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1
1
作者 李俊 刘红朝 +3 位作者 张刚利 谢蕊繁 郭东生 雷霆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损伤特异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和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特重型组(GCS 3~5分...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损伤特异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和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特重型组(GCS 3~5分)和重型组(GCS 6~8分);按CT检查结果将患者依损伤类型分为3组:脑挫裂伤和(或)脑内、硬膜下血肿组,弥漫性轴索损伤和脑干损伤组,硬膜外血肿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NSE的浓度。结果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初血清NSE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重型组患者入院初血清NSE含量高于重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不同类型的颅脑损伤患者之间血清NSE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检测结果显示,血清NSE含量在伤后第3天达到峰值,然后缓慢下降。结论 NSE是判断脑损伤程度比较客观的指标,其含量越高,表示脑损伤程度越重,且可区分不同类型的脑损伤,可作为早期检测重型颅脑损伤的特异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β及CRP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2
作者 周国俊 郝志鹏 +5 位作者 李俊 刘红朝 孙文晓 张刚利 谢蕊繁 郭东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0-374,共5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β及C-反应蛋白(CRP)动态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和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特重型组(GCS 3~5分)和重型组(GCS 6~8分)...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β及C-反应蛋白(CRP)动态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和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特重型组(GCS 3~5分)和重型组(GCS 6~8分);按CT检查结果将患者依损伤类型分为3组:脑挫裂伤和(或)脑内、硬膜下血肿组,弥漫性轴索损伤和脑干损伤组,硬膜外血肿组等3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S-100β的浓度。用特殊蛋白分析仪检测CRP的浓度。结果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初血清S-100β和CR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特重型组患者入院初血清S-100β含量高于重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不同类型的颅脑损伤患者之间血清S-100β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CRP含量在特重型组和重型组之间以及3种不同类型的颅脑损伤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态检测结果显示,血清S-100β和CRP含量在伤后第2天达到峰值,然后血清S-100β含量迅速下降,而血清CRP含量则缓慢下降。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初血清S-100β及CRP水平增高与疾病的发生相关。S-100β是判断脑损伤程度比较客观的指标,其含量愈高,表示脑损伤程度愈重,且可区分不同类型的脑损伤,可作为早期监测重型颅脑损伤的特异性指标。CRP检测值不能完全区分脑损伤程度及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S-100Β蛋白 C-反应蛋白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X蛋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上调肺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9
3
作者 杨盛力 张小玲 +3 位作者 刘利平 熊枝繁 曹仕琼 郭锋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4-58,63,共6页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是否是乙肝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protein,HBx)上调多药耐药基因肺耐药相关蛋白(lun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的途径之一。方法建立稳定转染HBx基因的L02(L...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是否是乙肝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protein,HBx)上调多药耐药基因肺耐药相关蛋白(lun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的途径之一。方法建立稳定转染HBx基因的L02(L02/HBx)细胞系,用NF-κB信号通路阻断剂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yrol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阻断NF-κB信号通路。采用荧光双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前后及PDTC加入前后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失活情况,同时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及PDTC加入前后LRP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HBx基因后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LR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分别为对照组的(2.32±0.31)倍和(4.62±0.72)倍(均P<0.05);PDTC加入后NF-κB信号通路被阻断,LR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分别为对照组的(1.75±0.19)倍和(2.39±0.54)倍(均P<0.05)。结论 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HBx介导肝癌多药耐药,上调多药耐药基因LRP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核因子-ΚB 肺耐药相关蛋白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瘘管造影在复杂性多分支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徐向阳 熊枝繁 +2 位作者 赵志辉 黄德珍 刘祥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9期961-963,共3页
目的:探讨CT瘘管造影在复杂性多分支窦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复杂性多分支瘘管患者进行CT瘘管造影检查,对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MPR/CPR)及三维表面重建(3D-SSD)处理。结果:CT瘘管造影及其后处理... 目的:探讨CT瘘管造影在复杂性多分支窦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复杂性多分支瘘管患者进行CT瘘管造影检查,对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MPR/CPR)及三维表面重建(3D-SSD)处理。结果:CT瘘管造影及其后处理影像清晰显示了复杂多分支瘘管系统。2例复杂性多分支瘘管患者经CT瘘管造影分别发现为邻近骶髂关节的病变和盆腔内畸胎瘤所致,另有1例显示了复杂性多分支瘘管病变累及骶尾椎,对比剂进入骶管。CT瘘管造影所见与手术一致。结论:CT瘘管造影有利于复杂性多分支瘘管系统的显示及术前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47和M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血清水平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熊枝繁 李杰 +6 位作者 曹仕琼 刘浩 赵志辉 李丽 李正英 吴燕茹 熊莉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064-1067,共4页
目的:研究CD147和M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大肠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及二者间的相互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合图像分析软件检测44例大肠癌、癌旁和正常对照组织中CD147和MMP-2... 目的:研究CD147和M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大肠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及二者间的相互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合图像分析软件检测44例大肠癌、癌旁和正常对照组织中CD147和MMP-2的表达及半定量测定。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44例大肠癌患者血清中CD147和MMP-2的水平,并设36例健康对照。结果:大肠癌组织CD147和MMP-2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和正常对照组织,其表达与肿瘤分型、分化程度未见相关,而与转移密切相关。大肠癌患者血清CD147和MMP-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伴转移组血清中CD147水平显著高于无转移组;低分化组中MMP-2水平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两者在组织定量和血清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大肠癌组织、血清中CD147高表达及高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大肠癌发展程度及转移状态,其促MMP-2激活和表达增高的作用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7 MMP-2 大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栀提取物治疗胆囊凝结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志辉 薛存宽 +1 位作者 何学斌 蒋鹏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6期361-363,共3页
目的:观察缬栀提取物对胆囊凝结物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4只大耳白家兔手术植入以胆固醇为主的凝结物,3 d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缬栀组和阳性对照组各8只。模型组以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复方缬栀组以缬栀提取物1.2 g·kg^(-1)... 目的:观察缬栀提取物对胆囊凝结物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4只大耳白家兔手术植入以胆固醇为主的凝结物,3 d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缬栀组和阳性对照组各8只。模型组以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复方缬栀组以缬栀提取物1.2 g·kg^(-1)(以生药计)灌胃,阳性对照组以去氧胆酸13.8 mg·kg^(-1)灌胃。连续用药75 d后,手术取出胆囊凝结物称重。测量胆固醇、总胆汁酸浓度以及胆囊壁组织学检查。结果:复方缬栀组、阳性对照组和模型组凝结物消失率分别为37.5%,25.0%,0.0%(P<0.01)。复方缬栀组胆囊凝结物平均重量明显减轻,胆汁固形物含量及总胆汁酸水平明显升高,血清胆固醇含量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方缬栀组胆囊组织基本正常,模型组呈明显炎症改变。结论:复方缬栀提取物对胆囊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凝结物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栀提取物 胆囊凝结物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士林纱条制作新方法
7
作者 李智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2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凡士林纱条 制作 新方 无不良反应 引流不畅 临床换药 分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