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美布汀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13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胡迎宾 冯觉平 +2 位作者 彭娜 吕飞 郭秋霞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87-890,共4页
目的观察曲美布汀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47例,随机分为曲美布汀组(治疗A组)和莫沙必利组(治疗B组)各116例,曲美布汀联合莫沙必利组(联合组)115例。治疗A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0.2 g... 目的观察曲美布汀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47例,随机分为曲美布汀组(治疗A组)和莫沙必利组(治疗B组)各116例,曲美布汀联合莫沙必利组(联合组)115例。治疗A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0.2 g,tid,饭后服;治疗B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 mg,tid,饭前服;联合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其中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每次0.2 g,tid,饭后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每次5 mg,tid,饭前服。3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评价各组症状改善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 347例入选患者中339例完成治疗和随访。联合组治疗4周后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上腹胀和恶心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88.4%,76.9%,72.9%,61.8%,86.7%和81.7%,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胀和恶心症状改善明显优于治疗A组和治疗B组(P<0.05)。3组上腹部烧灼感症状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治疗B组和联合组治疗4周后总体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60.2%,61.1%,78.8%,联合组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A组、治疗B组和联合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0.9%和1.8%(P=0.776),均较轻。结论曲美布汀联合莫沙必利可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布汀 莫沙必利 消化不良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食减重与有氧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晶 王晖 丁祥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951-1954,共4页
目的比较节食减重与有氧运动分别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NAFLD的患者30例,BMI 26~35 kg/m^2,平均BMI(31.8±1.6)kg/... 目的比较节食减重与有氧运动分别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NAFLD的患者30例,BMI 26~35 kg/m^2,平均BMI(31.8±1.6)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15例。A组患者采用节食减重治疗,保证每天的饮食热量控制在1 500 kcal,不进行任何有氧运动。B组患者采用有氧运动治疗,每周运动3次,每次运动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HRmax)的45%~55%,每周运动时间为150 min,同时保持既有饮食习惯,不因为运动额外增加饮食,共运动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ALT、空腹血糖(FPG)、血非酯化脂肪酸(FFA)、空腹胰岛素(INS)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内脏脂肪组织(VAT)面积。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体质量、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ALT、FPG、FFA、INS水平及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ALT、FPG、INS水平及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干预后FFA水平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VAT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干预后VAT面积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运动比节食减重对NAFLD的改善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节食减重 有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与吡喹酮对小鼠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骆忠华 徐标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0期1164-1168,共5页
目的探讨杀虫治疗后血吸虫肝纤维化的进展以及姜黄素抗血吸虫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0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A、B、C、D 4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E组小鼠作为正常组。A、B、C、D 4组小鼠感染尾蚴6周后,A组小鼠以吡喹酮治疗;B... 目的探讨杀虫治疗后血吸虫肝纤维化的进展以及姜黄素抗血吸虫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0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A、B、C、D 4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E组小鼠作为正常组。A、B、C、D 4组小鼠感染尾蚴6周后,A组小鼠以吡喹酮治疗;B组小鼠予吡喹酮治疗后以高剂量姜黄素(300 mg.kg-1.d-1)治疗8周,C组小鼠予吡喹酮治疗后以低剂量姜黄素(150 mg.kg-1.d-1)治疗8周,D组小鼠不作任何治疗(实验对照组)。E组小鼠正常饲养。第14周末处死小鼠,留取肝脏组织,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测定其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结果A、B、C组治疗后小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肝组织中SOD活性升高而MDA含量以及VEGF、Ⅰ、Ⅲ型胶原表达均明显低于D组,但未恢复正常。与A组比较,B、C组进一步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显著升高肝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以及VEGF、Ⅰ、Ⅲ型胶原表达水平,且高剂量姜黄素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低剂量组。结论杀虫治疗后行抗肝纤维化治疗仍属必要。姜黄素可呈剂量依赖性地通过抑制肝组织VEGF表达,降低肝组织氧化应激水平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吡喹酮 姜黄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巨细胞病毒再发感染导致亚急性肝炎伴糖基抗原19-9升高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胡迎宾 易姗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3240-3241,3244,共3页
成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以潜伏性感染居多,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病毒会活化而发病。CMV感染侵犯肝脏可以引起急性肝炎,但亚急性肝炎并不多见。本文报道1例由CMV再发感染所致亚急性肝炎伴糖基抗原19-9(CA19-9)升高患者的临床特... 成人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以潜伏性感染居多,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病毒会活化而发病。CMV感染侵犯肝脏可以引起急性肝炎,但亚急性肝炎并不多见。本文报道1例由CMV再发感染所致亚急性肝炎伴糖基抗原19-9(CA19-9)升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过程,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再发感染 亚急性肝炎 CA-19—9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检测腹水电解质和肾功能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胡迎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8-760,共3页
