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肘关节僵硬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威 廖苏平 +2 位作者 危蕾 吴波 刘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796-2798,共3页
肘部运动是上肢调节和稳定手部位置必不可少的活动,多种创伤和非创伤性因素均可导致肘关节僵硬,使肘部运动受限,手部可触及的范围缩小,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肘关节僵硬的诊断需依据完整的病史、详细的体格检查,并辅以适当... 肘部运动是上肢调节和稳定手部位置必不可少的活动,多种创伤和非创伤性因素均可导致肘关节僵硬,使肘部运动受限,手部可触及的范围缩小,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肘关节僵硬的诊断需依据完整的病史、详细的体格检查,并辅以适当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肘关节僵硬早期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当非手术治疗失败时,可进一步采用手术治疗,切除异位骨化,并对关节囊、肌腱等相关的软组织进行松解,以增强肘关节的活动范围,恢复肘关节的功能。本文对肘关节僵硬的病因、分类、诊断评估、预防、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进行总结,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僵硬 骨化 异位性 病因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抗凝状态下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和肢体肿胀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程文俊 徐海军 +3 位作者 肖志宏 任义军 郑琼 勘武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8-440,共3页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抗凝状态下自体引流血回输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术后隐性失血和肢体肿胀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2011年5月-2012年10月98例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自体引流血回...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抗凝状态下自体引流血回输对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术后隐性失血和肢体肿胀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2011年5月-2012年10月98例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45例、未采用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组53例。自体引流血回输组男20例,女25例;对照组男23例,女30例。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和大腿中部周径变化最大值。结果术后自体血回输组围术期总失血量1591.1&#177;337.3 ml,隐性失血量508&#177;115.1 ml;大腿周径增加值为5.1&#177;1.6 cm;对照组围术期总失血量1374.5&#177;317.3 ml,隐性失血量467&#177;96.8 ml;膝关节周径增加值为3.9&#177;1.4 cm。两组隐性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膝关节周径增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利伐沙班抗凝状态下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自体引流血回输不增加隐性失血量,但会增加肢体肿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利伐沙班 手术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42
3
作者 沈波 焦竞 勘武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6-594,共9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两种不同治疗选择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老年(≥6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两种不同治疗选择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老年(≥6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纳入研究的基本资料、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和术后死亡率等数据资料,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分析,并采用RevMan 5.0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8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共921例患者,其中人工关节置换组439例,内固定组482例。人工关节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比较,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内科并发症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RR=0.51,95%CI(0.31,0.84),P=0.008;RR=0.26,95%CI(0.11,0.61),P=0.002],术后负重下床时间较早[RR=-50.17,95%CI(-79.65,-20.68),P=0.001],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RR=3.19,95%CI(0.48,5.91),P=0.020]和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RR=2.99,95%CI(1.45,6.17),P=0.003]均较高。结论与Gamma钉、DHS、PFN等内固定相比,人工关节置换不增加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但显著缩短术后负重下床时间,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并提高了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对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并不能显著降低术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老年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9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上皮间质转换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军 杨钟华 +1 位作者 张山锋 王新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6-610,共5页
