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P15及Smad7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和义敏 姚鹏 +4 位作者 梁小芳 李军 袁婧 姜小丽 高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9-602,共4页
目的检测USP15及Smad7在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标本和60例正常皮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USP15及Smad7的组织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 目的检测USP15及Smad7在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标本和60例正常皮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USP15及Smad7的组织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USP15及Smad7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均P<0.05);随肿瘤分化程度增高,USP15及Smad7表达呈降低趋势(均P<0.05);USP15及Smad7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均P<0.05);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USP15与Smad7的表达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 USP15与Smad7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异常增加,且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鳞状细胞癌 USP15 SMAD7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5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梁小芳 杨名 +4 位作者 和义敏 袁婧 姚鹏 李芃 高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7-481,共5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和器官产生了免疫应答.进而造成组织和器官损伤及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系统性硬皮病(sys...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和器官产生了免疫应答.进而造成组织和器官损伤及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SS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银屑病(Psoriasis)、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35 自身免疫性疾病 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中氧化应激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高英 和义敏 +2 位作者 袁婧 姜小丽 梁小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2期3150-3152,3156,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中氧化应激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82例早期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一期梅毒组(n=25),二期梅毒组(n=28)及早期隐性梅毒组(n=29),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对象氧化应激... 目的:探讨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中氧化应激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82例早期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一期梅毒组(n=25),二期梅毒组(n=28)及早期隐性梅毒组(n=29),另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对象氧化应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水平。结果:观察组MDA、IgA、IgG、IgM及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二期梅毒组及早期隐性梅毒组IgA,IgG、IgM及CD8^+水平均显著高于一期梅毒组,其中二期梅毒组IgA,IgM、CD8^+水平均显著高于早期隐性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各分组间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OD、CD3^+,CD4^+,CD4^+/CD8^+水平均较对照组水平显著降低,且二期梅毒组及早期隐性梅毒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一期梅毒组,且二期梅毒组水平均显著低于早期隐性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分组间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梅毒患者存在显著氧化应激及免疫功能异常,其指标检测对该病诊断及预后等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梅毒 氧化应激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顽固性结节性痒疹临床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芃 蔡毅 姚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8-49,共2页
结节性痒疹为疣状结节性损害,以小腿伸侧多见,伴剧烈瘙痒,其病因尚不清楚。2012年2月-2015年9月我科与疼痛科共收治顽固性结节性痒疹33例,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联合口服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星状神经节阻滞 沙利度胺 痒疹 结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芬待因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44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芃 高英 姚鹏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04-1707,共4页
目的比较洛芬待因与普瑞巴林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PHN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洛芬待因组(治疗组)和普瑞巴林组(对照组)。治疗组44例口服洛芬待因片,初始剂量2片,每次1片,每天4次;对照组44例... 目的比较洛芬待因与普瑞巴林在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PHN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洛芬待因组(治疗组)和普瑞巴林组(对照组)。治疗组44例口服洛芬待因片,初始剂量2片,每次1片,每天4次;对照组44例口服普瑞巴林囊,每次1粒,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28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评定疼痛缓解率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VAS、PSQI、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QO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PSQI、SAS评分同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QOL评分治疗14 d、治疗28 d显著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治疗组头晕及口干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洛芬待因片治疗PHN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优于普瑞巴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芬待因 普瑞巴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一家系及ATP2C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静 高英 吴建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3-586,共4页
目的报道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一家系,并对ATP2C1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家系成员的一般资料,进行临床调查,绘制家系图谱。采用PCR及Sanger直接测序法对该家系中4例患者的ATP2C1基因进行检测,并以该家系3例健... 目的报道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一家系,并对ATP2C1基因突变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家系成员的一般资料,进行临床调查,绘制家系图谱。采用PCR及Sanger直接测序法对该家系中4例患者的ATP2C1基因进行检测,并以该家系3例健康者和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4例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患者ATP2C1基因的第21号外显子的第472位核苷酸由G变为A,该突变导致原先158位的天冬氨酸变为天冬酰胺(p.Asp158Asn)的错义突变。而家系中健康对照及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ATP2C1基因的第21号外显子的第472位核苷酸由G变为A是ATP2C1基因新的突变位点,可能是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家系发病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家族性慢性天疱疮 钙转运ATP酶类 ATP2C1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梅毒误诊 被引量:3
7
作者 和义敏 袁婧 +2 位作者 周宇 姚鹏 高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9-162,共4页
报告2例神经梅毒。例1.男,58岁,因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1年余就诊。例2.女,58岁,因行为怪异2年余,梅毒血清学阳性1个月余就诊。皮肤科检查:均未见皮损。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阳性,... 报告2例神经梅毒。例1.男,58岁,因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1年余就诊。例2.女,58岁,因行为怪异2年余,梅毒血清学阳性1个月余就诊。皮肤科检查:均未见皮损。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阳性,头颅磁共振成像分别提示脑积水和脑白质缺血。2例患者均诊断为神经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诊 神经梅毒 麻痹性痴呆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