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N末端24个氨基酸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 被引量:9
1
作者 孙黎 袁响林 +3 位作者 王桂华 罗学来 李小兰 胡俊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0-432,437,共4页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调节亚单位——p55PIKN端24个氨基酸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以含有p55PIK-N端24个氨基酸(N24)的腺病毒载体Ad-N24-GFP及对照病毒Ad-GFP,感染肝癌HepG2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进程,应用Brd... 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调节亚单位——p55PIKN端24个氨基酸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以含有p55PIK-N端24个氨基酸(N24)的腺病毒载体Ad-N24-GFP及对照病毒Ad-GFP,感染肝癌HepG2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进程,应用BrdU掺入的方法检测其对细胞DNA合成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细胞内高表达N24多肽后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N24能有效阻滞HepG2细胞周期进程于G0/G1期,S期和G2/M期细胞减少,Ad-N24-GFP组各期细胞分布为:G0/G1期(56.3±3.0)%,S期(30.1±2.9)%,G2/M期(13.6±4.1)%,而对照组腺病毒各期细胞分布为:G0/G1期(40.6±2.1)%,S期(42.7±3.3)%,G2/M期(16.7±2.8)%;BrdU阳性细胞比例显示:Ad-N24-GFP组R2为(31.8±5.2)%,Ad-GFP组R2为(48.5±3.7)%,提示N24能有效抑制HepG2细胞的DNA合成;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高表达N24对细胞内的AKT磷酸化水平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在HepG2细胞中过表达N24能有效阻滞肝癌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细胞DNA合成。p55PIK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传导途径p55PI3K-Rb在胃肠道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高霞 龙浩成 +5 位作者 刘双又 罗学来 李小兰 陶德定 胡俊波 龚建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1-763,封3,共4页
目的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p55PI3K-Rb)信号传导途径在胃肠道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并阐述其意义。方法收集2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胃癌6例,结肠癌5例,直肠癌9例)手术切除标本,每例均包括癌组织、相应的... 目的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p55PI3K-Rb)信号传导途径在胃肠道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并阐述其意义。方法收集2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胃癌6例,结肠癌5例,直肠癌9例)手术切除标本,每例均包括癌组织、相应的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应用免疫沉淀(Rb单克隆抗体)和Western blot方法(p55PI3K多克隆抗体)检测p55PI3K与Rb在组织中的相互作用。结果8例胃肠道肿瘤标本(胃癌2例,结肠癌2例,直肠癌4例,均为腺癌)Rb与p55PI3K相互作用为阳性,阳性率为40%(8/20),且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三者之间p55PI3K-Rb作用强弱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肿瘤形成过程中,p55PI3K-Rb信号传导通路是存在的。通过阻断p55PI3K-Rb通路可能阻断肿瘤的发生,有望为临床胃肠道肿瘤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 胃肠道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沙拉嗪缓释剂对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进 邓豫 +5 位作者 李兆明 曹小年 李小兰 陶德定 胡俊波 王晶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7期839-842,共4页
目的研究美沙拉嗪缓释剂对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 picryl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表达的影响,探讨美沙拉嗪缓释剂的... 目的研究美沙拉嗪缓释剂对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 picryl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表达的影响,探讨美沙拉嗪缓释剂的抗炎机制。