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麻醉药物与学习记忆 被引量:13
1
作者 尚游 姚尚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805-806,共2页
关键词 学习记忆功能 麻醉药物 全身 学习记忆能力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全麻药物 临床研究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全麻病人术前用药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64
2
作者 肖维民 姚尚龙 +3 位作者 陈利民 袁世荧 罗丁 段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将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与阿托品作为全麻病人的术前用药,比较两者在腺体分泌的抑制以及对循环功能、体温及部分眼部体征的影响,探讨长托宁用于术前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60例,均分为长托宁组(A... 目的将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与阿托品作为全麻病人的术前用药,比较两者在腺体分泌的抑制以及对循环功能、体温及部分眼部体征的影响,探讨长托宁用于术前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60例,均分为长托宁组(A组)、阿托品组(B组)。入室前不用术前药,入室后于右肩三角肌注射长托宁或阿托品,剂量0.01mg/kg。30min后记录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鼻咽温度、瞳孔大小、眼压等,随后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进行手术。术毕病人入麻醉恢复室,清醒后拔除气管插管,吸尽气管和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并计量(ml),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气管插管拔除时间。结果两组病人基础血压和给药后30min血压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病人基础心率差异无显著意义,B组给药后30min心率增快,A组给药后30min心率无明显增快,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两组病人基础体温差异无显著意义,给药后30min体温都有所增高,但B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病人在用药前主诉口干的数量差异无显著意义,给药后30minA组主诉口干者明显增多(P<0.01),B组虽有所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意义。B组分泌物量明显多于A组(P<0.01)。两组病人基础眼压差异无显著意义,在给药后30minB组双眼眼压都高于A组(P<0.05)。两组病人的瞳孔大小基础值差异无显著意义,在给药后30minB组瞳孔大于基础值(P<0.01),也大于A组(P<0.01)。结论长托宁由于M受体选择性高,具备与阿托品类似的抗胆碱作用,但不增加心率,不升高眼内压,因此是术前用药中较为理想的抗胆碱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胆碱药 长托宁 阿托品 术前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潮气量通气对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武庆平 刘萍 +1 位作者 王立奎 姚尚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1-514,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过度通气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大鼠模型,评估不同潮气量对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正常通气组(B组)、过度通气小潮气量[潮气量(VT)=20 ml/kg]组(C组)和过度通气大潮气量(VT=40 ml/kg)... 目的通过建立过度通气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大鼠模型,评估不同潮气量对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正常通气组(B组)、过度通气小潮气量[潮气量(VT)=20 ml/kg]组(C组)和过度通气大潮气量(VT=40 ml/kg)组(D组)。机械通气组中每只大鼠采用经口气管插管。观察各组通气1、2和4 h肺病理学改变、肺含水量、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WBC)、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变化,以及两组过度通气组大鼠不同时程机械通气后3 d内的死亡率。结果与A组和B组相比,两组过度通气组大鼠的肺组织湿/干比值及肺损伤评分均明显升高,BALF中的WBC计数、LDH、Tp含量显著性增加,且D组BALF中WBC计数、LDH、Tp含量较C组更高,并随着通气时间延长而增加。两组过度通气组大鼠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过度通气会导致严重的VILI。潮气量40 ml/kg通气4 h更能可靠复制VILI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损伤 通气过度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沐舒坦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张清 袁世荧 姚尚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 研究大剂量沐舒坦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ARDS患者 4 2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 (A组 ,n =2 0 )和观察组 (B组 ,n =2 2 )。