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创伤护士核心能力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刘湘萍 谢拉 +4 位作者 黄子菁 冯梅 吴玉洁 程晶 邢年路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62-67,共6页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护士核心能力类别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开展相关培训以提升急诊创伤护士核心能力提供参考。方法2024年8-12月,选取全国22个省市的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急诊创伤护士93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护士核心能力类别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开展相关培训以提升急诊创伤护士核心能力提供参考。方法2024年8-12月,选取全国22个省市的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急诊创伤护士93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护士核心能力量表、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对急诊创伤护士核心能力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其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急诊创伤护士核心能力得分为102.0(84.0,126.0)分,分为基础组(28.1%)、进阶组(44.7%)和专业组(27.2%)3个潜在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医院等级、是否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参加过创伤护理培训、创伤工作年限和工作投入是急诊创伤护士核心能力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急诊创伤护士核心能力存在群体异质性,护理管理者可根据急诊创伤护士核心能力剖面类型特征及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性培训,以提高急诊创伤护士的核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创伤护士 核心能力 工作投入 消极应对 积极应对 潜在剖面分析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级制护理小组为单位排班模式在急诊科的实践 被引量:7
2
作者 刘雪晴 黄素芳 +1 位作者 鲁巧梅 吴菁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1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实施以层级制护理小组为单位排班模式对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根据在岗护理人员的的职称、年资、学历、实际工作能力、经验和责任心进行新老、强弱合理搭配,组建层级制护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班。... 目的探讨急诊科实施以层级制护理小组为单位排班模式对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根据在岗护理人员的的职称、年资、学历、实际工作能力、经验和责任心进行新老、强弱合理搭配,组建层级制护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班。连续2年后从患者投诉、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4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层级制小组排班后患者投诉、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由13例次、2起、2起减少至4例次和0,患者满意度由93.1%升至98.1%。结论以层级制护理小组为单位排班模式有利于护理人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升综合素质,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层级制护理 护理小组 排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励艺术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汤晓丹 张冬林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6期55-56,共2页
根据急诊护理人员对激励的需求,综合运用文化激励、目标激励、成就激励和教育激励进行护理管理。结果显示激励艺术的应用增强了护理群体内聚力,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了较大的提升,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 根据急诊护理人员对激励的需求,综合运用文化激励、目标激励、成就激励和教育激励进行护理管理。结果显示激励艺术的应用增强了护理群体内聚力,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了较大的提升,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提高了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激励机制 护理管理 内聚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气分析酸碱失衡三步判断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谢拉 黄素芳 吴前胜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 :评价血气分析酸碱失衡三步判断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六步法组护士和三步法组护士在培训后当天每人分析5个案例,记录判断每个案例所需的时间及正确与否。一周后两组护士再分析另外5个案例,记录同样的指标... 目的 :评价血气分析酸碱失衡三步判断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六步法组护士和三步法组护士在培训后当天每人分析5个案例,记录判断每个案例所需的时间及正确与否。一周后两组护士再分析另外5个案例,记录同样的指标。观察两组护士对两种血气分析方法的掌握和遗忘情况。结果 :血气分析酸碱失衡三步判断法分析案例比六步法耗时短,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授课一周后,六步法组分析案例的错误率(11.9%)明显高于三步法组(4.8%),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血气分析酸碱失衡三步判断法比经典六步法更适合急诊科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气分析 低年资护士 三步法 六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护理人员格林模式手卫生管理实践 被引量:15
5
作者 程晶 刘雪晴 +1 位作者 陈珍妮 谭昆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63-65,共3页
