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心动图评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癌症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路蕊蕊 邓又斌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286,共4页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日益增加,成为了极具潜力的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治疗手段。然而,免疫相关的心脏毒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报道所提及。超声作为一种无创、简便、实时的心脏检查工具,在监测心功能方面发挥着...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日益增加,成为了极具潜力的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的治疗手段。然而,免疫相关的心脏毒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报道所提及。超声作为一种无创、简便、实时的心脏检查工具,在监测心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价值。本文就目前超声心动图评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脏毒性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心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灰阶强度定量分析在胸腔积液性质鉴别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唐大川 张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652,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灰阶强度定量分析在鉴别胸腔积液性质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因临床需要行胸腔穿刺引流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在穿刺前均行常规超声并测量超声灰阶强度(echo intensity,EI)值。并行胸水生化和血生... 目的探讨超声灰阶强度定量分析在鉴别胸腔积液性质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因临床需要行胸腔穿刺引流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在穿刺前均行常规超声并测量超声灰阶强度(echo intensity,EI)值。并行胸水生化和血生化检测,测定胸水及血清的总蛋白(total protein,T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根据临床检验结果将胸腔积液性质分别区分为渗出液、漏出液以及恶性胸腔积液、良性胸腔积液。建立超声强度EI值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及最佳截断值。结果120例胸腔积液中,渗出液90例[平均EI值为(-46.55±6.35)],漏出液30例[平均EI值为(-55.51±5.30)];恶性胸腔积液62例[平均EI值为(-47.24±5.37)],良性胸腔积液58例[平均EI值为(-50.46±7.92)]。渗出液组平均EI值明显高于漏出液组(P<0.05);良性胸腔积液组平均EI值低于恶性胸腔积液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I值对区分渗出液和漏出液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曲线下面积为0.856),最佳截断值为-50.95,其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83.3%。胸腔积液超声EI值+TP值+LHD值对鉴别胸腔积液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736),最佳截断值为89.10,其灵敏度为98.4%,特异度为46.6%。结论超声灰阶强度定量EI值对鉴别胸腔积液渗出液和漏出液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胸腔积液EI值+TP值+LHD值对胸腔积液良恶性的鉴别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灰阶强度 定量分析 胸腔积液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心肌梗死患者室壁运动的二维应变研究 被引量:47
3
作者 熊莉 邓又斌 +4 位作者 申屠伟慧 余芬 张芸 黄润青 张清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90-993,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节段室壁的二维应变,探讨其诊断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正常人及30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记录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部)图像和心尖位四腔切面,二腔切面,左室长轴高...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节段室壁的二维应变,探讨其诊断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正常人及30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记录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部)图像和心尖位四腔切面,二腔切面,左室长轴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各个节段的二维应变值。结果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节段共177个,其中158个节段通过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获得二维应变值。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纵向应变值与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部水平)的径向应变及圆周应变与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减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旋转角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准确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为临床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收缩功能提供无创性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二维应变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4
4
作者 张林 郝洁 +3 位作者 王立平 沈文状 王单 杨亚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及磁共振灌注成像在疗效评价中的表现。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新辅助化疗并手术治疗的乳腺...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对比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及磁共振灌注成像在疗效评价中的表现。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新辅助化疗并手术治疗的乳腺癌病例27例。分别于第1次化疗前及手术前行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同时对其中13例患者于第1次化疗前及手术前行乳腺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结果以术后病理反应分级为基准,彩超对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准确性低于超声造影检查。超声造影与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评价疗效方面各有优势。超声造影所测癌灶直径较彩超大,治疗后能通过时间-强度曲线反映血流灌注水平的降低,其中峰值强度和曲线下面积的减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估效果优于彩超,和磁共振灌注成像相比各有优势。超声造影能体现新辅助化疗的效果,其参数可能对疗效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超声造影 磁共振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评价乳腺癌患者表阿霉素化疗后左心室收缩功能 被引量:14