方法应用TNBS/乙醇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溶液100 mg.kg-1.d-1),阳性对照组(给予5-对氨基水杨酸100 mg.kg-1.d-1),每组10只,每天灌胃2次,给药时间从造模后第1天开始至实验结束,共7 d,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index,DAI)、体质量变化及结肠病理学改变,生化法检查大鼠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肠组织TNF-α、IL-1β、IL-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MPO活性及TNF-α、IL-1β、IL-6mRNA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药物治疗组MPO活性及结肠组织TNF-α、IL-1β、IL-6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美沙拉嗪缓释剂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与通过降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mRNA等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嗪缓释剂 结肠炎 溃疡性 2 4 6-三硝基苯磺酸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剂量X射线对HL-60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诱导的细胞凋亡 被引量:5
4
作者 冷彦 陶德定 +2 位作者 冯晓澜 陈元 龚建平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9-111,115,共4页
比较不同剂量 X射线对 HL- 60细胞的影响 ,建立 X射线诱导 HL- 60细胞凋亡的生物研究模型 ,探索细胞周期检测点对放射剂量的耐受性。采用对数生长期的 HL- 60细胞经 2 ,5 ,10 ,15 ,2 0 Gy的 X射线照射后培养 4 h,用流式细胞仪分析 HL- 6... 比较不同剂量 X射线对 HL- 60细胞的影响 ,建立 X射线诱导 HL- 60细胞凋亡的生物研究模型 ,探索细胞周期检测点对放射剂量的耐受性。采用对数生长期的 HL- 60细胞经 2 ,5 ,10 ,15 ,2 0 Gy的 X射线照射后培养 4 h,用流式细胞仪分析 HL- 60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发现 ,不同剂量 X射线照射均可诱导 HL- 60细胞凋亡 ,凋亡率有随照射剂量增大而增高的趋势。经 2 ,5 Gy剂量照射的 HL- 60细胞主要表现为 S期细胞的比例减少 ,G2 /M期细胞的比例增多 ,经 15 ,2 0 Gy剂量照射的 HL- 60细胞主要表现为 S期细胞和 G2 /M期细胞的比例均减少。结果显示 ,以 X射线照射 HL-60细胞可建立理想的射线诱导的细胞凋亡模型 ,小剂量照射和大剂量照射可能引起不同时相的细胞发生凋亡 ,提示细胞对放射剂量的反应性与细胞周期检测点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60细胞 X射线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T-N24穿膜融合多肽的表达与鉴定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桂华 孙黎 +5 位作者 邓豫 李小兰 曹小年 来森艳 陶德定 胡俊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表达并纯化TAT-N24穿膜融合多肽,初步探讨其生物学活性。方法构建pTAT-HA-N24原核表达载体,在BL21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并纯化TAT-N24融合多肽,利用SDS凝胶电泳检测纯化蛋白的纯度,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AT-N24融合蛋白的... 目的表达并纯化TAT-N24穿膜融合多肽,初步探讨其生物学活性。方法构建pTAT-HA-N24原核表达载体,在BL21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并纯化TAT-N24融合多肽,利用SDS凝胶电泳检测纯化蛋白的纯度,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AT-N24融合蛋白的穿膜能力和生物学活性。结果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成功构建并表达纯化了TAT-N24穿膜融合多肽,其在6 mol/L尿素和DMSO中均具有较好的溶解性,纯化的融合多肽经SDS凝胶电泳分析未见明显杂蛋白混入,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可见TAT-N24处理结肠HT29细胞12 h后90%以上的细胞中可检测到TAT-N24,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可见TAT-N24能够有效地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结论TAT-N24具有高效的穿膜能力,并能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可望开发成为有效的肿瘤分子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T-N24穿膜融合多肽 HT29细胞 肿瘤分子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受体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胡静 何小军 +3 位作者 冯永东 杨长永 韩中博 龚建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533-536,共4页
本研究检测凋亡受体Fas、TNFRⅠ、TNFRⅡ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增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细胞周期特异性,并探讨其与凋亡受体途径介导的细胞周期特异性细胞凋亡的关联性。应用双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G0期和经植物凝... 本研究检测凋亡受体Fas、TNFRⅠ、TNFRⅡ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增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细胞周期特异性,并探讨其与凋亡受体途径介导的细胞周期特异性细胞凋亡的关联性。