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进行附件病变风险分层:培训对于提高诊断效能的价值
1
作者 张珊 李涛 +4 位作者 黄增发 王曦 谢伟 王翔 张树桐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0-404,共5页
目的观察针对应用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对附件病变进行风险分层实施培训对于提高不同年资医师诊断效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470例接受盆腔MR平扫检查及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的附件病变患者、共575处O-RADS 1~5分病... 目的观察针对应用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对附件病变进行风险分层实施培训对于提高不同年资医师诊断效能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470例接受盆腔MR平扫检查及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的附件病变患者、共575处O-RADS 1~5分病灶,由低年资(医师A)与高年资医师(医师B)各1名进行独立评分,将结果分别记为R1与R2;3个月后2名医师接受妇科影像专家系统培训后再次独立评分,将结果分别记为R11与R22;同时由另外2名妇科影像学专家共同对病变进行评分,将结果记为R0。根据O-RADS评分>3诊断恶性病变,评估培训前、后诊断效能;以R0为参考,分析医师A、B观察者内、观察者间及二者与R0之间的一致性。结果R0诊断敏感度为95.21%、特异度为93.14%。医师A培训前、后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2.22%、95.21%,特异度分别为83.33%、89.46%;医师B培训前、后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5.81%、95.21%,特异度分别为92.89%、91.91%。培训前评分结果的观察者内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845、0.884;观察者间一致性亦较好,Kappa值为0.761,医师A、B诊断结果与R0的Kappa值分别为0.781及0.911。培训后观察者间及其与R0的一致性均提高,医师A、B诊断结果与R0的Kappa值分别升至0.844及0.915。结论就O-RADS风险分层进行培训有助于提高低年资医师判断良、恶性附件病变的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附件疾病 风险调节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自动重建用于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物
2
作者 唐瑞遥 张树桐 +4 位作者 黄增发 刘妮 丁义 杜昕雨 王翔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 评价基于深度学习(DL)的人工智能(AI)自动重建用于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移植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共存在197具移植物的CABG后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以人工评价结果(人工组)为标准,评估AI(AI组)判断移植... 目的 评价基于深度学习(DL)的人工智能(AI)自动重建用于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移植物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共存在197具移植物的CABG后患者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以人工评价结果(人工组)为标准,评估AI(AI组)判断移植物及远端自体血管狭窄程度的效能;比较组间计算未受保护冠状动脉区域(UCT)的一致性,以及图像后处理及诊断总耗时。结果 AI组判断移植物数量与人工组的一致性一般[组内相关系数(ICC)=0.743,P<0.05],其判断移植物最大狭窄程度的一致性为一般至优(Kappa为0.310~1.000,P均<0.05),判断移植物远端自体血管最大狭窄程度的一致性为一般至良好(Kappa为0.292~0.795,P均<0.05)。AI组计算UCT结果与人工组具有中等一致性(ICC=0.469,P<0.05)。AI组诊断UCT的曲线下面积为0.811。AI组图像后处理及诊断总耗时较人工组为短(P<0.05)。结论 AI用于自动重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物、量化移植物狭窄程度效率较高,且与人工评估结果的一致性尚可,可作为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人工智能 冠状动脉分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宫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早期子宫颈胃型腺癌1例
3
作者 王乐靖 王志 +2 位作者 杜丹 刘立红 杜小芳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264,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82岁,因宫腔积液引流术后1^(+)月,阴道流液3 d于2023年2月27日入我院。1月前,患者因腹胀入胃肠外科诊治,妇科彩超检查示:子宫明显增大,宫底平脐,宫底体、宫腔明显扩张分离,宫腔内呈液性暗区(16.2 cm×10.0 cm×14... 1病例报告患者,82岁,因宫腔积液引流术后1^(+)月,阴道流液3 d于2023年2月27日入我院。1月前,患者因腹胀入胃肠外科诊治,妇科彩超检查示:子宫明显增大,宫底平脐,宫底体、宫腔明显扩张分离,宫腔内呈液性暗区(16.2 cm×10.0 cm×14.1 cm),子宫内膜萎缩,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宫腔积液。后转入妇科,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未见异常,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2023年1月28日):糖类抗原199(CA 199)152 U/ml。