5
作者 毕小军 邓又斌 +4 位作者 曾繁静 朱英 伍玉晗 赵策瑶 黎春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15-1418,共4页
目的探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在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表阿霉素化疗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116例乳腺癌患者分为3组:A组38例,给予表阿霉素总剂量120~340mg/m2;B组42例,给予表阿霉素总剂量≥360mg/m2;C组36例,为尚未进... 目的探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在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表阿霉素化疗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116例乳腺癌患者分为3组:A组38例,给予表阿霉素总剂量120~340mg/m2;B组42例,给予表阿霉素总剂量≥360mg/m2;C组36例,为尚未进行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超声测量并记录左心室心尖长轴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及心尖四腔切面的高帧频二维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心尖位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结果A、B、C三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各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除前间隔基底段、侧壁心尖段、后壁及下壁中间段、心尖段和后间隔心尖段外,左心室心尖位各节段心内膜下心肌峰值收缩期应变出现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节段心内膜下心肌峰值收缩期应变较C组出现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除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后壁基底段,下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及后间隔中间段外,应变在部分节段有所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能够早期监测表阿霉素化疗后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局部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心室功能 表阿霉素 超声心动描记术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影程度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被引量:20
6
作者 熊莉 邓又斌 +5 位作者 毕小军 朱英 伍玉晗 赵策瑶 石珍 刘娅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83-1585,共3页
目的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影程度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使用Sono Vue实时超声造影检查48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23例患急性脑血管病,25例无急性脑血管病,根据时间-强度曲线图分析得出粥样硬化斑... 目的应用实时超声造影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影程度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使用Sono Vue实时超声造影检查48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23例患急性脑血管病,25例无急性脑血管病,根据时间-强度曲线图分析得出粥样硬化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显影前强度比值(Post-PI/Pre-I)、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颈动脉管腔显影峰值强度比值(Post-PI/Post-PIC),并分析其预测患者发生急性脑血管病截断值以及敏感性、特异性。结果2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21例显影、无显影2例。25例无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粥样硬化斑块显影15例、无显影10例。两组患者粥样硬化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Post-PI)[(-51.2±2.8)dB对(-58.7±7.3)dB,P<0.05],粥样硬化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与显影前强度比值(Post-PI/Pre-I)(0.78+0.04对0.90±0.03,P<0.05),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与颈动脉管腔显影峰值强度比值(Post-PI/Post-PIC)(1.28±0.06对1.46±0.21,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以粥样硬化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与显影前强度比值(Post-PI/Pre-I)<0.82为截断值预测患者发生急性脑血管病敏感性为76.9%,特异性为64.1%,以斑块显影后峰值强度与颈动脉管腔显影峰值强度比值(Post-PI/Post-PIC)<1.35预测患者发生急性脑血管病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60.4%。结论超声造影能实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显影情况,并与急性脑血管病发生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颈动脉疾病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力超声评价川崎病后肱动脉内皮功能及静脉输注维生素C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向慧娟 邓又斌 +3 位作者 常青 黎春蕾 杨好意 毕小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88-691,共4页
为探讨川崎病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明确川崎病急性期丙种球蛋白的应用是否对远期内皮功能异常有作用,以及维生素C的快速输注是否能改善外周血管内皮功能。应用高分辨力超声评价39例有川崎病病史患者(KD组)及17例健康对照者的肱... 为探讨川崎病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明确川崎病急性期丙种球蛋白的应用是否对远期内皮功能异常有作用,以及维生素C的快速输注是否能改善外周血管内皮功能。应用高分辨力超声评价39例有川崎病病史患者(KD组)及17例健康对照者的肱动脉内皮功能;对KD组行静脉内输注维生素C(VC组)或安慰剂(NS组),在输注后重新评价肱动脉的内皮功能。结果显示,反应性充血所致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RH%)在KD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1);在接受和未行丙种球蛋白治疗者RH%无显著性差异(P=0.33);VC组输注后RH%明显增加(P<0.0001),NS组输注后RH%无明显增加(P=0.20),RH%在KD组较健康儿童减低。提示川崎病后存在周围血管内皮功能的异常;川崎病急性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早期治疗并未能干预远期周围血管内皮功能,而快速静脉内输注维生素C可使川崎病后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得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力超声评价 川崎病 肱动脉内皮功能 静脉输注 维生素C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超声诊断小乳腺癌及评价血管生成活性的价值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泓 曹铁生 +3 位作者 乐桂容 段云友 袁丽君 杨一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19-1521,共3页
