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肾脏末梢血流 被引量:3
1
作者 项飞翔 刘莹莹 +6 位作者 吕清 严天慰 谢明星 张艳容 陈玉媛 李薇玢 王新房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1-533,550,共4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末梢血流灌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正常对照组(30例)、单纯糖尿病组(DM组,20例)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DM+EH组,16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叶间及小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评价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末梢血流灌注,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正常对照组(30例)、单纯糖尿病组(DM组,20例)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DM+EH组,16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叶间及小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和阻力指数(RI),应用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对右肾包膜下皮质区血流进行分析,获得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血流指数(VFI),3组间进行比较。结果DM组小叶间动脉、DM+EH组叶间动脉及小叶间动脉EDV均低于对照组,R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M组及DM+EH组VI、VFI均低于对照组,两者的达峰时间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DM组及DM+EH组F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而其达峰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或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在出现实验室检查肾功能异常之前,已出现肾脏末梢血管床减少,血流灌注量减低及血流灌注时间延长。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能够准确评价糖尿病早期肾脏末梢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 糖尿病 肾脏末梢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液态氟碳脂质纳米粒与全氟丙烷脂质微泡体外显影及耐声压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莹莹 徐金锋 +6 位作者 谢明星 张丽 覃小娟 项飞翔 丁楠 杨畅 项光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04-1610,共7页
目的与全氟丙烷(C3F8)脂质微泡造影剂比较,分析自制液态氟碳(PFOB)脂质纳米粒体外显影及耐声压性的优劣。方法分别制备生物素化PFOB脂质纳米粒及生物素化C3F8脂质微泡,评估其稳定性,并观察其加入亲和素前后的体外显影效果。对2种造影剂... 目的与全氟丙烷(C3F8)脂质微泡造影剂比较,分析自制液态氟碳(PFOB)脂质纳米粒体外显影及耐声压性的优劣。方法分别制备生物素化PFOB脂质纳米粒及生物素化C3F8脂质微泡,评估其稳定性,并观察其加入亲和素前后的体外显影效果。对2种造影剂在低声压(MI=0.28)及高声压(MI=0.56)环境下进行超声辐照,于辐照前及辐照10、20、30 s后观察显影情况及其差异。结果 2种造影剂加入亲和素后均发生聚集现象,粒径均较加入亲和素前明显增大(P均<0.05);且加入亲和素前(t=16.225,P<0.001)、后2种造影剂间粒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46,P<0.001)。稳定性观察期间PFOB脂质微粒内浓度无明显改变,而C3F8脂质微泡随放置时间延长浓度呈减低趋势。加入亲和素后,PFOB脂质纳米粒回声明显增强;C3F8脂质微泡加入亲和素前后显影效果均较好。低声压(MI=0.28)及高声压(MI=0.56)环境下,PFOB脂质纳米粒造影剂显影强度无明显改变,而C3F8脂质微泡显影强度随辐照时间延长呈减低趋势。结论相较于C3F8脂质微泡,PFOB纳米脂质纳米粒造影剂粒径小、耐声压性好,更符合靶向超声造影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氟碳 全氟丙烷 纳米级 耐声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