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相关基因OprD_2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谢丽丽 熊盛道 +2 位作者 刘谨 许淑云 徐永健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取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18株,经K-B法检测耐药性,根据耐药性分为耐亚胺培南菌组12株和敏感菌组6株。另设1标准菌株ATCC27853。采用PCR法检测各菌株的OprD2基因,探讨OprD2基因突变与细...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取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18株,经K-B法检测耐药性,根据耐药性分为耐亚胺培南菌组12株和敏感菌组6株。另设1标准菌株ATCC27853。采用PCR法检测各菌株的OprD2基因,探讨OprD2基因突变与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之间的关系。结果12株耐药菌经OprD2基因扩增,8株阴性,4株阳性;6株敏感菌株及标准菌株扩增全部为阳性。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对亚胺培南耐药菌组和敏感菌组OprD2基因阳性率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且在耐药菌中发现了新的OprD2基因突变方式。结论OprD2突变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突变的方式有缺失突变与插入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培南 铜绿假单胞菌 OprD2基因 基因突变 细菌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azoxide对缺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氧自由基的变化及细胞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胡红玲 汪涛 +2 位作者 张珍祥 赵建平 徐永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002-2006,共5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膜上ATP敏感钾通道(MitoKATP)开放剂diazoxide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在缺氧导致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氧自由基的变化及细胞增殖/凋亡失衡中的作用,探索缺氧性肺动脉重建和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发生机制。方法:取大鼠正... 目的:研究线粒体膜上ATP敏感钾通道(MitoKATP)开放剂diazoxide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在缺氧导致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氧自由基的变化及细胞增殖/凋亡失衡中的作用,探索缺氧性肺动脉重建和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发生机制。方法:取大鼠正常肺组织,分离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进行常氧或慢性缺氧培养。将样本分为6组:①正常对照组;②线粒体膜上ATP敏感钾通道(MitoKATP)开放剂diazoxide组;③MitoKATP阻断剂5-HD组;④慢性缺氧(CH)组;⑤CH+diazoxide组;⑥CH+5-HD组。利用激光共焦显微镜(Leica SP-1 USA)成像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内氧自由基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①Diazoxide作用24 h后,R-123荧光强度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细胞内氧自由基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细胞增殖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凋亡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5-HD作用24 h后,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慢性缺氧24 h,结果与di-azoxide组相似,R-123荧光强度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细胞内氧自由基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细胞增殖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凋亡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CH+diazoxide组,R-123荧光强度和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明显强于缺氧组,细胞内氧自由基含量明显高于缺氧组,细胞增殖明显多于缺氧组、凋亡少于缺氧组,P<0.05;CH+5-HD组,R-123荧光强度和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明显弱于缺氧组,细胞内氧自由基含量明显低于缺氧组,细胞增殖明显少于缺氧组、凋亡多于缺氧组,P<0.05;R-123荧光强度、MTT的A值与细胞内氧自由基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凋亡细胞百分比与细胞内氧自由基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diazox-ide能够通过开放线粒体膜上ATP敏感的钾通道,引起ΔΨm去极化,ΔΨm的变化影响细胞内氧自由基的含量,氧自由基可能作为信号分子通过影响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凋亡的平衡,参与了缺氧性肺动脉重建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 平滑肌细胞 缺氧 线粒体膜电位 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低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内质网钙信号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朝 张珍祥 +3 位作者 徐永健 汪涛 马丹 叶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16-2019,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低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内质网钙信号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细胞水平:钙荧光探针(Fura-2/AM)负载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荧光分光光度法,细胞外液无Ca2+及含Ca2+,在常氧(37℃、5%CO2、21%O2、74%N2)和急性低氧(37℃、5%... 