在我院行宫腔积液引流及宫腔分段诊刮术,术后病理检查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胀 宫底平脐 首发症状 宫腔扩张分离 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丁义 黄增发 +3 位作者 赵胜超 李翔 王翔 谢元亮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1-285,共5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0年2月3日本院经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的56例COVID-19患者的初诊症状、平均就诊时间、血生化检查及相关影像学特征。56例COVID-19患者年... 目的:分析并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0年2月3日本院经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的56例COVID-19患者的初诊症状、平均就诊时间、血生化检查及相关影像学特征。56例COVID-19患者年龄(54.6±15.5)岁,男女比例约1.2:1。结果:56例COVID-19患者初诊症状以发热畏寒、干咳、全身酸痛为主,少数患者以腹部症状或无明显症状就诊,血生化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或正常、C反应蛋白多数升高;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约(6.3±3.2)天。HRCT特点为病灶以双肺多发、胸膜下分布为主,早期少数可单发。肺部表现早期以多发磨玻璃样斑片影为主(53/56,94.6%);进展期病灶数量增多、范围增大、密度增高,部分实变;5例重症患者表现为双肺散在多发大片状GGO伴实变,范围超过双肺50%,可伴"充气支气管征",小叶间隔增宽,部分重症患者可表现为"铺路石征"、"白肺";缓解期病灶总体吸收减少,部分病灶纤维化,少部分病灶缓解与进展交替发生。肺外表现:早期无胸腔及心包积液;2例出现纵隔气肿、1例出现肺动脉栓塞;可伴有肝实质密度减低(40/56,71.4%)。结论:COVID-19多以发热畏寒、干咳、全身酸痛就诊,少数表现为腹部症状或无明显症状;血生化以白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正常或减低、C反应蛋白升高为主,HRCT肺部及肺外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对辅助临床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估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2019冠状病毒病 临床特征 高分辨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晚期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像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卉 王玉兰 +2 位作者 李翔 谢元亮 王翔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2-597,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影像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及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妊娠晚期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孕产资料、就诊症状、实验室检查、肺部影像学特征及转归。结果:...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影像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及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妊娠晚期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孕产资料、就诊症状、实验室检查、肺部影像学特征及转归。结果:患者年龄为26~33岁(中位年龄28岁),孕35+4~40周,因临产或先兆临产入院;12例均于本院足月分娩,3例为阴道产,9例为剖宫产,均未出现严重产后并发症,分娩结局良好。7例(7/12)伴有低热、咳嗽为主的呼吸道感染症状,5例(5/12)无明显产内科症状。实验室检查以白细胞计数正常、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及C-反应蛋白增高为主要特征。首次CT检查2例为阴性,余10例阳性者中3例为单肺叶单病灶,1例为单肺叶多病灶,6例为多肺叶多病灶;病灶主要分布于下叶胸膜下,以磨玻璃密度影(4/10)合并铺路石征及部分实变(6/10)为主。进展期CT病变范围增大、数目增多、密度增高,部分实变,吸收期病灶总体吸收,部分病灶纤维化,吸收早期可出现病灶缓解与进展交替发生。肺外表现:早期3例出现少量心包积液,2例出现单侧少量胸腔积液;进展期胸腔积液例数明显增多(11/12),吸收期减少。结论:妊娠晚期合并COVID-19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症状较轻,分娩结局良好;胸部CT提示肺内病变特征与普通人群相似,但胸腔积液发生率较高,具有一定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脑影像学改变的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开富 王翔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7-191,共5页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对患者神经功能危害严重,一直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CSM不仅会对脊髓本身造成损伤,还会引起远端大脑中枢发生重塑性改变,这可能与患者症状及预后相...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对患者神经功能危害严重,一直受到临床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CSM不仅会对脊髓本身造成损伤,还会引起远端大脑中枢发生重塑性改变,这可能与患者症状及预后相关。为深入了解CSM潜在的神经病理学机制,本文从多参数MRI技术(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扩散张量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等)的角度对CSM脑影像学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予以综述,这将对指导临床治疗及提升远期康复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脑重塑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分析 功能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肺血管成像肺栓塞人工智能检测效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会阳 李翔 +1 位作者 杨欣 王翔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66-1171,共6页