A组每天给予单纯生理盐水 5 0 0ml静脉滴注 ,B组每天给予沐舒坦 2 0mg/k... 目的 研究大剂量沐舒坦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ARDS患者 4 2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 (A组 ,n =2 0 )和观察组 (B组 ,n =2 2 )。A组每天给予单纯生理盐水 5 0 0ml静脉滴注 ,B组每天给予沐舒坦 2 0mg/kg加生理盐水 5 0 0ml静脉滴注 ,连续应用 7d。比较两组患者在肺损伤程度、血气指标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力等方面的变化和差异。结果 用药后B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肺损伤评分明显改善 ,血清SOD活力显著升高 (P <0 0 5或P <0 0 1) ,与A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临床应用大剂量沐舒坦可增强ARDS患者的抗氧化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 沐舒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抗氧化能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中核因子κB的作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游志坚 姚尚龙 +1 位作者 周子超 袁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611-613,共3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1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各6只。双肺通气组(TLV组):双肺通气3 h;单肺通气组(OLV组):采用自制双腔气管导管行右侧单肺通气2 h,随后恢复双肺通气1 ...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1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各6只。双肺通气组(TLV组):双肺通气3 h;单肺通气组(OLV组):采用自制双腔气管导管行右侧单肺通气2 h,随后恢复双肺通气1 h。开胸取肺组织,其中OLV组左右肺分开处理,记为OLVL和OLVR。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各组肺组织核蛋白提取物中NF-κB活性,Western blot法测肺组织抑制蛋白(IκB-α)含量,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同时测肺组织湿/干重比并做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TLV组比较,OLV组的OLVL和OLVR的湿/干重比明显增高(P<0.05或P<0.01),同时OLVL湿/干重比又明显高于OLVR(P<0.01)。OLVL和OLVR的NF-κB活性均增高(P<0.01);两侧肺比较,OLVL高于OLVR(P<0.01)。IκB-α的含量OLVL和OLVR与TLV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且OLVL低于OLVR(P<0.01)。OLVL和OLVR中TNF-α和ICAM-1 mRNA的表达均高于TLV组(P<0.01),且OLVL高于OLVR(P<0.05)。结论NF-κB可能在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肺损伤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大鼠海马突触体释放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尚游 姚尚龙 +2 位作者 刘红亮 曾因明 曹君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35-939,共5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海马突触体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GABA)Ca2+依赖性释放和非Ca2+依赖性释放的影响。方法制备突触体后用人工脑脊液(aCSF)孵育,分为7组,应用丙泊酚(propofol)的浓度分别为3(Pro3组)、10(Pro10组)、30(Pro30组)、100(Pro...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海马突触体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GABA)Ca2+依赖性释放和非Ca2+依赖性释放的影响。方法制备突触体后用人工脑脊液(aCSF)孵育,分为7组,应用丙泊酚(propofol)的浓度分别为3(Pro3组)、10(Pro10组)、30(Pro30组)、100(Pro100组)和300μmol·L-1(Pro300组),脂肪乳剂对照组加入脂肪乳(Intralipid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不加入任何药物。在观察Ca2+依赖性释放时,加入二氢海人藻酸和哌啶酸;在观察非Ca2+依赖性释放的时候,去除aCSF中的Ca2+。在37℃的条件下,应用20μmol·L-1藜芦定或30mmol·L-1KCl诱发递质释放。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CSF中谷氨酸和GABA的浓度。结果①Ca2+依赖性递质释放:应用藜芦定时,Pro30、Pro100和Pro300组的谷氨酸和GABA释放量低于Intralipid组(P<0.01或P<0.05);应用KCl时,各组的谷氨酸和GABA释放量无差异(P>0.05)。