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后的疗效和安全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4
1
作者 喻正浩 张瑞 +2 位作者 黄卉 李俊 耿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89-994,共6页
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HFNC)和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后的干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7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并拔除气管插管的COPD合并严重2型呼吸衰竭患者,按1∶1比例将患者... 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HFNC)和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后的干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纳入7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并拔除气管插管的COPD合并严重2型呼吸衰竭患者,按1∶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HHFNC组和NPPV组,每组36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开始后不同时间点(2、12、24 h)及治疗结束时的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再次插管率、气管切开率、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HHFNC组治疗24 h时的血液pH值、治疗2 h与12 h时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治疗2 h与12 h时的氧合指数(PaO2/FiO2)均高于NPPV组,而治疗12 h时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治疗各时间点(2、12、24 h)的呼吸频率及治疗12 h与24 h时的心率均低于NPP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再次插管率、气管切开率及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HFNC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不耐受发生率、胃肠胀气发生率和误吸发生率均低于NPP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HFNC对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拔管后的短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优于NP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型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无创正压通气 治疗结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典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晓帆 耿爽 +2 位作者 胡轶 张卫明 王如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计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典型支气管哮喘(CA)患者,其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s)及亚型髓样树突状细胞(m DC)、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 DC)比例和数量的变化,了解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典型支气管哮喘之间是否有类似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目的:计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典型支气管哮喘(CA)患者,其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s)及亚型髓样树突状细胞(m DC)、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 DC)比例和数量的变化,了解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典型支气管哮喘之间是否有类似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选取CA患者20例,CVA患者17例,对照组健康人17例,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计算CA组与CVA组受试者外周血中DCs及其两个亚群:p DC和m DC所占比例和数量的变化.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与典型支气管哮喘患者相比,其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及其亚型的数量和比例均无明显差异,咳嗽变异性哮喘、典型支气管哮喘患者较健康对照组,p DC数量及比例的增高明显,m DCs/p DCs的比值降低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在免疫学上类似,由于p DCs比例和数量的增多引起Th2细胞数量增多,造成Th1/Th2平衡向Th2细胞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支气管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髓样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患者急性加重期滤泡辅助型T细胞的分化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3
作者 耿爽 高山 +3 位作者 胡红玲 胡轶 喻隼锋 赵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83-1386,共4页
目的观察滤泡辅助型T细胞(Tfh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和治疗后的分化水平,探讨Tfh细胞是否在哮喘中存在分化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志愿者、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及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CXCR5~... 目的观察滤泡辅助型T细胞(Tfh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和治疗后的分化水平,探讨Tfh细胞是否在哮喘中存在分化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志愿者、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及治疗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CXCR5~^+T细胞、CD4~^+ICOS^+T细胞、CD4~^+CXCR5~^+ICOS~^+T细胞的比例;反转录PCR法检测CD4^+T细胞中Bcl-6mRNA的水平;ELISA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21(IL-21)的水平;采用直线回归统计学分析IL-21与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哮喘患者CD4~^+CXCR5~^+细胞、CD4~^+CXCR5~^+ICOS~^+T细胞比例、Bcl-6 mRNA表达水平、IL-2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哮喘患者CD4~^+CXCR5~^+细胞、CD4~^+ICOS~^+细胞、CD4~^+CXCR5~^+ICOS~^+T细胞表达比例、Bcl-6 mRNA表达水平、IL-21水平均显著低于急性发作时;哮喘患者IL-21表达水平与患者FEV1/FVC、FEV1/Pre存在负相关。结论 Tfh细胞在哮喘急性期存在分化增强,治疗后Tfh细胞分化减弱,提示Tfh细胞可能参与哮喘的炎症反应,其水平可能反映哮喘患者气道受限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辅助型T细胞 哮喘 IL-21 BC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氧化应激状态和脂质水平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贝贝 李振华 +1 位作者 胡红玲 胡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205-2208,共4页