目的:评估肺栓塞人工智能(AI)软件对肺动脉血栓的检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医学影像科诊断的38例肺栓塞患者的胸部CT肺血管成像(CTPA)图像。AI软件独立阅片后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一组由初、中级医师阅片,一组由初、中级医... 目的:评估肺栓塞人工智能(AI)软件对肺动脉血栓的检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医学影像科诊断的38例肺栓塞患者的胸部CT肺血管成像(CTPA)图像。AI软件独立阅片后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一组由初、中级医师阅片,一组由初、中级医师联合AI阅片,将3位高级职称影像医师阅片结果作为诊断标准,比较不同模式下肺栓塞的诊断时效性和符合率。结果:AI软件对肺栓塞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与肺动脉分支等级呈负相关,1~3级动脉分支血栓的诊断灵敏度均为100%,4~6级及以上分支血栓的灵敏度分别为92.05%、91.46%、83.33%;1~2级动脉分支血栓的诊断特异度均为100%,3~6级及以上分支血栓的特异度分别为97.5%、96.43%、96.15%、96.15%。初、中级医师在AI辅助下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6.98%、92.85%)和特异度(分别为89.81%、97.50%)均优于人工阅片(灵敏度分别为62.42%、79.61%,特异度分别为79.67%、88.65%)。人工阅片联合AI可减少阅片时间,且中级医师联合AI模式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92.85%、97.50%),并显著减少阅片时间(P<0.001)。结论:肺栓塞AI软件可以提高放射科医师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特异度,同时缩短阅片时间,可作为临床有效的AI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人工智能 CT肺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效能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的卵巢-附件报告和数据系统对附件肿块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张珊 李涛 +7 位作者 黄增发 杜昕雨 唐瑞遥 王万鹏 王曦 谢伟 王翔 张树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917,共9页
目的评估基于MRI的卵巢-附件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 MRI)对附件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武汉中心医院影像科行盆腔磁共振平扫、动态增强并病理证实的患者407例;两名影像科医师通过磁共振图像特征对每个... 目的评估基于MRI的卵巢-附件报告和数据系统(O-RADS MRI)对附件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武汉中心医院影像科行盆腔磁共振平扫、动态增强并病理证实的患者407例;两名影像科医师通过磁共振图像特征对每个附件病变进行O-RADS MRI评分并以病理为金标准计算各个评分、增强类型、病变性质的恶性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O-RADS MRI评分、增强类型、病变性质对附件肿块的诊断价值。结果407例患者共502个病变,其中良性病变364个,恶性病变(包括交界性肿瘤)138个。两名影像科医师O-RADS MRI评分(1~5分)的恶性率:医师1分别为0、0、5.4%、80.0%、89.7%,医师2分别为0、0、5.8%、86.2%,83.0%。以O-RADS MRI≥4分为最佳截断值,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医师1分别为94.2%、93.6%、93.8%、84.9%、97.7%、2.3%、15.1%,医师2分别为93.4%、93.6%、93.6%、85.4%、97.4%、3.6%、14.6%。增强类型(无强化、囊壁强化、I型曲线、Ⅱ型曲线、Ⅲ型曲线)的恶性率:医师1分别为0、1.3%、5.7%、81.2%、89.0%,医师2分别为0、1.2%、11.3%、87.6%、80.0%。囊性、囊性伴分隔病变、实性病变、囊实性病变及囊实性伴分隔病变的恶性率:医师1分别为0、7.1%、38.7%、79.1%、89.8%,医师2分别为0、8.1%,37.8%、72.4%、89.6%。以Ⅱ型、Ⅲ型曲线作为恶性标准,在囊性伴分隔病变中,医师1及医师2的灵敏度较低,均为50.0%。在含实性成分病变中,医师1与医师2的特异度均较低,分别为57.7%、56.5%。假阳性病变均含实性成分,多为纤维瘤、附件区肌瘤;假阴性病变多为交界性囊腺瘤,无实性成分或实性成分较少。结论O-RADS MRI风险分层系统在附件肿块良恶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完善,以降低假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附件报告和数据系统 MRI 附件肿块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术前诊断价值 被引量:30
9
作者 吴亮 杨顺实 +4 位作者 江学庆 袁静萍 李海 吴志勇 田青青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结节术前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S-G FNA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2012年在我院完成的甲状腺结节US-G FNAC 360个。使用Bethesda系统标准对结节穿刺结果进行分类判读。手术结节197个,对照US-G FNAC... 目的:研究甲状腺结节术前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S-G FNA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2012年在我院完成的甲状腺结节US-G FNAC 360个。使用Bethesda系统标准对结节穿刺结果进行分类判读。手术结节197个,对照US-G FNAC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结果,ROC曲线下面积(AUC)用于评价US-G FNAC诊断准确性,并对照各类结节的预测恶性风险(引述Bethesda报告系统)与实际统计恶性风险(术后组织病理结果)。