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嗜铬细胞瘤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麻醉体会
1
作者 倪婉 饶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434-2434,共1页
患者男,23岁,因“自幼发现心脏杂音,感心悸、气短1年余”入院。患者幼时因感冒到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心脏杂音,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具体不详)”,未行治疗。近一年来感活动后,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偶感心悸,气短,无明显胸... 患者男,23岁,因“自幼发现心脏杂音,感心悸、气短1年余”入院。患者幼时因感冒到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心脏杂音,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具体不详)”,未行治疗。近一年来感活动后,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偶感心悸,气短,无明显胸闷及呼吸困难,不伴畏寒发热,无咳嗽、胸痛,发病以来体重明显降低并乏力,遂来我院就诊。入院后查体:心率80次/min,血压190/116mmHg,呼吸20次/min,体温3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嗜铬细胞瘤 麻醉 双侧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杂音 医院就诊 呼吸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定位在肥胖患者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韩传钢 江云 王力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8-259,共2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肥胖患者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上肢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Ⅲ级,BMI≥30 kg/m^2,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超声定位法,B组采用针刺异感定位法,两组均采用肌间沟路径。记录两组完成阻滞所需时间,评价神经分...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肥胖患者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上肢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Ⅲ级,BMI≥30 kg/m^2,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超声定位法,B组采用针刺异感定位法,两组均采用肌间沟路径。记录两组完成阻滞所需时间,评价神经分布区的痛觉和麻醉效果。结果 A组完成阻滞所需时间为(10.5±2.5)min,明显短于B组的(18.5±3.5)min(P<0.05)。A组麻醉成功率高于B组(100%vs 70%),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B组(100%vs 70%),A组刺破血管和感觉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3%vs 33%和0 vs 20%)。结论超声定位在肥胖患者臂丛神经阻滞,能提高阻滞的精确性,缩短操作时间,加快起效速度,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部神经阻滞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定位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介导双侧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向强 李汉萍 +5 位作者 黄军 王作俊 王力甚 梅祖胜 龚兰 易春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2期1921-1923,共3页
目的 评价超声介导双侧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病人 40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超声介导颈丛阻滞麻醉组 (A组 )和普通颈丛阻滞麻醉组 (B组 ) ,A组在B超监测下、B组以盲穿法行C4一点法双侧颈... 目的 评价超声介导双侧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病人 40例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超声介导颈丛阻滞麻醉组 (A组 )和普通颈丛阻滞麻醉组 (B组 ) ,A组在B超监测下、B组以盲穿法行C4一点法双侧颈深丛阻滞 ,以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价两组麻醉效果 ,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并发症。结果 A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B组 (P <0 .0 5 ) ,且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超声介导应用于颈丛阻滞麻醉可以改善麻醉效果 ,减少麻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介入性 颈丛神经 甲状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脑梗死四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倪蓉 王力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35-1236,共2页
例1,男,78岁,因“直肠腺癌”入院拟行直肠癌根治术。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年,冠心病史20年,曾因颈动脉狭窄行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可。ECG和心脏彩超基本正常。术前BP140/80mmHg。
关键词 脑梗死 围术期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高血压病史 直肠癌根治术 入院体检 颈动脉狭窄 直肠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氯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门诊膝关节镜手术的效果比较
5
作者 张鲲 李曼 +1 位作者 王力甚 李德占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72-1174,共3页
目的:比较盐酸氯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门诊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门诊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3%盐酸氯普鲁卡因和2%利多卡因。选择L2~3椎体间隙行硬膜... 目的:比较盐酸氯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用于门诊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门诊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3%盐酸氯普鲁卡因和2%利多卡因。选择L2~3椎体间隙行硬膜外阻滞并向上置管3.5 cm,硬膜外注入试验剂量5 mL,5 min后排除脊麻一次性注入追加剂量10 mL。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及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以及呼吸、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达到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分别为(14.7±3.4),(18.5±4.8) min(P〈0.05);运动恢复时间分别为(76.1±16.3),(85.9±18.8) min(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及痛觉恢复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起效迅速、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好,且运动功能恢复快,更适合于门诊膝关节镜短时间的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普鲁卡因 盐酸 利多卡因 硬膜外阻滞 关节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