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GF-βRⅡ、NF-κB在肺癌中的表达及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计数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颜临丽 李娜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0-604,609,共6页
目的通过对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RⅡ)、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s)计数的研究,探讨三者与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GF-βRⅡ蛋白、NF-... 目的通过对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RⅡ)、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s)计数的研究,探讨三者与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GF-βRⅡ蛋白、NF-κB蛋白及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在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①TGF-βRⅡ蛋白的表达在肿瘤组织中明显降低(P<0.01),其表达下调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均P<0.05)。②NF-κB蛋白的表达在肿瘤组织中明显增强(P<0.01),其表达增强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1,P<0.05)。③TAMs在肿瘤间质内浸润数量明显增多(P<0.01),并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P<0.01)。④TGF-βRⅡ蛋白与NF-κB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NF-κB蛋白的表达与TAMs的浸润数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 TGF-βR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促进肺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对肺腺癌发生或进展可能影响更大;NF-κB可能通过下调TGF-βRⅡ的表达、吸引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至肿瘤间质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且这种作用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具有较普遍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 NF-ΚB 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性腺外卵黄囊瘤40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曹钟 钟佳良 +2 位作者 朱贤海 杨志勇 敖启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91-995,999,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性腺外卵黄囊瘤(extragonadal yolk sac tumor,eYST)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来源、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原发性eYST的临床病理资料、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 目的探讨原发性性腺外卵黄囊瘤(extragonadal yolk sac tumor,eYST)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来源、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原发性eYST的临床病理资料、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40例eYST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6个月~42岁,平均12岁,≥12岁者17例,占42.5%。肿瘤分别位于纵隔16例(40.0%)、骶尾12例(30.0%)、腹膜后5例(12.5%)、松果体4例(10.0%)、阴道3例(7.5%)。40例患者中32例为纯YST(80.0%),8例(20.0%)含有1~2种其他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GCT)成分。结论原发性eYST少见,纵隔和骶尾是eYST最常见的解剖部位;发生在纵隔的肿瘤患者大部分限于成年男性,患者平均年龄明显大于骶尾、腹膜后、松果体和阴道肿瘤的患者(P〈0.05),发生在其他部位的eYST多限于青春期前的儿童;一些成人eYST的病例包含其他类型的GCT成分,儿童eYST总是为纯YST;eYST表现出多形性的组织学特征,结合免疫表型对明确诊断、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囊瘤 性腺外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朱朋成 晏菲 +2 位作者 马燕凌 敖启林 邓仲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8-531,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EAML)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生物学行为的判定。方法复习6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选取典型病变蜡块进行相关标记物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指标主要包括HMB45、... 目的探讨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EAML)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生物学行为的判定。方法复习6例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选取典型病变蜡块进行相关标记物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指标主要包括HMB45、Melan-A和SMA。并依据相应的分级体系对6例进行生物学行为判定。结果 6例中女性4例,男性2例;年龄从21岁到58岁,平均年龄36.2岁;4例来源于肾脏,2例来自于肝脏;肿瘤大小从5 cm到18 cm不等。临床上无远处转移证据。镜下见肿瘤主要由弥漫的上皮样肿瘤细胞构成,细胞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型性,胞质丰富,呈弱嗜酸性或透明状。免疫组化示HMB45、Melan-A和SMA均有阳性表达。生物学行为判定,5例属于不确定恶性潜能范畴,1例为恶性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结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属于不确定恶性潜能的肿瘤,极少病例依据组织学特点可以判定为恶性肿瘤。