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病住院患者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中举 黄丽芳 +4 位作者 董培源 朱旭慧 田磊 孙汉英 孟凡凯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了解血液科病房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现状。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出521株病原微生物,其中革兰阴性菌47.2%,革兰阳性菌45.7%,真菌7.1%。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4株、... 目的了解血液科病房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现状。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出521株病原微生物,其中革兰阴性菌47.2%,革兰阳性菌45.7%,真菌7.1%。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4株、大肠埃希菌88株、肺炎克雷伯菌51株、铜绿假单胞菌39株和肠球菌属34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率分别为40.4%和63.4%。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9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70%;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85%,对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70%;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妥布霉素敏感率>90%,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均>7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率均>90%。MRCNS检出率为82.5%。检出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3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8株。结论革兰阴性菌是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主要致病菌,常见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较为敏感。这对临床经验性用药具有很大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血培养 临床分离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房分离280株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敏 孙自镛 +3 位作者 朱旭慧 张义成 刘文励 周剑峰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6月血液病房分离的所有致病菌的分析,了解血液内科住院患者常见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特点和细菌耐药现状,指导临床诊断及经验性用药。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根据NCCL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6月血液病房分离的所有致病菌的分析,了解血液内科住院患者常见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特点和细菌耐药现状,指导临床诊断及经验性用药。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根据NCCL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用WHONET-4软件分析结果。结果共收集致病菌28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29株(46.1%),革兰阴性杆菌149株(53.2%),革兰阳性杆菌2株(0.7%)。主要标本来源为血液,占41.1%(115/280);其次为痰,占28.6%(80/280)。前5位细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葡菌。17.6%(3/17)的金葡菌和69.9%(51/73)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苯唑西林,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产ESBLs的克雷伯菌属及大肠埃希菌阳性率分别为35%(7/20)和40.5%(17/42)。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91.1%)、阿米卡星(89%)、头胞吡肟(84.1%)和头孢哌酮-舒巴坦(81.1%)最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100%)、替考拉宁(95.6%)最敏感。结论血液病患者最易发生血源性感染,且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对疑似合并感染的患者应及时留取标本进行微生物鉴定并依据药敏试验调整用药,以便有效的控制感染和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采用无止血带负压真空采血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3
作者 丁迎春 陈淑萍 张良满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5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无止血带负压真空采血法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按照住院单双号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于入院当日,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采集静脉血标本行血常规等项目检查;观察组采取无止血带负压真空采... 目的探讨无止血带负压真空采血法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按照住院单双号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于入院当日,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采集静脉血标本行血常规等项目检查;观察组采取无止血带负压真空采血法,即不系扎止血带,由助手指压、患者握拳协助下采集血标本,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观察组患者局部皮肤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采用无止血带负压真空采血的方法更为安全,能减轻并发症发生,减少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静脉采血 无止血带负压真空采血法 出血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的B细胞成熟抗原靶向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与复发后处理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燕思佳 肖毅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9-935,共7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较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虽然有多种药物可用于其治疗,但仍不可避免复发。