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磺必利联合舍曲林治疗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46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立恒 易军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7期906-909,共4页
目的 观察氨磺必利联合舍曲林治疗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92例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治疗组口服氨磺必利片,起始剂量200 mg·d-1,两周内增加到治疗剂量(600~1 0... 目的 观察氨磺必利联合舍曲林治疗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92例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治疗组口服氨磺必利片,起始剂量200 mg·d-1,两周内增加到治疗剂量(600~1 000 mg·d-1),平均(797.62±188.10)mg·d-1;对照组口服利培酮片,起始剂量1 mg·d-1,两周内增加到治疗剂量(4~6 mg·d-1),平均(4.19±1.87)mg·d-1。两组在上述基础上联用舍曲林片,起始剂量50 mg·d-1,两周内增加到治疗剂量(100~200 mg·d-1),治疗组平均(160.71±22.62)mg·d-1,对照组(161.90±23.38)mg·d-1。药物具体剂量由医生根据患者临床状况酌情决定,调整过程中如出现失眠、烦躁等可给予氯硝西泮、苯海索或普萘洛尔,不添加新的抗精神病药物及抗强迫症药物。观察12周。治疗前及治疗第4,8,12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过程中,两组各脱落4例,脱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末,治疗组精神病性症状有效率65.9%,对照组有效率6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强迫症状有效率(77.3%)高于对照组(有效率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组内各时间点PANSS总分、Y-BOCS总分及各因子分随时间延长下降趋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PANSS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Y-BOCS总分及各因子分减少较对照组明显,两组第8,12周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氨磺必利联合舍曲林治疗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磺必利 舍曲林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强迫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酸二铵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肝功能损伤52例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盛 熊枝繁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02-1603,共2页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的10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给予甘草酸二铵胶囊,每次150 mg,po,tid;对照组50例,给予肌苷片,每次0.4 g,po,tid。疗... 目的观察甘草酸二铵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的10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给予甘草酸二铵胶囊,每次150 mg,po,tid;对照组50例,给予肌苷片,每次0.4 g,po,tid。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甘草酸二铵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0.8%,100.0%,对照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4.0%,88.0%;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甘草酸二铵能有效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轻中度肝损伤,且有很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二铵 肌苷片 抗精神病药物 损伤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精神障碍性疾病的扩散峰度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成盼盼 周红梅 +1 位作者 徐向阳 易军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5期379-383,共5页
精神障碍性疾病目前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至今为止尚未发现明确的生物学指标。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是扩散磁共振成像中的一种,反映组织内水分子非高斯扩散特性,能够更真实、更细微地反映微观结构变化的信息... 精神障碍性疾病目前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至今为止尚未发现明确的生物学指标。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是扩散磁共振成像中的一种,反映组织内水分子非高斯扩散特性,能够更真实、更细微地反映微观结构变化的信息,可以不依赖组织的空间位置、同时导出标准的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参数及DKI参数。DKI技术在精神障碍性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研究中发现了脑灰质、白质微结构的改变,有助于对其神经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作者就DKI的成像原理及其在常见精神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峰度成像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西汀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8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谢海鹰 万其容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5-447,共3页
目的观察氟西汀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76例糖尿病胃轻瘫并发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所有病例均应用饮食、运动、胰岛素控制血糖,降压,调脂等一般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西汀20 mg,qd,多潘立... 目的观察氟西汀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76例糖尿病胃轻瘫并发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所有病例均应用饮食、运动、胰岛素控制血糖,降压,调脂等一般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西汀20 mg,qd,多潘立酮10 mg,tid,po;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10 mg,tid,po。观察两组消化道症状、不良反应,测定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消化道症状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消化道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65.8%,治疗组总有效率89.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分别为(14.7±2.9)和(10.8±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分别为(14.4±2.3)和(13.8±1.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P>0.05)。结论氟西汀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并发抑郁情绪效果较好,并且疗效优于单用多潘立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西汀 多潘立酮 糖尿病 胃轻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纳布啡联合丙泊酚用于躁狂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周雪莹 徐德毅 +3 位作者 易军 王黔艳 樊晓娜 秦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60-964,共5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纳布啡(5 mg)联合丙泊酚用于躁狂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麻醉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同济医学院梨园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行MECT的双相躁狂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S)和纳布啡组(N),每组50例。麻醉诱时,... 目的探讨小剂量纳布啡(5 mg)联合丙泊酚用于躁狂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麻醉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同济医学院梨园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行MECT的双相躁狂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S)和纳布啡组(N),每组50例。麻醉诱时,N组静推纳布啡5 mg,5 min后依次静推丙泊酚2 mg/kg,琥珀胆碱1 mg/kg;S组静脉推注等容量生理盐水2 mL作为对照,5 min后依次静推丙泊酚2 mg/kg,琥珀胆碱1 mg/kg。行MECT过程中随时监测循环和呼吸变化,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MECT后1 min(T2)、5 min(T3)、10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NBP)、心率(HR)变化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脑癫痫发作时间、能量抑制指数、术后恶心呕吐、躁动、肌痛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T0时,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1时,两组患者的血压均低于T0时,心率高于T0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2时,N组患者的血压、心率与T0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明显高于N组(P <0.05)。两组的脑癫痫发作时间、能量抑制指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组总肌颤发生率小于S组(P <0.05)。肌颤程度3级,N组小于S组(P <0.05)。N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躁动,头痛的发生率均小于S组(P <0.05)。术后3及6 h,N组的VAS评分均低于S组(P <0.05)。结论小剂量纳布啡(5 mg)联合丙泊酚用于双相躁狂患者MECT的麻醉,能有效抑制ECT所引起的循环紊乱,减轻琥珀胆碱导致的肌颤搐及肌痛程度,起到一定的镇静作用,降低术后头痛、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对脑癫痫的发作质量无明显影响,应用于临床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 丙泊酚 双相躁狂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