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科亚重症过渡病房的建立与管理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7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在康复科建立亚重症过渡病房的实施效果,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将康复科护士站旁边的2间病房作为亚重症过渡病房,集中收治康复早期严重功能障碍患者,建立完善的病室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和分工,从对患者功能障碍... 目的探讨在康复科建立亚重症过渡病房的实施效果,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将康复科护士站旁边的2间病房作为亚重症过渡病房,集中收治康复早期严重功能障碍患者,建立完善的病室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和分工,从对患者功能障碍和自理能力的评估、健康教育、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基础护理等各方面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使患者和家属学会自我护理后转至普通病室治疗。结果自建立亚重症过渡病房共收治309例患者,296例(95.8%)达到转出至普通康复病房标准,入住时间1~112d,平均58.0d;13例(4.2%)转至其他科室治疗。52例气管切开患者中,49例(94.2%)成功拔除气管套管;296例患者ADL评分由入病房时的16.6分上升至32.9分;患者家属能掌握为患者穿脱衣、擦洗、修饰、进餐、皮肤护理、翻身方法、留置管道的护理、大小便的护理、轮椅和平车转换、协助患者行走和上下楼梯等方法。入住期间148例留置胃管患者中3例(2.0%)发生意外拔管,无坠床、跌倒、烫伤、走失、自杀等意外事件、差错事故及纠纷发生,患者满意率为95.8%。结论在康复科建立亚重症过渡病房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科 亚重症过渡病房 自理能力 优质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在康复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孟玲 徐江 李巧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63-965,共3页
康复护理近几年才纳入护理教学范畴,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直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活动中,而临床护理能力在医学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1—2]:缺乏系统的、先进的。
关键词 康复护理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 应用 临床护理活动 临床护理能力 能力结构 医学人才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外伤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楼伟伟 尤春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45-747,共3页
关键词 脑外伤后 认知障碍 康复治疗 治疗进展 执行功能障碍 临床医生 认知康复 自然恢复 觉醒障碍 记忆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实践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霞 孟玲 李秀云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制定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学员的准入要求、课程设置、考核与评价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康复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结果 2013~2017年,共举办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班8期,521人获得"康复护理专...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方法及效果。方法制定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学员的准入要求、课程设置、考核与评价标准,逐步建立和完善康复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结果 2013~2017年,共举办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班8期,521人获得"康复护理专科护士结业证书"。在2017年举办的首次康复护理专科护士资质认证中,52人获得"康复护理专科护士资格证书"。学员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评价整体较好。结论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实践,有利于促进实用型康复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推动康复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专科护士 培训 资质认证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导尿在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康复的应用 被引量:33
5
作者 高杰 张宏 +1 位作者 刘莉 孟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居家清洁间歇导尿术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快速康复的作用。方法将13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留置尿管,指导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居家清洁间歇导尿。结果两组干预后比较,观... 目的探讨居家清洁间歇导尿术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快速康复的作用。方法将13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留置尿管,指导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居家清洁间歇导尿。结果两组干预后比较,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总导尿天数、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肾积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家清洁间歇导尿能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的快速康复,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根治术 居家清洁间歇导尿 膀胱功能 生活质量 快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居家自我间歇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率 被引量:79
6
作者 时丽萍 徐海艳 +2 位作者 周端鹏 金彦 李巧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居家自我间歇导尿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按住院时间将脊髓损伤出院行自我间歇导尿患者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按常规对间歇导尿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模式管理居家自...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居家自我间歇导尿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按住院时间将脊髓损伤出院行自我间歇导尿患者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按常规对间歇导尿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模式管理居家自我间歇导尿患者,即设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尿路感染原因,设立目标,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结果出院后3个月内对照组发生尿路感染14例(25.93%),观察组发生尿路感染5例(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降低居家自我间歇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自我间歇导尿 尿路感染 品管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向艳平 唐锋 +3 位作者 肖锋 张靖慧 徐江 黄晓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5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磁刺激5Hz组、10Hz组和20Hz组,每组13只。