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RI的颈动脉斑块报告和数据系统观察者间一致性研究
1
作者 吴小青 蒋贝 +5 位作者 刘小玉 黄增发 陈小伟 马锋 谢元亮 王翔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10-1115,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经验放射科医师采用颈动脉斑块报告和数据系统(简称Plaque-RADS分类系统)对颈动脉斑块的MR诊断一致性。方法:回顾性搜集我院经高分辨血管壁MRI检查的患者138例,共138个颈动脉斑块,由3位不同经验放射科医师按照Plaque-RADS... 目的:探讨不同经验放射科医师采用颈动脉斑块报告和数据系统(简称Plaque-RADS分类系统)对颈动脉斑块的MR诊断一致性。方法:回顾性搜集我院经高分辨血管壁MRI检查的患者138例,共138个颈动脉斑块,由3位不同经验放射科医师按照Plaque-RADS分类标准对每个颈动脉斑块进行5项指标观察及Plaque-RADS分级评分,采用ICC检验、Kappa检验评估一致性,构建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3位不同经验放射科医师对同一颈动脉斑块的5项观察指标及Plaque-RADS分级组间ICC检验均值均>0.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高年资放射科医师丙的诊断结果为参考标准,2位低年资医师Kappa检验中对斑块内出血、血栓的诊断一致性较高,对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纤维帽的诊断一致性一般。此外,2位低年资医师的Plaque-RADS分类诊断Kappa值分别为0.760、0.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阈值Plaque-RADS≥4分为高风险临界值,2位低年资放射科医师对同侧脑血管病高风险的诊断效能均较高(ROC曲线下面积分别约0.932、0.916),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66、0.899和0.932、0.911。结论:在颈动脉斑块的MR诊断中,不同经验放射科医师采用Plaque-RADS分类系统有较高的诊断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报告和数据系统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一致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 T颈动脉全景磁共振血管造影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谢元亮 王曦 +2 位作者 陈发祥 金朝林 殷云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56-1259,共4页
目的比较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造影(TOF-MRA)和增强高分辨MRA(CE-MRA)、动态MRA(Dynamic,Dyn-MRA)对全景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患者行3.0 T MRA检查,均接受TOF-MRA扫描后随机接受CE-MRA和Dyn-MRA。分别对血管段显... 目的比较时间飞跃磁共振血管造影(TOF-MRA)和增强高分辨MRA(CE-MRA)、动态MRA(Dynamic,Dyn-MRA)对全景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患者行3.0 T MRA检查,均接受TOF-MRA扫描后随机接受CE-MRA和Dyn-MRA。分别对血管段显示、血管信号强度和静脉污染进行评分;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为标准,对颈动脉分叉、颈总动脉起始部狭窄进行评价。结果与CE-MRA和Dyn-MRA比较,TOF-MRA评分4分血管段显示比例低(Z=-3.13,Z=-3.16,P<0.05);与Dyn-MRA比较,TOF-MRA评分4分血管信号强度增强比例高(Z=-2.05,P<0.05)。TOF-MRA静脉无污染,与Dyn-MRA比较,CE-MRA出现静脉污染比例高(Z=-8.62,P<0.05)。TOF-MRA诊断颈总动脉分叉处狭窄准确率高于颈总动脉起始部。结论TOF-MRA、CE-MRA和Dyn-MRA均能实现头颈部动脉全景成像;TOF-MRA可作为一线颈动脉粥样硬化筛查方法,补充CE-MRA和Dyn-MRA有助于提高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纹理分析鉴别宫颈鳞癌与腺癌及预测分级的价值 被引量:37
3
作者 谢元亮 杜丹 +2 位作者 谢伟 王翔 江燕萍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35-840,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增强MRI(DCE-MRI)的影像组学特征鉴别宫颈鳞癌与腺癌及预测肿瘤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子宫DCE-MRI的39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宫颈癌的常规MRI表现,对DCE... 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增强MRI(DCE-MRI)的影像组学特征鉴别宫颈鳞癌与腺癌及预测肿瘤分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子宫DCE-MRI的39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宫颈癌的常规MRI表现,对DCE-MRI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得最大强化率(ME)和最大相对强化率(MRE)伪彩图,对病灶进行手动分割后提取一阶灰度直方图和二阶纹理特征共64个特征参数值。