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防己碱对鼠脑缺血海马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雄 黄怀钧 +1 位作者 刘煜敏 王伟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5,共3页
采用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应用 Fura- 2荧光探针检测海马神经细胞游离钙 ([Ca2 + ]i)水平 ,硫代巴比妥显色法检测海马匀浆中过氧化脂质 (L PO)含量 ,同时电镜下观察海马 CA1 区神经细胞改变 ,以评价药物粉防己碱的作用。结果表明 :粉防... 采用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应用 Fura- 2荧光探针检测海马神经细胞游离钙 ([Ca2 + ]i)水平 ,硫代巴比妥显色法检测海马匀浆中过氧化脂质 (L PO)含量 ,同时电镜下观察海马 CA1 区神经细胞改变 ,以评价药物粉防己碱的作用。结果表明 :粉防己碱预处理后 ,能够显著抑制全脑缺血 2 0 min再灌注 6 0 min海马组织 [Ca2 + ]i及 L PO含量的升高 ,减轻神经细胞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脑缺血 游离钙 脂质过氧化 海马神经细胞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褚倩 王亚平 +1 位作者 傅新巧 张苏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 ,用二甲基亚砜 (DSMO)和丁羟茴醚 (BHA)诱导分化 ,检测诱导分化前、预诱导 2 4h、诱导分化后 6h、2 4h和 48h神经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标... 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 ,用二甲基亚砜 (DSMO)和丁羟茴醚 (BHA)诱导分化 ,检测诱导分化前、预诱导 2 4h、诱导分化后 6h、2 4h和 48h神经细胞和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标记蛋白的表达。结果诱导分化后 ,大部分MSCs变成双极、多极和锥形 ,并相互交织成网络结构 ,巢蛋白 (Nestin)在诱导分化前不表达 ,在诱导分化后 6h达到最高 ,2 4h和 48h逐渐降低。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 (NeuN )在诱导分化前不表达 ,在诱导分化后 6h出现表达 ,2 4h和 48h表达增强。结论MSCs经体外诱导先分化为神经干细胞 ,然后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神经元样细胞 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地黄对去势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龙宣 赵斌 +2 位作者 许志恩 茹立强 唐荣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1-754,共4页
目的探讨熟地黄对卵巢去势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取SD雌性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以建立去势动物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系统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水平;Westernblot及激酶活性测定法检... 目的探讨熟地黄对卵巢去势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取SD雌性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以建立去势动物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系统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水平;Westernblot及激酶活性测定法检测海马内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和活性,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于卵巢切除4周后以熟地黄84、g/(kg.d)对去势大鼠连续灌胃6周进行治疗,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经行为学检测发现卵巢去势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明显减退;血清E2水平显著下降;海马内Caspase-3含量和活性明显增高,细胞核DNA降解;使用熟地黄灌胃治疗后并不能明显改善去势大鼠血清E2水平,但能显著改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降低海马内Caspase-3的含量和活性,抑制细胞核DNA降解。结论卵巢切除可导致雌性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熟地黄对雌激素缺乏所致的学习记忆障碍和海马神经元凋亡具有保护作用,但并不是通过改变雌激素的水平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地黄 卵巢去势 细胞凋亡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损伤中原代培养神经元凋亡的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江红 张苏明 +2 位作者 史庭慧 杨渊 张旻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2-285,共4页
目的 探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在模拟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展规律和机制 ,并对不同的凋亡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 对Wistar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 ,运用流式细胞仪 (FCM)、TUNEL等手段检测缺血性损伤各时间点... 目的 探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在模拟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展规律和机制 ,并对不同的凋亡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 对Wistar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 ,运用流式细胞仪 (FCM)、TUNEL等手段检测缺血性损伤各时间点的神经元凋亡以及Caspase 3在神经元中的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仪与TUNEL检测均显示 :在血清剥夺和缺氧后 0 5h、 6h神经元的凋亡率显著增高 ,Caspase 3表达阳性率亦随之增高。结论 血清和氧剥夺早期由于神经元内的保护性基因反应性上调 ,抑制Caspase 3的激活及凋亡的进展 ,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 ,抑制凋亡基因向促凋亡基因转换 ,导致神经元进一步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损伤 细胞凋亡 CASPASE-3 流式细胞术 原位凋亡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型Niemann-Pick病小鼠神经元变性与细胞骨架蛋白异常磷酸化