目的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效率。方法以格林模式为理论框架,对22名急诊科护理人员通过现场观察和访谈法,对影响其手卫生行为的倾向、强化及促成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手卫生总体... 目的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效率。方法以格林模式为理论框架,对22名急诊科护理人员通过现场观察和访谈法,对影响其手卫生行为的倾向、强化及促成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手卫生总体执行率及5个环节执行率、3个环节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P<0.01);快速手消毒剂每床日使用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将格林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手卫生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效率,为防范医院感染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急诊科 手卫生 格林模式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急诊标准化急救流程的临床实践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慧羚 李莹 +1 位作者 柯键 江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0,56,共5页
目的探讨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急诊标准化急救流程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急诊科就诊的疑似暴发性心肌炎患者80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流程实施救治及护理,观察组按照科室构建的暴发性心肌炎标准... 目的探讨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急诊标准化急救流程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急诊科就诊的疑似暴发性心肌炎患者80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流程实施救治及护理,观察组按照科室构建的暴发性心肌炎标准化急救流程实施救治及护理。结果对照组31例、观察组40例完成研究。观察组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确诊患者急诊候诊时间及实施前后急诊科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实施标准化急救流程后急诊医护人员安全态度的安全氛围、管理感知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急诊标准化急救流程的建立与实施,有利于早期筛查识别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缩短急诊候诊时间及停留时间,可提高患者救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心肌炎 标准化流程 急救流程 预检分诊 预警筛查 急诊救治 候诊时间 安全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活动受限的概念分析与启示
7
作者 蔡国旗 柯键 +5 位作者 熊杰 邹灯秀 邓娟 肖琦 李苏雅 胡玉兰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34,共6页
目的 明确患者活动受限的定义及其内涵。方法 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活动受限的相关文献,采用概念分析法对活动受限进行概念分析。结果 活动受限定义属性分为躯体功能减退、日常活动能力下降、社会参与局限3个方面。前因主要分为病变... 目的 明确患者活动受限的定义及其内涵。方法 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活动受限的相关文献,采用概念分析法对活动受限进行概念分析。结果 活动受限定义属性分为躯体功能减退、日常活动能力下降、社会参与局限3个方面。前因主要分为病变损伤、运动障碍感知、环境制约;后果主要包括健康风险增加、负面情绪增长、社交功能障碍。评价指标包括综合活动受限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论 活动受限概念的明晰有利于全面评估患者活动受限情况,合理制订康复计划,明晰活动受限成因,科学实施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活动受限 运动障碍 运动认知功能减退综合征 躯体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社会参与 概念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澳大利亚预检系统在急诊创伤患者分诊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江敏 邹灯秀 +3 位作者 郭春玲 王凤霞 王红丽 黄素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2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澳大利亚预检系统(Australian Triage Scale,ATS)在急诊创伤患者分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组织专业人员对澳大利亚预检系统进行翻译,并结合我国临床工作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改进。将178例批量创伤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8... 目的探讨改良澳大利亚预检系统(Australian Triage Scale,ATS)在急诊创伤患者分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组织专业人员对澳大利亚预检系统进行翻译,并结合我国临床工作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改进。将178例批量创伤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87例)和观察组(91例)。对照组应用AIS-ISS评分检伤分诊,观察组应用ATS系统评估分诊。比较两组在检伤分诊时间、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对分诊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评估分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而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患者/家属对分诊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改良澳大利亚预检系统能快速评估伤情,指导急诊抢救治疗工作,减少分诊盲目性、增强准确性,为急诊创伤患者及时救治、合理分流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创伤 改良澳大利亚预检系统 损伤严重度评分 检伤分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思维在急诊病情观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9