结果:①360个甲状腺结节中197个手术,术前US-G FNAC结果:72个良性(BEN)(36.55%),7个意义不明的细胞非典型病变(AUS)(3.55%),65个可疑滤泡性肿瘤(SFN)(32.99%),7个可疑恶性肿瘤(SFM)(3.55%),33个乳头状癌(16.75%),2个髓样癌(1.02%),2个其他未分化(1.02%),9个标本无法诊断或不满意(INS)(4.57%)。术后组织病理结果:124个BEN(62.94%),21个腺瘤(10.65%),2个滤泡癌(1.02%),46个乳头癌(23.35%),2个髓样癌(1.02%),2个其他(1.02%)。US-G FNAC结果与组织病理结果对照显示US-G FNAC的诊断效能AUC=0.903,诊断准确性高,有统计学意义。②各类结节的恶性预测风险(引述Bethesda报告系统)与实际恶性风险(术后组织病理)基本一致。结论:术前US-G FNAC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按照TBS报告系统判读US-G FNAC结果能对结节恶性风险适当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活组织检查 细针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不同类型动静脉瘘的DSA表现与介入治疗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燕浩 李家平 +3 位作者 谭国胜 张树桐 殷云志 金朝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870-287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不同类型动静脉瘘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46例肝癌合并不同类型动静脉瘘患者,分别行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治疗或肝动脉内灌注化疗术,比较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患者的生存率和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DS...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不同类型动静脉瘘介入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46例肝癌合并不同类型动静脉瘘患者,分别行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治疗或肝动脉内灌注化疗术,比较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患者的生存率和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DSA诊断肝癌合并动静脉瘘者46例,中央型动门静脉瘘14例,周围型动门静脉瘘24例,混合型8例,轻度动门脉瘘13例,中度动门脉瘘18例,重度动门脉瘘15例。其中同时合并肝动脉肝静脉瘘2例。38例行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8例行肝动脉内化疗术。术后所有患者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行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中位生存时间,2个月、6个月、1年总体累积生存率均高于肝动脉内化疗术患者。结节型及巨块型肝癌中位生存时间,2个月、6个月、1年总体累积生存率相当,且均明显高于弥漫型肝癌。结论:周围型、轻中度动静脉瘘的患者较容易封堵瘘口,而中央型、混合型、重度动静脉瘘患者封堵瘘口难度较大,应尽量使用栓塞剂有效封堵瘘口血流后行经皮肤动脉化疗栓塞,如无法封堵瘘口,则仅行肝动脉内化疗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动静脉瘘 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 肝动脉内化疗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丙烯微球联合碘化油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疗效探索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燕浩 李家平 +3 位作者 谭国胜 殷云志 张树桐 金朝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0-292,共3页
目的:探讨三丙烯微球联合碘化油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价值。方法:入组5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分为试验组(n=22)与对照组(n=34),试验组行三丙烯微球联合碘化油治疗方案,对照组行传统碘化油治疗方案,比较两组间疗效与出现各种不良反... 目的:探讨三丙烯微球联合碘化油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价值。方法:入组5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分为试验组(n=22)与对照组(n=34),试验组行三丙烯微球联合碘化油治疗方案,对照组行传统碘化油治疗方案,比较两组间疗效与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疗效上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不良反应肝区重度疼痛与呕吐症状病例数试验组少于对照组,而发热病例数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三丙烯微球联合碘化油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与传统碘化油治疗方案相当,但不良反应明显减轻,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 三丙烯微球 碘化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冠状动脉疾病报告与诊断系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肖建伟 张树桐 +4 位作者 谢元亮 胡芸 陈燕浩 陈发祥 王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3227-323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 mography angiography,CCTA)的冠状动脉疾病报告与数据系统(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eporting and data sys tem,CAD RADSTM)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 mography angiography,CCTA)的冠状动脉疾病报告与数据系统(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eporting and data sys tem,CAD RADSTM)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12月,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226例,常规行CCTA扫描,按照CAD RADSTM报告系统,分别由两位高年资医师和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软件对患者进行分级报告。