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疗分析
1
作者 郑楠楠 彭雪华 +3 位作者 甘桐嘉 匡后芳 孙烜 闫学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0-576,共7页
目的探究儿童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IMT)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 并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在腹部IM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10年8月... 目的探究儿童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IMT)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 并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在腹部IM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10年8月至2023年9月期间,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儿童腹部IMT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年龄2个月至6岁, 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 检查设备为SOMATOM公司的CT机, 管电压设定为80~100 kV, 并采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以确保扫描质量。CT机的旋转速率设置为0.8 s/360°, 螺距为0.984, 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耻骨联合上缘。采用碘海醇注射液(浓度为350 mg/mL)作为对比剂, 原始图像以0.6 mm层厚进行重建, 并利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等技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结果 13例患儿中, 12例根治性手术切除成功, 1例进行了组织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肿瘤发病部位:胃肠道8例, 系膜/大网膜6例(其中1例与胃肠道重叠), 膀胱1例, 肝脏2例(其中1例与其他部位重叠)。单发10例, 多发3例。术前实验室检查显示, 白细胞升高5例,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升高9例。血红蛋白(hemoglobin, HGB)降低8例, 13例血小板(platelet, PLT)呈升高趋势。MSCT平扫结果显示肿瘤形态多样, 包括分叶状5例、类圆形7例、斑片状1例。边界清楚10例, 边界不清3例。病灶内可见钙化3例。密度均匀5例, 密度不均8例。9例增强扫描显示渐进性强化特征。延迟期均匀强化4例, 不均匀强化9例。按强化程度划分, 明显强化11例, 轻度强化2例。术前正确诊断6例, 误诊或诊断不明确7例。结论儿童腹部IMT具有多部位发病的特点, MSCT表现呈现多样化, 采取临床特征结合影像学特点的诊断模式, 有助于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肌组织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腹部 成像 三维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陈燕 熊昊 +7 位作者 陈智 宋娜 杨李 陶芳 晏黎 王卓 杜宇 孙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6-891,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武汉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llo-HSCT治疗的90例SAA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移植后死亡患儿... 目的:分析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武汉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llo-HSCT治疗的90例SAA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移植后死亡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原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90例SAA患儿接受移植后有9例死亡,中位死亡时间6.3(2.6,8.3)个月。因感染死亡的5例中,肺部感染3例,其中巨细胞病毒肺炎2例;肠道感染脓毒性休克1例;植入失败并发血流感染脓毒性休克1例。其次为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变(TA-TMA)3例,1例因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死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后+60dPLT≤30×10^(9)/L(HR=7.478,95%CI:1.177-47.527,P=0.033)、Ⅲ-Ⅳ度aGVHD(HR=7.991,95%CI:1.086-58.810,P=0.041)、发生TA-TMA(HR=13.699,95%CI:2.146-87.457,P=0.006)为移植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llo-HSCT是治疗SAA患儿的有效手段,移植后+60dPLT≤30×10^(9)/L、Ⅲ-Ⅳ度aGVHD、发生TA-TMA与移植后死亡独立相关,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的高风险患儿并优化临床诊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22年武汉地区儿童食源性疾病监测中沙门氏菌感染情况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聂丽 邓颖 +1 位作者 罗万军 唐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50-757,共8页