比较鳞癌与腺癌纹理特征参数值的差异,分析肿瘤纹理特征参数值与病理分级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纹理特征对腺癌和高FIGO分期的预测价值。结果:64个纹理参数中,基于MRE图提取的13个纹理特征参数和基于ME图提取的1个纹理特征在鳞癌与腺癌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RE图提取的纹理特征参数中,3个灰度区域大小矩阵(GLSZM)和2个灰度游程长度矩阵(GLRLM)特征参数与肿瘤的FIGO分级呈正相关(r=0.332~0.392,P=0.014~0.039)。多参数预测宫颈腺癌的AUC为0.830(95%CI:0.675~0.931),预测FIGOⅡb~Ⅲa宫颈癌的AUC为0.737(95%CI:0.572~0.865),预测低分化肿瘤的AUC为0.705(95%CI:0.537~0.840)。结论:基于DCE-MRI的纹理分析技术有助于在术前预测宫颈癌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和FIGO分级,尤其是对腺癌与鳞癌的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影像组学 纹理分析 病理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猪胰弹性蛋白酶气压灌注法建立小鼠实验性腹主动脉瘤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魏战杰 王淑霞 +4 位作者 杨勇 刘坤 廖耀行 杨传蕾 刘金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用一种新型的猪胰弹性蛋白酶气压灌注法建立小鼠实验性腹主动脉瘤模型。方法 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常规模型组(n=15),改良模型组(n=15),改良对照组(n=10)。常规模型组使用猪胰弹性蛋白酶利用水压逆行灌注腹主动脉5min,... 目的探讨用一种新型的猪胰弹性蛋白酶气压灌注法建立小鼠实验性腹主动脉瘤模型。方法 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常规模型组(n=15),改良模型组(n=15),改良对照组(n=10)。常规模型组使用猪胰弹性蛋白酶利用水压逆行灌注腹主动脉5min,改良模型组使用猪胰弹性蛋白酶利用气压顺行灌注腹主动脉5min,而改良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气压下顺行灌注5min,14d后,收取腹主动脉标本,测量血管直径,并行EVG染色,进行统计学及组织学评估。结果与常规模型组相比,改良模型组的成瘤率明显增高(P<0.05),血管直径也明显增大[(1.765±0.095)vs.(1.440±0.091)mm,P<0.05],而实验鼠存活率亦明显升高(100%vs.80%)。改良模型组EVG染色显示弹力纤维断裂、降解,符合动脉瘤的病理学特征。结论通过改良设计的新型猪胰弹性蛋白酶气压灌注法高效建立了小鼠腹主动脉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胰弹性蛋白酶 小鼠 腹主动脉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型与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HRCT征象对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翅鹏 吴艳 +1 位作者 张树桐 王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1-634,662,共5页
目的:探讨普通型与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胸部CT征象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月20日武汉市中心医院127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一般资料、胸部CT征象及随... 目的:探讨普通型与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胸部CT征象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月20日武汉市中心医院127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一般资料、胸部CT征象及随访CT影像变化规律。其中普通型101例(79.53%)、重型26例(20.47%)。一般资料、胸部CT征象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并总结各型COVID-19患者的随访CT影像演变规律。结果:127例中,男73例(57.48%),女54例(42.52%),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7,P=0.174)。与普通型患者比较,重型患者发病年龄偏高(χ~2=4.547,P=0.033)。合并基础性疾病者32例(25.20%),普通型15例(14.85%),重型17例(65.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14,P<0.001)。CT表现中,普通型患者CT征象以磨玻璃密度影(67例)、混合磨玻璃密度影(45例)为主,重型患者CT征象以混合磨玻璃密度影(19例)、铺路石征(10例)为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30,P=0.010)。重型患者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3.85%)(P=0.205),胸腔积液4例(15.38%)(P=0.001)。重型患者病灶CT评级普遍高于普通型,其病程较普通型更长且肺部受累高峰时间较普通型延后。结论:COVID-19患者胸部CT征象演变规律存在差异,其不仅能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还能对重型COVID-19做出早期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炎 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