目的探索和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总氧化状态和总抗氧化状态及脂质水平。方法测量并对比分析51例COPD患者和45名健康对照者血清总氧化状态(TOS)、总抗氧化状态(TAS)、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浓度、血脂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结果... 目的探索和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总氧化状态和总抗氧化状态及脂质水平。方法测量并对比分析51例COPD患者和45名健康对照者血清总氧化状态(TOS)、总抗氧化状态(TAS)、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浓度、血脂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浓度。结果 COPD组血清IM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0.94±0.31 vs.0.62±0.25,P<0.001),COPD组血清TOS显著高于对照组(6.51±4.85 vs.4.53±3.81m,P<0.05),COPD组血清ox-LDL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5.91±3.61 vs.4.51±2.05,P<0.05)。COPD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36.49±9.60 vs.44.1±0.14,P<0.001)。COPD组与对照组在TAS、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LDL)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OPD患者血清中IMA,ox-LDL和TOS较健康对照者显著增加,而HDL浓度显著降低,COPD患者血清中IMA和ox-LDL增加可能与其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所致机体TOS和TAS失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缺血修饰白蛋白 氧化应激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总氧化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吴丹 耿爽 赵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431-2435,共5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治疗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42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分为褪黑素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21例,分别接受褪黑素(3 mg/d)或安慰剂治疗,持续3个月。对比分析患... 目的探讨褪黑素治疗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42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分为褪黑素组和安慰剂组,每组各21例,分别接受褪黑素(3 mg/d)或安慰剂治疗,持续3个月。对比分析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3个月3个时间点血浆中8-异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CRP)的浓度、肺功能、6 min步行实验和MRC呼吸困难评分。结果治疗2个月后,褪黑素组血浆中的8-异前列腺素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10.40±5.4 vs.16.92±4.33,P<0.05),IL-8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6.88±2.37 vs.11.33±3.39,P<0.05)。治疗3个月后,褪黑素组血浆中8-异前列腺素、IL-8的浓度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分别为(9.40±4.0 vs.17.92±3.33,P<0.01)、(5.67±3.22 vs.9.31±3.23,P<0.05);褪黑素组患者血浆中8-异前列腺素、IL-8的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分别为(9.40±4.0 vs.20.40±8.4,P<0.01)、(5.67±3.22vs.12.33±3.88,P<0.05)。褪黑素组患者TNF-α浓度、h-CRP浓度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分别为(25.83±9.18 vs.35.83±12.18,P<0.05)、(1.76±1.18 vs.3.09±1.79,P<0.05)。3个月后,褪黑素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较安慰剂组显著改善(1.56±1.38 vs.2.09±1.16,P<0.05),两组患者在肺功能和6 min步行实验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褪黑素降低稳定期COPD患者血液中的8-异前列腺素、IL-8、TNF-α和h-CRP的浓度,改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褪黑素对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在降低氧化应激和抑制炎症反应上作用显著,显示其对COPD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慢性阻塞性肺病 8-异前列腺素 IL-8 MRC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2
6
作者 陈治国 胡红玲 陈宝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894-3898,共5页
目的探索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与临床病理和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NSCLC 59例,术前采集外周血7.5 mL入Cellsave管,Cell Search系统检测患者CTC并计数,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NSCLC... 目的探索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与临床病理和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NSCLC 59例,术前采集外周血7.5 mL入Cellsave管,Cell Search系统检测患者CTC并计数,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CTC阳性率为30.51%,CTC阳性与肿瘤远处转移(P=0.012)、TNM分期(P=0.002)、淋巴结转移(P=0.002)相关。CTC阳性与阴性组患者相比5年总生存率更低(P=0.005),术后5年累计复发率更高(P=0.022),单因素分析示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CTC阳性为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示TNM分期、远处转移及CTC阳性影响预后。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阳性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循环肿瘤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气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3
7
作者 尹雯 袁明丽 +3 位作者 胡轶 张卫明 徐国形 赵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7-230,共4页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I,T)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个亚型,是一种低度恶性的惰性肿瘤。尽管MALT淋巴瘤可发生在多部位,如胃肠道、肺、眼附属器、膀胱、甲状腺、乳腺等,
关键词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气管 电子支气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