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伐他汀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宇宏 刘启云 +1 位作者 付倩 徐玉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6-688,695,共4页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40例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慢作用药物组20例;慢作用药物+普伐他汀治疗组2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用... 目的观察普伐他汀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40例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慢作用药物组20例;慢作用药物+普伐他汀治疗组2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用高分辨率超声仪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作用药物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oxLDL与低密度脂蛋白(LDL)比值(oxLDL/LDL)明显升高,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明显受损,且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用普伐他汀治疗后,血清MDA、oxLDL及oxLDL/LDL比值明显降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普伐他汀能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这种有益作用可能部分与其抗氧化应激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托伐他汀 类风湿关节炎 血管内皮功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宇宏 付倩 +1 位作者 刘启云 曹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5-448,共4页
目的:评估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合并左心室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发病情况。方法:随机选取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组)及65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功能,分析两组指标之间的差异,病程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目的:评估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合并左心室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发病情况。方法:随机选取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组)及65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心室舒张功能,分析两组指标之间的差异,病程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比较:类风湿关节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舒张晚期峰速、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峰速/二尖瓣环运动频谱舒张早期峰速、E波减速时间3项指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峰值比、二尖瓣环运动频谱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峰速比、二尖瓣环运动频谱舒张早期峰速类风湿关节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组患者的二尖瓣环运动频谱舒张早期峰速和病程呈负相关(r=-0.5936,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有较高的左心室的舒张功能不全发生率;病程与左心室舒张功能(二尖瓣环运动频谱舒张早期峰速)之间存在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张性心功能不全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主要照顾者负荷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林静 徐玉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3期20-22,共3页
目的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负荷水平,探讨与负荷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98例RA患者的主要照顾者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照顾者负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RA患者主要照顾... 目的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主要照顾者的负荷水平,探讨与负荷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98例RA患者的主要照顾者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照顾者负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RA患者主要照顾者负荷总得分32.68±18.46,社会支持得分32.65±8.24;社会支持与负荷水平呈负相关(r=-0.502);照顾者不同性别、学历、收入、宗教信仰、工作状态、日照顾时长及患者功能活动及体征分级的照顾负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RA患者主要照顾者社会支持度较好,负荷水平偏低(较轻),患者病情、照顾者社会条件及劳动强度影响照顾者负荷水平。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及其照顾者更多医疗相关帮助,以更大程度地减轻RA患者主要照顾者负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照顾者 负荷水平 影响因素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D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龚斌 雷春玲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2期143-144,共2页
关键词 ^99TC-MDP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护理 临床疗效 慢性全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IL-37b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
5
作者 高思 黄安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80-1083,共4页
IL-37是IL-1家族第7个成员(IL-1 family 7,IL-1F7),最初是2000年利用计算机序列分析发现鉴定的一个细胞因子,2010年被Nold等人命名为IL-37。人的IL-37基因定位于第2号染色体上[2],结构与其他IL-1家族成员具有高度同源性。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IL-37b 基因定位 细胞因子 组织特异性 基因片段 序列分析 SMAD 高度同源性 滑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2γ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宇宏 王莎莎 +1 位作者 沈凌汛 徐玉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9-243,共5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32γ(IL-32γ)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与细胞周期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体外培养大鼠VSMCs并以IL-32γ处理。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方法检测cyclin D1和核内...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32γ(IL-32γ)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与细胞周期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体外培养大鼠VSMCs并以IL-32γ处理。