目的分析2017-2022年武汉地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儿童沙门氏菌感染率、血清型分布及耐药率,为儿童群体的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22年武汉地区儿童食源性疾病病例和病例粪便标本病原学监测结果,应用SPSS 22.0进... 目的分析2017-2022年武汉地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中儿童沙门氏菌感染率、血清型分布及耐药率,为儿童群体的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22年武汉地区儿童食源性疾病病例和病例粪便标本病原学监测结果,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病例1180例,检出281株沙门氏菌,平均检出率为23.81%。沙门氏菌包含27种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138株(49.11%)和肠炎沙门菌37株(13.17%)为主。沙门氏菌阳性病例中,男女病例比为1.58∶1,检出率最高的年龄组为7~18岁组(34.48%)。可疑暴露食品中乳与乳制品、水果类及其制品、粮食类及其制品的沙门氏菌检出率较高。沙门氏菌在第3季度检出率最高(44.64%),不同季节沙门氏菌样本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483,P<0.05)。沙门氏菌感染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87.19%)和腹泻(96.44%),腹泻以水样便为主,占51.96%。沙门氏菌对14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1.08%~75.99%),耐药率居前3位的抗生素分别是氨苄西林(75.99%)、四环素(68.10%)和头孢唑啉(50.18%)。结论武汉地区儿童食源性疾病沙门氏菌检出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各类可疑暴露食品中均有检出,血清型构成呈多态性,沙门氏菌耐药率较高,要继续加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和沙门氏菌耐药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沙门氏菌 儿童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考沙胺国外儿童群体药动学模型外部验证和精准用药
4
作者 陈惠敏 汪洋 +1 位作者 王俊 刘智胜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5,共8页
目的采用真实世界收集的病例数据验证国外报道的拉考沙胺儿童群体药动学(PPK)模型的预测性能,同时分析暴露-效应关系并模拟优化给药方案。方法收集64例年龄4~13.42岁癫痫患儿口服拉考沙胺达稳态后的血药浓度数据和临床资料,通过拟合优... 目的采用真实世界收集的病例数据验证国外报道的拉考沙胺儿童群体药动学(PPK)模型的预测性能,同时分析暴露-效应关系并模拟优化给药方案。方法收集64例年龄4~13.42岁癫痫患儿口服拉考沙胺达稳态后的血药浓度数据和临床资料,通过拟合优度图和直观预测检验考察国外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分析拉考沙胺给药日剂量或谷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并基于药动学参数采用蒙特卡罗模拟评价和筛选拉考沙胺用于不同体质量分层及联合用药情况下最佳给药剂量方案。结果外部验证结果显示国外儿童PPK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较好。基于模型采用贝叶斯法得到拉考沙胺单药治疗癫痫儿童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吸收速率常数(k a)=(2.43±0.04)h^(-1),表观分布容积(V d/F)=(22.69±6.00)L,清除率(CL/F)=(1.25±0.27)L·h^(-1),半衰期(t 1/2)=(12.74±2.40)h。临床有效病例日剂量5%~95%分位数分布区间为2.5~6.3 mg·kg^(-1)·d^(-1),谷浓度5%~95%分位数分布区间为1.9~6.7 mg·L^(-1)。模拟结果显示,按该研究推荐的拉考沙胺优化给药方案可提高药物浓度的达标概率,保障治疗的有效性和耐受性。结论该研究验证了拉考沙胺国外儿童PPK模型的预测性能,并基于此模型模拟了优化给药方案,可为临床医生个体化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考沙胺 药动学模型 量效关系 剂量优化/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评估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后肱前线位置的价值探讨
5
作者 胡平波 曾凡伦 +3 位作者 王腾 李俊 伍兴 沈先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后肱前线(anterior humeral line, AHL)与肱骨小头位置关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4年3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后肱前线(anterior humeral line, AHL)与肱骨小头位置关系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4年3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年龄(5.8±2.2)岁, 均在超声引导下接受闭合复位经皮钢针内固定术, 术后通过超声图像和X线侧位片评估AHL与肱骨小头的位置关系。结果超声评估AHL与肱骨小头位置关系的灵敏度为94%, 特异度为81%。在5岁以下和5岁及以上患儿中灵敏度分别为96%和92%, 特异度分别为81%和92%。超声和X线评估AHL与肱骨小头的位置关系一致性较好(Kappa=0.764), 且在不同年龄组之间保持较好一致性。同一医师两次测量的超声和X线检查结果一致性高(超声:Kappa=0.984;X线:Kappa=0.920)。不同医师之间的超声测量结果一致性高(Kappa=0.861), X线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50)。结论超声与X线在测量AHL与肱骨小头的位置关系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 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用于评估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后矢状位复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超声检查 手术后期间 肱前线 肱骨小头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鞍区肿瘤术后垂体功能减退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关系的研究
6
