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稽留流产患者蜕膜组织高表达核心蛋白聚糖并抑制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M1极化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刘丽平
徐慧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24-734,共11页
目的探究稽留流产(MA)患者蜕膜组织的巨噬细胞极化变化、核心蛋白聚糖(DCN)蛋白表达及DCN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MA、复发性流产(RSA)和正常妊娠人群蜕膜巨噬细胞极化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CN、缺氧诱导因...
目的探究稽留流产(MA)患者蜕膜组织的巨噬细胞极化变化、核心蛋白聚糖(DCN)蛋白表达及DCN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MA、复发性流产(RSA)和正常妊娠人群蜕膜巨噬细胞极化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CN、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蜕膜和绒毛组织的表达和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蜕膜和绒毛中DCN、HIF-1α的蛋白表达。分离获取原代滋养细胞(Trops)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ELISA检测原代滋养细胞和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DCN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极化比例,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巨噬细胞中HIF-1α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巨噬细胞中干扰素/维甲酸联合诱导细胞死亡相关基因19(GRIM-19)/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HIF-1α信号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流产患者蜕膜M1型巨噬细胞极化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而M2型极化比例明显降低;且绒毛和蜕膜中DCN和HIF-1α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在10 mL/L O_(2)条件下培养24 h的原代滋养细胞和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上清液中DCN、HIF-1α蛋白含量明显高于210 mL/L O_(2)处理的细胞;与PBS组相比,在10 mL/L和210 mL/LO_(2)条件下DCN组的M1型巨噬细胞比例明显降低;GRIM-1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磷酸化的STAT3(p-STAT3)和HIF-1α蛋白明显升高。结论与正常早期妊娠相比,MA患者的蜕膜和绒毛中高表达DCN,DCN抑制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M1极化,并与GRIM-19/STAT3/HIF-1α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极化
核心蛋白聚糖(DCN)
稽留流产(MA)
滋养细胞
干扰素维甲酸联合诱导细胞死亡相关基因19(GRIM-19)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工破膜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中的催产疗效
被引量:
17
2
作者
黄秋香
刘燕燕
+1 位作者
陈茜
周洁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破膜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孕妇中催产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2016年至2019年我院足月有引产指征且只有1次剖宫产史的孕妇1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人工破膜分破膜组和非破膜组,其中使用催产素首日为单数者实施人工破膜,双...
目的探讨人工破膜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孕妇中催产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2016年至2019年我院足月有引产指征且只有1次剖宫产史的孕妇1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人工破膜分破膜组和非破膜组,其中使用催产素首日为单数者实施人工破膜,双数者不破膜,如催产前已自行破膜者归入破膜组。根据宫颈评分不同分成两类,其中宫颈评分<6分者99例,45例选COOK球囊+催产素引产,51例采用COOK球囊+人工破膜+催产素引产,3例人工破膜后因羊水粪染转剖宫产;宫颈评分≥6分者87例,其中46例为人工破膜+催产素引产,2例破膜后羊水粪染转剖宫产,39例使用催产素引产。分别从年龄、体质量指数、孕周、距首次手术时间、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催产至宫口开全时间及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体质量、产后出血量、会阴侧切率、抗生素使用率及感染率等方面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催产方法的特点。结果重复性剖宫产占据总剖宫产中的65.39%;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BAC)患者仅占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中的1.53%,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的成功率为81.72%。当孕妇宫颈评分<6分时,破膜组催产至宫口开全时间明显缩短,VBAC比率提高且产后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体质量、会阴侧切率、抗生素使用率及产褥感染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宫颈评分≥6分时,破膜组催产至宫口开全时间明显短于非破膜组,但两组患者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会阴侧切率、抗生素使用率及产褥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3例孕妇发现不完全性子宫破裂,无一例患者出现完全性子宫破裂。结论目前VBAC比率仍很低,重复性剖宫产患者占据了剖宫产率的大部分;人工破膜可明显缩短催产及第一产程时间,提高VBAC成功率,是可用于剖宫产后阴道试产孕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催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选择性重复剖宫产
人工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稽留流产患者蜕膜组织高表达核心蛋白聚糖并抑制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M1极化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刘丽平
徐慧
机构
江汉
大学
附属
医院
武汉市
第六
医院
产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
武汉
儿童
医院
(
武汉市
妇幼保健
院
)
产科
出处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24-734,共11页