②非Ca2+依赖性释放:各组应用藜芦定和KCl诱发的谷氨酸和GABA释放量无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可以抑制Ca2+依赖性谷氨酸和GABA的释放,而对非Ca2+依赖性谷氨酸和GABA释放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海马 突触体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受体激动剂抑制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脏粘附分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东 曾邦雄 +2 位作者 张诗海 耿智隆 张世范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58-1561,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脏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 INC)-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ROSI组、GW 9662(PPARγ拮...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脏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 INC)-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ROSI组、GW 9662(PPARγ拮抗剂)组、脂多糖(LPS,6 mg/kg iv)组、ROSI-LPS组(ROSI 0.3 mg iv+LPS)和GW 9662-ROSI-LPS组(ROSI给药前20 m in iv 0.3 mg/kg GW 9662)。注射LPS后4 h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和C INC-1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ICAM-1蛋白表达。结果:ROSI预处理能显著抑制LPS所致肺组织MPO活性和MDA含量升高,减轻肺水肿,并降低C INC-1和ICAM-1的蛋白表达(P<0.01)。上述效应可被PPARγ拮抗剂逆转。结论:ROSI预处理能减轻LPS诱导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通过激活PPARγ,从而抑制肺组织ICAM-1和C INC-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1 肺损伤 急性 脂多糖类 胞间粘附分子1 炎症趋化因子类 罗格列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尚游 姚尚龙 +2 位作者 江山 曾因明 刘红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丙泊酚对离体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30张海马脑片分为五组,Ⅰ、Ⅱ和Ⅲ组分别应用浓度为30、10和3μmolo/L的丙泊酚,Ⅳ组用脂肪乳,Ⅴ组不用药物作为对照。利用细胞外记录方式,以海马脑片CA1区群...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丙泊酚对离体大鼠海马脑片CA1区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方法30张海马脑片分为五组,Ⅰ、Ⅱ和Ⅲ组分别应用浓度为30、10和3μmolo/L的丙泊酚,Ⅳ组用脂肪乳,Ⅴ组不用药物作为对照。利用细胞外记录方式,以海马脑片CA1区群峰电位(PS)为观察指标,首先观察丙泊酚对CA1区基础传递的影响,待基线稳定后,记录高频刺激(HFS)后海马脑片CA1区PS的变化情况。结果Ⅰ、Ⅱ、Ⅲ组应用丙泊酚后PS降低,在持续给药后30min恢复至基线。实施HFS后,Ⅲ、Ⅳ和Ⅴ组的PS较HFS前显著升高(P<0.05,P<0.01);而Ⅰ、Ⅱ组PS与HFS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HFS后,Ⅰ组PS显著低于Ⅱ、Ⅲ、Ⅳ和Ⅴ组(P<0.01),Ⅱ组PS也低于Ⅲ、Ⅳ和Ⅴ组(P<0.05)。结论丙泊酚可以抑制大鼠离体海马脑片CA1区LTP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海马脑片 长时程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氧合酶-内源性一氧化碳系统对脂多糖性休克大鼠心脏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余剑波 姚尚龙 袁世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内源性一氧化碳系统是否对脂多糖性休克大鼠的心脏有保护作用。方法:40只健康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C)组,n=10;②脂多糖性休克(S)组,n=10,10mg/kgE.coli脂多糖(LPS)稀释至0.5mL静脉注射,待...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内源性一氧化碳系统是否对脂多糖性休克大鼠的心脏有保护作用。方法:40只健康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C)组,n=10;②脂多糖性休克(S)组,n=10,10mg/kgE.coli脂多糖(LPS)稀释至0.5mL静脉注射,待其MAP下降至给予LPS前75%时,腹腔内注射1mL50mmol/L碳酸氢钠溶液;③LPS性休克+ZnPP-IX(LZ)组,n=10,休克模型的复制同②,成功后,将10μmol/kgZnPP-IX用50mmol/L碳酸氢钠溶液稀释至1mL腹腔内注射;④ZnPP-IX组(Z)组,n=10,0.5mL0.9%氯化钠溶液静脉内注射,2h后将10μmol/kgZnPP-IX稀释至1mL腹腔内注射。测定各组腹腔内注射碳酸氢钠溶液或ZnPP-IX前及后30min、60min、90min时的LVSP及±dp/dtmax;C组和Z组在静脉内注射氯化钠溶液后6h,S组和LZ组则在静脉内注射LPS6h,检测血中LDH和CK的含量,COHb的浓度及左心室心肌组织内HO-1mRNA、HO-2mRNA及HO-1、HO-2蛋白水平。结果:①LZ组大鼠的LVSP和±dp/dtmax均分别低于S组(P<0.05),其血浆中LDH、CK的含量均分别高于S组(P<0.05);S组大鼠血中COHb水平明显高于LZ组(P<0.05)。