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性主动脉破裂的外科治疗经验 被引量:4
1
作者 方泽民 魏翔 +2 位作者 刘立刚 潘铁成 陈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1-594,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创伤性主动脉破裂的临床特征,总结外科治疗的经验和效果。方法自2003年1月~2013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心胸外科46例创伤性主动脉破裂患者接受外科治疗,12例患者在体外转流下行开放手术,其中5例行主动脉修补,7例行主动... 目的回顾分析创伤性主动脉破裂的临床特征,总结外科治疗的经验和效果。方法自2003年1月~2013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心胸外科46例创伤性主动脉破裂患者接受外科治疗,12例患者在体外转流下行开放手术,其中5例行主动脉修补,7例行主动脉置换;34例患者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完全或部分覆盖左锁骨下动脉4例,其中1例行锁骨下动脉转流术。结果 12例行开放性手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5.6±24.2)min,平均住院时间为(25.6±14.5)d,住院期间死亡2例。34例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0.2±10.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4.5±7.6)d,住院期间死亡2例。术中造影发现内漏2例,行球囊扩张贴附后内漏消失,随访1~5年内无截瘫、内漏、左上肢缺血、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创伤性主动脉破裂一旦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已逐渐取代开放性手术成为外科治疗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主动脉破裂 开放手术 腔内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肝转移的同期外科治疗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毅 魏翔 潘铁成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79-182,共4页
总结治疗1例肺癌伴肝内孤立性转移灶者,在经胸径路切除原发病灶同时,通过膈肌切口切除肝内转移灶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加以讨论。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文献复习 外科治疗 肝转移 肝内转移灶 原发病灶 经胸径路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联合同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毅 魏翔 潘铁成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332-336,共5页
背景与目的外科治疗肺癌患者合并不稳定冠心病时术后死亡率和严重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治疗常给胸外科医生造成挑战。本文提出该类患者根治性肺切除术联合同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效果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7例可外... 背景与目的外科治疗肺癌患者合并不稳定冠心病时术后死亡率和严重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治疗常给胸外科医生造成挑战。本文提出该类患者根治性肺切除术联合同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效果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7例可外科切除的合并心律失常、不稳定性心绞痛或近期心肌梗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根治性肺叶切除术联合同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患者术前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不宜行冠状动脉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1例支架植入后效果不佳。采用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行肺叶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左上肺叶切除2例,右上肺叶切除1例,右上、中叶切除1例,胸腔镜辅助下左下肺叶切除1例,右下肺叶切除2例。结果本组无住院死亡,1例术后7个月因脑血管意外死亡,1例术后并发房颤。术后病理检查5例为鳞癌,2例为腺癌。全部患者随访2-59个月,术后均未再次出现心肌缺血症状,1例右肺上、中叶切除术后19个月出现局部复发。结论在选择患者情况下,采用经胸骨正中切口根治性肺切除联合同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肺癌合并不稳定冠心病患者而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冠状动脉分流术 胸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及临床分析
4
作者 袁井贺 高思海 +4 位作者 李军 赵金平 魏翔 潘友民 陈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9-250,共2页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肺癌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尤其是在临床上高龄(一般认为≥70岁)肺癌患者也在不断增加,同时这部分患者也因为高龄,合并基础性疾病较多,多器官功能障碍,免疫力低下而增加了手术风险及术中和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肺癌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尤其是在临床上高龄(一般认为≥70岁)肺癌患者也在不断增加,同时这部分患者也因为高龄,合并基础性疾病较多,多器官功能障碍,免疫力低下而增加了手术风险及术中和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1-2]。因此全面了解高龄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要点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高龄 围手术期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GLUT1、HIF-1α的表达及其与FDG摄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艾波 潘铁成 +1 位作者 郑智 陈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08-512,共5页