这种依据组织学特点定性的体系有助于临床采取正确积极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体-假乳头状肿瘤32例临床病理分析及TFE3表达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曹钟 魏建国 +3 位作者 岑红兵 秦灵芝 廖伟 敖启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 SP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转录因子E3(transcription factor E3, TFE3)表达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2例胰腺SPN中TFE3、β-catenin、CD10、CK、vimentin、...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 SPN)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转录因子E3(transcription factor E3, TFE3)表达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2例胰腺SPN中TFE3、β-catenin、CD10、CK、vimentin、Syn、CD56、AR、PR的表达,40例胰腺非SPN分别为17例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 NET)、15例导管腺癌(duct adenocarcinoma, DACC)、3例腺泡细胞癌(acinar cell carcinoma, ACC)、3例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NEC)和2例胰母细胞瘤作为对照组,分析TFE3在SPN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β-catenin、CD10、CK、vimentin、Syn、CD56、AR、PR在胰腺SPN和非SPN中均呈不同程度表达。32例胰腺SPN中TFE3阳性位于肿瘤细胞核,其中28例呈弥漫强阳性,4例呈局部阳性,阳性率为100.0%(32/32);胰腺非SPN中有3例NET、1例NEC和1例ACC呈TFE3阳性,阳性率为12.5%(5/4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TFE3对胰腺SP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87.5%。TFE3、β-catenin和CD10三者联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8%和100.0%,优于TFE3和TFE3联合β-catenin或CD10检测。结论 TFE3在肿瘤细胞核中呈强阳性表达模式是胰腺SPN独特的免疫表型特征;TFE3联合β-catenin、CD10检测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可以作为诊断胰腺SPN的重要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TFE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合成酶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曹钟 岑红兵 +3 位作者 郑昌旭 夏丹萍 万勇汉 敖启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7-199,共3页
近年来,随着对恶性肿瘤的深入研究,在人类许多恶性肿瘤细胞中发现脂肪酸合成增加,而过去人们认为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是正常的能量合成形式。该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使肿瘤细胞的内源性脂肪酸的生物... 近年来,随着对恶性肿瘤的深入研究,在人类许多恶性肿瘤细胞中发现脂肪酸合成增加,而过去人们认为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是正常的能量合成形式。该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使肿瘤细胞的内源性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发生了明显变化,后者可对肿瘤细胞的生存产生重要的作用,提供了肿瘤细胞生存所需的能量及结构物质,而且与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这些发现让人们对FASN产生新的认识,使得该酶的研究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其可能对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该文现就其目前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合成酶 癌症 调控机制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A13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6
作者 柯晓康 敖启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19-1122,共4页
Gα13是G蛋白G12亚家族中的一员,由G蛋白α亚基13(GNA13)基因编码,该基因位于人类17号染色体上,功能包括调控细胞的形态、收缩、迁移和分化成熟等。GNA13与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并介导细胞增殖、分化和肿瘤性转化;其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 Gα13是G蛋白G12亚家族中的一员,由G蛋白α亚基13(GNA13)基因编码,该基因位于人类17号染色体上,功能包括调控细胞的形态、收缩、迁移和分化成熟等。GNA13与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并介导细胞增殖、分化和肿瘤性转化;其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能调控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且在不同的恶性肿瘤中,GNA13的表达及其意义不尽相同,确切的机制尚需进一步分析。该文着重对GNA13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A13 Gα13 信号通路 恶性肿瘤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Ezrin和CD44v6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王静 韩义明 +1 位作者 王国平 敖启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Ezrin和CD44v6的表达及其与肺癌各种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zrin及CD44v6的表达。结果Ezrin的表达程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TNM分期(P=0.004)和淋巴结转移(P=0.00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Ezrin和CD44v6的表达及其与肺癌各种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zrin及CD44v6的表达。