②LZ组大鼠其左心室心肌组织内HO-1mRNA表达水平及HO-1蛋白水平明显低于S组(P<0.05);而各组间左心室心肌组织内HO-2mRNA表达水平及HO-2蛋白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脂多糖性休克大鼠其心肌组织内HO-1的上调及随后的CO增加可能对心脏发挥着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血红素氧化酶 心脏 一氧化碳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晓敏 吕阳 姚尚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后肠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①缺血再灌注组(I/R组):暴露腹腔后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60 min,开放再灌注120 min;②丙泊酚预处理组(P1组):在肠缺血前10 min开始给予丙泊...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后肠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①缺血再灌注组(I/R组):暴露腹腔后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60 min,开放再灌注120 min;②丙泊酚预处理组(P1组):在肠缺血前10 min开始给予丙泊酚;③丙泊酚治疗组(P2组):在肠再灌注前10 min开始给予丙泊酚;④对照组(C组):仅暴露SMA,不行肠I/R及丙泊酚输注。丙泊酚首剂量为10 mg/kg,随后以10 mg/(kg.h)持续输注。所有动物于再灌注120 min时处死。行肠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肠损伤程度并评分;检测血浆和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肠组织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并检测肠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其余3组血浆DAO水平增加,肠组织DAO水平降低,但仅在I/R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肠I/R后肠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与C组比较,其余3组损伤程度评分都显著增高(P<0.01)。肠I/R后肠组织细胞凋亡显著增加,3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与C组比较,3组大鼠肠组织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升高,MPO活性升高,在I/R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1组与P2组这种改变有所减轻,P1组SOD活性和MDA水平与I/R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肠I/R后产生肠道损伤。给予丙泊酚,尤其在肠缺血早期前给予,可减轻肠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丙泊酚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伍静 姚尚龙 +1 位作者 武宙阳 王嘉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10-312,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的量效关系。方法建立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随机分为六组(n=8):缺血-再灌注组(A组)行平衡35min、停灌30min与再灌注120min;丙泊酚预处理组(B、C、D、E组)与脂肪乳预处理组(F... 目的观察丙泊酚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的量效关系。方法建立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随机分为六组(n=8):缺血-再灌注组(A组)行平衡35min、停灌30min与再灌注120min;丙泊酚预处理组(B、C、D、E组)与脂肪乳预处理组(F组)在平衡15min后依次以12·5、25、50、100μmol/L丙泊酚及脂肪乳预处理10min,冲洗10min,停灌、复灌与A组相同。记录各组心率、机械功能及冠脉流量变化,并对再灌注期间的心律失常进行评分。结果(1)与平衡期比,再灌注后各组心率、机械功能及冠脉流量均显著下降(P<0·01)。与A组比,C、D、E组不同程度减轻上述变化,且D组最显著(P<0·05,P<0·01)。(2)D、E组心律失常评分优于A组。结论丙泊酚预处理改善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后心脏机械功能与冠脉受损及再灌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该作用与其溶剂脂肪乳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 丙泊酚 大鼠 离体心脏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兔单肺通气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14
12
作者 游志坚 姚尚龙 李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采用三种方法建立兔单肺通气模型并比较其效果。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即A、B、C组)各10个,分别采用自制双腔气管导管法、左主支气管结扎法和插管过深法。呼吸机通气参数为:FiO21.0,RR 40/min,VT 10 mL/kg。单肺通气2 ... 目的采用三种方法建立兔单肺通气模型并比较其效果。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即A、B、C组)各10个,分别采用自制双腔气管导管法、左主支气管结扎法和插管过深法。呼吸机通气参数为:FiO21.0,RR 40/min,VT 10 mL/kg。单肺通气2 h后恢复双肺通气。记录各组单肺通气实施的一次成功率、总成功率、从气管切开开始到单肺通气实施所需要的时间、动物失血量。实验结束后开胸测量兔气管、左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的长度和内径。结果各组进入实验的动物数分别为10、6、8只。