作者 张冬林 黄素芳 +1 位作者 李秀云 胡友珍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21期51-53,共3页
目的为急诊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以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急诊护士进行预见性思维能力培养,使其学会应用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定时预测的预见性思维方式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病情观察。结果对急诊护士预见性思维的培养,提高了急... 目的为急诊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以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急诊护士进行预见性思维能力培养,使其学会应用定性预测、定量预测、定时预测的预见性思维方式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病情观察。结果对急诊护士预见性思维的培养,提高了急诊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急诊医疗纠纷。结论在急诊护理病情观察中预见性思维的应用可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急诊护理 预见性思维 病情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医院门诊注射用药患者社区给药现状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鲁巧梅 鄢春玲 黄素芳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7期82-83,共2页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门诊注射用药患者社区治疗现状,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提高患者社区就诊率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在某大型综合性医院首次注射治疗、自愿带药回社区治疗的患者2 000例,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1 109例(55.45%...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门诊注射用药患者社区治疗现状,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提高患者社区就诊率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在某大型综合性医院首次注射治疗、自愿带药回社区治疗的患者2 000例,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1 109例(55.45%)患者在社区治疗;891例(44.55%)未在社区治疗,其中702例由于社区拒绝接受,189例患者主观不愿在社区治疗。社区拒绝注射治疗的原因主要有担心过敏等治疗安全问题、护士对患者所带药物不熟悉不敢注射等;患者拒绝在社区注射治疗的原因有对社区的医疗服务不满意及医疗技术水平不信任等。结论政府增加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投入,改善社区医疗条件和环境,加强对社区医护人员专业知识培训,是提高患者社区就诊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医疗服务 给药护理 注射治疗 过敏类药物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实践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露红 汪晖 +5 位作者 黄素芳 崔金锐 刘俊雅 刘雪晴 肖欢 戚春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构建应对突发事件的护理管理策略及实践效果。方法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组织健全护理应急管理机制,通过应急响应、多点触发、网格分组、定岗定责、开通绿色通道、医护高效协作、... 目的探讨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构建应对突发事件的护理管理策略及实践效果。方法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组织健全护理应急管理机制,通过应急响应、多点触发、网格分组、定岗定责、开通绿色通道、医护高效协作、成立专护小组、患者身心保障等系列举措,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策略,并应用于风灾应急救援实践。结果接到救援任务后,在30 min内集结护理人员50人,在1 h内完成缓冲病区筹备;在3 h内共接诊6批次伤员22例,收治住院伤员11例;平均急诊处置时间8.18 min,平均急诊停留时间10.91 min;所有伤员住院期间均无护理并发症、不良事件及创伤后应急障碍。结论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创建全面保障的护理管理机制,有利于突发灾害事件的积极应对和有效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 突发事件 医疗护理急救 疫情常态化防控 灾害护理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至到达首诊医院时间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肖亚茹 黄素芳 +4 位作者 严丽 邓娟 何梅 李咪琪 周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479-2485,共7页
背景急性主动脉夹层起病急、进展快,部分患者到达医院前就已经死亡。目前关于患者发病到入院时间的研究较少。目的探索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至到达首诊医院时间的现状、影响因素,为缩短患者院前时间、及早到达医院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背景急性主动脉夹层起病急、进展快,部分患者到达医院前就已经死亡。目前关于患者发病到入院时间的研究较少。目的探索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至到达首诊医院时间的现状、影响因素,为缩短患者院前时间、及早到达医院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选取2018年3-11月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经过预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前时间调查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疾病相关因素、院前相关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前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3份,有效回收率为86.50%。173例患者院前时间为12~20350 min,平均为〔70.0(36.5,150.0)〕min。