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个案管理 被引量:21
1
作者 朱丽 陈莹莹 +1 位作者 罗亮春 周雁荣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6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对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1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启用个案管理模式,由个案管理...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对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1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启用个案管理模式,由个案管理师对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抗凝治疗的依从性(包括按时服药、按剂量服药、自我监测、定期复查、合理饮食5项)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抗凝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应用个案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个案管理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支气管封堵及气胸下微创食管癌根治术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毅 魏翔 +2 位作者 朱学海 程才 潘铁成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89-792,共4页
目的初步总结右侧支气管封堵、左侧半俯卧位及气胸条件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次全切除及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166例,均采用右侧支气管封堵、左侧半俯卧位及气胸条件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次全切除及选... 目的初步总结右侧支气管封堵、左侧半俯卧位及气胸条件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次全切除及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166例,均采用右侧支气管封堵、左侧半俯卧位及气胸条件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次全切除及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手术。结果 166例均采用右侧支气管封堵、左侧半俯卧位及气胸条件同时应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次全切除,109例行二野淋巴结清扫,57例行三野淋巴结清扫。平均手术时间(202.5±21.3)min,其中胸腔镜游离时间平均(98.4±15.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9.6±4.2)mL,均无术中输血,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28.4±5.2)个,住院时间平均11.3(7~95)d。术后发生并发症49例(29.5%):吻合口瘘11例(6.6%),喉返神经损伤14例(8.4%),心血管并发症16例(9.6%),肺部并发症11例(6.6%);死亡2例(1.2%),死因为肺部感染。结论采用右侧支气管封堵、左侧半俯卧位及气胸条件下胸腹腔镜联合食管次全切除及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食管癌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封堵 人工气胸 微创 食管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成像技术监测肿瘤生长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苏云术 徐利军 +2 位作者 周鸿敏 Alfred Omo 魏翔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生长动态的监测是肿瘤学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现有的各种生长动态的监测方法存在诸多缺陷。文中研究活体成像技术(in vivo imaging technique,IVIT)在肿瘤生长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在18只Babl/C小鼠背部皮下注射1×106/mL B16-... 目的生长动态的监测是肿瘤学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现有的各种生长动态的监测方法存在诸多缺陷。文中研究活体成像技术(in vivo imaging technique,IVIT)在肿瘤生长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在18只Babl/C小鼠背部皮下注射1×106/mL B16-F10-luc-G5细胞100μL,建立种植瘤模型。肿块出现后每天测量肿瘤并计算肿瘤体积,并于第0、3、5、7、9、14天每次取3只小鼠以活体成像系统(in vivo imaging system,IVIS)检测肿瘤生物发光,检测后处死取肿瘤组织制成石蜡切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所有小鼠接种成功肿瘤,第5天肿瘤可见。第5、7、9、14天肿瘤大小分别为[(2.86E+00)±1.21]、[(4.87E+00)±1.66]、[(9.27E+01)±6.31]、[(2.60E+02)±7.88]mm3;所有移植瘤生物发光均被IVIS检测到,第0、3、5、7、9、14天肿瘤平均实测光子数为[(6.35E+05)±7655]、[(1.12E+05)±1820]、[(1.62E+05)±2090]、[(2.40E+05)±3515]、[(1.18E+06)±11530]、[(2.23E+06)±17934]photon/(cm2·ser·s);移植瘤平均实测光子数与体积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R2=0.97);以IVIS监测结果绘制的肿瘤生长曲线,揭示了B16F10移植瘤生长动态特点。结论 IVIT可连续监测标记肿瘤的生长动态,准确灵敏、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成像技术 肿瘤 生长动态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外持续性呼吸训练对剖胸术后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雁荣 罗亮春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院外持续性呼吸训练对剖胸术后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剖胸术后康复出院的患者随机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出院时给予术后常规卫生宣教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处理基础上,予以为期6个月的院外呼吸训练... 目的探讨院外持续性呼吸训练对剖胸术后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剖胸术后康复出院的患者随机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出院时给予术后常规卫生宣教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处理基础上,予以为期6个月的院外呼吸训练,以上门访视、电话随访的方式指导患者进行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呼吸肌训练。结果干预6个月时研究组GQOLI-74量表的总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院外持续性呼吸训练指导明显提高了剖胸术后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胸术 术后 呼吸训练 特异性呼吸肌训练 非特异性呼吸肌训练 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室壁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5
5
作者 罗亮春 鲁敏 熊静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8-29,共2页