目的:探讨钾、钠、氯、钙、尿素氮和肌酐(K+、Na+、Cl-、Ca2+、Urea、Cr)等生化指标在肝硬化患者腹水和血液中的相关性。方法:采集40例肝硬化患者腹水和血液标本,检测两者中K+、Na+、Cl-、Ca2+、Urea和Cr的水平。结果:K+、Ca2+和Cr在腹... 目的:探讨钾、钠、氯、钙、尿素氮和肌酐(K+、Na+、Cl-、Ca2+、Urea、Cr)等生化指标在肝硬化患者腹水和血液中的相关性。方法:采集40例肝硬化患者腹水和血液标本,检测两者中K+、Na+、Cl-、Ca2+、Urea和Cr的水平。结果:K+、Ca2+和Cr在腹水中的浓度分别低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分别为(3.80±0.51)mmol/L和(3.93±0.54)mmol/L,(1.78±0.34)mmol/L和(2.06±0.31)mmol/L,(102.88±36.31)mmol/L和(110.05±40.06)mmol/L],两者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Na+、Cl-和Urea在腹水中的浓度分别高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分别为(141.45±5.87)mmol/L和(140.35±5.88)mmol/L,(113.59±7.29)mmol/L和(103.61±5.32)mmol/L,(8.24±6.19)mmol/L和(7.33±5.01)mmol/L],两者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K+、Na+、Cl-、Ca2+、Urea和Cr在腹水中的浓度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92、0.89、0.81、0.91和0.97,所有检测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Na+、Cl-、Ca2+、Urea和Cr在腹水中的浓度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如果血液标本无法获得而肝硬化诊断明确,可通过腹水检查监测患者治疗中的电解质和肾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电解质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06通过靶定Arpc3抑制食管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5
6
作者 孔岳锋 任立权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miR-206在食管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食管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qRT-PCR检测miR-206在食管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慢病毒感染获得稳定过表达miR-206的TE-1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 目的探讨miR-206在食管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食管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qRT-PCR检测miR-206在食管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慢病毒感染获得稳定过表达miR-206的TE-1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生物信息学预测miR-206与Arpc3可能的结合位点,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其靶向调控关系;通过siRNA技术降低TE-1细胞中Arpc3的表达,并检测其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食管癌组织中miR-206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1);与正常人食管上皮细胞系比较,食管癌细胞系(TE-1、KYSE-30、KYSE-70和Eca-109)miR-206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均P<0.01);过表达miR-206能显著抑制TE-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均P<0.01);Arpc3是miR-206的直接靶基因,过表达miR-206后TE-1细胞中Arpc3表达降低(P<0.01);抑制Arpc3表达能抑制TE-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均P<0.05)。结论 miR-206通过靶向调控Arpc3而抑制食管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在食管癌中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miR-206 Arpc3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因素、肠道菌群、环境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37
7
作者 匡琪 王爱祥 向瑶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2-745,749,共5页
目的研究焦虑和抑郁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发病的关系。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活动期UC患者、缓解期UC患者以及同期入院的健康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活动期组(n=62)、缓解期组(n=56)和对照组(n=60),调查3组受试者... 目的研究焦虑和抑郁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发病的关系。方法以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活动期UC患者、缓解期UC患者以及同期入院的健康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活动期组(n=62)、缓解期组(n=56)和对照组(n=60),调查3组受试者的一般背景资料,精神状态(HAMA、HAMD评分),检测其免疫因子(5-HT、IL-2、IL-6、IL-8)和肠道代表性细菌数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HAMA、HAMD评分和免疫因子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环境信息及肠道细菌因素与UC发病的关系。结果活动期患者HAMA和HAMD评分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受试者(P<0.05),其IL-6、IL-8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患者HAMA、HAMD评分与IL-6和IL-8水平呈正相关,与IL-2水平呈负相关;肠道SB、EC、EMB、BL、LC的数量与UC的发病具有相关性;牛奶、吸烟和精神紧张因素也是UC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牛奶和精神紧张会增加UC风险,吸烟可能是保护性因素。结论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通过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影响导致胃肠功能失调,人体免疫因子的分泌,加重炎症反应,人体肠道菌群紊乱、摄入牛奶也会增加UC发病风险,这对于阐述UC发病机制以及加强UC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LOGISTIC分析 发病因素 肠道微生态 焦虑抑郁情绪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多柔比星纳米凝胶栓塞微球的评价与处方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艳 谢委 肖政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74-1478,共5页
目的制备可用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温敏纳米凝胶载药栓塞微球。方法通过乳液聚合制备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丙烯酸(AA)无规共聚纳米凝胶(PNA),对其颗粒形貌、温敏性、载药性能、溶液相变行为进行表征,并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 目的制备可用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温敏纳米凝胶载药栓塞微球。方法通过乳液聚合制备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丙烯酸(AA)无规共聚纳米凝胶(PNA),对其颗粒形貌、温敏性、载药性能、溶液相变行为进行表征,并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 PNA为较均一的近似球体,粒径50~150 nm,AA用量对温敏纳米凝胶载药栓塞微球的载药量与相变温度具有显著影响,当NIPAM、AA、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分别为1.13,0.32,0.04和0.06 g时,载药量(19.01±0.82)%,相变温度(36.6±2)℃。结论所制备的具有较高载药量和适宜相变温度的载药PNA纳米凝胶有望作为TACE栓塞载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纳米凝胶 栓塞 处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cin-1对胃癌侵袭与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陈丹丹 李鹏 任立权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Fascin-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6年12月武汉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收治的98例胃癌患者资料及其手术切除胃癌组织标本。利用实时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细胞... 目的探讨Fascin-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6年12月武汉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收治的98例胃癌患者资料及其手术切除胃癌组织标本。利用实时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细胞株(MKN28、MKN45及AGS)和手术切除胃癌标本中Fascin-1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胃癌组织中Fascin-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MKN28及MKN45胃癌细胞株中Fascin-1mRNA及蛋白高表达,AGS细胞株中Fascin-1表达较弱;胃癌组织中Fascin-1mRNA表达远高于癌旁组织,Fascin-1的表达与胃癌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袭、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均P<0.05)。结论Fascin-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胃癌进展、侵袭、恶性程度等有关,有望成为一种提示胃癌病情进展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CIN-1 胃癌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