结果Ezrin的表达程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TNM分期(P=0.004)和淋巴结转移(P=0.003)密切相关;CD44v6的表达程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TNM分期(P=0.012)和淋巴结转移(P=0.010)密切相关;Ezrin和CD44v6两者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68,P=0.000)。结论Ezrin和CD44v6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TNM分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Ezrin和CD44v6有助于判断肺癌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转移 EZRIN CD44V6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13例 被引量:7
8
作者 曹钟 魏建国 +4 位作者 岑红兵 袁晓露 周刚 赵建红 敖启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95-500,共6页
目的:探讨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的临床病理特征、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为正确的诊断、避免误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13例LC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学特点并将LCA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目的:探讨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的临床病理特征、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为正确的诊断、避免误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13例LCA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学特点并将LCA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同时将5例海绵状血管瘤和4例正常脾窦岸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13例LCA患者包括7名男性和6名女性,年龄从39~70岁,平均54.2岁,中位年龄55岁,这些肿瘤患者中,6例伴有腹腔内恶性、良性肿瘤或者炎症,7例由体格检查被偶然发现。肿瘤标本大体观发现脾内含有直径为0.5~6.2 cm孤立性或者多发性灰白色结节。肿瘤组织学特征为由相互吻合的血管腔隙构成,血管腔隙内排列丰富的、从圆形到立方状窦岸细胞,并延伸到血管腔,通常可以看到在肿瘤的一些区域中,覆盖于乳头状结构中的窦岸细胞延伸到血管腔内,在血管腔中还可以辨认出另外一种组织细胞样细胞,大小比窦岸细胞大,两种细胞均未显示细胞学非典型性。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所有病例中的窦岸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标记物(如CD21、CD31、CD68、多克隆FⅧRAg和ERG)呈阳性表达,而这些细胞对CD8、CD34和WT-1呈阴性表达,表明LCA中的窦岸细胞的免疫表型与对照组不同。结论:LCA是一种良性病变,多发生在老年人,它的病因尚不清楚,然而,由于在一些病例中伴随的其他肿瘤或炎症,因此免疫失调可能和该肿瘤存在关联,LCA中的窦岸细胞在免疫组织化学中呈内皮细胞-组织细胞混合性表型,因此这些细胞可能具有介于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之间的特征,强调组织学检查和免疫表型对诊断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岸细胞血管瘤 免疫表型分型 病理学 临床 诊断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SDF-1信号轴在低氧诱导祖细胞迁移和黏附中的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梅 揭伟 +1 位作者 吴秋良 敖启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65-2170,共6页
目的:分析低氧对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及间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表达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即是否存在HIF-1α/SDF-1信号轴)及其在低氧诱导祖细胞迁移和黏附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磁珠分离纯化SD大鼠外周血CD34/... 目的:分析低氧对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及间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表达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即是否存在HIF-1α/SDF-1信号轴)及其在低氧诱导祖细胞迁移和黏附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磁珠分离纯化SD大鼠外周血CD34/CXCR4阳性祖细胞,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及ELISA法检测不同低氧时间HIF-1α和SDF-1在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的表达,迁移和黏附实验检测常氧组、低氧组、HIF-1α抑制剂2-甲氧雌二醇(2ME2)组、SDF-1中和抗体组及同时加2ME2和SDF-1中和抗体组祖细胞的迁移指数和黏附率。结果:HIF-1α和SDF-1的表达与低氧时间有关,低氧12h时二者表达到峰值(均P<0.01),应用2ME2可使SDF-1表达下调(P<0.05),应用2ME2或SDF-1中和抗体后均下调祖细胞的迁移指数和黏附率(P<0.05)。结论:低氧可诱导肺动脉内皮细胞HIF-1α及受其调控的下游因子SDF-1的表达,提示HIF-1α与SDF-1存在信号调节关系。HIF-1α/SDF-1信号轴在介导祖细胞迁移和黏附至肺动脉内皮细胞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低氧诱导因子-1Α 间质细胞衍生因子1 祖细胞 肺动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脑膜血管周细胞瘤中STAT6、PAX8和CD34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曹钟 魏建国 +3 位作者 岑红兵 袁晓露 夏丹萍 敖启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9-671,共3页