背景与目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是介导细胞葡萄糖摄取的主要载体,GLUT1与恶性肿瘤直接相关。在肺癌中GLUT1的表达与肺癌的18F-2-脱氧葡萄糖(FDG)摄取有密切关系,且其表达受乏氧诱导因子-1(HIF-1)的调控。本文拟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 背景与目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是介导细胞葡萄糖摄取的主要载体,GLUT1与恶性肿瘤直接相关。在肺癌中GLUT1的表达与肺癌的18F-2-脱氧葡萄糖(FDG)摄取有密切关系,且其表达受乏氧诱导因子-1(HIF-1)的调控。本文拟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GLUT1、HIF-1α表达与FDG摄取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84例NSCLC患者术前行全身PET/CT检查,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肿瘤组织进行GLUT1及HIF-1α检测并记录染色总分,将肺癌组织中GLUT1、HIF-1α的表达水平及FDG标准化摄取值(SUV)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84例NSCLC患者PET/CT检查平均SUV(SUVave)值为3.6~13.2,平均7.8±3.0。SUVave与肿瘤最大直径(Dmax)、TNM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84例NSCLC肿瘤标本中GLUT1染色阳性率为95.2%(80/84),染色总分平均值为4.4±1.3。HIF-1α染色阳性率为96.4%(81/84),染色总分平均值为4.4±1.4。GLUT1表达与SUVave值之间呈正相关(r=0.78,P<0.01),HIF-1α表达与SUVave值之间呈正相关(r=0.73,P<0.01),GLUT1表达与HIF-1α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93,P<0.01)。结论GLUT1、HIF-1α在NSCLC肿瘤组织中均广泛表达,GLUT1在肺癌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及FDG摄取中发挥重要作用,而HIF-1α可能是上调GLUT1表达的重要调控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葡萄糖转运蛋白-1 乏氧诱导因子-1Α 18F-2-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个案管理 被引量:21
6
作者 朱丽 陈莹莹 +1 位作者 罗亮春 周雁荣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6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对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1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启用个案管理模式,由个案管理...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对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将1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启用个案管理模式,由个案管理师对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抗凝治疗的依从性(包括按时服药、按剂量服药、自我监测、定期复查、合理饮食5项)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抗凝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应用个案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个案管理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移植心脏右室功能 被引量:9
7
作者 刘红云 邓又斌 +5 位作者 周鸿敏 昌盛 陈忠华 常青 黎春雷 潘铁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69-872,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检测移植心脏右室游离壁峰值应变、应变率、速度及位移,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移植心脏右室功能的价值。方法9例心脏移植受者共进行55次超声检查;54例正常人作为对照。记录心尖四腔切面的高频二维图像,应用...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检测移植心脏右室游离壁峰值应变、应变率、速度及位移,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移植心脏右室功能的价值。方法9例心脏移植受者共进行55次超声检查;54例正常人作为对照。记录心尖四腔切面的高频二维图像,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右室游离壁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速度、位移以及舒张早期、心房收缩期峰值应变率、速度。结果无排异反应及急性排异反应的心脏移植受者与正常人相比,右室游离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速度、位移以及舒张早期、心房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和速度均显著降低(P<0.05)。急性排异反应与无排异反应的心脏移植受者相比,反映右室游离壁各节段收缩功能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速度及位移均有下降趋势,但仅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位移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舒张功能的舒张早期和心房收缩期应变率、速度各指标中,急性排异组各节段舒张早期的峰值应变率均较无排异组显著降低(P<0.05),各节段舒张早期的峰值速度以及心尖段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均与无排异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用于快速准确评价移植心脏右室功能,在排异反应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 心脏移植 排异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rp1^+T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以及对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蔡明 刘畅 +3 位作者 周鸿敏 裴向克 石炳毅 陈忠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76-1280,共5页
