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肾移植的近期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斌 曾凡军 +4 位作者 陈知水 蒋继贫 明长生 张伟杰 陈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or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肾移植和司法途径标准供者(standard criteria donors,SCD)肾移植的近期存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9月施行的尸体供肾移植89例,其中DCD供肾移植(DCD组)56例,SC... 目的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or after cardiac death,DCD)供肾移植和司法途径标准供者(standard criteria donors,SCD)肾移植的近期存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9月施行的尸体供肾移植89例,其中DCD供肾移植(DCD组)56例,SCD供肾移植(SCD组)33例。DCD组供肾采用低温机器灌注保存(HMP)25例,单纯低温保存31例;SCD组供肾全部采用单纯静态低温保存。DCD组采用抗体诱导+他克莫司(TAC)+麦考酚酯(MMF)+泼尼松(Pred)四联免疫抑制方案,SCD组采用TAC+MMF+Pred三联用药。随访评价2组移植肾6个月、1年存活率与受者6个月、1年存活率;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发生率以及肾功能状况。结果随访6~15个月。DCD组受者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因假性肾动脉瘤和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导致移植肾切除各1例,受者6个月存活率98.2%,1年存活率94.4%,移植肾6个月存活率94.6%,1年存活率83.3%;SCD组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AMR导致移植肾切除1例,受者6个月存活率97.0%,1年存活率92.9%,移植肾6个月存活率93.9%,1年存活率85.7%。2组受者6个月与1年存活率及移植肾6个月与1年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GF发生率DCD组为21.4%,SCD组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术后1、3、6、12个月血肌酐值,DCD组均显著高于SCD组(P〈0.05),但是2组间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D供肾移植近期存活效果良好,术后肾功能恢复和维持情况与司法途径SCD供肾移植相当,DCD可以成为扩大尸体肾移植供者池的重要来源,其远期存活效果需要继续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供者 肾移植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CD46共刺激通路调控同种移植免疫反应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陈栋 张驰 +7 位作者 张艳 黄亚冰 朱珉 刘斌 陈刚 张伟杰 陈知水 陈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CD3/CD46共刺激通路对同种移植免疫反应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转人CD46的C57BL/6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采用MACS免疫磁珠分选CD4+T细胞,以阴性对照组作为对照,体外检测CD3、ConA、CD3/CD28、CD3/CD46、CD3/CD28/CD46共... 目的:探讨CD3/CD46共刺激通路对同种移植免疫反应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转人CD46的C57BL/6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采用MACS免疫磁珠分选CD4+T细胞,以阴性对照组作为对照,体外检测CD3、ConA、CD3/CD28、CD3/CD46、CD3/CD28/CD46共刺激对CD4+T细胞增殖的作用效果,并检测其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γ-IFN),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并以BALB/c小鼠的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以转人CD46的C57BL/6小鼠的淋巴细胞作为反应细胞进行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M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与CD3组或阴性对照组相比,ConA、CD3/CD28、CD3/CD46和CD3/CD28/CD46共刺激后,CD4+T细胞均出现显著增殖反应(P<0.05),而且CD3/CD28/CD46共刺激组的增殖活性较CD3/CD28或CD3/CD46共刺激组显著增高(P<0.05)。CD3/CD28共刺激后,IL-2和γ-IFN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和CD3组显著升高(P<0.05),CD3/CD46共刺激后,IL-10和TGFβ-水平较阴性对照组、ConA组、CD3组和CD3/CD28共刺激组显著升高(P<0.05)。CD3/CD46共刺激后可以显著地抑制同种混合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P<0.05)。结论:CD3/CD46共刺激通路可以诱导CD4+T细胞产生IL-10和TGFβ-,抑制同种移植免疫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6 共刺激分子 同种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云学院年中集锦
3
作者 石炳毅 张小东 +6 位作者 胡小鹏 陈知水 陈刚 王长希 黄刚 闫天中 武小强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5-738,共4页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携手医邻网共同打造了“移植云学院”,以期加强移植领域学术交流、促进各中心肾移植技术共同提高、培养更多技术过硬的移植科医师。在上半年授课中,各中心讲师从移植后肾小球肾炎复发的最新进展、预致敏受者肾移植的...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携手医邻网共同打造了“移植云学院”,以期加强移植领域学术交流、促进各中心肾移植技术共同提高、培养更多技术过硬的移植科医师。在上半年授课中,各中心讲师从移植后肾小球肾炎复发的最新进展、预致敏受者肾移植的临床策略、肾移植受者多瘤病毒感染及肾病诊治的误区和对策及活体肾移植供肾质量评估4个议题和与会人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 肾小球滤过率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IGA 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法建立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建敏 周鸿敏 陈忠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52-254,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改进。