目的探讨STAT6、PAX8和CD34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M-HP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M-HPC、22例神经鞘瘤、25例脑膜瘤以及10例肿瘤旁正常... 目的探讨STAT6、PAX8和CD34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M-HP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6例M-HPC、22例神经鞘瘤、25例脑膜瘤以及10例肿瘤旁正常脑膜组织中STAT6(单/多克隆)、PAX8及CD34的表达。比较STAT6、PAX8和CD34在诊断M-HPC及其相似肿瘤中的价值。结果不论单/多克隆抗体,26例M-HPC中STAT6均呈弥漫核强阳性,阳性率为100%(26/26);57.7%(15/26)的SFT/脑膜HPC中PAX8呈核阳性;92.3%(24/26)的M-HPC中CD34呈膜阳性;而在其他类型肿瘤及脑膜组织中所有抗体均阴性。相比PAX8和CD34,STAT6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M-HPC是一种罕见的纤维母细胞软组织肿瘤。特别是不典型病例,其形态学谱容易与其他间充质肿瘤混淆。相比PAX8和CD34,STAT6单/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能够更好地阐明M-HPC的免疫表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脑膜血管周细胞瘤 单克隆/多克隆抗体 STAT6 PAX8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中GRIA2和STAT6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曹钟 魏建国 +2 位作者 岑红兵 秦灵芝 敖启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94-1199,共6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中离子型谷氨酸受体2 (ion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2,GRIA2)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6,STAT6)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中离子型谷氨酸受体2 (ion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2,GRIA2)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6,STAT6)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SFT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48例SFT及60例其他软组织肿瘤中GRIA2、STAT6、PAX8和CD34的表达。比较上述标志物在诊断和鉴别诊断SFT中的价值。结果 (1)在SFT中,GRIA2和STAT6的阳性率分别为91. 7%(44/48)和95. 8%(46/48),在对照组中两者阳性率分别为3. 3%(2/60)和11. 7%(7/60),两种标志物在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均<0. 05)。GRIA2和STAT6在SFT中表达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1. 7%(44/48)、96. 7%(58/60); 95. 8%(46/48)、88. 3%(53/60)。(2)在SFT中,CD34、PAX8、BCL-2和CD99的阳性率分别为81. 3%(39/48)、45. 8%(22/48)、66. 7%(32/48)和60. 4%(29/48),上述4种标志物分别与GRIA2和STAT6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3)在SFT中,GRIA2和STAT6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复发、恶性与否无关(P均> 0. 05)。结论 GRIA2和STAT6在SFT中分别呈细胞质和细胞核阳性的表达模式,是SFT独特的免疫学特征,采用两种标志物可以作为强有力的辅助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离子型谷氨酸受体2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63及TβR-Ⅱ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彩红 敖启林 +2 位作者 冯笑山 郝曙光 吴丽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通过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及其癌组织标本中P63及转化生长因子受体Ⅱ型(TβR-Ⅱ)蛋白表达的研究,探讨两者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63及TβR-Ⅱ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鳞状上皮和轻、中、重度非... 目的通过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及其癌组织标本中P63及转化生长因子受体Ⅱ型(TβR-Ⅱ)蛋白表达的研究,探讨两者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63及TβR-Ⅱ蛋白在正常食管黏膜鳞状上皮和轻、中、重度非典型增生鳞状上皮以及鳞状细胞癌组织共162例中的表达。结果在食管正常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鳞状上皮及其癌组织中P63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呈递增趋势(P<0.01),TβR-Ⅱ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则呈递减趋势(P<0.01)。P63和TβR-Ⅱ蛋白的表达与性别无关(均P>0.05),但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均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63和TβR-Ⅱ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状上皮各级病变呈负相关(rs=-0.498,P<0.05)。结论P63和TβR-Ⅱ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癌变及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二者表达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和预测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癌前病变 P63 TβR-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窦型血管外皮瘤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钟 岑红兵 +4 位作者 赵建红 袁晓露 朱贤海 魏建国 敖启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07-1410,共4页