结果基于深度学习对CCTA的CAD RADS分级和医师对CCTA的CAD RADS分级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两者的Kappa值为0.687(P<0.05),一致性较好。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CCTA图像的CAD RADS标准化报告能较准确评价疑似冠心病患者,与诊断医师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报告与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自旋回波容积扫描与快速自旋回波容积扫描两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马锋 张树桐 +3 位作者 谢元亮 黄增发 王曦 刘元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87-1491,共5页
目的梯度-自旋回波容积扫描(3D GraSE)与快速自旋回波容积扫描(3D TSE)两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MRCP)对胰胆管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疑有胰胆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同时进行两种MRCP成像方法的扫描:一是快速自旋回波容积扫描(3D ... 目的梯度-自旋回波容积扫描(3D GraSE)与快速自旋回波容积扫描(3D TSE)两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MRCP)对胰胆管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疑有胰胆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同时进行两种MRCP成像方法的扫描:一是快速自旋回波容积扫描(3D TSE MRCP);另一成像方法为梯度-自旋回波容积扫描(3D GraSE MRCP)。根据图像的伪影情况、图像质量以及胰胆管清晰度进行评分,t检验两种扫描方法图像间的差异性;对比分析两组MRCP所检胰胆管系统疾病的病因定性诊断结果,χ2检验两种图像的CNR、扫描方法病因定性诊断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TSE MRCP与GraSE MRCP伪影均比较少见,但是GraSE MRCP呼吸运动伪影明显少于TSE MRCP(P <0.05);两组MRCP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GraSE MRCP对于胆囊、胆囊管及胆总管的显示更好(P <0.05);TSE MRCP对于肝段胆管以及胰管显示更好(P <0.05);两组MRCP胆总管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MRCP对胆管癌、胰头癌、胆总管囊肿、肝段胆管结石的诊断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于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诊断GraSE MRCP比TSE MRCP更加准确(P <0.05)。结论 3D GraSE MRCP与3D TSE MRCP成像均能很好的显示胰胆管结构与病变,患者呼吸运动好情况下3D TSE MRCP能够得到良好的图像;3D GraSE MRCP能够明显的缩短检查时间,减少呼吸运动伪影,并且在胆囊、胆总管结石的显影和诊断较3D TSE MRCP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成像 磁共振 自旋回波 胆系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针贯穿治疗顽固性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艺 王银 +5 位作者 朱一枫 李慧 高渤 肖伟 李晶晶 黄小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目的评估单针贯穿(SNP)技术辅助高压球囊(HPB)治疗顽固性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到2018年8月单中心采用SNP技术治疗的15例HPB扩张失败的AVF狭窄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治疗前后超声指标、初次通畅... 目的评估单针贯穿(SNP)技术辅助高压球囊(HPB)治疗顽固性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到2018年8月单中心采用SNP技术治疗的15例HPB扩张失败的AVF狭窄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治疗前后超声指标、初次通畅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15例患者中Ⅰ型狭窄最多见(11例,73.3%)。采用SNP处理后,10例患者(66.7%)治疗成功,HPB压力为平均(21.9±2.1) atm,平均扩张(4.4±2.1)次,术后血流量增加值为平均(553.9±149.2) mL;5例不成功。15例患者均有皮下出血,但未造成影响AVF通畅和使用的不良反应。术后6个月、12个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0%(7/10)、20%(2/10)。