5
作者 卜碧涛 王雪贞 +1 位作者 张旻 王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20,共7页
为探讨导致神经元病理改变的可能机制以进行干预治疗,本研究采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记等技术对C型Niemann-Pick病(NPC)小鼠(npc-1小鼠)的神经病理、细胞骨架蛋白及细胞周期M期标志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n... 为探讨导致神经元病理改变的可能机制以进行干预治疗,本研究采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记等技术对C型Niemann-Pick病(NPC)小鼠(npc-1小鼠)的神经病理、细胞骨架蛋白及细胞周期M期标志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npc-1小鼠脑干、小脑白质、基底神经节及大脑白质有诸多神经元含脂质沉积并有球状神经轴突形成。这些异常的神经轴突内含有大量的异常磷酸化的细胞骨架蛋白tau及神经丝蛋白NF。M期标志物的存在表明有丝分裂激酶活化参与这一病理结构的形成过程。本文结果提示:神经元骨架蛋白的异常磷酸化对npc-1小鼠神经病理的形成过程有重要作用,有丝分裂激酶异常活化可能导致这些骨架蛋白的异常磷酸化。针对这一发现可设计干预方案来阻止神经元变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变性 细胞骨架蛋白 有丝分裂激酶 异常磷酸化 球状神经轴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神经元内iNOS、CaMKⅡ及AC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王效静 李正莉 +1 位作者 朱长庚 王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5-488,共4页
为探讨星形胶质细胞(Ast)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分别获取大鼠大脑皮质Ast及神经元,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激活Ast,用其培养液,即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CM)孵育神经元4、8、12h后,采用Westernblot法... 为探讨星形胶质细胞(Ast)在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分别获取大鼠大脑皮质Ast及神经元,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激活Ast,用其培养液,即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ACM)孵育神经元4、8、12h后,采用Westernblot法及图像分析技术观察ACM对神经元内表达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II(CaMK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腺苷酸环化酶(AC)的影响。结果表明,ACM作用神经元4h即可引起CaMKⅡ、iNOS及AC的表达增多并持续至12h(P<0.05),iNOS在8h最为明显,AC的表达在12h最为明显。上述结果提示ACM中含有致痫因子,NOS-NO-cGMP,Ca2+/CaM-CaMKⅡ及AC-CaMP-PKA三条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其致痫机制中的信号转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夜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 腺苷酸环化酶 信号转导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影响脑淀粉样血管病中淀粉样蛋白沉积的潜在机制探讨
7
作者 张丹 叶晓东 +1 位作者 黄珊珊 朱遂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43-648,F0003,共7页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是一种以淀粉样蛋白β(Aβ)进行性沉积于皮质、皮质下及软脑膜小动脉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脑小血管病,在老龄化人群中多见,常以反复脑叶出血、认知障碍为特征性临床表现。近年来,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相关产物已被报道可...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是一种以淀粉样蛋白β(Aβ)进行性沉积于皮质、皮质下及软脑膜小动脉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脑小血管病,在老龄化人群中多见,常以反复脑叶出血、认知障碍为特征性临床表现。近年来,肠道菌群多样性及其相关产物已被报道可通过神经炎症、破坏血-脑屏障等多种途径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过程。而肠道菌群在CAA中的潜在机制目前并不明晰。已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可通过诱发颅内Aβ产生和聚集、血-脑屏障渗漏、Aβ转运受体失衡引起血管壁改变,并伴随神经炎症机制,可能一定程度推动了CAA的发生和发展。作者对肠道菌群影响CAA中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CAA潜在临床治疗靶点的探索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淀粉样血管病 肠道菌群 淀粉样蛋白β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中国正常血钾周期性麻痹家系中的SCN4A基因的T704M突变 被引量:14
8
作者 任翔 卜碧涛 +4 位作者 姚淇 邱昕 刘静宇 王擎 刘木根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23-926,共4页
