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代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潜能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利铭 李秋柏 +2 位作者 李新建 陈智超 邹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代次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成骨分化能力,为优化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提供更多参数。方法应用全骨髓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10例健康志愿者MSC,依照年龄将MSC分为4组,<20岁,20岁~,30~40岁,>40岁组。取P1(passage 1)... 目的观察不同代次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体外成骨分化能力,为优化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提供更多参数。方法应用全骨髓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10例健康志愿者MSC,依照年龄将MSC分为4组,<20岁,20岁~,30~40岁,>40岁组。取P1(passage 1)~P5诱导成骨分化,诱导分化14d予以碱性磷酸酶染色,21d茜素红染色,Image-Pro Plus软件分析细胞染色阳性区域平均吸光度值。结果 <20岁组P1~P5成骨分化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30~40岁组P3分化能力低于P1、P2(P<0.05);>40岁组P3分化能力下降更明显(P<0.05or P<0.01),P4、P5几乎分化受阻。结论不同代次的MSC分化能力具有异质性,与年龄有关。>40岁组MSC在超过P3代时,细胞倍增时间明显延长,诱导成功率降低,成骨分化潜能明显下降,选择P2代作为种子细胞更有利于细胞治疗的安全及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代次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肺动脉血管成像诊断肺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4
2
作者 黄源义 万兵 刘四斌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54-135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诊断肺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41例肺血管病变的MSCTPA影像表现,图像后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hin-MIP)、多平面重组(MPR)。结果:全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诊断肺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的41例肺血管病变的MSCTPA影像表现,图像后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hin-MIP)、多平面重组(MPR)。结果:全部病例依据直观的二维、三维重组图像得以明确诊断,其中获得性肺血管病21例,包括肺动脉栓塞19例,肺动脉瘤2例;先天性肺血管病20例,包括肺动静脉瘘14例,肺隔离症3例,动脉导管未闭并发肺动脉瘤1例,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2例。结论:MSCTPA结合二维、三维图像重组技术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病变全貌,对肺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可取代有创的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管成像 肺血管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修眉刀应用于小儿输液备皮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玉肖 李碧娥 +4 位作者 王芳 高世凤 王辉 刘萍 黄祥柱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2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修眉刀用于小儿备皮的效果。方法将修眉刀前端2mm刃口打磨成光滑的圆弧状,制成改良式修眉刀。将150例头皮输液患儿按单双日分组,单日为对照组(n=150),采用一次性剃毛刀在患儿头皮一侧备皮;双日为观察组(n=150),采用改良... 目的探讨改良式修眉刀用于小儿备皮的效果。方法将修眉刀前端2mm刃口打磨成光滑的圆弧状,制成改良式修眉刀。将150例头皮输液患儿按单双日分组,单日为对照组(n=150),采用一次性剃毛刀在患儿头皮一侧备皮;双日为观察组(n=150),采用改良式修眉刀在患儿头皮另一侧备皮。结果两组皮肤均无损伤;两组备皮速度与备皮范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使用改良式修眉刀时护士心理压力减轻,工作效率提高(均P<0.01)。结论改良式修眉刀备皮速度和安全系数均优于一次性备皮刀,不失为一种安全、高效、适用的备皮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静脉输液 备皮 改良式修眉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索罗辛、索利那新治疗双J管致膀胱刺激症状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胡尧 张先觉 +4 位作者 李又空 周家杰 杨光华 丁坤 王建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4-116,共3页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方法探讨单用或联用坦索罗辛、索利那新治疗双J管所致膀胱刺激症状的疗效。方法:75例患者随机分入A、B、C、D组,A组19例,给予坦索罗辛口服治疗;B组18例,给予索利那新口服治疗;C组22例,给予坦索罗辛+索利那新口服治...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方法探讨单用或联用坦索罗辛、索利那新治疗双J管所致膀胱刺激症状的疗效。方法:75例患者随机分入A、B、C、D组,A组19例,给予坦索罗辛口服治疗;B组18例,给予索利那新口服治疗;C组22例,给予坦索罗辛+索利那新口服治疗;D组16例,仅给予术后常规治疗。通过OAB症状评分问卷了解膀胱刺激症状严重程度,详细记录肉眼血尿、泌尿系感染及尿痛的发生率。结果:口服坦索罗辛或索利那新能够明显减轻双J管所引起的膀胱刺激症状,坦索罗辛的治疗作用强于索利那新,且两药联用疗效优于其中任何一种单药的疗效。坦索罗辛、索利那新及两药联用无法降低患者血尿及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但是却可以降低尿痛的发生率,且两药联用的疗效强于单药的疗效。结论:坦索罗辛及索利那新能够有效地减轻双J管引起的膀胱刺激症状,并减少尿痛的发生,且两药联用疗效优于单药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疾病 坦索罗辛 索利那新 双J管 膀胱刺激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钟雯 曾姣娥 +1 位作者 李又空 宁尚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29-1932,共4页
目的:通过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脏标本及DN大鼠模型,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EMT)在DN中的意义。方法:肾穿刺活检取DN患者肾脏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及α-SMA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E-cadherin及α-SMA... 目的:通过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脏标本及DN大鼠模型,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EMT)在DN中的意义。方法:肾穿刺活检取DN患者肾脏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及α-SMA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E-cadherin及α-SMA的表达,Real time-PCR检测ColⅠRNA基因的表达,并检测空腹血糖、血清肌酐及24h尿蛋白水平。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DN模型,分别于建模后1、2、4、8、12及24周处死动物并取肾脏组织,并用上述同样方法检测相关指标。结果:DN患者中E-cadherin表达下降,α-SMA及ColⅠ mRNA表达上调。DN组大鼠肾组织α-SMA蛋白及ColⅠ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结果提示,DN组大鼠α-SMA、ColⅠ的变化趋势与血糖、24h尿道白及肌酐的变化呈正相关;E-cadherin蛋白表达与上述生化指标的变化呈负相关。结论:EMT能够导致DN患者肾功能的下降,在DN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机集束化干预策略的制定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晓慧 姜曼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0-694,共5页
对呼吸机集束化干预策略方案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有效降低临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提高机械通气病人的救治率,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集束化干预策略 护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