目的探讨鼻窦型血管外皮瘤(sinonasal-type hemangiopericytoma,S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SH行HE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性,48岁。例2女性,82岁。2例临床... 目的探讨鼻窦型血管外皮瘤(sinonasal-type hemangiopericytoma,S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SH行HE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性,48岁。例2女性,82岁。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鼻塞、鼻出血、头痛等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组织学分析SH肿瘤表面被覆呼吸上皮,肿瘤由一致性短梭形细胞构成,呈席纹状或漩涡状生长模式排列;肿瘤细胞围绕呈"鹿角样"、不规则形或裂隙样血管,呈典型的"血管外皮瘤样"外观。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MA、vimentin、β-catenin和Cyclin D1均呈弥漫强阳性;D2-40、CD99、BCL-2、CD117、CK、desmin和EMA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均﹤2%。结论 SH是鼻腔罕见的软组织肿瘤,不同于其他部位的血管外皮瘤,其生物学行为特征性呈现出交界性恶性潜能。形态学上应与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瘤等鉴别,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型 血管外皮瘤 临床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黏液性囊腺癌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钟 梅俊 +2 位作者 岑红兵 敖启林 秦灵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9-240,共2页
患者女性,56岁。因发现右侧乳腺包块4年余入院。体检:右侧乳腺外侧9点钟方向可触及质地较硬包块,境界不甚清楚,活动度较差,无压痛,无乳头溢液,无橘皮征,双侧腋窝可扪及质软样组织。余无异常发现。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黏液性囊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中Claudin5和Claudin7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钟 魏建国 +3 位作者 岑红兵 刘立红 常慧芳 敖启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22-1125,共4页
目的探讨Claudin5和Claudin7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20例SPN和23例NET中β-catenin、CD10、CK、vim... 目的探讨Claudin5和Claudin7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20例SPN和23例NET中β-catenin、CD10、CK、vimentin、CD99、NSE、Syn、PR、Claudin5和Claudin7的表达。结果 (1)在SPN和NET中β-catenin、CD10、CK、vimentin、CD99、NSE、Syn、PR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其中,β-catenin和CD10在SPN和NET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诊断SPN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52.2%;CD10诊断SPN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69.6%。其余6种标志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laudin5在SPN中的阳性率为100%(20/20),明显高于NET(13.0%,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诊断SPN的特异性(100%)和敏感性(87.0%)均高于β-catenin和CD10。(3)Claudin7在胰腺NET中的阳性率为100%(23/23),而在所有SPN中均不表达;其诊断NET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为100%。结论 Claudin5和Claudin7分别在SPN和NET中呈肿瘤细胞胞膜阳性表达模式,是两者的免疫组化特征。联合检测Claudin5、β-catenin、CD10和Claudin7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SPN和N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Claudin5 Claudin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游离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
16
作者 王敏 徐钏铭 +2 位作者 黄磊 刘卫硕 敖启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9-253,共5页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浆及组织中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的特点,检测血浆游离FHIT基因的LOH在NSCLC研究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浆及组织中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的特点,检测血浆游离FHIT基因的LOH在NSCLC研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银染法检测69例NSCLC患者(手术前、后)血浆和新鲜癌组织标本中FHIT基因的3个微卫星位点D3S1300、D3S1234、D3S4103的LOH,并进行比较;15例肺良性病变患者静脉血、组织标本及5例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标本作对照。对应的组织病理切片进行FHIT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NSCLC患者术前血浆和组织FHIT基因的3个微卫星位点上LOH阳性率分别为53.6%(37/69例)、72.5%(50/69例),其共同检出率达74.0%(37/50例)。肺良性病变及健康人血浆中未检出该基因突变,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FHIT基因LOH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相比,血浆更易检测到FHIT基因的LO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术前血浆FHIT基因LOH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同一患者血浆FHIT基因的LOH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在78.3%(54/69)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检测出FHIT蛋白表达缺失,而在FHIT蛋白表达缺失的54例肿瘤组织中,有39例患者血浆FHIT基因存在1个或2个上述微卫星位点的LOH。结论NSCLC患者血浆与肿瘤组织中FHIT基因LOH有较高的一致性变化;LOH可能是NSCLC肿瘤组织FHIT蛋白表达下调的重要机制之一,血浆FHIT基因的LOH检测对于评估肺癌的预后、转移具有潜在的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性缺失 游离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 血浆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中INSM1和SOX11的表达及意义