目的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9(MYH9)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文中旨在探讨MYH9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骨肉瘤细胞上皮间质转换(EMT)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52例骨肉瘤癌组织及距肿瘤边缘5cm处的癌旁组织,RT-PCR和免疫组... 目的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9(MYH9)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文中旨在探讨MYH9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对骨肉瘤细胞上皮间质转换(EMT)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52例骨肉瘤癌组织及距肿瘤边缘5cm处的癌旁组织,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骨肉瘤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YH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脂质体法转染U2-OS细胞MYH9 shRNA表达质粒,沉默MYH9表达,转染后将细胞分成3组:以正常的U2-OS细胞为对照组、以转染空质粒的U2-OS细胞为空载组和以转染MYH9 shRNA的U2-OS细胞为干扰组。采用RT-PCR检测转染后U2-OS细胞MYH9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U2-OS细胞转染后MYH9以及EMT相关蛋白E-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水平变化,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变化。结果 RT-PCR检测结果表明,癌旁组织中MYH9 mRNA的相对表达量(1.526±0.148)较癌组织(3.547±0.195)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MYH9蛋白在肿瘤组织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且MYH9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6%(31/52)和26.9%(1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沉默MYH9基因表达后,干扰组MYH9 mRM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和空载组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干扰组骨肉瘤细胞U2-OS中E-cadherin蛋白明显上调,Vimentin蛋白出现下调。Transwell实验表明,48 h后各组均有穿出微孔滤膜的细胞,干扰组穿出微孔滤膜的细胞[(41.2±15.1)个]较对照组[(117.3±12.4)个]和空载组[(193.5±14.7)个]明显减少(P<0.05)。结论 MYH9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沉默MYH9可以通过降低骨肉瘤细胞上皮间质转换来降低骨肉瘤的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非肌肉肌球蛋白重链-9 上皮间质转换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压松解术治疗神经卡压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胡锐 廖苏平 +4 位作者 危蕾 吴波 刘俊 王威 陈振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研究神经卡压松解术治疗上肢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10年间我院手外科神经卡压松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桡管综合征等上肢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例485例(年... 目的:研究神经卡压松解术治疗上肢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10年间我院手外科神经卡压松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桡管综合征等上肢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例485例(年龄40~90岁),确定合并有2型糖尿病病例的数量和比例,将其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和不合并2型糖尿病两组,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神经卡压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的比例为18.4%(89/485),是否合并糖尿病组间比较结果为:合并2型糖尿病亚组术前神经功能评分4.68±0.93,不合并2型糖尿病亚组术前神经功能评分4.31±0.69(t=0.703,P=0.4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2型糖尿病亚组术后神经功能评分9.32±0.89,不合并2型糖尿病亚组术后神经功能评分12.96±0.78(t=3.10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手术疗效明显较低,表明其神经症状同时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卡压综合征 2型糖尿病 神经松解术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丸调控Cx43对血清饥饿诱导MC3T3-E1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桑红灵 周安方 +2 位作者 孙志博 陶春晖 赵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1-1075,I0002,共6页
目的:论证左归丸含药血清抗MC3T3-E1细胞凋亡的机制与其调控Cx43表达及功能有关。方法:将培养细胞分为:正常A组、对照B组、左归丸含药血清C组。后两组采用血清饥饿法诱导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 目的:论证左归丸含药血清抗MC3T3-E1细胞凋亡的机制与其调控Cx43表达及功能有关。方法:将培养细胞分为:正常A组、对照B组、左归丸含药血清C组。后两组采用血清饥饿法诱导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Cx43mRNA、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爬片Cx43蛋白分布及定量;放免法检测细胞上清液c AMP含量。结果:左归丸可明显降低血清饥饿诱导的细胞凋亡、减少caspase3蛋白表达,B、C组比较P〈0.01或P〈0.05。血清饥饿还导致Cx43mRNA及蛋白表达、蛋白荧光分布及MOD值、细胞上清液c AMP含量显著减少,而左归丸可显著提高上述指标,B、C组比较P〈0.05。结论:左归丸含药血清通过调控Cx43表达及功能,发挥抗MC3T3-E1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丸 含药血清 MC3T3-E1 CX43 凋亡 血清饥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骨修复中国青山羊胫骨腔穴性骨缺损模型的建立与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程文俊 金丹 +3 位作者 裴国献 郭刚 李旭 相大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制备可注射骨修复中国青山羊胫骨腔穴性骨缺损模型。方法于青山羊双侧胫骨内侧平台下制作直径1.2cm的腔穴性骨缺损,术后4、8周,通过X片观察、硬组织切片形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新评价青山羊胫骨腔穴性缺损动物模型的可靠性。结果术后... 目的制备可注射骨修复中国青山羊胫骨腔穴性骨缺损模型。方法于青山羊双侧胫骨内侧平台下制作直径1.2cm的腔穴性骨缺损,术后4、8周,通过X片观察、硬组织切片形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新评价青山羊胫骨腔穴性缺损动物模型的可靠性。结果术后4、8周实验组X片观察、组织学检查均显示中国青山羊胫骨腔穴性骨缺损部无明显骨组织形成,图像分析结果示骨缺损区域成骨面积比例分别为(8.79±3.63)%、(15.41±4.21)%。结论中国青山羊胫骨腔穴性骨缺损模型满足了可注射骨在四肢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要求。模型制作简单、可靠性强、可注射骨应用时方便、成骨局部环境与力学环境适合于临床四肢骨缺损修复研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8通过调控PI3K/Akt/GSK3β/NFATc1信号通路抑制骨质疏松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珍星 张山锋 杨钟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讨IL-38抑制骨质疏松的作用并研究其分子机制。