目的探讨表达神经纤毛蛋白质1(Nrp1)的T细胞(Nrp+T细胞)对体内外反应性淋巴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以及对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近交系C57BL/6j小鼠脾脏中的Nrp1+T细胞作为调节细胞,在刀豆蛋白A(Co-nA)的刺激下与标... 目的探讨表达神经纤毛蛋白质1(Nrp1)的T细胞(Nrp+T细胞)对体内外反应性淋巴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以及对同种异体移植物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近交系C57BL/6j小鼠脾脏中的Nrp1+T细胞作为调节细胞,在刀豆蛋白A(Co-nA)的刺激下与标记了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SE)的C57BL/6j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等比例共培养5d,对比观察反应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C57BL/6j小鼠脾脏的Nrp1+T细胞、CD4+CD25+Treg细胞和CD4+CD25-T细胞各1×106个,分别经尾静脉注入到以Balb/C小鼠作为供者,以C57BL/6j小鼠作为受者行皮肤移植的小鼠体内,另外建立供、受体均为C57BL/6j小鼠的同品系对照组(注入等体积的RPMI1640培养基)。对比观察各组移植皮肤的存活情况。结果加入Nrp1+T细胞的实验组增殖指数为50.92%±2.30%,明显低于未加入调节性T细胞的对照组(90.31%±1.83%,P=0.0169)。实验组移植皮肤存活时间注入Nrp1+T细胞者为20.66±1.11d,注入Nrp1-T细胞者为13.20±0.76d,注入CD4+CD25+Treg者为17.67±1.0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70±1.23d,P<0.01)。结论Nrp1作为一种新型的T细胞表面分子,在淋巴细胞增殖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与注入CD4+CD25+Treg相比,注入Nrp1+T细胞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皮肤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皮肤移植 细胞增殖 神经纤毛蛋白质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搭桥术后桥管的超声检查方法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红英 邓又斌 +3 位作者 杨好意 毕小军 魏翔 黎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0-522,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检查冠脉搭桥术后桥管的显像方法及血流状态。方法采用经胸超声冠脉血流显像与高频血管显像相结合对左乳内动脉原位转流至左前降支、大隐静脉-右冠状动脉及大隐静脉-左回旋支桥管进行检查。结果左乳内动脉桥管、大隐静...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检查冠脉搭桥术后桥管的显像方法及血流状态。方法采用经胸超声冠脉血流显像与高频血管显像相结合对左乳内动脉原位转流至左前降支、大隐静脉-右冠状动脉及大隐静脉-左回旋支桥管进行检查。结果左乳内动脉桥管、大隐静脉-右冠状动脉及大隐静脉-左回旋支桥管显示率分别为100%、93.75%和20%。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桥管的血流均为舒张期为主的双期血流;左乳内动脉桥管的舒张期血流速度及流速时间积分大于大隐静脉桥管(P<0.05)。结论经胸超声是术后桥管检查的较好方法,可用于无创的评估术后桥管血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搭桥术 左乳内动脉桥管 大隐静脉桥管 经胸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成像技术监测肿瘤生长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苏云术 徐利军 +2 位作者 周鸿敏 Alfred Omo 魏翔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生长动态的监测是肿瘤学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现有的各种生长动态的监测方法存在诸多缺陷。文中研究活体成像技术(in vivo imaging technique,IVIT)在肿瘤生长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在18只Babl/C小鼠背部皮下注射1×106/mL B16-... 目的生长动态的监测是肿瘤学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现有的各种生长动态的监测方法存在诸多缺陷。文中研究活体成像技术(in vivo imaging technique,IVIT)在肿瘤生长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在18只Babl/C小鼠背部皮下注射1×106/mL B16-F10-luc-G5细胞100μL,建立种植瘤模型。肿块出现后每天测量肿瘤并计算肿瘤体积,并于第0、3、5、7、9、14天每次取3只小鼠以活体成像系统(in vivo imaging system,IVIS)检测肿瘤生物发光,检测后处死取肿瘤组织制成石蜡切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所有小鼠接种成功肿瘤,第5天肿瘤可见。第5、7、9、14天肿瘤大小分别为[(2.86E+00)±1.21]、[(4.87E+00)±1.66]、[(9.27E+01)±6.31]、[(2.60E+02)±7.88]mm3;所有移植瘤生物发光均被IVIS检测到,第0、3、5、7、9、14天肿瘤平均实测光子数为[(6.35E+05)±7655]、[(1.12E+05)±1820]、[(1.62E+05)±2090]、[(2.40E+05)±3515]、[(1.18E+06)±11530]、[(2.23E+06)±17934]photon/(cm2·ser·s);移植瘤平均实测光子数与体积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R2=0.97);以IVIS监测结果绘制的肿瘤生长曲线,揭示了B16F10移植瘤生长动态特点。结论 IVIT可连续监测标记肿瘤的生长动态,准确灵敏、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成像技术 肿瘤 生长动态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食管癌组织存在螺杆菌16S rRNA基因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密 廖永德 叶嗣颖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0-583,共4页