作者 杜婷婷 姚辉 +5 位作者 陈晓红 杨禄红 丰利芳 陈晓倩 胡曼 李亚坤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8-444,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鞍区肿瘤术后垂体功能减退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规律随访1年以上的鞍区肿瘤术后垂体功能减退患儿。通过肝脏超声检查,将患儿分为MAFLD(+)组和MAFLD(-)组,对比两组的临床... 目的探讨儿童鞍区肿瘤术后垂体功能减退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临床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规律随访1年以上的鞍区肿瘤术后垂体功能减退患儿。通过肝脏超声检查,将患儿分为MAFLD(+)组和MAFLD(-)组,对比两组的临床和生化参数。结果共纳入33例患儿,其中MAFLD(+)组16例(48.5%),MAFLD(-)组17例(51.5%)。两组间年龄和性别无显著差异。所有33例患儿均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GHD)和中枢性甲减(CH)。30例(91%)患儿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AI),两组间分布均衡。22例(66.7%)患儿有中枢性尿崩症(CDI),其中MAFLD(+)组8例(36.4%),MAFLD(-)组14例(63.6%)。7例(21.2%)患儿表现出渴感减退性高钠血症,全部在MAFLD(+)组。所有患儿均接受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30例AI患儿均接受生理剂量氢化可的松片替代治疗。MAFLD(+)组的身高SDS及BMI均高于MAFLD(-)组(P<0.001)。此外,MAFLD(+)组的空腹血糖、胰岛素、HOMA-IR、ALT、γ-GT、UA、PRL、TG水平显著高于MAFLD(-)组,而HDL-C水平则明显低于后者(P<0.05)。两组间在IGF-1 SDS、FT_(3)、FT_(4)、T_(3)、T_(4)、TSH、TBil、AST、Alb、TC、LDL-C等参数上有显著差异。13例患儿接受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后,他们的TG、LDL-C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鞍区肿瘤术后垂体功能减退的患儿中,MAFLD的发生率较高。下丘脑功能受损的患者,特别是那些出现下丘脑性肥胖、渴感减退性高钠血症和泌乳素升高的患儿,更易罹患MAFLD。rhGH治疗对此类患儿代谢指标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功能减退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重组人生长激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干燥性闭塞性龟头炎并发尿潴留的临床特点与疗效分析
7
作者 郭祥 马慧 +3 位作者 王军 郭晖 雷伟 陈海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干燥性闭塞性龟头炎(balanitis xerotica obliterans,BXO)并发尿潴留急诊入院行包皮环切术患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3例因干燥性... 目的探讨干燥性闭塞性龟头炎(balanitis xerotica obliterans,BXO)并发尿潴留急诊入院行包皮环切术患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3例因干燥性闭塞性龟头炎并发尿潴留而急诊行包皮环切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发病年龄、既往史、治疗情况、术前病变、术中所见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等。结果23例患儿年龄7~10岁,平均年龄8.5岁。其中20例(87%)近1个月内有反复包皮红肿或瘙痒病史,2例(9%)有包皮外伤史,1例(4%)存在阴茎显露不良。23例均因试行导尿失败而行包皮环切术。术前均见包皮口肿胀伴瘢痕缩窄,尿道外口不能显露。术中均见包皮内板及阴茎头有白色伪膜附着,苔藓样病变侵犯阴茎头及系带,同时累及尿道外口,包皮系带挛缩伴尿道外口狭窄。术后随访3个月,21例(91%)存在尿道外口狭窄,包皮内板及龟头硬化;2例无尿道狭窄发生,包皮及龟头皮肤损害消失。结论儿童BXO好发于7~10岁,短期内反复包皮感染是儿童BXO并发尿潴留的主要危险因素,建议急诊行包皮环切术,不推荐尝试留置尿管。儿童BXO并发尿潴留多提示病变已侵犯尿道外口,术后尿道外口狭窄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性闭塞性龟头炎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包皮环切术 男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抗GQ1b抗体综合征的临床特点、预后及神经电生理特征
8
作者 李鹤婷 孙瑞迪 江军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04-609,共6页
目的 探索儿童急性抗GQ1b抗体综合征的临床、电生理及预后特征。方法 回顾2019至2023年我院收治的24例抗GQ1b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24例患儿均急性起病,中位年龄4.0(2.0~13.5)岁,男性患儿占62.5%。患儿最常见的临床... 目的 探索儿童急性抗GQ1b抗体综合征的临床、电生理及预后特征。方法 回顾2019至2023年我院收治的24例抗GQ1b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24例患儿均急性起病,中位年龄4.0(2.0~13.5)岁,男性患儿占62.5%。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共济失调、肢体无力、肢体感觉异常、颅神经受累等,其中4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2例嗜睡。9例患儿具有Miller-Fisher综合征 (MFS)谱的临床特征,包括5例经典型MFS,4例变异型MFS;8例患儿具有吉兰-巴雷综合征(GBS)谱的临床特征,包括3例经典型GBS,5例变异型GBS;其余7例为混合型,表现为MFS、GBS或Bickerstaff’s脑干脑炎(BBE)的混合临床特征。15例除抗GQ1b抗体外还发现了其他抗神经节苷酯抗体,最常见的为抗GT1a抗体和抗GM1抗体,21例患儿脑脊液检查存在蛋白-细胞分离。MFS谱患儿神经传导多为感觉神经传导波幅轻度降低,GBS谱和混合型患儿运动感觉神经均可受累,且受累较重。所有患儿均接受了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经过3个月随访,15例患儿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恢复不良组患儿颅神经损伤、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入院时GDS评分明显高于恢复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急性抗GQ1b抗体综合征临床表型多变,轴突损伤或脱髓鞘损伤都有可能发生,发病3~8周随访神经传导检查,有助于观察神经电生理分型及恢复情况。2/3患儿恢复良好,伴有颅神经损伤、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入院时GDS评分高的患儿恢复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GQ1b抗体综合征 神经传导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分子遗传学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龙飞 熊昊 +7 位作者 杨李 孙鸣 陈智 卢文婕 祁闪闪 陶芳 罗琳琳 陈晶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分子遗传学特点,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2年8月于武汉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16例初诊AML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分子遗传学数据,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基因...