用Allen重物坠落法将模型组和磁刺激组制作成不完全性脊髓损...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5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磁刺激5Hz组、10Hz组和20Hz组,每组13只。用Allen重物坠落法将模型组和磁刺激组制作成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术后24h开始对磁刺激组实施rTMS治疗,刺激频率分别为5Hz、10Hz、20Hz,刺激强度均为90%运动阈值,刺激5s,间歇10s,共500个脉冲。每天1次,每周5d,连续4周,对照组不给予刺激。于术后第4周分别给予BBB行为学评分;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EP),记录潜伏时及波幅;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损伤处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情况。结果:BBB评分结果显示20Hz组大鼠分值最高,10Hz组次之,两者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10Hz组大鼠的MEP潜伏时最短,20Hz组次之,两者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10Hz组GAP-43表达量最高,20Hz组次之,两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高频rTMS可促进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以10Hz频率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脊髓损伤 运动诱发电位 生长相关蛋白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表面阵列电极的人体前臂电刺激仿真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黄涛 徐琦 +2 位作者 何际平 周厚纶 王熠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6-421,共6页
表面阵列电极在改进刺激选择性和控制能力方面具有优越性能,而触点大小和间距是对刺激范围和深度影响最大的因素。针对手功能康复需求,在建立前臂同心圆柱层次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仿真得到直流阴极表面电刺激下前臂组织内神经纤维... 表面阵列电极在改进刺激选择性和控制能力方面具有优越性能,而触点大小和间距是对刺激范围和深度影响最大的因素。针对手功能康复需求,在建立前臂同心圆柱层次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仿真得到直流阴极表面电刺激下前臂组织内神经纤维的胞外电势分布,采用神经纤维激励函数表征外加电场对神经轴突电活动的影响。通过仿真研究不同触点尺寸和排列方式的阵列电极设计,采用激励函数峰值和半宽度评价刺激效果。结果表明,当阵列电极触点尺寸由12 mm增大到14 mm,间距由6 mm减小到2 mm时,被激活的靶组织区域面积增大了169.36 mm2,使得刺激选择性变差;而大小触点交叉排列的结构设计能使激活的靶组织区域面积减小至少89.52mm2,有助于提高刺激选择性能,从而为表面阵列电极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表面阵列电极 激励函数 刺激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22
9
作者 汪晖 官小莉 +1 位作者 孟玲 黄海珊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1期28-30,共3页
目的了解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需求,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吞咽障碍患者护理需求问卷对20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需求总分为(79.76±5.54)分,各维度得分从低到高依次为吞... 目的了解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需求,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吞咽障碍患者护理需求问卷对20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需求总分为(79.76±5.54)分,各维度得分从低到高依次为吞咽技能需求、社会支持需求、吞咽知识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吞咽障碍程度、年龄、吞咽治疗情况是影响患者护理需求的主要因素(均P<0.01),共有效解释护理需求总变异的40.60%。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整体护理需求水平较高,尤其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方面。医护人员应动态评估患者护理需求情况,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服务,以满足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护理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疗妥外搽联合热敷治疗动静脉内瘘处皮下血肿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10
作者 张仲华 吕英瑛 +1 位作者 童辉 夏丹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23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喜疗妥外搽联合热敷治疗动静脉内瘘初次使用致皮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初次使用动静脉内瘘致皮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透析结束后,用胶布固定无菌小纱布卷压迫穿刺点,24h后若皮下血肿无继续加重,则先... 目的探讨喜疗妥外搽联合热敷治疗动静脉内瘘初次使用致皮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初次使用动静脉内瘘致皮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透析结束后,用胶布固定无菌小纱布卷压迫穿刺点,24h后若皮下血肿无继续加重,则先将前臂、手部用温水洗干净。观察组于血肿及其周围外搽喜疗妥并配合热敷,对照组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观察两组血肿消退时间、血肿引起疼痛持续的时间。结果观察组大小血肿消退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喜疗妥外搽配合热敷能明显促进血肿的吸收、减轻疼痛,其临床效果优于硫酸镁湿热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血肿 喜疗妥 热敷 硫酸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转移潜能MG63骨肉瘤细胞亚株裸鼠肺转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1
作者 祝文涛 袁林 +2 位作者 郭风劲 许涛 陈安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2-534,F0003,共4页
目的建立不同转移潜能的骨肉瘤MG63细胞亚株裸鼠肺转移模型,为探讨骨肉瘤发生发展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MTT法检测不同转移潜能的人骨肉瘤MG63细胞亚株M8、M6细胞增殖情况,将生长良好的细胞制成2×107/ml细胞悬液注射裸鼠尾静脉,第... 目的建立不同转移潜能的骨肉瘤MG63细胞亚株裸鼠肺转移模型,为探讨骨肉瘤发生发展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MTT法检测不同转移潜能的人骨肉瘤MG63细胞亚株M8、M6细胞增殖情况,将生长良好的细胞制成2×107/ml细胞悬液注射裸鼠尾静脉,第4周起处死裸鼠,肉眼及镜下观察肺部转移灶形成情况,肺组织经过石蜡包埋切片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相关指标Cyclin E1和Bcl-2的表达。结果高转移潜能细胞M8组细胞增殖能力强于M6组。尾静脉注射瘤细胞后,M8组20只裸鼠除2只死亡外,有17只发生肺转移;低转移潜能M6组20只裸鼠仅1只发生肺转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8组裸鼠肺组织Cyclin E1和Bcl-2表达呈阳性,而M6组未见阳性细胞表达。结论采用尾静脉注射人骨肉瘤细胞亚株M8、M6可成功建立高、低转移潜能的骨肉瘤裸鼠肺转移模型,为深入研究骨肉瘤侵袭和转移机制及寻求有效治疗方法提供了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转移潜能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转染方法及GFP表达载体对小鼠胚胎干细胞转染效率的比较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红 钱坤 张苏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6-537,541,共3页