目的检测人类食管癌组织是否有螺杆菌基因,以初步探讨螺杆菌的感染是否与人类食管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方法收集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34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螺杆菌16SrDNA,阳性者再扩增幽门螺杆菌(Hp)的特异基因glmM。随机选... 目的检测人类食管癌组织是否有螺杆菌基因,以初步探讨螺杆菌的感染是否与人类食管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方法收集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34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螺杆菌16SrDNA,阳性者再扩增幽门螺杆菌(Hp)的特异基因glmM。随机选2例阳性标本的PCR产物进行分子克隆、测序、序列分析和近缘细菌遗传进化树比较。对阳性标本进行针对幽门螺杆菌菌体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32.3%(11/34)的食管癌组织中发现有螺杆菌16S rRNA基因存在。2例测序及同源性比较和分析显示,食管癌组织中螺杆菌序列与Hp的16S rDNA序列有99%同源性。进化树显示2例食管癌组织中螺杆菌序列与Hp的进化距离最近。所有的阳性标本均扩增出Hp特异基因glm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阳性标本的幽门螺杆菌的蛋白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和间质。结论人类食管癌组织中检测出螺杆菌特异基因和Hp特异性DNA,提示食管癌组织存在螺杆菌慢性感染,可能与人类食管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螺杆菌 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敏洁 夏黎明 +7 位作者 江文涛 周燕发 王仁法 肖明 宋金梅 赵金平 潘铁成 程佩萱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6期489-492,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VSD)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分析5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患者的MSCT图像。4例行平扫及双期扫描,另1例行单期扫描。结合薄层图像、多平面重组、薄层最大密度投影以及容积再现法进行...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VSD)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分析5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患者的MSCT图像。4例行平扫及双期扫描,另1例行单期扫描。结合薄层图像、多平面重组、薄层最大密度投影以及容积再现法进行观察。结果:MSCT显示肺动脉瓣闭锁2例,肺动脉干中断、无中央共汇者3例。5例均见室间隔缺损。2例见明显的支气管动脉扩张;2例见直接主动脉肺动脉侧支;2例见间接主动脉肺动脉侧支。1例合并右心室发育不良及三尖瓣狭窄,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3例合并右位主动脉弓,2例合并主动脉后左无名静脉。1例有手术史者可见上腔静脉与右肺动脉吻合,与右心房无交通。结论:MSCT可清楚地显示PAVSD的主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瓣闲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PCNA、Glut-1表达与FDG摄取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涛 潘铁成 +5 位作者 李军 郑智 魏翔 胡敏 刘立刚 汪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PCNA、Glut-1表达与18氟-2-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84例NSCLC患者术前行全身PET/CT检查,记录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ave)、肿瘤大小、病理类型、TNM分期、分化程度等指标,...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PCNA、Glut-1表达与18氟-2-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84例NSCLC患者术前行全身PET/CT检查,记录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ave)、肿瘤大小、病理类型、TNM分期、分化程度等指标,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肿瘤组织进行PCNA及Glut-1染色,分析SUVave值与上述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TNM分期情况:T1N0M0 32例,T2N0M0 28例,T2N1M0 4例,T1N2M0 4例,T2N2M0 16例。腺癌52例,鳞癌32例。分化程度高或中分化者56例,低分化者28例。肿瘤最大直径Dmax为1.3-5.5cm,平均(3.3±1.4)cm。SUVave值3.6-13.2,平均(7.8±3.0)。SUVave与Dmax、TNM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Glut-1染色平均(4.4±1.3)分,PCNA染色平均(3.8±1.6)分。Glut-1表达与SUVave值及PCNA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s=0.78,P〈0.01;rs=0.75,P〈0.01)。