与B、C组比较,A组一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高,所需时间明显较少(P<0.01),且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采用自制双腔气管导管能迅速有效的建立单肺通气模型,是用于研究与单肺通气相关病理生理机制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氧合酶-内源性一氧化碳系统对感染性休克大鼠低血压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余剑波 姚尚龙 +1 位作者 袁世荧 杨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839-184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内源性一氧化碳系统是否参与了感染性休克大鼠低血压的形成。方法:将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组、感染性休克(SS)组、感染性休克+ZnPP-IX(SZ)组、ZnPP-IX(Z)组。连续监测MAP;并检测血中COHb的浓度,主...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内源性一氧化碳系统是否参与了感染性休克大鼠低血压的形成。方法:将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组、感染性休克(SS)组、感染性休克+ZnPP-IX(SZ)组、ZnPP-IX(Z)组。连续监测MAP;并检测血中COHb的浓度,主动脉和股动脉血管组织内HO-1mRNA、HO-2mRNA及HO-1、HO-2蛋白水平。结果:①SZ组大鼠其MAP水平均高于SS组(P<0.05);②SS组大鼠主动脉和股动脉组织内HO-1mRNA及HO-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SZ组(P<0.05),而两组主动脉和股动脉组织内HO-2mRNA及HO-2蛋白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③SS组大鼠血中COHb水平明显高于SZ组(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大鼠严重低血压形成的部分原因是由于HO-1蛋白水平的上调及随后的CO浓度升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血红素氧合酶 一氧化碳 低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肺转流心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氧代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强夫 黄维勤 +5 位作者 袁世荧 祁行毅 秦智刚 熊辉 罗刚 凌中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94-897,共4页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肺转流(CPB)心瓣膜置换术脑氧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行心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麻醉诱导后Ⅰ组、Ⅱ组分别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4mg/kg和0.02mg/kg,UI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采集诱导...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肺转流(CPB)心瓣膜置换术脑氧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行心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麻醉诱导后Ⅰ组、Ⅱ组分别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4mg/kg和0.02mg/kg,UI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采集诱导后即刻(T1)、阻断升主动脉前(T2)、心脏复跳后(T3)、停止CPB(T1)及术毕(T5)桡动脉及颈静脉球部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并计算颈内动脉、静脉乳酸含量及差值(Laca、Lacjv、Laca-jv)、血氧分压及差值(PaO2、PjvO2、PajvO2)、二氧化碳分压及差值(PaCO2、PjvCO2、Pa—jvCO2)、血氧饱和度及差值(SaO2、SjvO2、Sa-jvO2)、颈内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及差值(CaO2、qvO2、Ca-jvO2)及脑氧摄取率(CEO2)。结果与T1时比较,T3~T5时三组Lacjv、Laca-jv均增高,5T时三组Pa-jvO2增高(P〈0.05)。I组的Lacjv、Laca—jv低于Ⅱ组和Ⅲ组,而SjvO2、Sa-jvO2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T3~R时Ⅱ组Lacjv、Laca-jv低于Ⅲ组(P〈0.05)。T4、T5时Ⅲ组Pa-jvO2低于T组和Ⅱ组(P〈0.05)。与T1时比较,T3~T5时三组CaO2、Cj—vO2、CEO2值均明显降低(P〈0.05)。T3~T5时I组Ca-jvO2、CEO2高于Ⅱ组、Ⅲ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可有效提高CEO2,增加脑组织氧含量并促进脑能量代谢,对脑组织氧供需平衡的维护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脑氧代谢功能 脑氧摄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防御素-2在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武庆平 刘萍 姚尚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08-611,共4页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PA)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前后肺组织β-防御素-2(BD-2)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探讨肺组织的BD-2在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90只健康清洁级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机械通气组(MV)和... 