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GF-β1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的表达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晓菊 田拥军 +3 位作者 丁静民 辛建保 陶晓南 白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9-711,共3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肺癌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高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培养原代肺癌细胞,将培养的肺癌细胞及肺癌细胞培养上清液分别与自身来源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不同浓度(2、51、0 ng/ml)...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肺癌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高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培养原代肺癌细胞,将培养的肺癌细胞及肺癌细胞培养上清液分别与自身来源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不同浓度(2、51、0 ng/ml)的TGF-β1进行干预后,检测各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标志物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肺癌细胞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组FOXP3 mRNA的表达呈阳性,且随着TGF-β1干预浓度的增加,FOXP3 mRNA的表达强度逐渐增高,两者呈正相关(r=0.663,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肺癌细胞培养上清液孵育后亦有FOXP3 mRNA的表达,TGF-β1干预后,FOXP3 mRNA的表达虽有上调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GF-β1能上调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XP3的表达,即增加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从而参与肺癌免疫逃逸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肺癌 单个核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FOXP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2家系HLA-DRB1~* 1301(2)基因的遗传传递 被引量:4
2
作者 余祖江 雷延昌 +2 位作者 江河清 梁红霞 李志勤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69-672,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乙型肝炎发生的宿主遗传背景因素,分析慢性重症乙型肝炎发生的基本规律,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2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对其家系进行调查,并对家系成员进行HLA-DRB1* 1301(2)基因检...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乙型肝炎发生的宿主遗传背景因素,分析慢性重症乙型肝炎发生的基本规律,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2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对其家系进行调查,并对家系成员进行HLA-DRB1* 1301(2)基因检测和HBV DNA全基因组克隆分析。结果:HLA-DRB1*1301(2)基因在子代传递过程中,其中1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亲代和子1代均未发生重症肝炎;另1例重症乙型肝炎患者,亲代和子1代均有病毒持续存在。HBV DNA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未见特殊变异。结论:在重症乙型肝炎发生中,除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因素外,HLA-DRB1* 1301(2)等位基因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宿主多基因因素也可能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 家系 HLA-DRB1* 1301(2)基因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株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克隆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2
3
作者 余祖江 杨东亮 +2 位作者 郝连杰 李晓菲 阚全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扩增全长HBV DNA基因组,建立中国株HBV感染性克隆,阐述HBV基因组变异对其不同基因生物学特性影响。方法:TD-PCR和XL-PCR技术一次扩增HBV全长基因组,克隆,PCR、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通过PCR、酶切、测序鉴定和真核细胞转染分析,获... 目的:扩增全长HBV DNA基因组,建立中国株HBV感染性克隆,阐述HBV基因组变异对其不同基因生物学特性影响。方法:TD-PCR和XL-PCR技术一次扩增HBV全长基因组,克隆,PCR、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通过PCR、酶切、测序鉴定和真核细胞转染分析,获得全长HBV基因组克隆。结论:获得了HBV全基因组克隆,在真核细胞中可以表达HBsAg,为建立HBV感染性克隆奠定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克隆 中国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2K^d-HBc四聚体的构建及其初步的检测应用
4
作者 宋娜 郝友华 +2 位作者 杨新星 丁红晖 杨东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sH-2Kd-HBc复合物四聚体的构建与检测,为进一步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探讨免疫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四个生物素化的可溶性复合物单体与荧光标记的亲和素结合形成四聚体。采用HBcAg真核表达质粒(pcDNA3-C)通过不同的途径免疫小... 目的:sH-2Kd-HBc复合物四聚体的构建与检测,为进一步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探讨免疫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四个生物素化的可溶性复合物单体与荧光标记的亲和素结合形成四聚体。采用HBcAg真核表达质粒(pcDNA3-C)通过不同的途径免疫小鼠,获得针对核心抗原的特异性CTL,与制备的四聚体共孵育,结合流式细胞仪术进行检测。结果:三种免疫方法所得到的细胞中,抗原特异性CTL频数较对照组都有明显提高(0.24%,0.26%,0.36%vs 0.07%,P≤0.05)。显示制备的四聚体能与抗原特异性T细胞结合,具有检测功能。三种不同的免疫途径所引起的抗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强度各有不同。与传统的肌肉注射组相比,基因枪免疫组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较弱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较强。高压水注射(HDI)组的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都要明显高于肌肉注射组结论:获得了功能性的sH-2Kd-HBc复合物四聚体,为进一步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2Kd-HBc复合物四聚体 抗原的特异性CTL 基因免疫 基因枪 高压水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