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罗毅 祁勇军 赵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30眼)POAG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30眼)POAG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RNFL厚度及视野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四个象限的RNFL厚度分别为(92.53±10.72)μm、(91.48±11.45)μm、(74.68±8.33)μm、(71.45±9.15)μm,对照组分别为(141.67±19.45)μm、(137.61±18.46)μm、(94.55±11.64)μm、(90.49±10.48)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四个象限的视野缺损值分别为(6.49±0.84)dB、(5.91±0.69)dB、(8.42±0.95)dB、(7.29±0.94)dB。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RNFL厚度与各相应视野内的视野缺损呈负相关,回归系数b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POAG患者存在RNFL损伤及视野缺损,且二者具有负相关性,能够准确判断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视野缺损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罗毅 梅海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7-579,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PDR患者120例(142眼),均给予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 目的探讨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PDR患者120例(142眼),均给予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根据手术切口不同随机分为微创切口的观察组(60例70眼)和常规切口的对照组(60例72眼)。术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术前和术后1周、2周、3周和4周检测两组患者的视力和角膜散光情况。结果两组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后角膜水肿(8.33%)、角膜混浊(3.33%)、虹膜粘连(1.67%)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6.6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1周、2周、3周和4周视力较术前显著增加,角膜散光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3周和4周视力高于对照组,角膜散光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PDR能够促进视力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超声乳化术 微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旷琳 杨蕾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67-1169,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67例(83眼...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67例(83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将患者分为低厚度组(≤330μm)、中厚度组(330~350μm)及高厚度组(≥350μm),对比3组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BCVA差异,同时分析术后1周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BCVA的相关性。结果 3组术后1周及1个月BCVA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低厚度组BCVA均明显高于中厚度组及高厚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中厚度组BCVA明显高于高厚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低厚度组、中厚度组和高厚度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322.67±36.61)μm、(341.72±37.36)μm、(352.61±29.59)μm,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1周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BCVA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724,P=0.000)。术后1周低厚度组、中厚度组和高厚度组BCVA与术前差值分别为-0.56±0.12、-0.41±0.41、-0.23±0.56,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1周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BCVA差值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613,P=0.000)。结论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BCVA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出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最佳矫正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