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分子遗传学特点,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2年8月于武汉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116例初诊AML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分子遗传学数据,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基因突变对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NRAS(22%)、KRAS(14.9%)和KIT(14.7%)突变是116例AML患儿最常见的基因异常。KIT、CEBPA和GATA2突变患儿中位发病年龄均较未突变患儿高(均P<0.05),FLT3-ITD突变患儿初诊白细胞计数较未突变患儿高(P<0.05),ASXL2突变患儿初诊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值较未突变患儿偏低(均P<0.05)。KIT突变常伴随t(8;21)(q22;q22)核型异常。基因突变与第一和第二诱导治疗后微小残留病灶(MRD)缓解率均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KIT、NRAS突变与预后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CEBPA、FLT3-ITD突变患儿总生存率优于无突变患儿,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1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儿3年总生存率为89.8%,显著高于43例仅接受化疗治疗患儿的55.2%(P<0.001)。结论:儿童AML普遍存在基因突变,应用二代测序可显著提高基因突变检出率,其对AML患儿危险度分层治疗有指导意义。FLT3-ITD和KIT突变可能不再是预后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分子遗传学异常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降结肠系膜旋转不良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张文涵 邵剑波 +3 位作者 彭雪华 夏薇 李俭 朱圣煜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降结肠系膜旋转不良(PDM)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2例PDM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利用CT检查及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技术显示降结肠走行及血供的影像学... 目的:探讨儿童降结肠系膜旋转不良(PDM)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2例PDM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利用CT检查及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技术显示降结肠走行及血供的影像学特征。结果:12例PDM患儿中男10例,女2例。降结肠右侧缘均位于左肾门内侧,向下沿脊柱左旁或跨脊柱沿右侧向下走形,结肠脾曲位置正常或下移,9例乙状结肠位于盆腔右侧,3例位于盆腔左侧。腹主动脉约肾门水平与降结肠壁间的中位距离为0.68 cm(0.36,1.33),肠系膜下动脉(IMA)根部至左结肠动脉(LCA)的中位距离为0.54 cm(0.33,1.37),IMA距离降结肠边缘血管距离变短,IMA分型为Ⅰ型2例(50%),Ⅲ型2例(50%)。结论:降结肠右侧缘位于左肾门内侧可作为儿童PDM的诊断标准;CT检查及MPR、MIP等后处理技术可有效评估PDM患儿的降结肠走形及IMA血供特点,对于需行腹部手术的患儿在术前为手术医生提供参考,减少腹部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降结肠系膜旋转不良 肠系膜下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泡灌洗液高通量测序病原检测在儿童血液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吴彬 汪洁 +2 位作者 张兰男 唐威 陈开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9-574,共6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病原学检测在儿童血液肿瘤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因肺炎行BALF mNGS病原检测的血液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了肺泡灌洗液mNGS检测以及传...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病原学检测在儿童血液肿瘤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因肺炎行BALF mNGS病原检测的血液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了肺泡灌洗液mNGS检测以及传统方法检测(包括痰培养、肺泡灌洗液培养、血培养、病原血清学检测等)。通过对mNGS及传统方法检测结果的分析,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病原学分布等指标。结果:26例血液肿瘤患儿纳入研究,其中男12例,女14例,中位年龄4.9(1.8-14.9)岁,共进行35例次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BALF mNGS共检出病原微生物17种,最常检出的细菌、病毒和真菌分别为肺炎链球菌、巨细胞病毒和耶氏肺孢子菌。BALF mNGS检出细菌9例次、病毒10例次、真菌3例次、支原体2例次、混合感染8例次,其检测的阳性率为91.43%,显著高于传统方法检测(20%,P<0.001)。共有25例次根据BALF mNGS结果进行抗感染方案调整。结论:BALF mNGS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血液肿瘤患儿肺部感染病原的检出率,初步揭示了该群体肺部感染病原谱,能够有效指导临床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液肿瘤 肺泡灌洗液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对儿童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文雪 唐丽 刘兰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583,共8页