结论 SNP技术治疗HPB扩张失败的顽固性AVF狭窄患者近期临床效果良好,安全可控,不增加额外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高压球囊 单针贯穿 初次通畅率 彩色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管电流技术联合人工智能在COVID-19肺部低剂量CT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翔 王翔 +2 位作者 杨欣 黄增发 夏文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82-1086,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肺部CT应用低剂量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CareDose)联合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16例COVID-19住院患者,按3种扫描剂量模式随机分配,即常规剂量Caredose模式(管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肺部CT应用低剂量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CareDose)联合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16例COVID-19住院患者,按3种扫描剂量模式随机分配,即常规剂量Caredose模式(管电流80~150 mAs,管电压120 kV)、低剂量CareDose模式(管电流21~60 mAs,管电压100 kV)和人工固定低管电流模式(管电流20 mAs,管电压100 kV),每组72例,AI独立阅片后由两位放射专家评判识别符合率。结果:低剂量CareDose模式组的图像主观评分和诊断符合率接近常规剂量CareDose组,明显优于人工固定低管电流组;低剂量CareDose模式组和人工固定低管电流模式组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均显著低于常规CareDose模式组(ED分别降低66.75%、82.39%)。结论:低剂量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联合AI辅助诊断系统应用于COVID-19肺部CT,在不影响诊断筛查的前提下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剂量对比剂增强双反转恢复序列臂丛成像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友 张树桐 +3 位作者 王艳芳 蒋严 黄增发 马锋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1-805,共5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对比剂增强3D-DIR-SPACE序列在臂丛神经磁共振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分为两组,第一组建议剂量0.2 mL/kg行3D-STIR-SPACE扫描(对照组),第二组低剂量0.1 mL/kg行3D-DIR-SPACE扫描(研究组),两组均行2D-STIR实图重建扫... 目的:研究低剂量对比剂增强3D-DIR-SPACE序列在臂丛神经磁共振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分为两组,第一组建议剂量0.2 mL/kg行3D-STIR-SPACE扫描(对照组),第二组低剂量0.1 mL/kg行3D-DIR-SPACE扫描(研究组),两组均行2D-STIR实图重建扫描。在2D-STIR实图像上测量计算神经、血管、淋巴的SI、SNR(将信号相近的淋巴与血管定义为组织1,将信号低于淋巴的血管定义为组织2),统计神经与组织1/2间的差异,比较神经在3D-DIR/STIR-SPACE平扫下的CNR且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低剂量下3D-DIR-SPACE与建议剂量下3D-STIR-SPACE在增强后的评分,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神经与组织1、组织2在2D-STIR图像上的SI分别为274±37.49、654.20±145.85、267±49.56,SNR分别为267.83±65.62、638.17±202.90、261.03±71.83,神经与组织1在SI、SNR上有明显差异(P1=0.00),神经与组织2在SI、SNR上无明显差异(P2=0.77/0.93)。3D-STIR/DIR-SPACE在臂丛平扫中的CNR分别为89.85±50.36、72.02±34.63,没有明显差异(P=0.06),低剂量下3D-DIR-SPACE与建议剂量下3D-STIR-SPACE在增强后的评分分别为4.55±0.50、4.72±0.45,无统计学差异(P=0.10)。结论:低剂量对比剂增强3D-DIR-SPACE扫描在降低剂量的同时能获得达到诊断效果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注射器 低剂量对比剂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化准备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在颅脑肿瘤增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友 张树桐 余梦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55-760,共6页
目的评估二维磁化准备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2D-MP-TrueFISP)序列在颅脑肿瘤增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60例行头部增强磁共振检查的颅脑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增强前后行2D-MP-TrueFISP/2D-SPGR扫描,比较病灶在2D-MP-TrueFISP和2D-SPGR增强后... 目的评估二维磁化准备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2D-MP-TrueFISP)序列在颅脑肿瘤增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60例行头部增强磁共振检查的颅脑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增强前后行2D-MP-TrueFISP/2D-SPGR扫描,比较病灶在2D-MP-TrueFISP和2D-SPGR增强后的评分,在2D-SPGR与2D-MP-TrueFISP同一层面分别测量病灶、白质、脑脊液增强前后的信号强度(SI),计算病灶的对比率(CR),比较病灶分别在2D-SPGR与2D-MP-TrueFISP增强前后的CR及在2D-SPGR与2D-MP-TrueFISP增强后的CR差异。结果病灶在2D-MP-TrueFISP增强后的累积评分为9.0(9.0,9.0)分,明显高于2D-SPGR的7.0(6.0,7.0)分(Z=-6.86,P=0.00)。病灶在2D-SPGR和2D-MP-TrueFISP增强前后的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病灶在2D-MP-TrueFISP序列增强后的CR值,与白质比较和与脑脊液比较分别为1.58±0.46和8.50±2.47,均明显高于2D-SPGR的0.57±0.29(t=-17.38,P=0.00)和2.64±0.85(t=-19.71,P=0.00)。结论相较于2D-SPGR,2D-MP-TrueFISP的增强程度及均匀性更好,轮廓更加清晰,且对病灶周围的水肿显示得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准备 稳态自由进动 颅脑增强 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5