17
作者 曹钟 岑红兵 +4 位作者 赵建红 梅俊 秦灵芝 廖伟 敖启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5-581,共7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insulinoma associated protein 1,INSM1)和SRY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11(SRY-related high-mobility group box 11,SOX11)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PNET)和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insulinoma associated protein 1,INSM1)和SRY相关高迁移率族盒蛋白11(SRY-related high-mobility group box 11,SOX11)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PNET)和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PN)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56例PNET、42例SPN、16例导管腺癌(ductal adenocarcinoma,DACC)和8例腺泡细胞癌(acinar cell carcinoma,ACC)中检测INSM1、SOX11、Syn、CgA、CD56、β-catenin和CD99,比较INSM1和SOX11的组合与传统标记物(Syn、CgA、CD56、β-catenin和CD99)在诊断和鉴别诊断PNET和SPN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56例PNET中,INSM1表达于肿瘤细胞及胰岛细胞核,其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1.07%(51/56);42例SPN、16例DACC和8例ACC均未见INSM1的阳性信号。INSM1在PNET中的阳性表达率与SPN、DACC和ACC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42例SPN中,SOX11的阳性信号位于肿瘤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为92.86%(39/42);56例PNET中,SOX11的阳性表达率为8.93%(5/56),其阳性信号位于3例G 1型和2例G 3型PNET;16例DACC、8例ACC及肿瘤旁的正常胰腺组织均未见SOX11阳性信号;SOX11在SPN中的阳性表达率与PNET、DACC和ACC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INSM1(+)/SOX11(-)免疫表型对PNET的敏感度为85.71%,与CD56(57.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Syn(80.36%)和CgA(71.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特异度为100.00%,与Syn(42.86%)和CD56(47.6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CgA(92.8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SM1(-)/SOX11(+)免疫表型对SPN的敏感度为92.86%,与β-catenin(90.48%)和CD99(85.7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特异度为96.43%,与CD99(48.2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β-catenin(10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PNET和SPN中,INSM1和SOX11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分级及转移)无关(P均>0.05)。结论:在PNET和SPN中,INSM1和SOX11分别呈阳性的表达模式有助于区分两种肿瘤,两者组合在敏感度和特异度方面优于一些传统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记 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 胰腺肿瘤 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 SRY相关高迁移率族盒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柯晓康 敖启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08-1012,共5页
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是一种起病隐匿、侵袭性强的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因确诊时临床分期晚,多处于病变进展阶段,长期生存率低,能快速对MCL做出精准的诊断显得至关重要。以下主要从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展开综述。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诊断 治疗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奇异间质细胞的脾错构瘤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柯晓康 张清平 敖启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4-815,共2页
患者女性,42岁,上腹及双肋下疼痛不适半个月余。专科体检示: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腹部CT示:(1)脾脏见团块样异常密度影,大小4.7cm×3.7cm,动脉期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期等密度,考虑脾脏内占位;(2)胆囊内稍高... 患者女性,42岁,上腹及双肋下疼痛不适半个月余。专科体检示: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腹部CT示:(1)脾脏见团块样异常密度影,大小4.7cm×3.7cm,动脉期可见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期等密度,考虑脾脏内占位;(2)胆囊内稍高密度影,考虑结石可能(图t)。磁共振一胆道成像示:(1)脾脏内呈等T1等r12信号,大小4.0cm×3.2cm,考虑肿瘤或肿瘤样病变;(2)胆囊内胆汁淤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瘤 错构瘤 奇异间质细胞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