近年来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在治疗复发/难治性(R/R)MM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为RRMM患者带来了新的希...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较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虽然有多种药物可用于其治疗,但仍不可避免复发。近年来B细胞成熟抗原(BCMA)靶向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治疗在治疗复发/难治性(R/R)MM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为RRMM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国内外已有4种BCMA-CAR-T产品上市,其在RRMM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BCMA-CAR-T治疗后的RRMM仍有较高的复发率,而对于BCMA-CAR-T后的维持治疗方面的研究仍较少,BCMA-CAR-T治疗复发后的治疗有多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B细胞成熟抗原靶向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米福汀治疗难治性血液病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淑萍 张小咏 +1 位作者 郜琳娜 丁迎春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3期77-78,共2页
观察39例难治性血液病患者应用阿米福汀治疗的护理效果,结果17例疗效明显,15例有部分疗效,7例无疗效。强调用药前、中、后15 min平卧,15 min滴完,每5分钟测量血压1次,加强用药过程中的观察及护理,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保证阿米福汀... 观察39例难治性血液病患者应用阿米福汀治疗的护理效果,结果17例疗效明显,15例有部分疗效,7例无疗效。强调用药前、中、后15 min平卧,15 min滴完,每5分钟测量血压1次,加强用药过程中的观察及护理,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保证阿米福汀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血液病 阿米福汀 静脉滴注 低血钙 嗜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骨髓细胞PECAM-1/CD31分子表达与造血重建的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刘丹 孙汉英 +4 位作者 刘文励 孟凡凯 刘振芳 徐慧珍 路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89-493,共5页
本研究通过观察骨髓移植后小鼠骨髓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 (PECAM 1/CD31)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探讨川芎嗪促进骨髓造血微环境修复、改善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单纯BM... 本研究通过观察骨髓移植后小鼠骨髓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 (PECAM 1/CD31)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 ,进一步探讨川芎嗪促进骨髓造血微环境修复、改善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单纯BMT对照组和川芎嗪治疗组 (骨髓移植 +川芎嗪 ) ,接受 7.5Gy60 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均匀照射 ,照射后进行同基因小鼠骨髓移植 ,并分别胃饲等量生理盐水与川芎嗪注射液 ,2次 /天。骨髓移植后第 7,14 ,2 1天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有核细胞表面CD31分子表达水平 ,计数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及骨髓有核细胞数 ,并做骨髓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 :骨髓移植后第 7,14 ,2 1天川芎嗪治疗组的CD31表达水平 ,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以及骨髓细胞增生程度均高于骨髓移植对照组 (P <0 .0 1或P<0 .0 5 )。结论 :川芎嗪可以明显促进骨髓移植后骨髓有核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水平 ,这可能是其促进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同基因骨髓移植 骨髓细胞 PECAM-1/CD31 造血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k1/2反义寡核苷酸对顺铂作用下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伟 张瑶珍 +1 位作者 周剑锋 刘文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63-567,共5页
为了观察顺铂作用下细胞周期变化规律和Chk1 2反义寡核苷酸转染K5 6 2细胞后对顺铂诱导凋亡的影响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顺铂作用下K5 6 2细胞周期变化 ;以脂质体作为载体 ,转染Chk1 2反义寡核苷酸于K5 6 2细胞 ,用Westernblot和共聚焦... 为了观察顺铂作用下细胞周期变化规律和Chk1 2反义寡核苷酸转染K5 6 2细胞后对顺铂诱导凋亡的影响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顺铂作用下K5 6 2细胞周期变化 ;以脂质体作为载体 ,转染Chk1 2反义寡核苷酸于K5 6 2细胞 ,用Westernblot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转染Chk1 2反义寡核苷酸后Chk1 2蛋白表达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Chk1 2反义寡核苷酸后顺铂作用下细胞凋亡率。结果发现 ,10 μmol L顺铂作用下K5 6 2细胞出现S期阻滞 ,Chk1 2反义寡核苷酸对K5 6 2细胞中Chk1 2蛋白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转染Chk1 2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增加顺铂诱导下K5 6 2细胞凋亡率 ,Chk1和Chk2联合转染作用优于单独转染。结论 :Chk1 2可作为白血病增敏治疗的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CHK1 CHK2 顺铂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骨髓移植小鼠CD44表达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罗琳 刘文励 +5 位作者 孙汉英 周剑峰 付丽 刘丹 徐慧珍 路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78-281,共4页