目的研究声诺维(SonoVue)造影增强能量多普勒对小乳腺癌鉴别诊断的意义及评价小乳腺癌血管生成活性的价值。方法增强能量多普勒研究39例乳腺小病灶(恶性21例,良性18例),图像定量计算病灶内彩色像素密度。与术后免疫组化所测微血管密度(M... 目的研究声诺维(SonoVue)造影增强能量多普勒对小乳腺癌鉴别诊断的意义及评价小乳腺癌血管生成活性的价值。方法增强能量多普勒研究39例乳腺小病灶(恶性21例,良性18例),图像定量计算病灶内彩色像素密度。与术后免疫组化所测微血管密度(MVD)对照,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增强前彩色像素密度恶性组与良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且彩色像素密度与MVD无相关性。增强后能量多普勒恶性组彩色像素密度高于良性组,与MVD呈正相关(r=0.67,P<0.05)。结论声诺维有助于小乳腺癌的鉴别诊断,增强能量多普勒可有效评价小乳腺癌血管生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能量多普勒 造影剂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8
9
作者 韦卫中 徐春芳 +1 位作者 陈慧 纪伟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动态三维(4D)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评价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女性不孕症患者62例,将双腔球囊导管置入宫腔,经导管推注SonoVue超声造影剂,经4D阴道超声造影实时观察造影剂增强情况,并采用经阴道4... 目的探讨经阴道动态三维(4D)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评价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女性不孕症患者62例,将双腔球囊导管置入宫腔,经导管推注SonoVue超声造影剂,经4D阴道超声造影实时观察造影剂增强情况,并采用经阴道4D超声造影重建技术评估输卵管通畅性,其中3例行腹腔镜检查,15例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结果 62例患者的120条输卵管4D超声造影显示115条,显示率95.8%;其中输卵管通畅38条,输卵管通而不畅59条,输卵管阻塞18条。4D超声造影结果与X线碘油造影结果比较具有一致性。结论经阴道子宫输卵管4D超声造影重建技术能真实展现输卵管的立体空间走行,并能准确、快速判断输卵管的通畅性,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评价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 动态三维 经阴道超声 不孕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 被引量:18
10
作者 徐鑫 黎春雷 +2 位作者 李红洲 孙杰 邓又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8-290,共3页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方法选取34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3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记录左心房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评价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方法选取34例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3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记录左心房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尖长轴切面记录二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E峰及A峰值,并计算E/A值;记录心尖长轴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及心尖四腔切面的三个完整心动周期的高帧频二维图像,脱机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壁各节段收缩期的峰值应变。结果肝硬化组左心房收缩期前后径(30.49mm±4.20mm)、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44.90mm±4.33mm)与正常对照组(28.82mm±3.67mm,43.25mm±3.21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EF(61.15%±4.41%)及FS(32.92%±3.34%)与正常对照组(59.74%±5.45%,32.05%±3.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E/A值(1.03±0.29)较正常对照组(1.31±2.74)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左心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均低于正常对照组,除左心室后壁基底段、前壁基底段、下壁基底段、前间隔基底段及后间隔中间段和基底段外,其他各节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形态、舒张功能及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均存在异常,2D-STI较常规超声检查可以较早地、敏感地反映肝硬化患者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肝硬化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定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及其与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杰 邓又斌 +3 位作者 刘琨 张伟 汤乔颖 郭灵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应用CEUS技术定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强强度及其与病理染色所示的新生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西兰白兔25只,高脂饲养4周后,以球囊扩张腹主动脉,再高脂饲养16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观察不同类型... 目的应用CEUS技术定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强强度及其与病理染色所示的新生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新西兰白兔25只,高脂饲养4周后,以球囊扩张腹主动脉,再高脂饲养16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观察不同类型斑块的增强情况,应用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增强强度,以CD31染色观察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密度。应用非配对t检验比较软斑与硬斑造影强度及新生血管密度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EUS增强强度与斑块新生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二维超声诊断为软斑的斑块在CEUS中的增强强度明显高于硬斑(P<0.05);软斑的新生血管密度明显高于硬斑(P<0.05);斑块内新生血管密度与斑块造影增强强度存在明显相关性(r=0.75,P<0.001),与斑块增强强度/管腔增强强度亦存在明显相关性(r=0.68,P<0.001)。结论 CEUS可定量评价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增强情况;斑块增强强度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密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MHz与7.5MHz高频超声在乳腺病变中的对比应用 被引量:20