目的:观察急性低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内质网钙信号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细胞水平:钙荧光探针(Fura-2/AM)负载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荧光分光光度法,细胞外液无Ca2+及含Ca2+,在常氧(37℃、5%CO2、21%O2、74%N2)和急性低氧(37℃、5%CO2、2%O2、93%N2)时,检测理阿诺碱(RD)和环匹阿尼酸(CPA)等对细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离体血管环水平:相同条件,离体血管灌流方法检测肺动脉环张力变化。结果:(1)急性低氧时[Ca2+]i升高:常氧组[Ca2+]i为(96.99±7.16)nmol/L,低氧组为(257.06±32.48)nmol/L(P<0.01)。(2)与低氧组比较,预先用RD或普鲁卡因(procain)抑制内质网理阿诺碱受体敏感钙库,随后再给予低氧刺激时[Ca2+]i不升高,为(100.91±11.21)nmol/L(P<0.01);而用CPA或thapsigargin(TG)抑制内质网摄取Ca2+,再给低氧刺激时[Ca2+]i呈升高状态(P>0.05),而在细胞外液含钙及低氧下CPA及TG引起[Ca2+]i进一步升高(P<0.05)。(3)低氧引起肺动脉环收缩:常氧对基础张力无影响,低氧引起肺动脉环收缩,最大收缩张力达(49.28±8.64)g/g,P<0.01。(4)与低氧组比较,预先用RD或procain抑制内质网理阿诺碱受体敏感钙库,再给予低氧刺激,肺动脉环不收缩,最大收缩张力(3.75±1.14)g/g,P<0.01;而用CPA或TG后,再给予低氧刺激,肺动脉环呈收缩状态(P>0.05),而在细胞外液含钙及低氧下CPA及TG引起肺动脉环进一步收缩(P<0.05)。结论:急性低氧可以引起内质网释放Ca2+,至少来自理阿诺碱受体敏感钙库的Ca2+释放参与了低氧肺血管收缩的发病机制;这可能是PASMCs自身具有的,既不依赖细胞外Ca2+内流,也不依赖血管内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性肺血管收缩 理阿诺碱受体敏感钙库 IP3受体敏感钙库 肺动脉平滑肌 肌浆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对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建平 叶永军 +2 位作者 高敏 胡伟华 周志刚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研究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mitoKATP)对哮喘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制备哮喘大鼠模型,取哮喘及正常大鼠ASMCs,分为以下6组进行干预:正常对照组;正常+mi-toKATP开放剂diazoxide组;正常+mitoKAT... 目的研究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mitoKATP)对哮喘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制备哮喘大鼠模型,取哮喘及正常大鼠ASMCs,分为以下6组进行干预:正常对照组;正常+mi-toKATP开放剂diazoxide组;正常+mitoKATP阻断剂5-HD组;哮喘对照组;哮喘+diazoxide组;哮喘+5-HD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各组ASMCs R-123荧光强度以反映线粒体膜电位(Δψm),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α-肌动蛋白(α-actin)表达量。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对照组R-123荧光强度明显增强,α-actin表达明显下调(均P<0.05)。②diazoxide干预ASMCs 24 h后,正常及哮喘ASMCs R-123荧光强度均明显增强(均P<0.05);正常ASMCsα-actin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但哮喘ASMCsα-actin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diazoxide引起mitoKATP开放,并逆转哮喘ASMCs由收缩型向合成型发生的表型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平滑肌细胞 哮喘 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 线粒体膜电位 表型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烟烟雾提取物对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林俊岭 徐永健 +2 位作者 张珍祥 倪望 陈仕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45-1446,1449,共3页
目的:研究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对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哮喘干预组(A组)、单纯哮喘组(B组)、对照干预组(C组)及对照组(D组),用5%浓度的CSE干预A、C两组ASMC,分别于干预0、... 目的:研究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对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哮喘干预组(A组)、单纯哮喘组(B组)、对照干预组(C组)及对照组(D组),用5%浓度的CSE干预A、C两组ASMC,分别于干预0、1、2、3和6h后,分离ASMC,提取胞浆及胞膜PKC,然后用[γ-32P]-ATP催化活性测定法检测PKC的活性。结果:(1)ASMC胞膜、胞浆PKC活性及两者比值:在1h及2h时,A组显著强于B、C、D组(均P<0.01);B、C组显著强于D组(P<0.01,P<0.05);B组与C组在1h、2h时均无显著差异。而B组与C组在1h、2h时差异均无显著(P>0.05)。(2)组内ASMC胞膜、胞浆PKC活性比值:A、B、C3组:1h显著高于0h、2h(均P<0.01);B组:2h显著高于0h(P<0.05)。结论:CSE可能通过改变PKC的活性而进一步影响哮喘及其它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烟烟雾提取物 哮喘 气道平滑肌细胞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