应用双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G0期和经植物凝集素刺激(PHA)进入细胞周期后Fas、TNFRⅠ、TNFRⅡ的表达情况以及细胞周期特异性,同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抗Fas抗体诱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结果表明:经植物凝集素刺激24小时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Fas、TNFRⅠ、TNFRⅡ表达率较G0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增加了(35.55±6.63)%,(30.63±2.66)%,(26.62±5.14)%,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主要表达在G1期;未经植物凝集素刺激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停留在G0期,TNF-α和anti-Fas诱导后没有发生凋亡,而刺激后进入细胞周期的淋巴细胞经TNF-α和anti-Fas诱导后发生凋亡,其凋亡主要在G1期。结论:凋亡受体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与凋亡受体途径介导的细胞凋亡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凋亡受体途径介导细胞凋亡的细胞周期特异性与凋亡受体表达的细胞周期特异性有关,细胞凋亡的发生与细胞是否进入细胞周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诱导人类原代胃癌细胞凋亡及其与细胞周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姚静 吴剑宏 +4 位作者 张鹏 陶德定 肖徽 胡俊波 龚建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作用于人的胃癌实体瘤的机制,为紫杉醇应用于胃癌化疗提供相应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的AnnexinⅤ/PI技术检测紫杉醇诱导的37例人胃癌原代细胞凋亡;Sub-G1方法分析细胞周期及检测晚期凋亡;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目的探讨紫杉醇作用于人的胃癌实体瘤的机制,为紫杉醇应用于胃癌化疗提供相应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的AnnexinⅤ/PI技术检测紫杉醇诱导的37例人胃癌原代细胞凋亡;Sub-G1方法分析细胞周期及检测晚期凋亡;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Confocal检测凋亡发生的形态。结果AnnexinⅤ/PI法和Sub-G1法均能检测到不同浓度紫杉醇在不同时间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同一浓度在不同时间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与对照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周期分布图可发现紫杉醇作用12h出现明显的G1期细胞减少,而S和G2/M期细胞增多;25.50μg/ml药物作用12和24h琼脂糖凝胶电泳均可见典型的梯形改变;共聚焦显微成像可见紫杉醇诱导的人胃癌细胞的典型早期和晚期凋亡图像。结论紫杉醇能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对胃癌化疗有效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胃癌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粒电穿孔转染条件的选择 被引量:9
8
作者 杨薇 王迪 +4 位作者 陈克清 于敏 王桂华 胡俊波 王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58-860,共3页
关键词 电穿孔转染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scovitine和Mimosine在Fas介导白血病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小军 龚建平 +4 位作者 沈阳 李培 陶德定 李小兰 肖徽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64-469,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s)抑制剂roscovitine和DNA合成阻滞剂含羞草碱(mimosine)在Fas介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急性成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Molt-4和急性T细胞白...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s)抑制剂roscovitine和DNA合成阻滞剂含羞草碱(mimosine)在Fas介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急性成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Molt-4和急性T细胞白血病细胞Jurkat为靶细胞,用rhFasL、Roscovitine、Mimosine分别单独作用Molt-4细胞18h(Jurkat细胞8h)、24h、24h,或rhFasL分别与后两者联合作用靶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yclins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DK2和CDK1的磷酸化水平。结果: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定位于G1期,Roscovitine和Mimosine作用后均可使Fas介导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Roscovitine作用后G1期的cyclinD3和cyclinE表达升高,靶细胞被阻滞在G1期的比例明显升高,并下调CDK2Thr-160位点的磷酸化水平;Roscovitine和rhFasL共同作用后,CDK2Thr-160位苏氨酸磷酸化水平进一步减弱。Mimosine作用后cyclinD3的表达下降和CDK2Thr-160位点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靶细胞被完全阻滞在G1期。