为探讨川芎嗪对骨髓移植小鼠早期造血重建过程中黏附分子CD4 4表达水平的影响 ,将BALB c小鼠随机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骨髓移植对照组 (简称对照组 )和骨髓移植 +川芎嗪治疗组 (简称川芎嗪组 ) ,对照组和川芎嗪组每天分别胃饲生理盐... 为探讨川芎嗪对骨髓移植小鼠早期造血重建过程中黏附分子CD4 4表达水平的影响 ,将BALB c小鼠随机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骨髓移植对照组 (简称对照组 )和骨髓移植 +川芎嗪治疗组 (简称川芎嗪组 ) ,对照组和川芎嗪组每天分别胃饲生理盐水和川芎嗪。于骨髓移植 (BMT)后第 7,14 ,2 1,2 8天处死小鼠 ,计数外周血细胞、骨髓有核细胞 ,分析骨髓中造血组织面积及成熟红细胞容量 ,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髓细胞上CD4 4的表达水平 ,并于第 10天取小鼠脾脏 ,计数脾集落形成单位。结果显示 ,骨髓移植后第 7,14 ,2 1,2 8天川芎嗪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中造血组织面积均显著高于移植对照组 ,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在第 7,14 ,2 1天也较对照组为高 ;同时 ,川芎嗪组CFU S计数明显高于同期移植对照组 ,骨髓中成熟红细胞容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川芎嗪组CD4 4的表达在第 7,14 ,2 1,2 8天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川芎嗪可提高骨髓移植小鼠骨髓细胞表面CD4 4的表达水平 ,促进造血干 祖细胞的归巢 ,加速移植后骨髓的造血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骨髓移植 CD44 造血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ERK增强白血病和卵巢癌耐药细胞系化疗敏感性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登举 张瑶珍 +1 位作者 黄伟 孟凡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95-599,共5页
为了研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extracelluarregulatedproteinkinases,ERK)和端粒酶在白血病和卵巢癌细胞耐药中的作用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和生物发光分析法去除检测端粒酶活性 ,应用Westernb... 为了研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extracelluarregulatedproteinkinases,ERK)和端粒酶在白血病和卵巢癌细胞耐药中的作用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应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和生物发光分析法去除检测端粒酶活性 ,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磷酸化ERK1/ 2 蛋白 (ERK1和ERK2 )表达水平。结果表明 :ERK激酶 1(MEK1)特异性抑制剂PD980 5 9能增强HL 6 0 /E6细胞对三尖杉酯碱 (HRT)的敏感性 ,PD980 5 9也能增强COC1/DDP细胞对顺铂 (DDP)的敏感性。PD980 5 9与化疗药物HRT和DDP均可以降低细胞内磷酸化ERK表达 ,抑制端粒酶活性 ,但PD980 5 9与化疗药物的联合作用明显强于其各自的单独作用。结论 :通过阻抑ERK通路 ,降低磷酸化ERK1/ 2 蛋白表达水平 ,进而下调端粒酶活性 ,可以达到增强白血病和卵巢癌耐药细胞对HRT或DDP敏感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卵巢癌 耐药性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端粒酶 三尖杉酯碱 顺铂 化疗 E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骨髓中VCAM-1/VLA-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宁 孙汉英 +5 位作者 刘文励 何莉 孟凡凯 李春蕊 刘丹 徐惠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0-24,共5页
为了探讨同基因骨髓移植 (BMT)小鼠骨髓细胞表面黏附分子VCAM 1 VLA 4 (CD4 9d)的表达及川芎嗪对其影响 ,取健康BALB c小鼠 ,随机分为 3组 :正常组 (不做处理 ) ,骨髓移植对照组 (简称BMT组 )和骨髓移植 +川芎嗪治疗组 (简称川芎嗪组 )... 为了探讨同基因骨髓移植 (BMT)小鼠骨髓细胞表面黏附分子VCAM 1 VLA 4 (CD4 9d)的表达及川芎嗪对其影响 ,取健康BALB c小鼠 ,随机分为 3组 :正常组 (不做处理 ) ,骨髓移植对照组 (简称BMT组 )和骨髓移植 +川芎嗪治疗组 (简称川芎嗪组 )。BMT组和川芎嗪组分别胃饲生理盐水 0 .2ml 只和川芎嗪注射液每次 2mg 只 ,2次 天。在BMT后第 7、14、2 1、2 8天处死小鼠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VCAM 1蛋白表达水平 ,用RT PCR检测骨髓基质细胞VCAM 1mRNA表达水平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有核细胞表面VLA 4的表达水平。结果发现 :BMT后第 7、14、2 1、2 8天川芎嗪组VCAM 1 VLA 4的表达水平、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均高于BMT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川芎嗪能提高BMT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和基质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促进造血干 祖细胞的归巢 ,加速移植后骨髓的造血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骨髓移植 造血重建 VCAM-1 VLA-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骨髓移植后小鼠LFA-1和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付丽 刘文励 +4 位作者 孙汉英 罗琳 周剑锋 刘丹 徐惠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4-178,共5页