对5例冠心痛并发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室壁瘤切除术。结果5例手术顺利,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20~35d康复出院。随访30~90d,心功能由Ⅲ~Ⅳ级恢复至Ⅰ~Ⅱ级。提出术前精心准备,术后... 对5例冠心痛并发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室壁瘤切除术。结果5例手术顺利,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20~35d康复出院。随访30~90d,心功能由Ⅲ~Ⅳ级恢复至Ⅰ~Ⅱ级。提出术前精心准备,术后重点监护循环和呼吸功能,严格、规范用药减轻心脏负荷是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左心室壁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室壁瘤 冠状动脉搭桥术 壁瘤切除术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雁荣 张利芳 《临床误诊误治》 2010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肺癌患者术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1997年4月~2007年12月63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发生BPF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护理... 目的总结分析肺癌患者术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1997年4月~2007年12月639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发生BPF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护理对策。结果本组21例术后发生BPF,发生率为3.3%。单因素分析中BPF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长期大量吸烟、术前用力肺活量(FVC%)<70%、病理类型为鳞癌、发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较晚(Ⅲ、Ⅳ期)、全肺切除及支气管切缘存留癌组织。多因素分析中,BPF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长期大量吸烟、术前FVC%<70%、支气管切缘存留癌组织、全肺切除,其OR值分别为6.60、8.97、4.45、7.76。积极去除诱发因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电监测,纠正低氧血症,对发生的BPF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本组15例经积极治疗后痊愈。结论BPF是肺癌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积极去除诱因,实施科学的治疗和护理是减少其发生、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手术并发症 支气管瘘 胸膜 护理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高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3
7
作者 熊静 罗亮春 鲁敏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24期27-28,共2页
目的对21例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术后心绞痛缓解率98.5%,除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恢复良好康复出院,住院时间20~36d。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改善心肺功能;术后加强血流动力学监测,做好饮... 目的对21例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术后心绞痛缓解率98.5%,除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恢复良好康复出院,住院时间20~36d。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改善心肺功能;术后加强血流动力学监测,做好饮食、营养、活动及患肢护理,可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血流动力学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移植患者急性肾损伤的术后监护 被引量:3
8
作者 周雁荣 陈莹莹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4期13-14,共2页
目的总结肺移植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8例成人肺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行肾脏替代疗法,同时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行循环支持和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治疗后,2例肾病患者肾功能恢... 目的总结肺移植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对8例成人肺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行肾脏替代疗法,同时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行循环支持和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治疗后,2例肾病患者肾功能恢复至原有水平;6例SCr值恢复正常;住院时间10~32d痊愈出院。结论肺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患者早期行肾脏替代治疗,做好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的监测与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血液透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ss手术矫治先天性漏斗胸12例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3
9
作者 熊静 罗亮春 徐海燕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2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Nuss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先天性漏斗胸患儿行Nuss手术治疗,术前予心理疏导、营养支持、常规准备,术后除一般护理外,注重体位、呼吸道及疼痛的护理,并予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 目的探讨Nuss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2例先天性漏斗胸患儿行Nuss手术治疗,术前予心理疏导、营养支持、常规准备,术后除一般护理外,注重体位、呼吸道及疼痛的护理,并予出院指导。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时间40~60min,术中平均出血18ml,术后住院7~10d(平均8d),均无并发症发生,畸形矫正,外观满意,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先天性漏斗胸患儿行Nuss手术,围术期的精心护理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SS手术 漏斗胸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心脏手术中止血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万静雯 吴波 徐利军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9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心脏手术中止血困难的主要原因以及针对性处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术中止血时间≥2 h或止血过程中出血量>300 ml等术中止血困难的急诊心脏手术患者41例,探讨术中止血困难可能的原因及相应处理措施的... 目的探讨急诊心脏手术中止血困难的主要原因以及针对性处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术中止血时间≥2 h或止血过程中出血量>300 ml等术中止血困难的急诊心脏手术患者41例,探讨术中止血困难可能的原因及相应处理措施的效果。结果本组21例De 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行Sun's术术中止血困难,其中7例为吻合口出血(5例予加固缝合、输血液制品等综合措施后出血控制,2例采取各种措施仍无法止血者以纱布填塞延期处理),14例术野广泛渗血采取综合措施后出血控制。17例行急诊冠脉搭桥者术中术野广泛渗血,采取综合措施后出血控制。3例心脏移植者因吻合口出血、术野广泛渗血致术中止血困难,经加固缝合等综合措施后出血控制。术后无因出血而再次手术者,2例死亡(1例行SUN's手术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行急诊冠脉搭桥者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结论术前一般情况差、术前抗凝、体外循环、疾病因素为急诊心脏手术术中止血困难的主要原因,采取缝合、纠正凝血状态并其他措施为补充的综合措施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困难 危险因素 急诊处理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术后谵妄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 被引量:7
11
作者 苏云术 徐利军 魏翔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94-96,共3页