SUVave值与PCNA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s=0.64,P〈0.01)。结论FDG进入肺癌细胞与Glut-1受体有关,而PCNA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葡萄糖转运蛋白-1 增殖细胞核抗原 FDG摄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同种气管异位移植建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动物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学海 魏翔 +7 位作者 吴黎 李双 徐利军 胡敏 张毅 周雁荣 陈涛 潘铁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是临床肺移植后主要致死因素且发病机制不清,拟用小鼠气管异位移植模拟OB的病变过程,为研究OB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将小鼠分成同基因移植对照组(BALB/C→BALB/C)与异基因移植实验组(BALB/C→C57BL/6)两大组,供体... 目的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是临床肺移植后主要致死因素且发病机制不清,拟用小鼠气管异位移植模拟OB的病变过程,为研究OB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将小鼠分成同基因移植对照组(BALB/C→BALB/C)与异基因移植实验组(BALB/C→C57BL/6)两大组,供体小鼠气管移植到受体小鼠背部两侧皮下,术后3、7、14、21、28 d取出气管移植物,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比较组织形态改变,统计分析其上皮覆盖率和管腔闭塞率。结果共完成70例小鼠气管同种异位移植手术,手术成功率94.3%。不同取材时间,同基因对照组和异基因实验组气管移植物苏木精-伊红染色有不同改变,其中以术后21 d实验组气管移植物OB改变最为典型,而对照组气管移植物组织结构基本正常,此时上皮覆盖率两组分别为:0%和(92±6)%,管腔闭塞率两组分别为:(73±12)%和<3%,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小鼠气管异位移植成功模拟肺移植后OB的病变过程,术后21 d可作为研究OB的重要时间点。手术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技术稳定。适用于临床肺移植术后OB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气管异位移植 肺移植 模型 动物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3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喻钧 潘铁成 +2 位作者 魏翔 刘立刚 胡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观察慢病毒表达载体介导的RNA干扰(RNAi)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Toll样受体3(Toll-likereceptor 3,TLR3)表达的影响,为后续的以TLR3基因为靶点的肺癌研究和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筛选出4条针对TLR3基因的RNAi靶序列... 目的观察慢病毒表达载体介导的RNA干扰(RNAi)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细胞Toll样受体3(Toll-likereceptor 3,TLR3)表达的影响,为后续的以TLR3基因为靶点的肺癌研究和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筛选出4条针对TLR3基因的RNAi靶序列,分别与pCCL-GFP载体连接,构建4个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TLR3-RNAi-LV 1#,TLR3-RNAi-LV 2#,TLR3-RNAi-LV 3#,TLR3-RNAi-LV 4#;将连接产物转化到DH5α感受态细胞,经PCR筛选阳性克隆、测序鉴定。将TLR3-RNAi-LV、pHelper 1.0、pHelper 2.0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颗粒并测定病毒滴度。将包装产生的4种重组慢病毒分别感染A549细胞,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A549细胞TLR3mRNA和蛋白的表达。根据筛选的结果,选取最有效的载体进行病毒的大量包装。结果 4个慢病毒载体PCR和测序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经包装产生的病毒滴度分别为2×108、2×108、2×108、1×108 TU/mL。感染A549细胞后,TLR3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与未感染慢病毒的细胞组及空载体感染组相比均明显下降(均P<0.05),其中TLR3-RNAi-LV 4#作用较明显,使mRNA表达下降80%,蛋白表达下降68%(均P<0.05)。4#病毒载体大量包装后其滴度为1×109 TU/mL。结论成功构建针对TLR3基因的4个慢病毒载体TLR3-RNAi-LV,体外感染A549细胞后可有效抑制TLR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3 RNA干扰 慢病毒 肺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腔肺动脉连接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平 董念国 +1 位作者 高思海 孙宗全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0-111,126,共3页
目的总结全腔肺动脉连接术体外循环转流的方法与经验。方法全组26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全腔肺动脉连接术,麻醉诱导后放血,使红细胞压积稀释到术前的50%~60%。预充液中加入血浆和白蛋白等胶体液使晶胶比值维持在0.5~0.6,胶渗压16~18... 目的总结全腔肺动脉连接术体外循环转流的方法与经验。方法全组26例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全腔肺动脉连接术,麻醉诱导后放血,使红细胞压积稀释到术前的50%~60%。预充液中加入血浆和白蛋白等胶体液使晶胶比值维持在0.5~0.6,胶渗压16~18mmHg;实施浅低温体外循环,灌注流量2.4~2.8L/(m2.min),维持平均动脉压40~60mmHg。心脏复温时,启动常规超滤并再次加入血浆和白蛋白,提高红细胞压积(HCT)和胶体渗透压,通过增加血容量和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来适应新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停机时"置换性"的超滤使得血红蛋白浓缩至35%~45%,血浆胶体渗透压至18~21mmHg。