Mi-mosine和rhFasL共同作用后cyclinD3、E、A和B1均有所下降,CDK2Thr-160位苏氨酸和CDK1Thr-161位苏氨酸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减弱。结论:Roscovitine和Mimosine均有协同rhFasL促进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与该两制剂阻滞细胞于G1期、抑制CKD2活性以及影响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COVITINE 含羞草碱 Fas 白血病细胞 细胞凋亡 周期蛋白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细胞的保存及细胞周期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双又 李小兰 +5 位作者 肖薇 陶德定 罗学来 高霞 胡俊波 龚建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8-800,820,共4页
目的探讨在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转染后的细胞中,既能最大限度地保存GFP阳性细胞又有利于细胞周期分析的固定方法。方法以胃癌MKN-28和乳腺癌MCF-7细胞为模型,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细胞,转染后的细胞分别用:①80%乙醇固... 目的探讨在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转染后的细胞中,既能最大限度地保存GFP阳性细胞又有利于细胞周期分析的固定方法。方法以胃癌MKN-28和乳腺癌MCF-7细胞为模型,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转染细胞,转染后的细胞分别用:①80%乙醇固定;②0.1%、0.25%、0.5%和1.0%的多聚甲醛固定;③0.1%、0.25%、0.5%、1.0%多聚甲醛4℃固定30min后再用80%乙醇固定等3种方法固定细胞,然后用含0.1%triton的PI染色,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GFP的自发绿色荧光及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单纯乙醇固定的细胞中GFP均消失。单纯0.25%~1.0%的多聚甲醛固定后的细胞不能得到有效的DNA直方图,单纯0.1%的甲醛固定的细胞虽可得到良好的直方图,但PI染液中的triton破坏了大部分的GFP。先甲醛再乙醇固定的细胞中,0.5%~1.0%的甲醛可较好地防止乙醇和triton对绿色荧光蛋白的破坏作用,保留下2/3的GFP阳性细胞,0.5%的甲醛固定的细胞可得到CV值〈8%的G0/G1期峰,而1.0%甲醛固定后的细胞CV值〉8%。结论在GFP质粒转染后的细胞中,先用0.5%的多聚甲醛固定细胞30min后再用乙醇固定,既能最大限度地保存GFP,又可得到CV值良好的DNA直方图。若不考虑保留GFP,或普通细胞作细胞周期分析时,单纯0.1%的多聚甲醛固定细胞,即可得到与传统的单纯乙醇固定细胞相似的CV值很小的DNA直方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流式细胞术 细胞周期 细胞固定 多聚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细胞周期状态与临床病理因素及细胞周期蛋白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于冬冬 张永红 +5 位作者 邹游 李小兰 肖徽 陶德定 胡俊波 龚建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0,70,共5页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的细胞周期分布状态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的表达水平是否相关。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大肠癌临床标本细胞周期中G0/G1、S、G2/M期所占的比例,并检测每例标本的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Cyc...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的细胞周期分布状态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的表达水平是否相关。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大肠癌临床标本细胞周期中G0/G1、S、G2/M期所占的比例,并检测每例标本的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CyclinE、CyclinA、CyclinB1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肿瘤细胞G0/G1、S、G2/M期所占的比例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G0/G1期的比例与CyclinD1、CyclinE,S期与CyclinE、CyclinA,G2/M期与CyclinA的表达水平均不相关,均P>0.05;但是G2/M期的比例与CyclinB1的表达水平正相关,r=0.335,P=0.035。结论大肠癌肿瘤细胞的周期分布和临床病理因素无关,肿瘤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特点与体外培养的细胞系不同,表现得更加复杂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细胞增殖和DNA倍体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孟贤 于世英 +2 位作者 陈元 陶得定 龚建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0-422,共3页