12
作者 黄道中 黎萍 +3 位作者 陆永萍 张青萍 乐桂蓉 朱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探讨对比运用 2 0MHz与 7.5MHz高频超声对乳腺病变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应用 2 0MHz与 7.5MHz的探头检查 30例患者乳腺病变的形态、大小及血流状况。结果  2 0MHz超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癌伴乳腺导管扩张、... 目的 探讨对比运用 2 0MHz与 7.5MHz高频超声对乳腺病变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应用 2 0MHz与 7.5MHz的探头检查 30例患者乳腺病变的形态、大小及血流状况。结果  2 0MHz超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癌伴乳腺导管扩张、乳腺肿块内沙粒状钙化灶、肿块边界蟹足状改变及包膜样回声以及乳腺皮肤弥漫性或结节性病灶检出率高于 7.5MHz高频超声。结论  2 0MHz超高频超声对乳腺内小病变的检查具有重要价值 ,特别是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癌伴乳腺导管扩张、乳腺肿块内沙粒状钙化灶的检查中具有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 超声检查 乳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13
作者 朱霞 黄道中 +3 位作者 张青萍 康劲松 刘俐敏 刘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对60例HT患者进行常规二维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或多点穿刺活检结果对照。结果局灶性回声减低型7例(11.7%);弥漫性回...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对60例HT患者进行常规二维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或多点穿刺活检结果对照。结果局灶性回声减低型7例(11.7%);弥漫性回声减低型40例(66.7%);多发结节型13例(21.6%)。10例(16.7%)甲状腺内可见强回声光斑。HT组甲状腺上动脉PSV及RI值较正常组高,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T组有51例甲状腺内血流增加。结论高频超声对HT的正确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 高频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颈总动脉结构及功能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红英 邓又斌 +2 位作者 毕小军 杨好意 陈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06-1508,共3页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结构的有关参数,无创性评价SLE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及血管弹性。方法研究对象包括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依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SLE1组、SLE2组)和20例...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结构的有关参数,无创性评价SLE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进程及血管弹性。方法研究对象包括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依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SLE1组、SLE2组)和2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高频超声检测并计算颈总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弹性指数(Ep)、僵硬指数(β)及最大剪切率(SR)。结果SLE1组、SLE2组内中膜复合体增厚,Ep指数、β指数增高,颈总动脉SR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早期在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结构方面即有反映,表现为内中膜复合体增厚,最大剪切率减低,弹性减低。高频超声在SLE患者血管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颈总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静脉实时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 被引量:9
15
作者 申屠伟慧 邓又斌 +7 位作者 黄润青 黎鹏 魏翔 杨好意 张芸 熊莉 余芬 伍玉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62-1065,共4页
目的探讨经静脉实时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RT-MCE)评估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方法18例准备进行血运重建术心肌梗死患者,于术前1-5天行RT-MCE检查,并于术后3个月再次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室壁运动分析采用18节段分析法,分为运动正常、运... 目的探讨经静脉实时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RT-MCE)评估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方法18例准备进行血运重建术心肌梗死患者,于术前1-5天行RT-MCE检查,并于术后3个月再次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室壁运动分析采用18节段分析法,分为运动正常、运动减弱、无运动和反常运动。心肌存活定义为术后超声检查室壁运动明显改善。将造影结果分为3种情况:充盈缺损,造影剂充盈延迟、回声稀疏不均匀或心内膜下充盈缺损,回声均匀性增强。其中后两种情况定义为存活心肌。结果在18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共检出109个室壁运动异常节段,运动减弱为47个,无运动为56个,反常运动为6个。注射造影剂后回声均匀性增强的心肌节段中有2个节段术前室壁运动减弱,术后运动均改善;回声不均匀或心内膜下充盈缺损的心肌节段中术前室壁运动减弱有24个节段,术后运动改善14个,术前室壁无运动有24个节段,术后运动改善20个;充盈缺损的心肌节段中术前室壁运动减弱有21个节段,术后运动均未改善,术前室壁无运动32个,术后运动改善2个。RT-MCE检出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4.7%、78.9%。结论RT-MCE能比较准确的判断心肌梗死后心肌的存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肌存活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灌注 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超声诊断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健 黄道中 +1 位作者 张青萍 周元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8-750,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3例实施肝移植术后临床拟诊胆道并发症患者,以二维超声检查移植肝内外胆管及肝周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肝动脉血流,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相对比。