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2CFB408)。
文摘
目的探究稽留流产(MA)患者蜕膜组织的巨噬细胞极化变化、核心蛋白聚糖(DCN)蛋白表达及DCN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MA、复发性流产(RSA)和正常妊娠人群蜕膜巨噬细胞极化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CN、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蜕膜和绒毛组织的表达和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蜕膜和绒毛中DCN、HIF-1α的蛋白表达。分离获取原代滋养细胞(Trops)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ELISA检测原代滋养细胞和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DCN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极化比例,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巨噬细胞中HIF-1α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巨噬细胞中干扰素/维甲酸联合诱导细胞死亡相关基因19(GRIM-19)/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HIF-1α信号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流产患者蜕膜M1型巨噬细胞极化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而M2型极化比例明显降低;且绒毛和蜕膜中DCN和HIF-1α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在10 mL/L O_(2)条件下培养24 h的原代滋养细胞和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上清液中DCN、HIF-1α蛋白含量明显高于210 mL/L O_(2)处理的细胞;与PBS组相比,在10 mL/L和210 mL/LO_(2)条件下DCN组的M1型巨噬细胞比例明显降低;GRIM-1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磷酸化的STAT3(p-STAT3)和HIF-1α蛋白明显升高。结论与正常早期妊娠相比,MA患者的蜕膜和绒毛中高表达DCN,DCN抑制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M1极化,并与GRIM-19/STAT3/HIF-1α信号有关。
关键词
巨噬细胞极化
核心蛋白聚糖(DCN)
稽留流产(MA)
滋养细胞
干扰素维甲酸联合诱导细胞死亡相关基因19(GRIM-19)
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Keywords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decorin(DCN)
missed abortion(MA)
trophoblast
gene associated with retinoid-IFN-induced mortality 19(GRIM-19)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
分类号
R714.2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R965 [医药卫生—药理学]
R392-33 [医药卫生—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破膜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中的催产疗效
被引量:
17
2
作者
黄秋香
刘燕燕
陈茜
周洁琼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
武汉
儿童
医院
(
武汉市
妇幼保健
院
)
产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
同济
医院
产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
同济
医院
感染管理科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5-179,共5页
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2019CFB112)
文摘
目的探讨人工破膜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孕妇中催产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2016年至2019年我院足月有引产指征且只有1次剖宫产史的孕妇1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人工破膜分破膜组和非破膜组,其中使用催产素首日为单数者实施人工破膜,双数者不破膜,如催产前已自行破膜者归入破膜组。根据宫颈评分不同分成两类,其中宫颈评分<6分者99例,45例选COOK球囊+催产素引产,51例采用COOK球囊+人工破膜+催产素引产,3例人工破膜后因羊水粪染转剖宫产;宫颈评分≥6分者87例,其中46例为人工破膜+催产素引产,2例破膜后羊水粪染转剖宫产,39例使用催产素引产。分别从年龄、体质量指数、孕周、距首次手术时间、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催产至宫口开全时间及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体质量、产后出血量、会阴侧切率、抗生素使用率及感染率等方面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催产方法的特点。结果重复性剖宫产占据总剖宫产中的65.39%;剖宫产后阴道分娩(VBAC)患者仅占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中的1.53%,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的成功率为81.72%。当孕妇宫颈评分<6分时,破膜组催产至宫口开全时间明显缩短,VBAC比率提高且产后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体质量、会阴侧切率、抗生素使用率及产褥感染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宫颈评分≥6分时,破膜组催产至宫口开全时间明显短于非破膜组,但两组患者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会阴侧切率、抗生素使用率及产褥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3例孕妇发现不完全性子宫破裂,无一例患者出现完全性子宫破裂。结论目前VBAC比率仍很低,重复性剖宫产患者占据了剖宫产率的大部分;人工破膜可明显缩短催产及第一产程时间,提高VBAC成功率,是可用于剖宫产后阴道试产孕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催产方法。
关键词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选择性重复剖宫产
人工破膜
Keywords
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
elective repeat caesarean section(ERCS)
artificial rupture
分类号
R714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稽留流产患者蜕膜组织高表达核心蛋白聚糖并抑制PBMC来源的巨噬细胞M1极化及机制研究
刘丽平
徐慧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人工破膜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中的催产疗效
黄秋香
刘燕燕
陈茜
周洁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