方法:120只Lewis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对,行改进法颈部异位心脏移植,大鼠供心无名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受者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行端侧吻合;对照组20对,行Chen氏法(陈忠华所创之术式)心脏移植... 目的:探讨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改进。方法:120只Lewis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对,行改进法颈部异位心脏移植,大鼠供心无名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受者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行端侧吻合;对照组20对,行Chen氏法(陈忠华所创之术式)心脏移植。结果:实验组总缺血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5.74±1.67)min与(0.97±0.23)ml,移植心存活时间超过6周。对照组分别为(56.06±3.07)min与(2.18±0.27)ml,移植心存活时间超过6周。结论:改进术式可减少术中失血、提高手术速度、明显缩短供心总缺血时间,为安全、简便和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异位移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D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淋巴细胞生成并扩增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永海 张淦 +4 位作者 李明 陈栋 向莹 郭晖 张伟杰 《器官移植》 CAS 2011年第3期129-134,共6页
目的探索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诱导并扩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的优化方案。方法分离、培养NOD小鼠骨髓来源的imDC和淋巴细胞,并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 目的探索非肥胖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dritic cell,imDC)诱导并扩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的优化方案。方法分离、培养NOD小鼠骨髓来源的imDC和淋巴细胞,并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分别加入白介素(IL)-2、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抗CD3抗体和抗CD28抗体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淋巴细胞+IL-2)、实验1组(淋巴细胞+imDC+TGF-β1+IL-2)、实验2组(淋巴细胞+imDC+抗CD3抗体+抗CD28抗体+IL-2)、实验3组(淋巴细胞+imDC+抗CD3抗体+抗CD28抗体+TGF-β1+IL-2)。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培养3d后淋巴细胞的扩增情况及混合培养6d淋巴细胞中CD4、CD25及Foxp3的表达。结果 imDC和淋巴细胞混合培养3d后,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增殖指数分别为(1.04±0.03)%、(1.26±0.02)%、(1.36±0.01)%和(1.55±0.02)%。实验3组的增殖指数较实验1组和实验2组明显升高(均为P<0.01)。混合培养6d后,对照组、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的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所占比例分别为(2.41±0.02)%、(17.98±1.02)%、(30.67±2.68)%、(42.84±1.41)%,而CD4+CD25+T淋巴细胞中Foxp3+细胞的比例4组分别为(65.55±1.41)%、(86±1.72)%、(70.29±1.39)%、(92.3±1.99)%,实验3组的淋巴细胞CD4+CD25+、Foxp3+的表达水平较实验1组和实验2组明显升高(均为P<0.01)。结论在imDC和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时加入TGF-β1、抗CD3抗体、抗CD28抗体可明显刺激imDC诱导扩增Treg,是体外诱导扩增Treg的理想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非肥胖糖尿病 小鼠 转化生长因子-β1 抗CD3抗体 抗CD28抗体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活化T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必成 唐莉 +4 位作者 张鑫 郭晖 昌盛 杜敦峰 陈忠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活化T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经丝裂原与同种抗原刺激激活T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观察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 CD25、 Survivin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给BALB/c裸鼠输注C57B...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活化T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经丝裂原与同种抗原刺激激活T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观察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 CD25、 Survivin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给BALB/c裸鼠输注C57BL/6小鼠脾细胞后第4~7天, 观察肝脏内T细胞浸润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 ConA刺激后培养的脾细胞可表达survivin(表达不局限于G2/M期).survivin+细胞为T细胞, T淋巴母细胞可同时表达CD25和survivin.survivin+细胞中仅部分细胞表达CD25.ConA刺激淋巴细胞后第6天, 凋亡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增加(22.90% vs 5.23% P<0.001).于BALB/c裸鼠输注C57BL/6小鼠的脾细胞后, 于第4~7天,在BALB/c裸鼠肝脏中可观察到T细胞浸润并表达Survivin.结论: T细胞激活后可表达survivin, 故可作为活化T细胞的标志.T细胞持续表达survivin, 需要在体内与抗原持续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SURVIVIN CD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发夹状RNA基因沉默补体受体C5aR及抑制LPS诱导的肾脏上皮细胞凋亡