不同文化程度、月收入、居住情况、到达居住地最近医疗机构的时间、既往史(胃病)、吸烟情况、饮酒情况、症状(胸或背部痛、大汗、呼吸困难)、疼痛程度、持续性疼痛情况、以前有无类似症状、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发病时间、发病时正在做什么、旁观者反应、自觉严重程度、入院方式、采取措施(打120,自己或让他人送去医院,呼叫或打电话寻求帮助,归因于其他疾病,尽量休息、放松,忍耐等待症状缓解,吃药)患者院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到达居住地最近医疗机构的时间、持续性疼痛情况、旁观者的反应、自觉严重程度、入院方式为打车、归因于其他疾病为院前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患者的文化程度越高、到达居住地最近医疗机构的时间越短、自觉症状越严重,院前时间越短;有持续性疼痛、发病时旁观者反应为采取就医措施、打120入院的患者院前时间较短;发病后归因于其他疾病的患者院前时间较长。需增强公众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认知和警觉意识,发病后采取积极的就医措施,推荐打120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疾病 主动脉夹层 院前时间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教育背景下能力本位教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易文婷 郎晓荣 黄素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122,共4页
本文综述能力本位教育的内涵、在护理教育中的实践作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等,提出以目标结果为导向的能力本位教育为护理教育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拟为推进护理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护理 能力本位教育 护理教育 以目标为导向 以结果为中心 批判 反思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浸式虚拟现实创伤急救护理培训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谢拉 程晶 +6 位作者 刘湘萍 吴洁 周婷 李哲英 肖亚茹 吴慧 郑瑾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88,共4页
目的开发沉浸式虚拟现实创伤急救护理培训系统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开发的沉浸式虚拟现实创伤急救护理培训系统包括教师端、管理端、学员端,将其运用于创伤急救配合规范化培训,通过考核和访谈评价其培训效果和学员感受。结果共培训44... 目的开发沉浸式虚拟现实创伤急救护理培训系统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开发的沉浸式虚拟现实创伤急救护理培训系统包括教师端、管理端、学员端,将其运用于创伤急救配合规范化培训,通过考核和访谈评价其培训效果和学员感受。结果共培训44名学员,培训后,急诊护士创伤后救治中的初步评估、全面评估、患者转运、诊断讨论成绩显著优于传统培训方式(均P<0.05);对其中8名学员访谈结果显示,该系统形式新颖、能加深对专业的理解;节约资源、增加练习机会,使创伤急救护理培训更高效;可体验多角色,利于团队配合的练习。结论沉浸式虚拟现实创伤急救护理培训系统可提高急诊护士的创伤培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护士 创伤 创伤护理 沉浸式虚拟现实 创伤急救 案例教学 团队合作 临床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丧亲者哀伤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梅 罗丹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88,共3页
哀伤是指丧亲者在亲人离世后的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内出现的生理、心理、情感及行为反应[1]。可分为自然哀伤和病理哀伤[2]。短时间内可自行缓解的为自然哀伤,否则将发展为病理哀伤。当丧亲者的哀伤情绪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有孤独... 哀伤是指丧亲者在亲人离世后的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内出现的生理、心理、情感及行为反应[1]。可分为自然哀伤和病理哀伤[2]。短时间内可自行缓解的为自然哀伤,否则将发展为病理哀伤。当丧亲者的哀伤情绪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有孤独感、无意义感和情感分离等反应,严重损害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亲 哀伤 哀伤评估 评估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心肌梗死患者院前症状及就医情况的文本挖掘
16
作者 黄晶晶 黄素芳 +4 位作者 王荃 刘雨晨 张可心 盛晓萱 刘诗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31,共4页
目的了解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症状和就医特征,为医护人员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以改善患者就医延迟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从医院的医疗大数据平台提取200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对其电子病历中的非... 目的了解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症状和就医特征,为医护人员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以改善患者就医延迟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从医院的医疗大数据平台提取200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对其电子病历中的非结构化文本信息进行文本挖掘,使用词频分析和可视化方法分析患者院前症状和就医情况。结果胸痛和胸闷是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典型和特异症状,大汗、乏力、心慌等是次常见和次强相关的院前症状。148例患者选择当地就诊后寻求进一步诊治而转诊上级医院。结论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医前有不同程度的典型症状或非典型症状,患者就医情况与病情有关。医疗大数据平台在操作便利性、数据获取能力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但数据质量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症状 就医延迟 医疗大数据平台 电子病历 文本数据 文本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4
17
作者 唐忠志 郑智 +2 位作者 唐瑛 任大宏 唐胜利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2-294,351,共4页