目的检测儿童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事件(AEs)信号,为儿童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04年1月—2024年3月大环内酯类相关不良反应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 目的检测儿童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良事件(AEs)信号,为儿童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04年1月—2024年3月大环内酯类相关不良反应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法(BCPNN)对儿童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信号挖掘。结果FAERS数据库共检索18岁以下儿童报告2133648份,去重后提取阿奇霉素相关报告7589份,克拉霉素3673份,红霉素820份。累及的阳性系统器官广泛(16个),包括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耳及迷路类疾病、胃肠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对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进行比例失衡分析得出相关阳性信号,阿奇霉素232个,克拉霉素194个。报告频数最多的AEs包括皮疹、呕吐、腹泻、超敏反应等,而阿奇霉素信号最强依次是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JS)、超敏反应、药物性肝损伤等,克拉霉素信号最强依次是味觉倒错、唇部肿胀、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梦魇、精神障碍等。新发现的可疑信号包括阿奇霉素17例,克拉霉素21例。对相同的AEs进行卡方检验发现两者在呼吸困难、超敏反应、皮疹、SJS、呕吐等具有差异。结论儿童使用大环内酯抗生素应注意皮肤、胃肠、耳等毒性及超敏反应,特别警惕严重皮肤反应,新发可疑不良事件及精神毒性,保证儿童的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儿童 真实世界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信号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严春香 夏寒 +2 位作者 王育继 张辉 王敏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3-695,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新冠肺炎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选择武汉地区2020年1-4月儿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80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儿童住院费用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有合并症与并发症、住院天数、是否手术与呼吸机治疗、病例... 目的探讨儿童新冠肺炎住院费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选择武汉地区2020年1-4月儿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80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儿童住院费用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有合并症与并发症、住院天数、是否手术与呼吸机治疗、病例分型等因素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合并症与并发症及是否手术与呼吸机治疗是日均费用的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儿童新冠肺炎患者的住院流程管理及营养的合理调配,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加强儿童家长身心健康教育,避免家庭聚集,有效控制儿童新冠肺炎患者的费用支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新冠肺炎 住院费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骨超声在儿童急性踝关节扭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雄涛 孙杰 +2 位作者 王思 顾曜隆 沈先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肌骨超声检查诊断儿童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可靠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23年10月至2024年8月于武汉儿童医院就诊的57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完成临床踝关节稳定性检查、踝关节肌骨超声检查、踝关... 目的初步探讨肌骨超声检查诊断儿童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可靠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23年10月至2024年8月于武汉儿童医院就诊的57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完成临床踝关节稳定性检查、踝关节肌骨超声检查、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和踝关节MRI检查。踝关节肌骨超声主要检查外踝撕脱骨折、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的完整性。以踝关节MRI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临床稳定性检查、踝关节肌骨超声检查、踝关节正侧位检查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踝关节稳定性检查诊断外踝韧带损伤的灵敏度为81%(17/21)、特异度为53%(19/36);踝关节肌骨超声检查诊断距腓前韧带损伤的灵敏度为95%(20/21)、特异度为94%(34/36),诊断跟腓韧带损伤的灵敏度为80%(4/5)、特异度为98%(51/52),诊断外踝撕脱骨折的灵敏度为96%(27/28)、特异度为83%(24/29);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诊断外踝骨折的灵敏度为39%(11/28)、特异度为100%(29/29)。结论踝关节肌骨超声可以准确探查到被X线片漏诊的儿童外踝撕脱的软骨骨折块,也可以准确探查到外踝韧带损伤的情况。