本研究探讨川芎嗪对骨髓移植 (BMT)后小鼠骨髓中LFA 1和ICAM 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促进骨髓造血重建的机制。 15 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组和川芎嗪组。正常组未作任何处理 ,生理盐水组和川芎嗪组在BMT后分别喂饲相同剂... 本研究探讨川芎嗪对骨髓移植 (BMT)后小鼠骨髓中LFA 1和ICAM 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促进骨髓造血重建的机制。 15 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组和川芎嗪组。正常组未作任何处理 ,生理盐水组和川芎嗪组在BMT后分别喂饲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 ( 0 .2毫升 /只 ,每天 2次 )和川芎嗪 ( 2毫克 /只 ,每天 2次 ) ,并分别于BMT后第 7,14 ,2 1,2 8天统计存活率 ,计数脾集落形成单位 (CFU S)、外周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 NC) ,分析骨髓组织学变化及LFA 1和ICAM 1表达水平。结果表明 :川芎嗪组小鼠在BMT后第 10天CFU S计数和BMT后第 7,14 ,2 1,2 8天存活率、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BMMNC计数、骨髓造血组织容量以及LFA 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 (P <0 .0 1或P <0 .0 5 ) ,成熟红细胞容量和ICAM 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 (P <0 .0 1或P <0 .0 5 )。川芎嗪组小鼠脂肪组织容量在BMT后第 7、14天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 (P <0 .0 1) ,在第 2 1,2 8天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 (P <0 .0 1)。结论 :川芎嗪改善骨髓微环境 ,促进造血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骨髓移植 白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和儿童ALL7种常见融合基因表达的比较 被引量:8
12
作者 龚泉 吴颖 +4 位作者 黄亮 熊婕 曹阳 周剑峰 李春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897-2899,共3页
目的:比较成人和儿童ALL7种常见融合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利用RT-PCR技术检测7种常见融合基因。结果:在233例成人ALL中62例融合基因检测阳性,其中BCR/ABL31例,MLL相关19例,E2A/PBX1、SIL/TAL1各5例,SET/CAN、TLS/ERG各1例,未检出TEL/A... 目的:比较成人和儿童ALL7种常见融合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利用RT-PCR技术检测7种常见融合基因。结果:在233例成人ALL中62例融合基因检测阳性,其中BCR/ABL31例,MLL相关19例,E2A/PBX1、SIL/TAL1各5例,SET/CAN、TLS/ERG各1例,未检出TEL/AML1阳性病例;在215例初诊儿童ALL中35例检测阳性,其中BCR/ABL3例,E2A/PBX18例,MLL相关11例,SIL/TAL15例,TEL/AML16例,TLS/ERG2例,未检出SET/CAN阳性病例。成人ALL中BCR/ABL最为常见,而在儿童ALL中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LL相关融合基因、E2A/PBX1、SIL/TAL1、TEL/AML1、SET/CAN、TLS/ERG等在成人和儿童表达差异不显著。结论:成人和儿童ALL融合基因表达各有侧重,在初诊时进行快速检测可进行较为准确的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把花根对系膜增殖性肾炎模型大鼠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与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常伟 孙汉英 +1 位作者 曾红兵 吕永曼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5期505-508,共4页
目的观察火把花根对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大鼠24h尿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抗胸腺细胞血清诱发的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 目的观察火把花根对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大鼠24h尿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抗胸腺细胞血清诱发的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肾炎模型组和火把花根治疗组,14d后测量24h尿蛋白,处死大鼠,用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TGF-β1和MCP-1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火把花根治疗组大鼠24h尿蛋白、肾组织TGF-β1和MCP-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火把花根可显著改善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肾脏病变,抑制系膜细胞的增生,减少系膜基质的蓄积,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和MCP-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把花根 系膜增殖性肾炎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D96分子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颖 肖敏 +6 位作者 朱莉 周晓曦 龚泉 辛星 李春蕊 周剑峰 邓金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585-588,共4页
本研究旨在检测9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表面分子CD96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1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分子CD96,以1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21例B-ALL患者BM... 本研究旨在检测9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表面分子CD96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1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分子CD96,以1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21例B-ALL患者BMMNC(CD45+CD34+CD19+)中CD96平均表达水平为(17.41±27.97)%,11例T-ALL患者BMMNC(CD45+CD34+CD7+)中CD96平均表达水平为(46.98±45.55)%,59例AML患者BMMNC(CD45+CD34+CD38-)中CD96平均表达水平为(16.69±25.08)%,与健康对照组BMMNC的CD96平均表达水平(0.52±1.8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规治疗后,CD96+及CD96-组的未缓解率(分别为52%,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复查治疗后CD96在BMMNC的平均表达水平显示,达到完全缓解的CD96+组为(1.68±2.