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治疗宫颈癌74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颜琳 黄磊 张庆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46-1148,共3页
目的 观察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辅助化学治疗(化疗)方案联合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Ⅰb2期~Ⅱb 期宫颈癌患者74例,手术前采用紫杉醇脂质体155 mg·(m2)-1加奈达铂80 mg·... 目的 观察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奈达铂辅助化学治疗(化疗)方案联合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Ⅰb2期~Ⅱb 期宫颈癌患者74例,手术前采用紫杉醇脂质体155 mg·(m2)-1加奈达铂80 mg·(m2)-1方案新辅助化疗,21 d为一个疗程,共 2 个疗程,观察患者宫颈局部病灶大小的变化、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 74例宫颈癌患者,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38 例,稳定16例,进展2例,有效率75.7%;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脱发及胃肠道反应为主,经对症处理患者均能耐受.化疗有效的患者全部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顺利,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紫杉醇脂质体加奈达铂用于宫颈癌手术前新辅助化疗能有效减轻宫颈癌肿瘤细胞的局部浸润,减少手术中的粘连,降低手术难度,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脂质体 奈达铂 宫颈癌 化学治疗 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可丁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苏文敬 黄磊 +4 位作者 敖启林 张庆华 田训 方勇 卢运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那可丁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梯度浓度那可丁干预后,MTT测定细胞存活率,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成瘤能力,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PARP(多聚ADP-核糖聚合酶)蛋白水平... 目的探讨那可丁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梯度浓度那可丁干预后,MTT测定细胞存活率,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成瘤能力,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PARP(多聚ADP-核糖聚合酶)蛋白水平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MTT检测发现那可丁显著降低HeLa细胞存活率(P<0.05),该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发现,10、20、30、40μmol/L那可丁组的细胞克隆计数依次为(19±3)、(13±2)、(4±1)(、3±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8)(均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那可丁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P<0.05),该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那可丁上调Caspase-3(17 kD)、PARP(85 kD)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那可丁阻滞HeLa细胞周期于G2/M期(P<0.05)。结论那可丁对HeLa细胞有显著抑制效应;那可丁诱导的G2/M期周期阻滞可能在该效应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可丁 宫颈癌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8例宫颈癌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探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丛 孙茜 +7 位作者 陈晶 李雄 袁永群 艾继辉 罗丹枫 朱涛 李科珍 胡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6-699,共4页
目的分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探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广泛子宫全切及系统性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治疗的ⅠB1~Ⅱ... 目的分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探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广泛子宫全切及系统性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治疗的ⅠB1~ⅡB期宫颈癌患者218例。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的高危因素。结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总转移率为4.59%(10/218)。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化程度(P=0.029)和盆腔淋巴结转移(P<0.01)在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40例盆腔淋巴结阳性的亚组中,盆腔淋巴结单/双侧转移(P=0.001)和淋巴结阳性个数(P=0.008)均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盆腔淋巴结阳性(P<0.01)和盆腔淋巴结双侧转移(P=0.045)是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盆腔淋巴结阳性,尤其是双侧均阳性的宫颈癌患者建议完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手术,或放疗制定放射野时须充分考虑合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如术中探查见盆腔淋巴结增大,必要时需行淋巴结快速病检以明确有无转移,从而协助判断是否需扩大手术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转移 高危因素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古抑菌素A下调STAT3增强卵巢癌细胞顺铂化疗敏感性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胡轶 李雄 +4 位作者 蒋桂英 魏睿 吴鹏 奚玲 罗丹枫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3-257,共5页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在体外对卵巢癌顺铂(CDDP)耐药细胞C13 *增殖的抑制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200 nmol/L TSA和20 μmol/L CDDP分别单独和联合作用于人卵巢癌细胞铂耐药细胞株C13 *及其母本细胞OV2008,MTT...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在体外对卵巢癌顺铂(CDDP)耐药细胞C13 *增殖的抑制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200 nmol/L TSA和20 μmol/L CDDP分别单独和联合作用于人卵巢癌细胞铂耐药细胞株C13 *及其母本细胞OV2008,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并计算存活率,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olt检测上述药物作用时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olt检测C13 *及OV2008中STAT3的表达水平,siRNA下调STAT3表达后,流式细胞术检测CDDP作用时C13 *细胞的凋亡率改变。结果 MTT结果显示经TSA、CDDP或联合处理48、72 h后,与TSA和CDDP组比较,联合组能够显著抑制C13 *细胞的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TSA和CDDP联合作用时,对C13 *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显著增强;铂耐药细胞C13 *中STAT3的表达水平要显著高于其母本细胞OV2008,下调STAT3的表达水平,可显著增强CDDP诱导的C13 *细胞的凋亡。结论 TSA可通过下调铂耐药细胞C13 *中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发挥对顺铂化疗的增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顺铂 化疗耐药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