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重症化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晓晶 宁琴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401-404,412,共5页
重型乙型肝炎是由HBV感染后导致的重型肝炎,是一种因肝细胞大量坏死而出现严重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凶险,进展迅速,预后不良。我国每年约有20~30万的乙型肝炎患者因重型肝炎等终末期肝病死亡[1]。目前,重症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 重型乙型肝炎是由HBV感染后导致的重型肝炎,是一种因肝细胞大量坏死而出现严重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凶险,进展迅速,预后不良。我国每年约有20~30万的乙型肝炎患者因重型肝炎等终末期肝病死亡[1]。目前,重症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尚不甚明了,临床上仍缺乏敏感、特异和切实可行的综合评估体系,以及特异、有效的治疗靶点和干预手段。近年来,针对乙型肝炎重症化的发病机制、早期临床监测以及防治方法均有不少新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肝炎 重型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衰竭的免疫和分子治疗 被引量:3
2
作者 习东 宁琴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369-1371,共3页
肝衰竭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针对各种肝衰竭相关细胞因子、受体的分子治疗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肝衰竭的免疫治疗包括促进肝细胞再生、胸腺肽免疫调节等,免疫调节治疗结合传统治疗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肝衰竭动物模型研究... 肝衰竭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针对各种肝衰竭相关细胞因子、受体的分子治疗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肝衰竭的免疫治疗包括促进肝细胞再生、胸腺肽免疫调节等,免疫调节治疗结合传统治疗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肝衰竭动物模型研究表明,导入ARC蛋白、肝细胞核因子4,可以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功能的恢复。靶向肝衰竭发病相关分子(纤维介素蛋白、凋亡相关分子、转化生长因子β、骨桥蛋白、核因子-κB、Toll样受体等)的阻断治疗,成功治愈了肝衰竭动物模型。目前分子治疗研究尚处于实验室阶段,为肝衰竭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缺乏临床研究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分子治疗 免疫治疗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T-N24穿膜融合多肽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邓豫 王桂华 +5 位作者 左学良 董硕 金源 李维娜 龚建平 胡俊波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7期843-845,共3页
目的观察TAT-N24穿膜融合多肽抑制前列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用纯化的TAT-N24穿膜融合多肽处理前列癌PC3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进程的改变,BrdU掺入法检测其对细胞DNA合成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AKT蛋白的磷酸水平... 目的观察TAT-N24穿膜融合多肽抑制前列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用纯化的TAT-N24穿膜融合多肽处理前列癌PC3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进程的改变,BrdU掺入法检测其对细胞DNA合成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AKT蛋白的磷酸水平的变化。结果①细胞周期分布:空白组G0/G1期(56.9±6.1)%,S期(27.0±2.3)%,G2/M期(16.1±1.3)%;对照多肽组G0/G1期(57.9±4.8)%,S期(24.2±3.1)%,G2/M期(27.8±1.4)%;TAT-N24组G0/G1期(68.6±5.4)%(P<0.05),S期(19.4±1.5)%(P<0.05),G2/M期(12.3±1.4)%。②BrdU阳性细胞为空白组(37.9±3.2)%,对照多肽组(36.2±4.1)%,TAT-N24组(21.5±2.4)%(P<0.05);③AKT磷酸化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AT-N24穿膜融合多肽能有效阻滞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并抑制其DNA合成。TAT-N24穿膜融合多肽有望成为有效的治疗前列腺癌的分子靶向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T-N24穿膜融合多肽 前列腺癌细胞 分子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