方法:共纳入2014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8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20例同期在我院骨科进行骨折手术的无骨质疏松患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实验对象血清IL-3... 目的:探讨IL-38抑制骨质疏松的作用并研究其分子机制。方法:共纳入2014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8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20例同期在我院骨科进行骨折手术的无骨质疏松患者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实验对象血清IL-38水平。构建IL-38-C57BL/6J转基因小鼠,建立骨质疏松小鼠模型,将野生型、IL-38转基因小鼠分别设置为假手术组(Sham组)与卵巢切除组(Ovariectomy,OVX组)。术后8周取小鼠血清,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血钙及血磷水平。另取小鼠的脊柱与双侧股骨,通过病理切片分析股骨组织形态结构,用骨密度仪检测脊柱骨密度变化。将各组小鼠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进行分离并检测其体外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BMSCs的PI3K、Akt、GSK3β与NFATc1的磷酸化水平。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转染IL-38后,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GSK3β与NFATc1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IL-38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骨质疏松组患者的血清IL-3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野生型与IL-38转基因OVX小鼠的血钙、血磷水平均显著高于Sham组(P<0.05),而ALP水平显著低于Sham组(P<0.05)。另外,IL-38转基因OVX小鼠的血钙和血磷水平均显著低于野生型OVX小鼠(P<0.05)。股骨病理切片及脊柱骨密度分析显示,野生型与IL-38转基因OVX小鼠均出现骨组织形态结构破坏和骨密度下降,并且IL-38转基因OVX小鼠的骨组织形态结构破坏和骨密度下降情况均较野生型OVX小鼠显著减轻(P<0.05)。IL-38转基因OVX小鼠BMSCs的体外增殖能力显著高于野生型OVX组(P<0.05)。IL-38转基因OVX小鼠BMSCs的PI3K、Akt与NFATc1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低于野生型OVX组(P<0.05),GSK3β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OVX组(P<0.05)。MC3T3-E1细胞转染IL-38后PI3K、Akt与NFATc1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GSK3β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流式细胞检测显示转染IL-38后MC3T3-E1细胞的凋亡显著减少(P<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的血清IL-38水平显著降低,IL-38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GSK3β/NFATc1信号通路促进BMSCs增殖、抑制成骨细胞凋亡,从而抑制骨质疏松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38 PI3K AKT GSK3Β NFATc1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疗效及对CCL5、IL-8与NO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徐敏超 勘武生 +3 位作者 陈明 徐海军 万大朋 郑琼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33-437,共5页
研究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趋化因子5(CCL5)、白介素8(IL-8)与一氧化氮(NO)的影响。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100例行单髁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膝... 研究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趋化因子5(CCL5)、白介素8(IL-8)与一氧化氮(NO)的影响。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100例行单髁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比较本组患者手术前后HSS量表评分、手术前后MMSE及ADL评分、手术前后血清CCL5、IL-8及NO水平。结果表明:(1)本组患者术后HSS量表各维度(疼痛、功能、肌力、活动度、屈曲畸形、稳定性)以及HSS总分均分别显著高于术前(P<0.05);(2)本组患者术后MMSE及ADL评分均分别显著高于术前(P<0.05);(3)本组患者术后血清CCL5、IL-8及NO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术前(P<0.05),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CL5、IL-8与NO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单髁置换术 趋化因子5 白介素8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脊肌平面阻滞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志 陈锐 +3 位作者 夏维 彭晓红 徐昊 许闫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1-206,共6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在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麻醉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诊断为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择期行PVP或PKP的患者71例,其中...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在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麻醉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诊断为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择期行PVP或PKP的患者71例,其中男13例,女58例,年龄57~93岁,体重46~89 kg,ASAⅠ~Ⅲ级。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竖脊肌平面阻滞(E组,n=36),或局部浸润麻醉(C组,n=35)。E组在超声引导下于病椎两侧行竖脊肌平面阻滞,每侧注入0.4%罗哌卡因注射液15 mL;C组患者由手术医生于病椎两侧行局部麻醉,每侧用1%利多卡因15 mL。