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方法检测cyclin D1和核内NF-κB p65蛋白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10~50μg/L)的IL-32γ在24~48 h范围内,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促进VSMCs增殖;50μg/L的IL-32γ作用VSMCs 24 h后促进了细胞周期由G1期向S期,进而G2/M期转化,同时上调NF-κB p65、cyclin D1和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NF-κB抑制剂PDTC能逆转上述效应。结论:IL-32γ能促进大鼠VSMCs增殖和加速细胞周期转化。上调NF-κB p65和cyclin D1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2γ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腔内注射Rh TNFR:Fc治疗炎性关节病的难治性膝关节滑膜炎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杜戎 沈凌汛 +3 位作者 黄安斌 崔舜 余立凯 刘宇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413-3415,共3页
目的:探讨对于炎性关节病患者的难治性膝关节滑膜炎采用注射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关节腔内注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患有难治性膝关节滑膜炎的炎性关节病患者进行膝关节腔内注射RhTNFR:Fc,另20例... 目的:探讨对于炎性关节病患者的难治性膝关节滑膜炎采用注射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关节腔内注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2例患有难治性膝关节滑膜炎的炎性关节病患者进行膝关节腔内注射RhTNFR:Fc,另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膝关节腔内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对注射前及注射后48h、1周及2周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目标关节总体状况VAS评分、关节疼痛VAS评分、膝关节周径、B超检查所见膝关节滑膜平均厚度、C反应蛋白、血沉。结果:在注射48h、1周及2周后,患者的目标关节总体状况VAS评分、关节疼痛VA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1),1周及2周后膝关节周径有明显缩小(P<0.05,P<0.01),B超检查所见膝关节滑膜平均厚度在1周及2周后也有减低(P<0.01)。C反应蛋白、血沉在48h到1周后没有明显变化,在2周后有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本研究中32例患者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关节腔内注射RhTNFR:Fc治疗炎性关节病患者的难治性膝关节滑膜炎效果较好,短期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炎 关节病 RhTNFR: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泼尼松为主联合治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32例 被引量:4
8
作者 沈凌汛 刘巧红 +1 位作者 黄安斌 余立凯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4期234-235,共2页
目的 :比较泼尼松联合疗法和单用治疗多发性肌炎 (PM)和皮肌炎 (DM)的疗效。方法 :PM和DM患者67例分为对照组 (单用糖皮质激素 ) 3 5例 ,给予泼尼松 1mg·kg 1 ·d 1 ,qd。治疗组 3 2例 ,给予泼尼松 1mg·kg 1 ·d 1 ,q... 目的 :比较泼尼松联合疗法和单用治疗多发性肌炎 (PM)和皮肌炎 (DM)的疗效。方法 :PM和DM患者67例分为对照组 (单用糖皮质激素 ) 3 5例 ,给予泼尼松 1mg·kg 1 ·d 1 ,qd。治疗组 3 2例 ,给予泼尼松 1mg·kg 1 ·d 1 ,qd ,加甲氨蝶呤片 7.5~ 10 .0mg ,po,每周 1次 ;加火把花根片 3片 ,tid。疗程 4周。主要观察指标有肌力变化 ,皮疹 ,血清ALT、AST、LDH、CK的水平及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肌力改善幅度≥ 2级患者在对照组中占 5 4.3 % ,在治疗组中占 62 .5 %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ALT、AST、LDH、CK水平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治疗组患者的血清ALT、AST、LDH、CK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与单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法相比 ,联合治疗方法能够使血清肌酶更快地下降 ,对PM和DM有更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泼尼松 火把花根片 甲氨蝶呤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联合治疗 血清肌酶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在BXSB狼疮小鼠肾脏中的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玮炜 黄安斌 +4 位作者 杜戎 刘宇宏 宋优 沈凌汛 余立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目的观察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在BXSB狼疮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探讨Foxp3在狼疮性肾炎中可能的免疫耐受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及16周龄雄性BXSB小鼠各6只,以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6只为正常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 目的观察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在BXSB狼疮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探讨Foxp3在狼疮性肾炎中可能的免疫耐受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及16周龄雄性BXSB小鼠各6只,以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6只为正常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Foxp3在小鼠肾脏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C57BL/6小鼠肾组织Foxp3阳性表达,细胞呈深棕色着色,广泛分布于肾小管;8周龄及16周龄BXSB小鼠肾脏组织Foxp3弱阳性表达,细胞呈浅棕色着色,分布于肾小管。8、16周龄BXSB组小鼠肾组织内Foxp3mRNA表达水平[(0.55±0.06),(0.51±0.07)]均较正常对照组(1.02±0.0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6周龄BXSB组小鼠的Foxp3mRNA表达水平较8周龄BXSB组降低,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XSB小鼠狼疮肾炎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调节性T细胞的Foxp3表达下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 狼疮肾炎 调节性T细胞 BXSB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CA水平检测在SLE活动期和SLE引起的新月体肾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燕婕 胡丽华 +1 位作者 沈凌讯 周慧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和在SLE特殊临床症状如SLE引起的新月体肾炎(CG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126例SLE患者的ANCA和与SLE活动性及SLE引起...