家族性周期性麻痹(periodic paralysis,PP)是以反复发作骨骼肌迟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我们对一个来自湖北省的正常血钾周期性麻痹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检测。应用微卫星标记对该家系进行连锁分析,证实致病基因可能同SCN4A连锁。对... 家族性周期性麻痹(periodic paralysis,PP)是以反复发作骨骼肌迟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我们对一个来自湖北省的正常血钾周期性麻痹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检测。应用微卫星标记对该家系进行连锁分析,证实致病基因可能同SCN4A连锁。对SCN4A基因全部外显子测序,发现患者在一个致病突变热点存在碱基替换C2111T。该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改变Thr704Met,经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证明该突变只存在于该家系患者,不存在于家系中健康人和100名无亲缘关系对照中,Thr704Met是该家系的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血钾周期性麻痹 突变 连锁分析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缺血再灌注致鼠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雪松 阮旭中 王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0-502,共3页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鼠脑梗塞面积、神经功能缺失征象及鼠脑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TTC染色、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流式细胞分析和原位末端标记等方法 ,对缺血、缺血再灌注及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进行比较研究。结...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鼠脑梗塞面积、神经功能缺失征象及鼠脑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TTC染色、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流式细胞分析和原位末端标记等方法 ,对缺血、缺血再灌注及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于相同时间点鼠脑梗塞面积较缺血再灌组明显减小 ,仅表现轻度的神经功能缺损 ,且神经细胞的凋亡较缺血再灌组显著减少 (P <0 0 1)。结论 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银杏叶提取物能明显减小鼠脑缺血后脑梗塞面积 ,减轻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 ,显著减少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凋亡数量 ,减缓缺血区神经元损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缺血再灌注 脑损伤 脑保护作用 研究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缺血再灌注鼠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王雪松 阮旭中 刘买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47-950,共4页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鼠脑梗塞面积、神经功能缺失征象及鼠脑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TTC染色、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流式细胞分析和原位末端标记等方法 ,分别对缺血、缺血再灌注及灯盏花素治疗组鼠脑梗塞面积、神经功...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鼠脑梗塞面积、神经功能缺失征象及鼠脑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TTC染色、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流式细胞分析和原位末端标记等方法 ,分别对缺血、缺血再灌注及灯盏花素治疗组鼠脑梗塞面积、神经功能缺失征象、鼠脑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的凋亡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2 4只大鼠缺血 /再灌后TTC染色可见右侧顶叶皮质出现恒定苍白梗塞灶 ,灯盏花素治疗组于相同时间点脑梗塞面积较缺血 /再灌组明显减小 ;缺血 /再灌组大鼠均有明显的神经功能缺失征象 ,而药物治疗组 12只大鼠中只有 3只出现轻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假手术组仅有极少量神经细胞凋亡 ,缺血 90min/再灌 12h、2 4h组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凋亡明显增多 ,灯盏花素治疗组于相同时限内细胞凋亡较缺血 /再灌组显著减少 (P <0 .0 1)。结论 :蛋白激酶C抑制剂灯盏花素能明显减小鼠脑缺血后脑梗塞面积 ,减轻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 ,显著减少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凋亡数量 ,减缓缺血区神经元损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缺血再灌注 脑损伤 脑保护作用 细胞凋亡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风藤新木脂素类成分对缺血再灌注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雪松 王伟 阮旭中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2-625,共4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受体拮抗剂海风藤新木脂素类成分对鼠脑梗死面积、局部脑血流量 (rCBF)及神经功能缺失征象的影响 ,并与传统的PAF受体拮抗剂银杏苦内酯相比较。方法 利用TTC染色结合球积仪、氢清除法组织血流计和临床...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受体拮抗剂海风藤新木脂素类成分对鼠脑梗死面积、局部脑血流量 (rCBF)及神经功能缺失征象的影响 ,并与传统的PAF受体拮抗剂银杏苦内酯相比较。方法 利用TTC染色结合球积仪、氢清除法组织血流计和临床神经功能评分标准等方法 ,分别对缺血、缺血再灌注及海风藤新木脂素类成分、银杏苦内酯治疗组鼠脑梗死面积、rCBF、神经功能缺失征象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海风藤新木脂素类成分、银杏苦内酯药物治疗组脑梗死面积较缺血再灌组明显减小 ,同时药物能改善缺血侧皮质rCBF的下降 ,并显著减轻脑缺血后的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海风藤 新木脂素类 脑保护 神经功能缺损 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小板活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性脑病与门静脉高压侧枝循环形成的关系——CT门静脉造影的监测价值 被引量:11
12