目的对比不同的转染方法及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载体对小鼠胚胎干细胞(ESC)的转染效率,为进一步研究ESC及衍生细胞移植示踪提供工具。方法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小鼠胚胎干细胞系ES-D3,对比贴壁细胞转染法、悬浮细胞转染法及不同载体pCX-E... 目的对比不同的转染方法及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载体对小鼠胚胎干细胞(ESC)的转染效率,为进一步研究ESC及衍生细胞移植示踪提供工具。方法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小鼠胚胎干细胞系ES-D3,对比贴壁细胞转染法、悬浮细胞转染法及不同载体pCX-EGFP、p-EGFP-C1和pIRES-hrGFP的转染效率。结果悬浮法和贴壁法转染效率分别为(90.0±4.1)%,(70.0±2.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种载体转染效率分别为pCX-EG-FP(90.0±4.1)%,pIRES-hrGFP(32.0±6.0)%,p-EGFP-C1(4.0±0.4)%。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悬浮转染法转染pCX-EGFP可获得较高的转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胚胎干细胞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表面阵列电极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琦 胡能宇 +1 位作者 周厚纶 王熠钊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9-177,共9页
表面阵列电极在改进刺激选择性和控制能力方面具有优越性能,其中电极设计和刺激波形对于神经肌肉电刺激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针对手功能康复需求,采用大小电极触点交叉排列的表面阵列电极,对人体前臂组织实施直流阴极刺激;基于人体前臂的... 表面阵列电极在改进刺激选择性和控制能力方面具有优越性能,其中电极设计和刺激波形对于神经肌肉电刺激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针对手功能康复需求,采用大小电极触点交叉排列的表面阵列电极,对人体前臂组织实施直流阴极刺激;基于人体前臂的简化层次模型,通过有限元法仿真人体前臂组织的电场分布,使用神经纤维激励函数表征外加电场对神经轴突电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选择前臂深层神经纤维激励函数的峰值和半宽度乘积之比作为靶向性能评价函数,利用粒子群算法对表面阵列电极的触点尺寸和间距进行优化设计。结果发现,当大、小触点尺寸分别为9.80和10.72 mm时,阵列电极的靶向性能最优,靶向性能评价函数最大值为11 252.68 V/m4。对比不同刺激波形作用下随时间变化的人体前臂深层神经纤维激励函数最大值,发现矩形波刺激下神经纤维激励函数最大值可达3.448 V/m2,稍高于其他刺激波形,有利于神经纤维的激活,从而为表面阵列电极设计和制定刺激处方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阵列电极 激励函数 优化设计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术后间歇导尿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 被引量:18
14
作者 吕英瑛 张仲华 肖玲玲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16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对脊髓损伤术后间歇导尿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需行间歇导尿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护理,依据医院拟定的健康教育手册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家属... 目的探讨对脊髓损伤术后间歇导尿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需行间歇导尿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护理,依据医院拟定的健康教育手册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家属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间歇导尿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记日记、观看多媒体视频、床旁练习等。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家属对间歇导尿知识的掌握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干预2周、4周时真性菌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实施间歇导尿的脊髓损伤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家属的护理能力和专业技能,降低患者泌尿系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间歇导尿 家属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成纤维细胞对人胚胎干细胞生长的支持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钱坤 陈红 +1 位作者 张苏明 朱桂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2-464,共3页
目的观察人成纤维细胞对人胚胎干细胞(hESC)生长的支持作用,建立完全非动物源性培养系统。方法采用人包皮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以血清替代品取代动物血清,支持人胚胎干细胞生长,观察其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包皮成纤维细胞能很好地支持人... 目的观察人成纤维细胞对人胚胎干细胞(hESC)生长的支持作用,建立完全非动物源性培养系统。方法采用人包皮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以血清替代品取代动物血清,支持人胚胎干细胞生长,观察其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包皮成纤维细胞能很好地支持人胚胎干细胞生长增殖,并保持87%左右未分化表型:碱性磷酸酶(AKP)染色强阳性,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3(SSEA-3),肿瘤排斥抗原-1-60(TRA-1-60)表达强阳性,可见转录因子OCT-4 mRNA表达。核型正常,体外能形成拟胚体。结论人成纤维细胞完全可以支持人胚胎干细胞增殖,可望为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应用于临床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人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ADL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秦开蓉 吴润兰 +1 位作者 黄玉兰 许涛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3年第11期815-816,共2页