结果 超声检出胆道... 目的 探讨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3例实施肝移植术后临床拟诊胆道并发症患者,以二维超声检查移植肝内外胆管及肝周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肝动脉血流,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相对比。结果 超声检出胆道梗阻者10例(其中2例行超声引导PTC);胆漏者3例(其中2例在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有肝动脉血栓并发胆道梗阻者3例。结论 超声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治中有着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肝移植 胆道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超声多普勒在乳腺触诊阴性病变微创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立平 邓又斌 +2 位作者 刘红云 张林 乐桂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1-253,共3页
目的彩色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用微创方法对乳腺触诊阴性的病变进行活检,良性病变完全切除,评价彩超在此微创诊疗中的应用。方法30处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变均经超声清晰显示,疑为恶性病变7处,其中4处含微钙化,良性病变23处。30处病变均行Ma... 目的彩色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用微创方法对乳腺触诊阴性的病变进行活检,良性病变完全切除,评价彩超在此微创诊疗中的应用。方法30处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变均经超声清晰显示,疑为恶性病变7处,其中4处含微钙化,良性病变23处。30处病变均行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活检,整个过程彩超动态实时监测,评价其诊疗效果。结果23处良性病变完全切除,其中纤维腺瘤15处,乳腺腺病6处,非典型增生2处;疑为恶性的7处病变仅行部分切除活检,其中6处为恶性肿瘤,1处为乳腺囊性增生,疑为恶性的病灶后均经手术切除并复送病理证实。所有病例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临床及彩超复查,未发现复发迹象。结论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是目前诊断乳腺病变的理想方法,彩超在该微创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定位 微创活检 乳腺触诊阴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 被引量:25
18
作者 李银珍 黄道中 +1 位作者 李进兵 赵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2期1815-1817,共3页
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IDC)的声像图特征 ,提高超声对ID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6例经病理证实的IDC二维图像特征及能量多普勒血流形态、频谱参数。结果  5 6例中显示毛刺征或蟹足征 3 4例 ,周边高回声晕 3 0例 ,内部微钙化 ... 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IDC)的声像图特征 ,提高超声对ID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6例经病理证实的IDC二维图像特征及能量多普勒血流形态、频谱参数。结果  5 6例中显示毛刺征或蟹足征 3 4例 ,周边高回声晕 3 0例 ,内部微钙化 3 6例 ,后方回声衰减 3 5例 ;能量多普勒显示无血流 1例 ,星点状或短线状血流 5 5例 ,穿入型、分支状、不规则型血流分别为 3 7例、3 4例、2 4例。 45例肿块内部血流表现为高速高阻型 (Ps≥ 17cm /s ,RI≥ 0 .7)。 2 1例有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 IDC在声像图上有其特征性表现 ,超声可成为诊断IDC的有效影像学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导管癌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二维应变技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壁弹性 被引量:13
19
作者 朱英 邓又斌 +4 位作者 毕小军 熊莉 刘蓉 伍玉晗 赵策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79-1381,共3页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管壁短轴方向的圆周应变及圆周应变率的分布特点,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变化。方法病例组4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所采集切面斑块的有无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管壁短轴方向的圆周应变及圆周应变率的分布特点,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变化。方法病例组4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所采集切面斑块的有无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对照组44例正常人。以超声斑点追踪二维应变技术测量各组颈总动脉管壁短轴方向整体及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峰值圆周应变率。结果病例组中,有斑块组、无斑块组收缩期峰值整体圆周应变、收缩期峰值整体圆周应变率及3~5点、5~7点的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有斑块组收缩期峰值整体圆周应变、收缩期峰值整体圆周应变率及3~5点、5~7点、7~9点收缩期峰值圆周应变、峰值圆周应变率较无斑块组明显降低(P〈0.05)。收缩期峰值整体圆周应变率与僵硬度参数(β,r=-0.26,P〈0.05)、压力应变弹性模量(Ep,r=-0.24,P〈0.0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超声斑点追踪二维应变技术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管壁弹性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使早期血管壁病变的评价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斑点追踪二维应变技术 血管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被引量:15
20
作者 黎萍 黄道中 +2 位作者 张青萍 乐桂蓉 陆永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和总结 6例原位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 ,6例患者均经手术或造影证实。结果  5例肝门和肝内门静脉周围均没见肝动脉...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和总结 6例原位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 ,6例患者均经手术或造影证实。结果  5例肝门和肝内门静脉周围均没见肝动脉血流信号 ,其中 1例膈下动脉分支伸入肝内形成侧支循环 ,另 1例术后第 3天肝动脉血流信号显示 ,术后第 5天未见肝动脉血流 ;6例均见门静脉流速增高 ;3例肝内见坏死灶 ;2例肝内胆管轻度扩张 ;2例Glisson鞘回声增强。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原位肝移植 肝动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