作者 褚倩 李震 +2 位作者 张苏明 胡道予 肖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门静脉造影在门体分流性肝性脑病发病风险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门体分流性肝性脑病患者 2 9例 ,采用WestHaven标准分级后行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 ,对腹腔干、门静脉、下腔静脉及其分支进行三维血管重建。结果 :2 9例患... 目的 :评价螺旋CT门静脉造影在门体分流性肝性脑病发病风险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门体分流性肝性脑病患者 2 9例 ,采用WestHaven标准分级后行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 ,对腹腔干、门静脉、下腔静脉及其分支进行三维血管重建。结果 :2 9例患者中 ,Ⅰ级以食管静脉和胃周静脉曲张为主 ;Ⅱ级和Ⅲ级 :除Ⅰ级表现外 ,以脐周静脉、腹膜后静脉、食管周围静脉曲张和奇静脉扩大为主 ,部分有门静脉 -肝动脉瘘和门静脉栓子形成 ;Ⅳ级出现左肾静脉扩大和胆囊周围静脉曲张 ,均伴门静脉 -肝动脉瘘形成。结论 :螺旋CT门静脉造影对门体分流性肝性脑病发病风险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门静脉高压 侧枝循环 CT 门静脉造影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bcl-xl转基因小鼠外源基因的复制及传代的稳定性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芙蓉 袁慧 +4 位作者 肖文伍 张苏明 赵浩斌 郑新民 魏庆信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15-617,共3页
显微注射法建立转 bcl- xl基因小鼠 ,将 PCR及 Southern- blot检测阳性的小鼠与正常鼠交配并传代 ,然后检测子代中外源基因的遗传情况。结果发现 :10号小鼠传代过程中 PCR阳性率保持稳定 ,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外源基因能够稳定遗传。 ... 显微注射法建立转 bcl- xl基因小鼠 ,将 PCR及 Southern- blot检测阳性的小鼠与正常鼠交配并传代 ,然后检测子代中外源基因的遗传情况。结果发现 :10号小鼠传代过程中 PCR阳性率保持稳定 ,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外源基因能够稳定遗传。 6号小鼠 PCR阳性率呈轻微下降趋势 ,但能够保持相对稳定遗传。 13号和 5号小鼠 PCR阳性率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该二小鼠存在外源基因遗传丢失现象。结果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XL基因 DNA复制 传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后抑郁症状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郑凯 史庭慧 刘晓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05-1007,共3页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66例脑梗死后抑郁症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药物(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6周,对照组32例,未接受上述...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66例脑梗死后抑郁症状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药物(帕罗西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6周,对照组32例,未接受上述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Zung量表评分,HAMD评分,ADL评分及血小板5-羟色胺测定。结果:两组Zung量表、HAMD评分治疗后减分明显,ADL评分明显增加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ADL评分增加更明显,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伴抑郁症状的脑梗死患者血小板5-HT含量较低,应用联合治疗后,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的有效率为70%以上,血小板5-HT含量进一步下降。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症状有较好的疗效。血小板5-HT含量可作为早期诊断抑郁症状的实验室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抑郁症状 5-羟色胺 心理治疗 帕罗西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肖文伍 邹亚芬 +2 位作者 刘登华 傅新巧 张苏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3-596,共4页
目的 寻求一种体外稳定培养早期胚胎的方法。方法 比较了不同培养基 (M16、G1、CZB)从受精卵到囊胚的培养效果 ,并对CZB做了加糖与不加糖、加BSA与 15%FBS的比较研究。对体外形成的囊胚做细胞记数以评估胚胎的质量。结果 CZB无论加... 目的 寻求一种体外稳定培养早期胚胎的方法。方法 比较了不同培养基 (M16、G1、CZB)从受精卵到囊胚的培养效果 ,并对CZB做了加糖与不加糖、加BSA与 15%FBS的比较研究。对体外形成的囊胚做细胞记数以评估胚胎的质量。结果 CZB无论加糖还是不加糖 ,均能有效克服 2 细胞阻滞 (70 0 %~ 84 6% ) ,加糖CZB囊胚形成率(46 1%~ 50 0 % )更高。受精卵一直在无糖CZB中培养与第 3d后转入加糖CZB培养的桑椹胚和囊胚形成率无显著性差异。CZB中加BSA和 15%FBS的培养效果相当。体外培养形成的囊胚较体内发育有迟滞现象 ,但是细胞记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于昆明小鼠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 ,CZB是较M16、G1更适合的培养基 ,且CZB中从一开始就应该加糖。CZB中加BSA足可取代FB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胚胎 体外培养 培养基 2-细胞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薛峥 王雪松 阮旭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287-2290,共4页