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达到完全缓解的CD96+组为(62.39±26.2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各组CD96+与CD96-患者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CD96+患者与CD96-患者相比,其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无特征性改变。结论 :CD96分子在不同类型的急性白血病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急性白血病BMMNC表面CD96的阳性表达可能与原发耐药或复发进展有关,CD96分子可作为判断急性白血病预后的一个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骨髓单个核细胞 CD9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日C反应蛋白水平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及预后的预测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克锋 刘启发 +14 位作者 孙竞 江千里 张钰 周红升 戴敏 肖敏 王瑾 罗莉 李钦璐 安海云 洪振亚 孟力 杨默 周剑峰 王高翔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35-1539,共5页
目的探讨移植日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败血症等感染事件发生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异基因移植患者病例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RP诊断移植早期败血症的临床参考值及相应灵敏度和特异... 目的探讨移植日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败血症等感染事件发生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异基因移植患者病例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RP诊断移植早期败血症的临床参考值及相应灵敏度和特异度,以所得临床参考值为临界值将病例资料分为低CRP组和高CRP组,分析比较两组间的移植相关并发症及总生存(OS)和复发率等。结果 CRP诊断移植早期败血症的临床参考值为23.3 mg/L(AUC=0.735,P=0.001,95%CI0.623~0.848),相应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3和0.592;高CRP组粒系平均重建时间较低CRP组延迟0.71 d(P=0.237),巨核系平均重建时间显著延迟4.09 d(P=0.048);高CRP组移植早期败血症及巨细胞病毒(CMV)血症发生率较低CRP组显著增高(53.5%vs 17.1%,P=0.001;72.1%vs 37.1%,P=0.003),但两组间EB病毒(EBV)血症、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 GVHD)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1.9%vs 22.9%,P=0.094;14.0%vs 5.7%,P=0.285,51.2%vs 45.7,P=0.656);高CRP组中位随访318(7~773)d,低CRP组中位随访299(78~747)d,高CRP组2年OS率较低CRP组显著降低(42.5%vs78.4%,P=0.022),高CRP组2年累计复发率较低CRP组高(52.3%vs 19.8%,P=0.2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高CRP水平是移植早期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5.090,95%CI 1.115~23.229,P=0.036)。结论移植日CRP水平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败血症有一定的预测意义,高CRP水平提示较高的移植早期败血症和CMV血症发生率以及较差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败血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和阿霉素对K562细胞周期及凋亡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伟 张瑶珍 +1 位作者 周剑锋 刘文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37-540,共4页
目的 :观察化疗药物顺铂 (DDP)和阿霉素 (ADM)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剂量的药物处理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后不同时间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10 μmol/L的DDP作用 36h及 1 36 μmol/L的ADM作用 4 8h ,K5 6 2细胞以S... 目的 :观察化疗药物顺铂 (DDP)和阿霉素 (ADM)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剂量的药物处理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后不同时间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10 μmol/L的DDP作用 36h及 1 36 μmol/L的ADM作用 4 8h ,K5 6 2细胞以S期阻滞最明显。 2 0 μmol/L的DDP作用 2 4h出现G1期阻滞 ,0 17μmol/L的ADM作用下以G2 /M期阻滞为主。在 10 μmol/L的DDP和 1 36 μmol/L的ADM作用下 ,随作用时间延长 ,阻滞的细胞释放 ,部分进入凋亡导致凋亡增加。结论 :不同剂量的DDP或ADM作用不同时间导致不同的细胞周期检测点激活 ,从而使细胞周期变化呈现不同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顺铂 多柔比星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Chk1和Chk2在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剑锋 黄伟 +1 位作者 张瑶珍 刘文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 1,2 (Chk1,2 )在急性白血病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用RT PCR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测Chk1和Chk2的mRNA和蛋白在白血病细胞株K5 6 2及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Chk1和Chk2...