为研究宫颈癌细胞增殖参数 S期比例 (SPF)、增殖指数 (PI)和 DNA倍体与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 ,探讨它们在预测宫颈癌放射敏感性中的价值。对 4 7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前行宫颈癌组织取材 ,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 ,在放疗过程中每周测量 1次... 为研究宫颈癌细胞增殖参数 S期比例 (SPF)、增殖指数 (PI)和 DNA倍体与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 ,探讨它们在预测宫颈癌放射敏感性中的价值。对 4 7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前行宫颈癌组织取材 ,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 ,在放疗过程中每周测量 1次宫颈局部瘤床的大小 ,计算肿瘤消退 1/ 2所需照射剂量 (D0 .5 ) ,研究 SPF、PI和 DNA倍体与D0 .5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SPF与 D0 .5呈正相关 (r=0 .6 0 4 ,P<0 .0 1) ,PI与 D0 .5无明显关系 ,DNA倍体对 D0 .5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提示 :宫颈癌细胞放疗前 SPF和 DNA倍体与放射敏感性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流式细胞术 放射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因对X射线诱导的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冷彦 陶德定 +3 位作者 申漫里 覃吉超 陈元 龚建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3,40,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检测点对不同放射剂量射线的耐受性及咖啡因对细胞周期检测点的影响。方法 对数生长期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经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并加入终浓度为5 mmol/L的咖啡因培养4 h后,用亚G1峰法检测细胞凋亡,...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检测点对不同放射剂量射线的耐受性及咖啡因对细胞周期检测点的影响。方法 对数生长期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经不同剂量的X射线照射,并加入终浓度为5 mmol/L的咖啡因培养4 h后,用亚G1峰法检测细胞凋亡,用DNA链缺口标记法(TdT)分析凋亡细胞的细胞周期特异性。结果 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均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2 Gy X射线的照射主要诱导G1期细胞凋亡,20 Gy X射线照射诱导的细胞凋亡由G1期发展至以S期和G2期为主。加入咖啡因能使射线诱导的细胞凋亡减少,其中2 Gy X射线照射的细胞表现为G1期细胞凋亡减少,而20 Gy X射线照射的细胞主要表现为以S期和G2期为主的细胞凋亡的减少。结论 细胞对放射剂量的反应性与细胞周期检测点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咖啡因对射线诱导的细胞凋亡及检测点的影响与射线的剂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因 X射线 诱导 HL-60 细胞凋亡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联合共聚焦显微镜对G_2和M期作用位点的鉴别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以胜 潘长穿 +4 位作者 金昌男 林建军 熊共鹏 张建溪 龚建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965-968,共4页
本研究探讨抗癌药物在细胞周期G2期和M期作用位点的鉴别方法。用G2期和M期细胞阻滞剂的甲安吖啶(m-AMSA)和长春花碱(VBL),分别诱导MOLT-4细胞产生细胞G2期和M期阻滞,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NA直方图含量变化,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阻滞后细胞形态... 本研究探讨抗癌药物在细胞周期G2期和M期作用位点的鉴别方法。用G2期和M期细胞阻滞剂的甲安吖啶(m-AMSA)和长春花碱(VBL),分别诱导MOLT-4细胞产生细胞G2期和M期阻滞,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NA直方图含量变化,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阻滞后细胞形态,并寻找上述两种药物诱导阻滞成功后的差异。结果表明:流式细胞术有检测显示,诱导阻滞成功的MOLT-4细胞均表现为G2/M峰增高,但仅凭流式细胞术单独检测无法判别两者差异。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甲安吖啶诱导G2期阻滞的细胞呈现G2期形态特征,VBL诱导M期阻滞的细胞呈现M期形态特征,共聚焦显微镜对细胞形态学的观察有助于区分两者的差异。因此,在流式细胞术验证诱导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有助于鉴别G2和M期的阻滞剂。结论:流式细胞术与共聚焦显微镜技术结合是判别抗癌药物的G期和M期细胞阻滞剂类型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 细胞阻滞 流式细胞术 共聚焦显微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义p55PIK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甲状腺癌细胞FTC236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川 金源 +1 位作者 来森艳 胡俊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0-794,共5页