测试两组患者麻醉后皮区感觉阻滞效果,记录术中其它药物用量;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PVP/PKP工作套管软组织穿刺时(t2)、套管入椎弓根后(t3)、套管进椎体内时(t4)、球囊扩张时(t5)、骨水泥注入后(t6)的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6、12、24 h静态和动态VA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有无感觉异常和双下肢肌力,记录开始下地行走的时间;记录有无其它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皮区阻滞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t5时段,E组VAS评分均较C组低,两组VA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t6时段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补救浸润麻醉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6、12、24 h静态和动态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在PVP/PKP术中麻醉镇痛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脊肌平面阻滞 椎体成形术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丸含药血清对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Cx43表达及GJIC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桑红灵 孙志博 +2 位作者 陶春晖 章程鹏 赵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466-469,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左归丸含药血清对培养大鼠BMSCs成骨向诱导分化过程中Cx43表达及GJIC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取BMSCs培养传代,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设立正常对照A组、左归丸含药血清B组、缝隙连接阻滞C组。培养过程中进行细胞形... 目的:研究左归丸含药血清对培养大鼠BMSCs成骨向诱导分化过程中Cx43表达及GJIC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取BMSCs培养传代,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设立正常对照A组、左归丸含药血清B组、缝隙连接阻滞C组。培养过程中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第14天分别采用RT-PCR、FRAP技术检测Cx43、β-catenin、BGPmRNA表达及细胞GJIC功能;第21天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结节形成情况。结果:左归丸含药血清能明显促进Cx43、β-catenin、BGPmRNA表达,与A组比较,P〈0.05;加用AGA后,Cx43、β-catenin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而BGPmRNA明显下降,与B组比较,P〈0.05。FRAP检测镜下观察B组细胞内荧光恢复明显,其平均荧光恢复率与A、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钙结节相对面积定量分析,B组显著高于A、C组,P〈0.05。结论:左归丸含药血清能增强BMSCs成骨向诱导分化过程中Cx43表达及GJIC功能,并与β-catenin、BGP基因在此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这可能是其促进BMSCs成骨分化成熟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丸 含药血清 BMSCS CX43 GJ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单一外侧入路治疗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合并腓骨骨折
12
作者 刘明 勘武生 +2 位作者 李鹏 程文俊 何大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经单一外侧入路治疗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36例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清创后经单一外侧入路腓骨接骨板内固定,胫骨有限内固定(必要时加用跨踝外固定支架),直接缝... 目的探讨急诊经单一外侧入路治疗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36例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清创后经单一外侧入路腓骨接骨板内固定,胫骨有限内固定(必要时加用跨踝外固定支架),直接缝合或原位植皮闭合开放伤口,患肢石膏外固定。结果患者术后随访8~36个月(平均20个月)。34例患者(94.4%)骨折愈合,愈合时间3~18个月(平均5.8个月),其中5例(13.9%)为延迟愈合;2例患者(5.6%)骨不连。术后14例患者(38.9%)原开放伤口出现皮肤坏死,其中2例(5.6%)发生伤口感染。根据美国足踝骨科学会评分系统,踝关节功能恢复总体优良率为80.6%。结论急诊经单一外侧入路治疗胫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合并腓骨骨折可有效复位并内固定骨折,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单一外侧入路 开放性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韧性及急性应激障碍与创伤性骨折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鲁海蜃 黄洪波 +1 位作者 樊谨 慕桂玲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0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及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与创伤性骨折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骨科住院的8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及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与创伤性骨折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于本院骨科住院的8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与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tanford acute stress reaction questionnaire,SASRQ)分别评估患者的心理韧性与ASD程度,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在伤后第60天分别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评估预后。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来评价CD-RISC、SASRQ评分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纳入患者的CD-RISC、SASRQ评分、伤后第60天的ADL量表及MAS总分的平均值分别为(50.66±16.81)分、(30.35±13.85)分、(40.90±7.23)分及(35.62±6.09)分,共25例(29.1%)患者诊断为ASD。与女性、20~39岁、有并发症、重伤患者相比,男性、40~60岁、无并发症、轻伤患者的CD-RISC评分均显著升高(P_均<0.05),SASRQ评分均显著降低(P_均<0.05)。患者CD-RISC的坚韧性、力量性评分及总分与ADL量表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303、-0.256、-0.250;P_均<0.05),与MAS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289、0.269、0.239;P_均<0.05);患者SASRQ的对创伤事件的回避、对创伤事件的反复再体验、激惹症状评分及总分与ADL量表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253、0.331、0.277、0.238;P_均<0.05),分离性症状、对创伤事件的反复再体验、激惹症状评分及总分与MAS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220、-0.319、-0.286、-0.233;P_均<0.05)。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心理韧性较差,ASD程度较重,与患者的预后有关,影响患者ADL和运动能力的康复,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心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韧性 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性骨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