目的:分析心脏术后发生谵妄(PD)的围术期主要危险因素以及针对性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230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AM-ICU量表评测分为PD组和非PD组.分析18个围术期... 目的:分析心脏术后发生谵妄(PD)的围术期主要危险因素以及针对性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230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AM-ICU量表评测分为PD组和非PD组.分析18个围术期危险因素与术后PD的相关性。结果:230例患者中发生PD 59例(PD组),未发生PD 171例(非PD组)。两组ASA分级、手术级别、术中严重体液丢失、性别、体外循环总时间、高钠、药物使用和睡眠障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AsA≥Ⅲ级、手术级别>Ⅲ级、术中严重体液丢失、体外循环总时间、术后血钠>145 mmoL/L、术后疼痛、硝普钠使用>3 d、睡眠障碍是心脏术后发生PD的特异性危险因素。结论:心脏术后PD特异性的高危因素主要有性别、体外循环总时间、高钠、药物使用和睡眠障碍。谵妄的诊断可参考相关量表,根据可能的危险因素作相应处理可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妄 危险因素 对策 心脏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镇痛对心脏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洁 周雁荣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24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分级镇痛对心脏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胸骨正中切口的心脏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分级镇痛组和传统镇痛组各60例。两组术后均采用定期雾化吸入、拍背吸痰、鼓励患者自主咳嗽等措施促进其呼吸功能恢复,在此基础... 目的探讨分级镇痛对心脏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胸骨正中切口的心脏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分级镇痛组和传统镇痛组各60例。两组术后均采用定期雾化吸入、拍背吸痰、鼓励患者自主咳嗽等措施促进其呼吸功能恢复,在此基础上传统镇痛组依据临床经验判断患者疼痛强度并予以镇痛治疗,分级镇痛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强度后,再采用分级镇痛治疗。结果分级镇痛组镇痛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镇痛组(P<0.01),患者术后呼吸音、胸片及自我评价评分显著低于传统镇痛组(均P<0.01)。结论分级镇痛治疗能有效缓解心脏术后患者疼痛,进而促进其呼吸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疼痛 分级镇痛 传统镇痛 呼吸功能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人工血管置换术围术期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洁 周雁荣 《临床误诊误治》 2011年第1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人工血管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总结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1月18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的观察与护理经验。结果本组14例行全主动脉弓替换,其中10例于降主动脉真腔内释放象鼻支架,行升主动脉及主...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人工血管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总结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1月18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的观察与护理经验。结果本组14例行全主动脉弓替换,其中10例于降主动脉真腔内释放象鼻支架,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4分叉人工血管置换、主动脉瓣成形术,4例完成Bentall手术并弓部岛状吻合替换;另外4例行弓部成形术。术前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给予镇静、止痛、制动,保持排便通畅及控制高血压等;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严格控制高血压,预防出血、感染及栓塞等并发症。本组1例因手术时间长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术后出现截瘫,余16例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主动脉夹层手术是心血管外科高难、复杂手术,术后并发症较多,病死率高,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术后恢复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人工血管置换术 围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手术后并发胸骨哆开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秀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期34-35,共2页
目的总结心血管手术后胸骨哆开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2 980例患者心血管术后并发胸骨哆开13例,对其行急诊手术后实施精心护理。结果 12例痊愈出院,1例因多器官衰竭于术后5d死亡。结论胸骨哆开是心血管手术后少见但后果严重的并发症,及... 目的总结心血管手术后胸骨哆开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2 980例患者心血管术后并发胸骨哆开13例,对其行急诊手术后实施精心护理。结果 12例痊愈出院,1例因多器官衰竭于术后5d死亡。结论胸骨哆开是心血管手术后少见但后果严重的并发症,及早诊断,积极手术治疗,术后做好呼吸道护理、引流管护理、加强营养支持、积极预防感染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手术 术后并发症 胸骨哆开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丽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0期36-37,共2页
对58例肺癌患者经心包内处理血管行全肺切除术。结果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平均住院24.0d出院。提出术前加强呼吸功能锻炼、营养支持护理、心理护理,术后保证充分氧供、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监测心率及心律变化等,可保证患者安全渡过围术... 对58例肺癌患者经心包内处理血管行全肺切除术。结果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平均住院24.0d出院。提出术前加强呼吸功能锻炼、营养支持护理、心理护理,术后保证充分氧供、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监测心率及心律变化等,可保证患者安全渡过围术期,促进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心包 全肺切除术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型与普通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对比分析
16
作者 李铁彬 潘友民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23-825,共3页
目的探讨并对比针型胸腔镜与普通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5月65例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自发气胸患者,其中行针型胸腔镜手术治疗27例,普通胸腔镜手术38例,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 目的探讨并对比针型胸腔镜与普通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5月65例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自发气胸患者,其中行针型胸腔镜手术治疗27例,普通胸腔镜手术38例,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残余漏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是术中失血量、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患者肋间皮肤不适感方面,针型胸腔镜组明显少于普通胸腔镜组(P<0.05);术后1个月针型胸腔镜手术瘢痕不明显。结论针型胸腔镜手术是自发性气胸更为安全有效的术式,优于普通胸腔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自发性气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