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45
1
作者 熊杰 黄素芳 +1 位作者 刘伟权 房明浩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2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ntensive care nursing scoring system,ICNSS)在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ICU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应用ICNSS量表评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量,然后...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ntensive care nursing scoring system,ICNSS)在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ICU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应用ICNSS量表评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量,然后依据评估结果配置护理资源;应用平均分床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即每个护士平均负责一定数量患者的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医疗费用I、CU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士对护理资源配置和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医疗费用I、CU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少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护士对护理资源配置及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ICNSS量表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可提高护理质量及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ICU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NSS) 资源配置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ACHEⅡ评分在ICU分级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熊杰 黄素芳 刘伟权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3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在ICU分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ICU患者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按特级护理及疾病种类执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APACHE Ⅱ评分评估患者病情,依据评分在特级护...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Ⅱ)评分在ICU分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ICU患者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按特级护理及疾病种类执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APACHE Ⅱ评分评估患者病情,依据评分在特级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护理措施,分特一、特二、特三级护理系统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以及护士对护理资源配置和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对护理资源配置和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APACHEⅡ评分对ICU患者实行分级护理可更合理地配置ICU护理资源,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APACHEⅡ评分 分级护理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式约束带的制作及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熊杰 夏艳 黄素芳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6期55-57,共3页
目的自制并探讨新式约束带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的约束效果。方法采用白色厚质棉布自制上肢、下肢新式约束带。将102例APACHEII评分≥10分,JCAHO分级2~3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及对照组(50例),分别应用自制新式约束带及常... 目的自制并探讨新式约束带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的约束效果。方法采用白色厚质棉布自制上肢、下肢新式约束带。将102例APACHEII评分≥10分,JCAHO分级2~3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及对照组(50例),分别应用自制新式约束带及常用约束带对患者进行防护性约束。结果观察组患者干扰治疗及并发症的发生率,ICU治疗时间及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新式约束带的防护性约束效果明显优于目前常用的约束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带 重症监护病房 革新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澳大利亚预检系统在急诊创伤患者分诊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江敏 邹灯秀 +3 位作者 郭春玲 王凤霞 王红丽 黄素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2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澳大利亚预检系统(Australian Triage Scale,ATS)在急诊创伤患者分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组织专业人员对澳大利亚预检系统进行翻译,并结合我国临床工作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改进。将178例批量创伤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8... 目的探讨改良澳大利亚预检系统(Australian Triage Scale,ATS)在急诊创伤患者分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组织专业人员对澳大利亚预检系统进行翻译,并结合我国临床工作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改进。将178例批量创伤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87例)和观察组(91例)。对照组应用AIS-ISS评分检伤分诊,观察组应用ATS系统评估分诊。比较两组在检伤分诊时间、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对分诊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评估分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而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患者/家属对分诊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改良澳大利亚预检系统能快速评估伤情,指导急诊抢救治疗工作,减少分诊盲目性、增强准确性,为急诊创伤患者及时救治、合理分流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创伤 改良澳大利亚预检系统 损伤严重度评分 检伤分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剥夺的集束护理干预策略 被引量:25
5
作者 向邱 徐素琴 +1 位作者 陈华文 张子云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1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剥夺的集束护理干预策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方法将重症监护室有睡眠剥夺现象的患者326例按入住时间分为对照组160例和观察组1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睡眠卫生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剥夺的集束护理干预策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方法将重症监护室有睡眠剥夺现象的患者326例按入住时间分为对照组160例和观察组1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睡眠卫生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包括改善环境、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建立相对固定的作息制度、对病理生理因素的干预、提高患者应对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各维度分及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进行睡眠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急危重症患者 睡眠剥夺 集束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与实践合作促进模式下循证护理实践导师培养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梅珍 黄海珊 +3 位作者 曾铁英 毛秋婷 邹灯秀 温淼淼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1期49-53,共5页
