转移至角膜内皮细胞内,GFP可作为报告基因优化脂质体转染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内皮细胞 脂质体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介导兔角膜内皮细胞基因转染的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毛晓春 张虹 李贵刚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7期485-488,共4页
目的观察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能否介导目的基因转移至兔角膜内皮细胞内及脂质体潜在的毒副作用。方法RT-PCR检测特异性胶原Ⅷ进行细胞鉴定,通过体外细胞转染实验优化阳离子脂质体与质粒DNA的浓度和比例,选择Lipo-fectamineTM2... 目的观察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能否介导目的基因转移至兔角膜内皮细胞内及脂质体潜在的毒副作用。方法RT-PCR检测特异性胶原Ⅷ进行细胞鉴定,通过体外细胞转染实验优化阳离子脂质体与质粒DNA的浓度和比例,选择Lipo-fectamineTM2000/pEGFP-N1比值3∶1,脂质体体积分别为0μL、6μL、9μL、12μL转染兔角膜内皮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RT-PCR扩增得到单一产物,与预期的扩增序列大小完全一致,角膜内皮细胞内可见脂质体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LipofectamineTM2000浓度能显著影响其对兔角膜内皮细胞的转染效率,存在最佳浓度,在35mm培养皿中,3μgDNA与9μL脂质体转染效率最高,透射电镜显示12μL脂质体可导致细胞器出现肿胀、崩解现象。结论阳离子脂质体可有效介导目的基因转移至角膜内皮细胞内,在35mm培养皿中,12μL脂质体对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脂质体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氟康唑、活力碘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妍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2152-2152,共1页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溃疡 碘治疗 氟康唑 清创术 临床观察 临床效果 总结报告 确诊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3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史慧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573-574,共2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防治疗。方法:对35例(64眼)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5例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9~59(平均28.8)岁。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27例(77%),全身用药8例(23%)。19眼停用糖皮质...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防治疗。方法:对35例(64眼)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5例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9~59(平均28.8)岁。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27例(77%),全身用药8例(23%)。19眼停用糖皮质激素后眼压得到控制;22眼给予局部和全身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后,眼压得到控制;13眼眼压未得到控制,通过手术治疗。结论: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多发生于青年男性,滥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是发生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的重要原因,强调要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避免医源性青光眼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开角型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1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史慧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并对其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进行分析讨论。方法:抽取1997/2007年收治的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118例(236眼),对典性别、年龄、屈光状态眼压、房角、眼底、视野、家族史等各有关参数及治疗情... 目的:探讨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并对其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进行分析讨论。方法:抽取1997/2007年收治的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118例(236眼),对典性别、年龄、屈光状态眼压、房角、眼底、视野、家族史等各有关参数及治疗情况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男51例(43.2%)、女67例(56.8%),发病年龄10~20岁占本组病例的70.3%,并发近视眼者占77.1%(182/236),治疗前最高眼压10~21mmHg者80眼(33.9%),21~25mmHg者52眼(22.0%),26~30mmHg者64眼(27.1%),31~40mmHg者29眼(12.3%),〉40mmHg者11眼(4.7%)。C/D〈0.6者146眼(61.9%),C/D06~0.8者81眼(34.3%),C/D〉0.8者9眼(3.8%)。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阳性率为94.9%,视野缺损阳性率为65.2%。房角全部为开角未见特殊异常。有青光眼家庭史者13例(11.0%)。本组有28例(50眼)施行滤过性手术,其余均为药物保守治疗。治疗后眼压控制良好,但视力提高者仅57眼(24.2%)。结论: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juvenile open angle glaucoma,JOAG)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近视眼是JOAG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是JOAG早期诊断的一个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客观依据,JOAG应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定期随访,其预后比较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开角型青光眼 近视 早期诊断 合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MRI检测药物经静脉注射后在兔眼内的分布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根国 毛晓春 +4 位作者 李贵刚 陈辉 樊建中 张少维 杜龙庭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1671-1673,共3页
目的:使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造影剂——水溶性药物钆喷酸葡胺(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s,Gd-DTPA)检测兔静脉注射后药物的渗透性和眼内分布。方法:MRI的造影剂Gd-DTPA作为示踪剂,在活... 目的:使用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造影剂——水溶性药物钆喷酸葡胺(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s,Gd-DTPA)检测兔静脉注射后药物的渗透性和眼内分布。方法:MRI的造影剂Gd-DTPA作为示踪剂,在活体兔耳缘静脉注射0.5mol/L,0.2mL/kg造影剂,MRI连续扫描2h,观察药物的渗透性、眼内分布,通过感兴趣区时间相关的信号增强率分析影像。结果:睫状体信号快速增强,此后随时间逐渐下降,前房信号逐渐增强,后房及玻璃体信号无增强。结论:药物不进入后房,经过睫状体由虹膜根部直接进入前房,MRI可于活体内定量分析静脉注射药物后的渗透效率,作为非侵袭、动态、实时的检查方法是对传统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的有力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GD-DTPA 静脉注射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