为探讨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以 WKY大鼠为阴性对照 ,SHR大鼠为 SHR阳性对照 ,观察丹参对 SHR收缩压、胶原含量及心脏左心室醛固酮 (AL D)、 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影响。结果显示 :丹参组... 为探讨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以 WKY大鼠为阴性对照 ,SHR大鼠为 SHR阳性对照 ,观察丹参对 SHR收缩压、胶原含量及心脏左心室醛固酮 (AL D)、 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影响。结果显示 :丹参组除收缩压 (SBP)明显高于 WKY组与 SHR组无明显区别外 ,左室 I、 型胶原及AL D含量明显低于 SHR组 ,而明显高于 WKY组 ;NO、 SOD含量则明显高于 SHR组 ,但仍明显低于 WKY组 (P<0 .0 5 )。结果提示 :丹参具有预防和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胶原合成 ,促进心脏局部胶原分解、抑制心肌局部醛固酮生成、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调节氧自由基代谢等多方面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自发性高血压 大鼠 心肌纤维化 逆转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清醒患者护理需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8
作者 熊杰 汪晖 +7 位作者 邓娟 何梅 黄素芳 邹灯秀 肖琦 储备 刘伟权 刘俊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05-109,共5页
对国内外成人ICU清醒患者护理需求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明确成人ICU清醒患者现存的护理问题,归纳出ICU清醒患者的护理需求主要包括生理舒适需求、心理情感需求、沟通和参与决策需求、人性化治疗环境需求4个方面。ICU清醒患者的护理... 对国内外成人ICU清醒患者护理需求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明确成人ICU清醒患者现存的护理问题,归纳出ICU清醒患者的护理需求主要包括生理舒适需求、心理情感需求、沟通和参与决策需求、人性化治疗环境需求4个方面。ICU清醒患者的护理需求具有种类复杂多样、护理需求的阶段变化性、护理需求评估的难度大、护理需求的满足程度低等特点。提出需明确ICU清醒患者的护理需求特殊性,探索一套科学可行的成人ICU清醒患者护理需求评估工具、管理方法和临床护理策略,以增加患者住院舒适度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清醒患者 护理需求 人文关怀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肥厚及MAPK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周亚光 屠恩远 +2 位作者 王照华 梁黔生 杨光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2,36,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大鼠胸主动脉缩窄诱导的心肌肥厚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在右无名动脉和左侧颈总动脉之间部分缩窄胸主动脉而诱导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将制好的模型大鼠随机分成6组:假手术组、胸主...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大鼠胸主动脉缩窄诱导的心肌肥厚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在右无名动脉和左侧颈总动脉之间部分缩窄胸主动脉而诱导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将制好的模型大鼠随机分成6组:假手术组、胸主动脉缩窄组、胸主动脉缩窄组+低剂量丹参酮组(5 mg/kg)、胸主动脉缩窄组+中剂量丹参酮组(10 mg/kg)、胸主动脉缩窄组+高剂量丹参酮组(20 mg/kg)、胸主动脉缩窄组+缬沙坦组(10 mg/kg)。用药8周后,B超检测心肌肥厚程度和心功能的变化;将心肌样本沿横切面切开并做苏木精-伊红染色;Western blot法分析心肌MAPK信号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胸主动脉缩窄组相对于假手术组在心脏重量指数、左室重量指数、心肌纤维直径、左心室后壁及室间隔厚度均增加。而丹参酮ⅡA和缬沙坦组均可减轻上述变化的程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对假手术组,模型组的p-ERK(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p-p38(磷酸化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均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对于模型组,各丹参酮ⅡA和缬沙坦治疗组p-ERK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丹参酮ⅡA高剂量和中剂量组,以及缬沙坦治疗组p-p38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丹参酮ⅡA通过调节MAPK通路中的蛋白表达而发挥其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心肌肥厚 胸主动脉缩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葛根素对海马CA1区Bcl-2、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7
20
作者 曹建忠 刘书山 杨光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81-1283,共3页
目的 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葛根素对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 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海马CA1区Bcl 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及凋亡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①脑缺血再... 目的 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葛根素对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 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海马CA1区Bcl 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及凋亡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①脑缺血再灌注后 ,海马CA1区Bcl 2蛋白的表达随再灌注时间不同而变化 ,缺血 10min后再灌注 6h达高峰 ;葛根素治疗组Bcl 2蛋白的表达于相应的时间点明显增加 ;②Bax蛋白表达在再灌注 2 4h达高峰 ,葛根素治疗组Bax蛋白表达在相应时间点则下降 ;③神经细胞凋亡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 ,葛根素可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数。结论 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中 ,Bcl 2、Bax发挥重要作用 ;葛根素通过上调Bcl 2蛋白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脑缺血再灌注 BCL-2 BAX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