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和在SLE特殊临床症状如SLE引起的新月体肾炎(CGN)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126例SLE患者的ANCA和与SLE活动性及SLE引起的CGN密切相关的特异性自身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核小体(AnuA)抗体和抗组蛋白(His)抗体,用ELISA法检测验证ANCA阳性率,用SLE活动指数(SLEDAI)判断SLE活动性,用肾组织病理学检查了解由SLE引起的CGN的发生情况,分析ANCA、SLEDAI和特定自身抗体间的关系。结果在126例SLE患者中IIF法检测ANCA的阳性率为31.7%(40/126),且均为PANCA。用ELISA法验证全部ANCA阳性患者血清,阳性率为77.5%(31/40),且均为髓过氧化物酶(MPO)即为PANCA。ANCA阳性组SLEDAI评分>10分者(即SLE活动期)占71.0%与ANCA阴性组(39.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NCA阳性率与抗ds-DNA抗体、抗AnuA抗体和抗His抗体的阳性率呈正相关。ANCA阳性的40例SLE患者32例有肾损害,病理切片显示为CGN的有21例,即ANCA阳性组CGN患者的比例为52.5%,明显高于阴性组CGN的18.6%(P<0.01)。结论ANCA对诊断SLE活动性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可用于对SLE引起的CGN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新月体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夫利西单抗靶向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的护理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兰萍 彭汉玲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7期82-83,共2页
对7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采用英夫利西单抗(类克)靶向治疗,同时实施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康复锻炼及健康指导。结果治疗2~4个月总有效率达85.7%。提示类克治疗JIA效果好,优质护理是良好疗效的保证。
关键词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英夫利西单抗/类克 靶向治疗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软组织液体松解术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疼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兰萍 黄安斌 徐玉兰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7期36-37,共2页
目的改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症状。方法将232例AS患者按入院顺序单日分为观察组(118例),双日分为对照组(114例),两组均予口服柳氮磺吡啶,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同时采用髋关节软组织液体松解术(注射点为股骨头最高点... 目的改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症状。方法将232例AS患者按入院顺序单日分为观察组(118例),双日分为对照组(114例),两组均予口服柳氮磺吡啶,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同时采用髋关节软组织液体松解术(注射点为股骨头最高点上1.0~2.0cm处)。每周注射1次,连续6周。3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除扩胸度外,疼痛评分、Schober试验、枕壁试验、15米步行时间、晨僵时间、髋关节活动度等6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P〈0.05、P〈0.01);观察组治疗后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髋关节软组织松解术可有效缓解(AS)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软组织松解术 疼痛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神经精神系统病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2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芷筠 吴佳佳 +2 位作者 宋优 梅春丽 杜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1-1117,共7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相关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属于临床重症疾病,病死率较高,伴发神经精神症状少见,在诊治过程中,需积极判断患者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是由狼疮脑病(neur...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相关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属于临床重症疾病,病死率较高,伴发神经精神症状少见,在诊治过程中,需积极判断患者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是由狼疮脑病(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还是由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引起。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例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伴神经精神系统病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1为30岁女性,2019年无诱因出现明显脱发,伴消瘦、乏力、口干,2021年3月腿软无力摔倒,随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寒战,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给予激素、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患者仍发热,完善检查提示中度贫血,铁蛋白升高,甘油三酯升高,NK淋巴细胞活性减低,穿孔素阳性率为4.27%,诊断“噬血细胞综合征前期”;2021年5月患者出现精神恍惚,胡言乱语,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予甲泼尼龙、抗感染、改善精神状态等治疗后,患者体温正常,神经精神症状好转。病例2为30岁女性,2019年6月出现颜面部鼻翼两侧蝶形红斑,颈部数个红斑,伴脱发、口腔溃疡、发热,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给予甲泼尼龙、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后病情缓解,2019年10月患者出现神清淡漠,无嗜睡,并再次出现发热,同时伴有头晕、呕吐,完善相关检查提示中度贫血、NK淋巴细胞活性减低、甘油三酯升高、铁蛋白升高,考虑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脑病、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予激素、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抗感染、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规律口服甲泼尼龙片,精神症状仍间断发作;2019年11月出现发热、躁狂、谵妄等精神症状,后转为淡漠状态,给予甲泼尼龙静脉滴注,奥氮平片(再普乐)口服,精神症状好转后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因反复感染更换为贝利尤单抗,在2021年3月患者精神异常症状恢复。通过分析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及其效果,推测病例1的神经精神症状由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引起可能性大,病例2的神经精神症状由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可能性大。目前对两者的鉴别还缺乏直接的实验室依据,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脑脊液检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来综合判断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病因,本研究的2个病例最终取得较好的预后,与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干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神经精神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