目的观察铜绿假单胞菌(PA)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前后肺组织β-防御素-2(BD-2)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探讨肺组织的BD-2在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90只健康清洁级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机械通气组(MV)和高盐抑制组(HS)。MV组中大鼠机械通气24 h后气管内注入PA复制肺部感染模型。分别于接种细菌后8个时间点取3只大鼠处死,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和测定大鼠肺组织中BD-2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MV组中BD-2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的上调在3 h后各时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MV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血细菌培养阳性率和重度肺部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HS组PA血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6.2%,明显高于对照组和MV组(均P<0.05)。对照组5 d存活率为100%,MV组为50%,HS组为0。结论BD-2在机体呼吸系统中发挥重要抗感染作用,机械通气引起BD-2基因表达上调水平的下降可能与VAP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防御素-2 基因表达 肺炎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溶液对手术病人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世荧 姚尚龙 +1 位作者 夏磊铭 卫富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8期408-410,共3页
目的 观察羟乙基淀粉对手术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 0例病人分为两组 ,分别于术前静脉输注 10 %羟乙基淀粉或复方乳酸钠溶液。用夹心法ELISA检测病人术前和术后血浆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白细胞介素 6 (IL 6 )、... 目的 观察羟乙基淀粉对手术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 0例病人分为两组 ,分别于术前静脉输注 10 %羟乙基淀粉或复方乳酸钠溶液。用夹心法ELISA检测病人术前和术后血浆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浓度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阳性率。结果 所有病人术后血浆中sIL 2R、IL 6、IL 8、TNF α的浓度和G CSF阳性率均明显增加 ,但复方乳酸钠溶液组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羟乙基淀粉组。结论 术前输注羟乙基淀粉溶液能够有效地减轻手术和麻醉导致的病人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病人 血浆细胞因子 羟乙基淀粉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异氟醚延迟相预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进 袁世荧 丰新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76-678,共3页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异氟醚延迟相预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成五组:异氟醚预处理组(n=9),异氟醚持续吸入2h;1400Wa组(n=6),给予选择性iNOS阻滞药1400W;1400Wb组(n=6),于缺血-再灌注前30min给予1...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异氟醚延迟相预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成五组:异氟醚预处理组(n=9),异氟醚持续吸入2h;1400Wa组(n=6),给予选择性iNOS阻滞药1400W;1400Wb组(n=6),于缺血-再灌注前30min给予1400W;异氟醚+1400W组(n=6),给予异氟醚持续吸入2h,在缺血-再灌注前30min给予1400W;对照组(n=9),给予生理盐水。各组建立心肌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监测缺血-再灌注期间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心肌梗死范围,检测iNOS基因水平表达和蛋白表达。结果异氟醚预处理组[(23.98±2.65)%]和对照组[(42.14±3.06)%]相比明显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范围(P<0.01),异氟醚+1400W组[(42.12%±2.60)%]和异氟醚预处理组相比,1400W可以取消异氟醚的减少心肌梗死范围的作用(P<0.01)。iNOS在基因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结论异氟醚延迟相预处理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由iNOS所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异氟醚 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库溴铵对小鼠膈神经肌肉突触前膜乙酰胆碱释放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传翔 李世忠 姚尚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63-265,共3页