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 1,2 (Chk1,2 )在急性白血病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用RT PCR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测Chk1和Chk2的mRNA和蛋白在白血病细胞株K5 6 2及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Chk1和Chk2的mRNA水平在急性白血病与增生性贫血之间无显著差异 ,Chk1和Chk2在K5 6 2细胞及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 ,Chk1蛋白在初治及骨髓幼稚细胞大于 30 %的复治白血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核表达显著增高 ,Chk2蛋白在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核表达与增生性贫血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Chk1和Chk2的mRNA水平与白血病发生无关 ,但Chk1蛋白表达水平与白血病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Chk1有作为白血病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Chk2蛋白表达水平与白血病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 白血病 骨髓单个核细胞 RT-PCR 免疫组织化学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1/2对肿瘤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伟 张瑶珍 +1 位作者 周剑锋 刘文励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52-256,共5页
目的:观察顺铂作用下K562细胞及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的细胞周期变化和转染Chk1/2反义寡核 苷酸对顺铂诱导下K562细胞及白血病BMMNC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顺铂作用下。K562细胞及白血病 BMMNC的细胞周期变化。转染C... 目的:观察顺铂作用下K562细胞及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的细胞周期变化和转染Chk1/2反义寡核 苷酸对顺铂诱导下K562细胞及白血病BMMNC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顺铂作用下。K562细胞及白血病 BMMNC的细胞周期变化。转染Chk1和Chk2反义寡核苷酸于K562细胞及白血病BMMNC,检测顺铂作用下转染细胞的凋亡 率。结果:10μmol/L顺铂作用下K562细胞和白血病BMMNC均出现S期阻滞,转染Chk1/2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增加顺铂 诱导下K562细胞凋亡,转染Chk1反义寡核苷酸可明显增加顺铂诱导下白血病BMMNC的凋亡率,但转染Chk2反义寡核苷酸 未增加白血病BMMNC的凋亡率。结论:Chk1在肿瘤细胞凋亡中有重要调节作用,可作为肿瘤增敏治疗的有效靶点,Chk2在 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白血病 CHK1 CHK2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钠诱导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株SKM-1分化作用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的改变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春蕊 刘文励 +2 位作者 孙汉英 周剑锋 邓金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97-500,共4页
本研究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在丁酸钠(NaB)诱导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株SKM-1分化中的作用,阐明丁酸钠诱导SKM-1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总ERK和磷酸化ERK的表达水平;将ERK特异性的抑制剂PD98059与丁... 本研究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在丁酸钠(NaB)诱导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株SKM-1分化中的作用,阐明丁酸钠诱导SKM-1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总ERK和磷酸化ERK的表达水平;将ERK特异性的抑制剂PD98059与丁酸钠联合应用,观察它们对SKM-1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及分化效应,并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P21和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SKM-1细胞经1mmol/L的丁酸钠作用后,总ERK的表达水平未发生变化,而磷酸化ERK的表达水平下降;丁酸钠及丁酸钠+PD98059均可以上调P21和HDAC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且丁酸钠联合PD98059的作用强于丁酸钠单用。结论:ERK通路抑制是丁酸钠诱导SKM-1细胞分化的重要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 SKM-1 丁酸钠 E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与端粒酶对肝癌和白血病细胞系凋亡的调控作用(英文)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登举 张瑶珍 +2 位作者 孟凡凯 张东华 刘文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94-298,共5页
为了观察化疗药物三尖杉酯碱(HRT)、长春新碱(VCR)和依托泊苷(VP-16)抑制肝癌细胞系SMMC7721和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过程中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MTT、流式细胞术、端粒... 为了观察化疗药物三尖杉酯碱(HRT)、长春新碱(VCR)和依托泊苷(VP-16)抑制肝癌细胞系SMMC7721和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过程中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应用MTT、流式细胞术、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生物发光分析及Western印迹等方法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一定浓度的化疗药物作用24小时后,可以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在同样作用条件下,端粒酶活性和磷酸化ERK1/2的表达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其中以HRT的作用最明显。结论:HRT,VCR和VP-16可能是通过抑制Ras/Raf/MEK/ERK1/2信号传导通路、降低ERK活性、减少ERK1/2靶基因的转录活化、间接下调端粒酶活性这一共同的作用机制而发挥作用的;细胞凋亡是端粒持续缺失的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白血病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端粒酶 肝癌细胞系 白血病细胞系 细胞凋亡 三尖杉酯碱 长春新碱 依托泊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