踝关节肌骨超声作为一种可靠、准确且无辐射的影像检查方法,可用于儿童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韧带损伤 骨折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CA循环的儿童专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管理实践探索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曰阳 刘建军 +4 位作者 郭怡阳 梁科 刘爽 周爱芬 邵剑波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6-78,共3页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和社会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首先,以武汉儿童医院采取的各类应急措施为基础,主要从宏观调控、制度建设、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等4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其次,从PDCA循环理论应用的视角,从... 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和社会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首先,以武汉儿童医院采取的各类应急措施为基础,主要从宏观调控、制度建设、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等4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其次,从PDCA循环理论应用的视角,从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 4个阶段阐述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最后,论述本次疫情给医院应急管理带来的思考和体会,总结经验,查缺补漏,进一步提升医院应急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管理 儿童医院 PDCA循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儿童急性肠套叠病例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6
16
作者 肖霞 冯肖媛 +4 位作者 杨虎 高峻 赵亚平 彭晶 袁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4-808,共5页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儿童急性肠套叠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2-2017年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7 333例急性肠套叠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5 030例,女2 303例,男:女比例为2.2∶1;各年龄段男女比例从1.9∶1逐渐增加至2.7∶1。发...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儿童急性肠套叠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2-2017年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7 333例急性肠套叠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5 030例,女2 303例,男:女比例为2.2∶1;各年龄段男女比例从1.9∶1逐渐增加至2.7∶1。发病年龄为1个月至15岁,2岁以内占72.9%,8~9个月龄为高发年龄段;男童发病平均年龄高于女童;<12个月龄组病例数逐年减少,24~36及> 36个月龄组逐年增加,而12~24个月龄组无明显变化。4-8月份为高发时间。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组及失败组在年龄、阵发性哭吵/腹痛、血便、腹部包块、呕吐、发热、腹泻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程时间<24 h、24~48 h及> 48 h组间的整复结果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武汉地区儿童急性肠套叠在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病程时间及临床表现各方面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征;整复成功组及失败组在各临床表现方面均有差异;病程时间与整复结果、住院时间间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套叠 临床流行病学 儿童 武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22年武汉儿童原发性肠套叠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宏溪 杨俊 +2 位作者 卞红强 杨虎 郭琴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085-2091,共7页
目的探讨2016-2022年武汉地区原发性肠套叠(肠套叠)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2022年武汉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原发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近7年原发性肠套叠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 目的探讨2016-2022年武汉地区原发性肠套叠(肠套叠)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2022年武汉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原发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近7年原发性肠套叠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7年间本院共收治原发性肠套叠患儿6506例,其中男性4457例,女性2049例,男女比例约为2.18∶1。发病年龄为出生后2 d至12岁,年龄(23.56±18.03)个月,6~12月龄为高发年龄段,3岁以内占81.16%(5280/6506);7月份发病例数最高。2016-2022年,年龄<1岁原发性肠套叠患儿构成比由41.36%降至16.67%,而1~<3岁年龄组构成比由43.80%增至56.28%,患儿年龄由(20.04±15.88)个月增至(30.37±20.30)个月。不同性别原发性肠套叠年龄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3岁时,女性构成比高于男性;年龄≥3岁后,男性构成比高于女性;不同性别原发性肠套叠季节及城乡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部超声为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98.97%,6439/6506)。