目的研究罗库溴铵对神经肌肉突触前膜乙酰胆碱释放量的影响,证实是否存在突触前正反馈机制,确定罗库溴铵突触前作用的效能。方法小白鼠膈神经肌肉块经过孵化使神经末梢内乙酰胆碱全部被H3-标记。给予一定电刺激,记录肌肉收缩程度和测定3... 目的研究罗库溴铵对神经肌肉突触前膜乙酰胆碱释放量的影响,证实是否存在突触前正反馈机制,确定罗库溴铵突触前作用的效能。方法小白鼠膈神经肌肉块经过孵化使神经末梢内乙酰胆碱全部被H3-标记。给予一定电刺激,记录肌肉收缩程度和测定3min流出物的放射量。共分为五组,分别加入2.0×10-5mol/L(Ⅰ组)、2.5×10-5mol/L(Ⅱ组)、3.0×10-5mol/L(Ⅲ组)、3.5×10-5mol/L(Ⅳ组)、4.0×10-5mol/L(Ⅴ组)的罗库溴铵。结果各组中第1、2个3min流出物的放射量(S1、S2)与本组对照、第3和第4个3min流出物的放射量(S0、S3、S4)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S1/S0为66.6%~84.3%。在神经肌肉功能恢复期,四个成串刺激值(TOF:T4/T1)为0.70时单个强直刺激肌肉收缩的高度T与对照值Th比值仅为(69±8)%。在TOF为0.90时,T与Th比值为(86±5)%。为了使T恢复至90%,则TOF值则需恢复到0.93±0.08。结论罗库溴铵能抑制突触前膜正反馈机制,减少突触前膜乙酰胆碱的释放。罗库溴铵对突触前膜受体作用效能约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库溴铵 小鼠 膈神经肌肉 突触前膜乙酰胆碱 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或与腺苷联合预处理对犬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伍静 姚尚龙 袁世荧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8期543-545,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预处理及与腺苷联合预处理对犬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21只杂种犬随机分为丙泊酚预处理组(A组)、丙泊酚与腺苷联合预处理组(B组)和缺血-再灌注组(C组),每组7只。C组经历稳定60min,左前降支结扎60min与松开结扎... 目的观察丙泊酚预处理及与腺苷联合预处理对犬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21只杂种犬随机分为丙泊酚预处理组(A组)、丙泊酚与腺苷联合预处理组(B组)和缺血-再灌注组(C组),每组7只。C组经历稳定60min,左前降支结扎60min与松开结扎再灌注120min;A组在缺血前30min持续输注丙泊酚直至冠脉结扎前,再行上述缺血-再灌注;B组在丙泊酚输注期间、缺血前10min推注腺苷后续缺血-再灌注处理同C组。于缺血前、缺血15、30、60min及再灌注30、60、120min时抽取冠状静脉窦血样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的活性。实验结束后用Even’s蓝与TTC双染法测量危险及梗死的心肌面积。结果从缺血30min起,各组血清CK显著升高直至实验结束;A、B组在缺血与再灌注期间CK显著低于C组(P<0.05,0.01)。各组心脏间危险面积无显著性差异,而A、B组梗死面积显著低于C组(P<0.01)。上述各指标A、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丙泊酚单纯预处理与联合腺苷预处理均可减轻麻醉犬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缩小梗死面积。腺苷对丙泊酚预处理的心脏保护作用无附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腺苷 联合用药 预处理 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20
作者 袁世荧 张雪萍 +1 位作者 姚尚龙 曾邦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2-364,共3页
目的探讨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HHS)对缺氧/氧再灌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A、B、C、D4组,A组细胞于常氧状态下(37℃,95%空气,5%CO2)培养24h;B... 目的探讨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HHS)对缺氧/氧再灌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A、B、C、D4组,A组细胞于常氧状态下(37℃,95%空气,5%CO2)培养24h;B组细胞经HHS作用15min后,在常氧状态下培养24h;D组细胞先经HHS处理15min,C、D组细胞在缺氧环境(37℃,95%N2,5%CO2)中培养8h,然后在常氧状态下培养16h。[Ca2+]i采用Fluo-2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线粒体膜电位采用罗丹明123(rhodamine123)流式细胞仪测量,细胞存活率则采用锥虫蓝染色法检测。结果常氧状态下培养的A、B组细胞[Ca2+]i、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存活率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A组相比,缺氧/氧再灌状态下,C、D组细胞[Ca2+]i明显增加(P<0.05),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均P<0.05)。而D组细胞[Ca2+]i较C组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存活率较C组明显增高。结论HHS可阻止缺氧/氧再灌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钙超载,并减轻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存活率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缺氧/氧再灌 钙离子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