目的:观察反义p55PIK慢病毒对甲状腺癌细胞FTC236的增殖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构建含p55PIK反义RNA的慢病毒载体并包装成慢病毒,使之感染FTC236细胞,得到稳定的细胞系后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55PIK蛋白的表达情况,用Real-time PCR检测... 目的:观察反义p55PIK慢病毒对甲状腺癌细胞FTC236的增殖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构建含p55PIK反义RNA的慢病毒载体并包装成慢病毒,使之感染FTC236细胞,得到稳定的细胞系后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55PIK蛋白的表达情况,用Real-time PCR检测p55PIK的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及BrdU掺入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构建的慢病毒感染甲状腺癌细胞FTC236的效率约为95%;Western blot证明反义p55PIK病毒可以使该细胞的p55PIK蛋白水平降低,mRNA水平降为对照组的(47±8)%(P<0.01)。MTT法检测发现反义p55PIK慢病毒感染后的FTC236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增殖率为未处理组的(59±19)%(P<0.05)。且反义p55PIK慢病毒组的平均BrdU掺入率比未处理组降低了10.64%(P<0.02)。结论:反义p55PIK病毒可以通过抑制p55PIK蛋白的表达而抑制了FTC236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5PIK 慢病毒 反义RNA 增殖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发展过程中细胞竞争作用的研究
16
作者 邹游 李小兰 +3 位作者 肖徽 陶德定 胡俊波 龚建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3-536,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竞争在临床肿瘤病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胃肠道肿瘤标本中的肿瘤组织细胞、肿瘤旁组织细胞及远离肿瘤的正常组织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部位细胞增殖与凋亡率,并用Western blot检测相... 目的研究细胞竞争在临床肿瘤病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胃肠道肿瘤标本中的肿瘤组织细胞、肿瘤旁组织细胞及远离肿瘤的正常组织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部位细胞增殖与凋亡率,并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应部位组织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肿瘤组织的细胞增殖水平明显高于瘤旁组织细胞的增殖水平,瘤旁组织细胞的凋亡率高于肿瘤细胞,也高于远处正常组织细胞。肿瘤组织的C-my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瘤旁组织。结论肿瘤细胞与瘤旁组织的细胞存在细胞竞争,细胞竞争在肿瘤向周围浸润侵犯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胞竞争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乳腺癌细胞周期蛋白非时相性表达的初步探讨
17
作者 何小军 覃吉超 +6 位作者 吴亚群 吴剑宏 张林 陶德定 余源 冷彦 龚建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6-249,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临床乳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表达规律并予以归类 ,为进一步研究肿瘤的细胞周期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Cyclin/DNA双参数流式细胞术对临床上获取的乳腺癌细胞的Cyclin (CyclinD1、E、A和B1)和DNA表达进行检... 目的 初步探讨临床乳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表达规律并予以归类 ,为进一步研究肿瘤的细胞周期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Cyclin/DNA双参数流式细胞术对临床上获取的乳腺癌细胞的Cyclin (CyclinD1、E、A和B1)和D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在 16例乳腺癌标本中 ,细胞周期蛋白的非时相性表达可以归类如下 :①Ⅰ型CyclinD1、E、A和B1均呈非时相性过表达 (5例 )。②Ⅱ型CyclinsD1、E、A和B1均呈低表达或不表达 (3例 )。③Ⅲ型CyclinD1呈过表达并贯穿于整个细胞周期 ,而CyclinsE、A和B1呈低表达或不表达 (3例 )。④Ⅳ型CyclinsE、A和B1呈不同程度的非时相性过表达 ,而CyclinD1呈低表达或不表达 (5例 )。结论 Cyclins在乳腺癌细胞中的非时相性表达存在着一定的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胞周期蛋白 蛋白表达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非肿瘤性增殖中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研究
18
作者 申漫里 何小军 +1 位作者 覃吉超 龚建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7-389,共3页
目的 研究具再生能力的非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s)的表达 ,了解cyclins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不同表现。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Molt 4细胞和分离自非肿瘤组织和肿瘤组织的混悬单细胞中cyclinD、E、A、B1的... 目的 研究具再生能力的非肿瘤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s)的表达 ,了解cyclins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不同表现。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Molt 4细胞和分离自非肿瘤组织和肿瘤组织的混悬单细胞中cyclinD、E、A、B1的表达 ,并以Westernblotting证实检测结果。 结果 可再生的非肿瘤组织中无法检测到cy clins的表达 ,而在同种组织来源的肿瘤中 ,一种或多种cyclins呈阳性表达。 结论 在细胞由良性增生转变为恶性增生的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非肿瘤性增殖 细胞周期蛋白 表达 细胞增殖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膜融合多肽TAT-N24增强K562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