非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92.64%,6027/6506),成功率92.25%(5560/6027)。376例(5.78%)肠套叠复发,其中1岁以上儿童占56.91%,初次发病后6个月内复发占75.27%。灌肠整复成功组及失败组在年龄和病程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2016-2022年武汉地区儿童肠套叠平均患病年龄呈逐年递增趋势,<1岁年龄组患儿构成比呈逐年递减趋势;儿童肠套叠的年龄分布与性别具有相关性;首次复发时间与年龄呈负相关;年龄越小、病程越长,灌肠失败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儿童 流行病学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专科医院静脉治疗疑难会诊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曼 李建平 +2 位作者 李凤 邹鋆 刘思景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专科医院静脉治疗穿刺疑难会诊平台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建立以首席+护理骨干组成的静脉治疗小组,并依托医院疑难会诊平台开展院内外儿童疑难静脉治疗会诊。结果改进后,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由8人增加至33人,院内外会诊例次增... 目的探讨儿童专科医院静脉治疗穿刺疑难会诊平台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建立以首席+护理骨干组成的静脉治疗小组,并依托医院疑难会诊平台开展院内外儿童疑难静脉治疗会诊。结果改进后,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由8人增加至33人,院内外会诊例次增加,患儿家属对会诊满意度显著提升。结论儿童专科医院静脉治疗疑难会诊平台的构建及应用,有利于提高儿童静脉穿刺疑难会诊质量和效率,满足患儿个性化需求,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静脉治疗 疑难会诊 静脉穿刺 静脉置管 导管维护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某医院就诊的20岁及以下女性HPV感染情况及追踪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余晖 徐佳 +2 位作者 邬欢 刘秀珍 蔡秦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4-598,共5页
目的分析2015~2018年在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20岁及以下青少年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亚型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程度,为HPV早期筛查及宫颈癌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进行HPV检测的20岁及以下青少年女性465例,其... 目的分析2015~2018年在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20岁及以下青少年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亚型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程度,为HPV早期筛查及宫颈癌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进行HPV检测的20岁及以下青少年女性465例,其中29例接受阴道镜活检联合筛查,分析HPV感染亚型分布以及CIN情况,并追踪随访了26例患者的转归情况。结果受检的465例患者中HPV感染率为39.35%,最小参检者14岁,感染患者最小年龄15岁。单一感染率为21.94%,多重感染率为17.42%,感染前5位的亚型分别为52、51、16、39和58型,HPV16和18型感染率达9.46%。29例进行阴道镜活检的病例中,检出CIN 17例(3.66%);检出CIN的患者最小年龄为18岁,为CINⅡ级;检出CINⅢ级1例;CIN患者中感染前3位的亚型分别为58、51和16型,除1例低危型感染外,其余均为高危型感染。随访结果显示,9例初筛及复查均阴性,新发1例HPV感染,除外5例患者转阴,11例患者持续高危型感染。结论医院就诊的20岁及以下青少年女性中HPV感染率及CIN发生率均较高,青少年女性应重视宫颈癌早期预防与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女性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米托蒽醌脂质体方案治疗高危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焦余庆 熊昊 +8 位作者 陈智 杨李 陶芳 孙鸣 祁闪闪 卢文婕 王卓 杜宇 罗琳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5-369,共5页
目的:探讨含米托蒽醌脂质体方案治疗高危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收集武汉儿童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应用含米托蒽醌脂质体方案治疗的AML高危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应用去甲氧柔红霉素方案的AML高危患儿,分... 目的:探讨含米托蒽醌脂质体方案治疗高危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收集武汉儿童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应用含米托蒽醌脂质体方案治疗的AML高危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应用去甲氧柔红霉素方案的AML高危患儿,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骨髓恢复时间、骨髓完全缓解(CR)率,微小残留病灶(MRD)清除率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等临床特性。结果:患儿接受含米托蒽醌脂质体化疗方案在白细胞(17 vs 21 d)、粒细胞(18 vs 24d)、血小板(17 vs 24 d)及血红蛋白(20 vs 26 d)计数恢复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去甲氧柔红霉素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MRD转阴率分别为90.9%和72.7%,对照组为94.1%和76.4%,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类似。结论:含米托蒽醌脂质体化疗方案治疗高危儿童AML疗效不劣于去甲氧柔红霉素方案,但骨髓抑制时间明显缩短,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托蒽醌脂质体 急性髓系白血病 去甲氧柔红霉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