结果该组4例患者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余22例患者均存活痊愈出院,体外循环期间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血气电解质维持在正常范围,术后SaO2≥92%,中心静脉压(CVP)15~17cmH2O。结论停机前加入大量的血浆和白蛋白以增加血容量、提高并长时间维持胶体渗透压以适应新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是全腔肺动脉连接术中体外循环管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全腔肺动脉连接术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外持续性呼吸训练对剖胸术后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周雁荣 罗亮春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院外持续性呼吸训练对剖胸术后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剖胸术后康复出院的患者随机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出院时给予术后常规卫生宣教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处理基础上,予以为期6个月的院外呼吸训练... 目的探讨院外持续性呼吸训练对剖胸术后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剖胸术后康复出院的患者随机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出院时给予术后常规卫生宣教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处理基础上,予以为期6个月的院外呼吸训练,以上门访视、电话随访的方式指导患者进行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呼吸肌训练。结果干预6个月时研究组GQOLI-74量表的总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院外持续性呼吸训练指导明显提高了剖胸术后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胸术 术后 呼吸训练 特异性呼吸肌训练 非特异性呼吸肌训练 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化学感受器瘤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威章 黄华 +1 位作者 高思海 赵金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491-1492,共2页
化学感受器瘤是一类非常少见的肿瘤,多发生在颈部,也有发生在纵隔、腹膜后等,诊断和治疗有其特殊性。最近本科收治1例纵隔化学感受器瘤,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关键词 化学感受器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双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友民 宋朝国 +7 位作者 方泽民 周雁荣 查正彪 郭国俊 魏翔 潘铁成 李军 郑智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4-418,共5页
目的研究自体双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急性期行双瓣置换术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情况。方法调查武汉同济医院1996年至2011年间行双瓣置换术的32例患有自体双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平均年龄(44±8)岁;男性占78%]。并对这些患者住院期... 目的研究自体双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急性期行双瓣置换术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情况。方法调查武汉同济医院1996年至2011年间行双瓣置换术的32例患有自体双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平均年龄(44±8)岁;男性占78%]。并对这些患者住院期间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远期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例(9%)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死亡。具有以下特点的患者术后死亡率较高:术前血清肌酐>2mg/dL,射血分数<40%以及急性期手术。其中3、5、8年生存率分别为(87±6)%,(81±8)%,(69±11)%,3、8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6±4)%,(80±11)%。结论自体双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期行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主动脉瓣 二尖瓣 瓣膜置换术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室壁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5
20
作者 罗亮春 鲁敏 熊静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8-29,共2页
对5例冠心痛并发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室壁瘤切除术。结果5例手术顺利,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20~35d康复出院。随访30~90d,心功能由Ⅲ~Ⅳ级恢复至Ⅰ~Ⅱ级。提出术前精心准备,术后... 对5例冠心痛并发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室壁瘤切除术。结果5例手术顺利,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20~35d康复出院。随访30~90d,心功能由Ⅲ~Ⅳ级恢复至Ⅰ~Ⅱ级。提出术前精心准备,术后重点监护循环和呼吸功能,严格、规范用药减轻心脏负荷是冠状动脉搭桥同期左心室壁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室壁瘤 冠状动脉搭桥术 壁瘤切除术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