目的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应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缺血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ICAM-1在假手术组... 目的灯盏花素对大鼠脑缺血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应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缺血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ICAM-1在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呈低表达;单纯缺血组(缺血90min)ICAM-1表达上调(P<005);缺血再灌注组(缺血90min再灌24h)脑组织ICAM-1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单纯缺血组(P<001);灯盏花素治疗组于相同时限ICAM-1表达与单纯缺血、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显著下调(P<001)。大鼠脑组织ICAM-1mRNA在假手术组呈低表达;单纯缺血组ICAM-1mRNA水平显著上调(P<001);药物治疗组于相同时限ICAM-1mRNA水平显著低于单纯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灯盏花素下调细胞间粘附分子-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减轻缺血后再灌注损伤,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脑缺血 细胞间粘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7章脑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管理 被引量:8
17
作者 范玉华 党超 +8 位作者 余剑 陈红兵 段建刚 莫大鹏 朱文浩 欧阳馥冰 王博 曾进胜 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工作委员会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9期1030-1035,共6页
CVT发病率低,但临床漏诊及误诊率高。提高对CVT的认识,及时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本章节介绍CVT的诊断和治疗流程,包括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抗凝药物的选择和疗程、血管内治疗的选择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
关键词 脑静脉血栓形成 诊断 治疗 抗凝治疗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醇用于脑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凯 卜碧涛 +1 位作者 史庭慧 刘建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10期1179-1180,共2页
目的研究甘露醇在脑出血急性期的每天用药次数、单次剂量及疗程,观察其降低颅内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脑出血患者197例分为A、B组。A组142例,给予20%甘露醇125 mL,iv,q 6 h;B组55例,给予20%甘露醇250 mL,iv,q 6 h。连续使用14 d。所... 目的研究甘露醇在脑出血急性期的每天用药次数、单次剂量及疗程,观察其降低颅内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脑出血患者197例分为A、B组。A组142例,给予20%甘露醇125 mL,iv,q 6 h;B组55例,给予20%甘露醇250 mL,iv,q 6 h。连续使用14 d。所有病例均按斯堪底维亚神经评分表(简称SS)评分,并动态监测临床疗效及其对尿素氮(BUN)、肌酐(Cr)等的变化和血尿情况。结果A、B组在使用不同剂量的甘露醇后其临床疗效基本相同,对尿素氮、肌酐影响不明显,A、B组出现血尿概率分别为53.5%和85.5%。结论临床上脑出血急性期应用甘露醇有效,剂量对神经功能评分有明显影响,低剂量对肾功能的影响较小,建议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出血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风藤酮治疗脑梗死的活体磁共振成像与波谱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小姗 狄晴 +2 位作者 曹辉 张颖冬 王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24-1327,共4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海风藤酮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并与传统的PAF受体拮抗剂银杏苦内酯相比较。方法采用磁共振成像与波谱技术原位动态观察海风藤酮对活体鼠脑组织损害程度、神经递质方面的影响。分别对缺血再灌注... 目的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受体拮抗剂海风藤酮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并与传统的PAF受体拮抗剂银杏苦内酯相比较。方法采用磁共振成像与波谱技术原位动态观察海风藤酮对活体鼠脑组织损害程度、神经递质方面的影响。分别对缺血再灌注组及海风藤酮、银杏苦内酯治疗组鼠脑组织缺血、水肿及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与乳酸(Lac)等代谢产物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缺血60m in再灌注1、3、6 h海风藤酮均能减小高信号区的体积,有效减少脑缺血后Lac/(PCr+Cr)比值的上升和NAA/(PCr+Cr)比值的下降,与银杏苦内酯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缺血再灌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海风藤酮与传统的PAF受体拮抗剂银杏苦内酯均具有明显的缺血后脑保护作用,磁共振成像与波谱技术可为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脑保护剂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精确的神经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脑缺血 海风藤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翻身固定带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20
作者 陶新学 魏艳芳 +2 位作者 陈黛琪 李玲 历春玲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期78-79,共2页
目的为减轻护士工作强度,预防患者压疮发生。方法自制多功能翻身固定带,对20例需翻身的患者定时 (2~3h)翻身,观察翻患者身的效果,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应用翻身固定带翻身后患者体位固定,无1例新 发压疮,患者满意度100%,护士... 目的为减轻护士工作强度,预防患者压疮发生。方法自制多功能翻身固定带,对20例需翻身的患者定时 (2~3h)翻身,观察翻患者身的效果,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应用翻身固定带翻身后患者体位固定,无1例新 发压疮,患者满意度100%,护士翻身操作省时省力。结论多功能翻身带临床应用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护理人 员的工作强度及提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翻身固定带 压疮 革新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