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及其周边区局部脑血流量与躯体感觉神经诱发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孔令斌 杨志寅 安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区、周边区和对侧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以及躯体感觉神经诱发电位(si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的变化。方法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显...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区、周边区和对侧脑组织局部脑血流量以及躯体感觉神经诱发电位(si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的变化。方法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显像技术检查25例急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根据中国卒中评分分型,轻型组16例,中型组9例,发病后1-5d、13-19d各做1次SPECT检查。采用感兴趣区模型分析法,分别于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减低区的中心和其周围额顶叶、小脑中心及上述区域的对侧镜像区做放射性摄取计数,并计算病变侧与对侧放射性计数的摄取比(R),同时测定两组患者的SSEP各波潜伏时。结果两组患者行第1、2次SPECT检查时,血肿区病变侧放射性计数均显著低于对侧(P〈0.01)。第1、2次检查时两组患者病变侧血肿区放射性计数均低于周边区(P〈0.01)。病变对侧小脑的放射性计数低于病变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轻型组患者病变侧SSEP各波在P40、N60潜伏时度中型组患者病变侧SSEP各波在P25、N30、P40、N60潜伏时均较相应的对侧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型组患者病变侧SSEP各波在P25、N30、P40、N60潜伏时较轻型组相应波的潜伏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区及其周边区的rCBF下降,血肿对侧小脑的血流量亦有下降,而且血肿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右明显桶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局部血流 躯体感觉神经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