7
作者 陈栋 张艳 +4 位作者 李明 尹注增 陈刚 张伟杰 陈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短发夹状RNA基因沉默补体受体C5aR及抑制LPS诱导的肾脏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效果。方法:构建针对大鼠补体受体C5aR基因编码区的短发夹状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RNAT-U6.1-C5aR shRNA,采用电穿孔的方法转染RK3E细胞,经G418... 目的:探讨短发夹状RNA基因沉默补体受体C5aR及抑制LPS诱导的肾脏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效果。方法:构建针对大鼠补体受体C5aR基因编码区的短发夹状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RNAT-U6.1-C5aR shRNA,采用电穿孔的方法转染RK3E细胞,经G418筛选后,形成稳定的表达C5aR shRNA的细胞系。实验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未转染的RK3E细胞;②阴性对照组:转染空载体pRNAT-U6.1的RK3E细胞系;③实验组:转染C5aR shRNA的RK3E细胞系。经脂多糖(LPS)孵育12小时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RT-PCR检测mRNA的表达,γ计数仪测定125I标记的C5a与RK3E的结合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C5aR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125I标记的C5a与RK3E结合活性显著下降。结论:针对C5aR的特异性短发夹RNA可以明显引起靶基因的沉默,进而抑制LPS诱导的肾脏上皮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C5AR 基因沉默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组织相容性抗原-G1抑制人自然杀伤细胞释放穿孔素颗粒酶介导异种排斥反应
8
作者 王树森 房崇云 +6 位作者 曾梦华 谢林 李荣 王璐 陈松 吴雄文 陈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7期579-582,i0009,共5页
目的:研究可溶性组织相容性抗原-G1(sHLA-G1)抑制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释放穿孔素、颗粒酶,从而降低人NK细胞对猪血管内皮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利用核转染技术将质粒pcDNA3-sHLA-G1转入LCL721.221细胞株,并提取sHLA-G1。以RT-PCR、... 目的:研究可溶性组织相容性抗原-G1(sHLA-G1)抑制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释放穿孔素、颗粒酶,从而降低人NK细胞对猪血管内皮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利用核转染技术将质粒pcDNA3-sHLA-G1转入LCL721.221细胞株,并提取sHLA-G1。以RT-PCR、斑点酶联免疫吸附(Dot-ELISA)技术分别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sHLA-G1的表达;以人类NK细胞系(NK92)为效应细胞,猪内皮细胞系PED为靶细胞,用β-己糖氨酶释放实验检测sHLA-G1抑制NK92释放穿孔素、颗粒酶;单四唑(MTT)法检测sHLA-G1抑制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与未加入sHLA-G1的对照组相比,NK92释放的β-己糖氨酶显著减少(P<0.05),且对sHLA-G1组PED的杀伤效率均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sHLA-G1可通过抑制NK92释放穿孔素、颗粒酶以减轻NK92对PED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组织相容性抗原-G1 自然杀伤细胞 穿孔素 颗粒酶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扩增和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马东霞 赵越 +1 位作者 向莹 刘斌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6-390,共5页
目的体外诱导扩增获取大量高纯度的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并研究不同生长状态的DC成熟情况及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以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和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IL-4),体外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分化... 目的体外诱导扩增获取大量高纯度的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并研究不同生长状态的DC成熟情况及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以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和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IL-4),体外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分化为DC,脂多糖(LPS)刺激24h,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分别收集悬浮细胞、贴壁细胞,流式细胞术(FACS)分析DC细胞表面分子CD11c、MHCⅡ类分子、CD80和CD86的表达水平,并应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其刺激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经体外诱导培养第3天即可见大量细胞集落形成;培养至第9天,细胞形态不规则,具有典型DC形态。同组悬浮DC表面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水平高于贴壁DC。LPS刺激24h后,DC表面MHCⅡ类分子、CD80、CD86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同时可以显著刺激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结论体外简易诱导培养可以获得高纯度小鼠骨髓来源的各具特性的DC,为开展DC的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大量稳定的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诱导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