18
作者 黄增发 王翔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8月,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常规行CCTA扫描,对上传至后处理Sigovia工作站的图像分别由两位...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8月,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常规行CCTA扫描,对上传至后处理Sigovia工作站的图像分别由两位高年资医生进行手动冠状动脉分析软件的图像处理、完成报告和由冠心病智能辅助诊断工作站的自动识别图像中的血管和病变并生成报告。评价AI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诊断中,与常规高年资医生相比,AI对冠心病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80%,阴性预测值为70%,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70%。AI对冠脉病变定位识别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91%,82.69%。AI对冠脉病变斑块性质识别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35%,81.73%。在冠脉病变管腔狭窄程度的诊断中,AI和高年资医生对冠脉狭窄的总检出率分别为30.67%、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对冠脉病变管腔狭窄程度识别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87%,80.77%。结论:与高年资医生相比,AI辅助CCTA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冠心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D-RADS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人工智能与人工方法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阳 刁楠 +2 位作者 黄增发 孙瑞红 王翔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3-418,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人工智能(AI)软件在检出冠状动脉病变及评估其CAD-RADS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0年12月本院临床疑诊为冠心病且行CCTA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ICA)检查的17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人工智能(AI)软件在检出冠状动脉病变及评估其CAD-RADS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2020年12月本院临床疑诊为冠心病且行CCTA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ICA)检查的17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由AI软件及3位不同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基于CCTA图像分别进行CAD-RADS分级,以ICA为金标准,计算AI软件和不同年资医师对阻塞性冠脉病变(冠脉狭窄程度≥50%)的诊断效能。采用Kappa检验分别评价AI软件与高、中、低年资医师基于CCTA对冠脉病变CAD-RADS分级评估的一致性。结果:(1)AI及高、中、低年资诊断医师评估冠脉狭窄≥50%的AUC值分别为0.764、0.858、0.747和0.731。其中,在钙化积分≥400组,相应的AUC值分别为0.608、0.750、0.625和0.625;在钙化积分<400组,相应的AUC值分别为0.801、0.884、0.776和0.756。AI软件及各年资医师AU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I软件与高年资医师基于CCTA的CAD-RADS分级一致性良好(Kappa值为0.677,P<0.001),与中、低年资医师的分级一致性中等(Kappa值分别为0.466和0.428;P值均<0.001)。结论:AI系统对冠脉狭窄≥50%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兼具时间效率。AI软件基于CCTA的CAD-RADS分级与诊断医师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在临床影像诊断工作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冠状动脉病变 CT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型COVID-19的胸部CT预后转归特征
20
作者 李翔 王翔 黄增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10-812,816,共4页
目的探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胸部CT预后转归特点。资料与方法纳入74例普通型COVID-19,首次CT呈典型肺部磨玻璃影(单发或≤3处多发灶为主),居家隔离治疗并复查CT,分析其预后特点及与发热的相关性。结果 44例(59.5%)呈好... 目的探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胸部CT预后转归特点。资料与方法纳入74例普通型COVID-19,首次CT呈典型肺部磨玻璃影(单发或≤3处多发灶为主),居家隔离治疗并复查CT,分析其预后特点及与发热的相关性。结果 44例(59.5%)呈好转趋势,复查间隔(9.0±3.5)d,发热消失,其中27例(61.4%)病灶完全吸收,10例(22.7%)大部分吸收;13例(17.6%)呈现游走趋势,复查间隔(8.0±2.8)d,发热反复;17例(22.9%)呈不良进展趋势,复查间隔(5.0±1.8)d,病灶范围增大或增多,且持续发热;CT预后转归与发热程度具有相关性(r=0.278,P=0.016)。结论 CT诊断为普通型COVID-19者,居家隔离治疗,发热持续缓解10 d以上可提示临床好转;1周内发热无缓解则提示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