将 4 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 3~ 5d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各 2 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于治疗前及治疗 4周用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结果两组治疗... 将 4 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 3~ 5d的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各 2 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于治疗前及治疗 4周用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 (均P <0 .0 1) ,两组治疗后比较 ,观察组的评分优于对照组 (P <0 .0 1)。提示健康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肢体功能恢复及提高ADL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康复护理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及其诱导因子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聪 岳翔 +2 位作者 刘爱国 胡群 周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1-165,279,共6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及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8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EMMPRIN及MT1-MMP mRNA...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及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8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EMMPRIN及MT1-MMP mRNA的表达,并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上述组织中EMMPRIN及MT1-MMP蛋白的表达。结果48例肿瘤组织中35例(72.9%)有EMMPRIN mRNA的表达,30例(62.5%)有MT1-MMP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有31例(64.6%)EMMPRIN和25例(52.1%)MT1-MMP呈阳性反应,但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MMPRIN和MT1-MMP mRNA及蛋白的表达。EMMPRIN与MT1-MMP mRNA的相对表达强度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以及肿瘤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均P>0.05),但与Duke’s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呈显著相关(均P<0.01),且EMMPRIN和MT1-MMP的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28,P<0.01)。EMMPRIN mRNA阳性表达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37.8±14.6)月,阴性患者为(54.7±11.3)月,5年生存率前者为41.2%,显著低于阴性患者的70.4%(P<0.01),EMMPRIN和MT1-MMP mRNA的阳性表达同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相关(P<0.01,P<0.05)。结论MT1-MMP及其诱导因子EMMPRIN与结直肠癌的侵袭与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结直肠癌侵袭性的有效指标,高表达EMMPRIN和MT1-MMP可能预示着结直肠癌患者不良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 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结直肠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紫外线照射联合优拓和藻酸盐填塞治疗窦道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巧玲 孟玲 +1 位作者 徐海燕 时丽萍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9期10-11,共2页
目的研究紫外线照射外加优拓包裹藻酸盐填充窦道在脊髓损伤及偏瘫患者窦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或偏瘫并发窦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使用常规方法清创,对照组(30处窦道)采用溃疡糊填充窦道及周围组织,... 目的研究紫外线照射外加优拓包裹藻酸盐填充窦道在脊髓损伤及偏瘫患者窦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或偏瘫并发窦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使用常规方法清创,对照组(30处窦道)采用溃疡糊填充窦道及周围组织,外用美皮康覆料覆盖;观察组(30处窦道)先用小剂量紫外线照射窦道10~20 s/次,外加优拓包裹藻酸盐制成圆柱状填充窦道。结果观察组窦道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时间比对照组缩短。结论使用小剂量紫外线照射外加优拓包裹藻酸盐填充窦道,明显加快了窦道的愈合速度,缩短了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偏瘫 窦道 紫外线照射 最弱红斑量 藻酸盐 优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居环境改造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吕英瑛 陈小芬 +1 位作者 李巧玲 孟玲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6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家居环境改造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54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出院后按常规定期进行康复指导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与装修公司技术人员合作指导患者进... 目的探讨家居环境改造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54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出院后按常规定期进行康复指导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与装修公司技术人员合作指导患者进行家居环境改造。结果观察组出院3个月、6个月ADL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干预主效应P<0.05;出院6个月两组肌肉萎缩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预见性家庭环境改造,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残存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家居环境改造 日常生活能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型双重血浆滤过治疗难治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仲华 吕英瑛 +3 位作者 夏丹 童辉 鄢建军 黄姝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23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膜型双重血浆滤过(DFPP)治疗难治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难治性GBS患者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DFPP治疗及相关护理措施,包括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常规准备,治疗中严格无菌操作、... 目的探讨膜型双重血浆滤过(DFPP)治疗难治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8例难治性GBS患者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DFPP治疗及相关护理措施,包括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常规准备,治疗中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输入置换液、及时处理仪器报警。结果 18例GBS患者56例次DFPP治疗过程中,2例次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症状(占3.57%),3例次出现低血压(占5.36%),2例次发生二次膜压力进行性升高报警(占3.57%),无1例发生导管渗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DFPP是治疗难治性GBS较为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护理干预可提高该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膜型双重血浆滤过 动脉压 静脉压 跨膜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