19
作者 孙黎 王桂华 +2 位作者 来森艳 徐丰 胡俊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6-668,673,共4页
目的探讨穿膜融合多肽TAT-24增强K562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对伊马替尼敏感性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K562细胞,并分为空白组、伊马替尼组(0.5μmol/L)、DMSO组、TAT-N24(100μg/mL)组、TAT-N24(100μg/mL)+伊马替尼(0.5μmol/L)组进... 目的探讨穿膜融合多肽TAT-24增强K562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对伊马替尼敏感性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K562细胞,并分为空白组、伊马替尼组(0.5μmol/L)、DMSO组、TAT-N24(100μg/mL)组、TAT-N24(100μg/mL)+伊马替尼(0.5μmol/L)组进行细胞处理。采用BrdU/PI双掺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Ⅴ/PI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cl-2、Ki-67的表达。结果细胞DNA合成检测显示TAT-N24和伊马替尼对K562细胞的增殖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且TAT-N24同伊马替尼联用能够较单用显著抑制K562细胞增殖(P<0.01)。细胞凋亡分析显示,各组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空白组(4.82±0.31)%、DMSO组(4.12±0.47)%、TAT-N24组(5.12±0.45)%、伊马替尼组(9.64±1.07)%、TAT-N24+伊马替尼组(20.43±2.37)%;伊马替尼能够诱导K562细胞凋亡(P<0.05),TAT-N24对K562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但TAT-N24能显著增强伊马替尼对K56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P<0.01),增强K562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通过对各组细胞Ki-67和Bcl-2蛋白的检测进一步证实,联用TAT-24和伊马替尼能显著降低Bcl-2的表达,增强K562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结论融合多肽TAT-24能够有效增强K562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伊马替尼 穿膜融合多肽TAT-N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膜融合多肽TAT-N24对S180腹水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吕峰 王桂华 +5 位作者 邓豫 曹小年 来森艳 陶德定 胡俊波 龚建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9-371,380,共4页
目的观察穿膜融合多肽TAT-N24对S180腹水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S180腹水瘤小鼠模型,以不同剂量TAT-N24腹腔内注射,观察TAT-N24对腹水瘤小鼠腹水生成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腹水瘤细胞细胞周期进程,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 目的观察穿膜融合多肽TAT-N24对S180腹水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S180腹水瘤小鼠模型,以不同剂量TAT-N24腹腔内注射,观察TAT-N24对腹水瘤小鼠腹水生成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腹水瘤细胞细胞周期进程,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法检测TAT-N24对细胞DNA合成的影响,验证TAT-N24的抗肿瘤作用。结果腹水测量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腹水为(8.3±2.3)mL,实验组分别为:TAT-N245μL组(3.2±1.2)mL,TAT-N2420μL组(2.7±1.0)mL,TAT-N24100μL组(1.3±0.2)mL;结果提示给予腹腔注射TAT-N24能显著抑制腹水的生成(P<0.05);BrdU/PI双掺入法检测细胞DNA合成结果显示,对照组BrdU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比例为(25.86±3.54)%,而给予TAT-N24高剂量(100μL)组BrdU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比例为(5.91±0.5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动物腹水瘤细胞中G0/G1期细胞为(63.88±4.01)%,S期和G2/M期细胞分别为(23.93±2.91)%和(12.19±1.62)%,而TAT-N24高剂量组动物腹水瘤细胞G0/G1期细胞增加至(83.71±1.53)%,S期和G2/M期细胞分别为(7.56±1.40)%和(8.72±0.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融合多肽TAT-N24能有效抑制S180腹水瘤小鼠的腹水生成,阻滞腹水瘤细胞细胞周期进程,抑制细胞DNA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多肽TAT-N24 S180腹水瘤 磷酸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