目的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循证实践素质,熟悉循证护理实践过程的导师团队。方法引进研究与实践合作促进(ARCC)模式,在医院挑选18名护理骨干,组建循证实践委员会,对委员会成员采取自主学习、集中培训、外派学习、合作学习等手段,使他们成... 目的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循证实践素质,熟悉循证护理实践过程的导师团队。方法引进研究与实践合作促进(ARCC)模式,在医院挑选18名护理骨干,组建循证实践委员会,对委员会成员采取自主学习、集中培训、外派学习、合作学习等手段,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循证实践导师(EPM)。进而EPM带动科室护理人员开展循证护理实践活动,引领护理方式的变革。结果 EPM已持续推进9项循证项目,5名EPM负责的项目分别获得院级(2项)、校级(1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卫计委(1项)立项资助,资助金额1-5万元。循证护理实践委员会成员共发表论文20篇。临床科室实施循证实践活动过程中未引发一起因用证所致的医疗纠纷或投诉事件,无一例因用证致患者人身安全受损事件。结论 ARCC模式下利用EPM的放射作用推动各科室临床实践变革性活动,可以推动整个组织循证护理实践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研究与实践合作促进 循证护理实践导师 培养 自我导向学习 合作性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冯丽娟 雷颖 +2 位作者 刘俊雅 刘小红 雷慧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普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及各级指标的权重,为综合评价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环节质量指标、终末质量指标、整体护理质量指标构成普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共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运用Saaty's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 目的探讨普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及各级指标的权重,为综合评价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环节质量指标、终末质量指标、整体护理质量指标构成普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共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运用Saaty's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及最终指标权重。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积极系数分别是91. 4%和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 90和0. 89,变异系数0. 08~0. 26,协调系数为0. 34;普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环节质量指标权重为0. 6878,终末质量指标权重为0. 2075,整体护理质量指标权重为0. 1047,权重分配结果可以接受。结论普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护理质量的评估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其中环节质量的权重较大,实际中应加强环节质量的护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外科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Saaty’s法 权重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滤器后加热法对患者体温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魏培红 冉晓 +1 位作者 刘伟权 凃莉娜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6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滤器后加热法对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CRRT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将加温装置连接到置换液的管路上,观察组将加温装置连接到滤器后静脉端血液回输管路上。两组...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滤器后加热法对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CRRT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将加温装置连接到置换液的管路上,观察组将加温装置连接到滤器后静脉端血液回输管路上。两组均于CRRT治疗开始3h、6h、12h时测量患者体温及深静脉置管的动、静脉端的血液温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溶血反应相关检验结果。结果在CRRT治疗不同时段,两组深静脉置管的动、静脉端的血液温度比较,干预主效应均P<0.05;治疗12h时观察组低体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溶血反应相关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滤器后加热血液回输管路的方式可安全有效地补充CRRT治疗中循环热量,降低CRRT治疗中低体温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低体温 滤器后加热法 溶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P技术省级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网络平台的构建 被引量:5
9
作者 邹灯秀 王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4期65-66,共2页
目的在全省建立信息沟通的网络平台,提高沟通时效,从而把握全省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持续改进护理工作服务质量。方法采用ASP技术对搭建"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网络管理平台"网站进行开发,使用ACCESS数据库加以实现。结果通过网... 目的在全省建立信息沟通的网络平台,提高沟通时效,从而把握全省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持续改进护理工作服务质量。方法采用ASP技术对搭建"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网络管理平台"网站进行开发,使用ACCESS数据库加以实现。结果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最新的护理政策和信息,同时通过网络平台直报护理质量控制报表,节约了护理质量管理者的管理时间。结论省护理质控网络平台能够改善省级护理质控中心的工作效率,提高全省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质量控制 网络平台 质量管理 信息化技术 ASP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间融合器置入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病人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江敏 汤晓丹 +1 位作者 黄素芳 李光辉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3年第11期856-857,共2页
目的评价康复护理对椎体间融合器 (CIFC)置入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病人的效果。方法将 82例病人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 ,对照组 4 0例 ,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 4 2例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术前进行耐受力训练 ,术后指导四肢... 目的评价康复护理对椎体间融合器 (CIFC)置入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病人的效果。方法将 82例病人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 ,对照组 4 0例 ,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 4 2例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术前进行耐受力训练 ,术后指导四肢功能锻炼。结果术后 2 4个月观察组JOA评分及功能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均P <0 .0 5 )。结论康复护理能提高CIFC置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病人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体间融合器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硝酸甘油软膏预防多巴胺外渗 被引量:3
11
作者 商薇薇 熊杰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20期49-50,共2页
目的预防多巴胺外渗,减轻危重患者静脉输注多巴胺致外周血管及周围组织损伤的效果。方法将98例应用多巴胺静脉泵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使用多巴胺后立即在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外敷2%硝酸甘油软膏,对照组... 目的预防多巴胺外渗,减轻危重患者静脉输注多巴胺致外周血管及周围组织损伤的效果。方法将98例应用多巴胺静脉泵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使用多巴胺后立即在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外敷2%硝酸甘油软膏,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外敷。定时观察两组穿刺处外渗情况。结果观察组多巴胺外渗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硝酸甘油软膏可有效预防多巴胺外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外渗 2%硝酸甘油软膏 生理盐水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病人早期康复护理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迎念 李永胜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20期72-73,共2页
将 36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 (n =19)和对照组 (n =17)。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体位护理、手法复位、肩部运动等康复护理措施。结果康复组AHD值 (上肩峰下缘中点与肱骨头中心之间... 将 36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 (n =19)和对照组 (n =17)。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体位护理、手法复位、肩部运动等康复护理措施。结果康复组AHD值 (上肩峰下缘中点与肱骨头中心之间的距离 )和肩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 (均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关节半脱位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用咪达唑仑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周音 汪琳 祝伟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5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镇静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40例ARDS患者按镇静方 法不同分为咪达唑仑组26例和地西泮组14例,Ramsay氏评分2~5分为理想镇静指标。结果咪达唑仑组药物起 效时间与地西泮组比较,差异无显...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镇静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40例ARDS患者按镇静方 法不同分为咪达唑仑组26例和地西泮组14例,Ramsay氏评分2~5分为理想镇静指标。结果咪达唑仑组药物起 效时间与地西泮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恢复时间低于地西泮组(P<0.01);理想镇静时间高于地 西泮组;咪达唑仑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上升,血压稳定,心率减慢。结论咪达唑仑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和用药可 操控性,并可适当改善机械通气的效果,且用药安全,可用于ARDS患者的长期镇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97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