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炎症细胞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及辛伐他汀干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金盈 程翔 +1 位作者 廖玉华 逯保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大鼠心脏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和蛋白质产生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6只分3组:(1)假手术(Sham)组;...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大鼠心脏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和蛋白质产生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6只分3组:(1)假手术(Sham)组;(2)心肌梗死对照(MI-C)组;(3)辛伐他汀(MI-S)组。动物笼养4周取出心脏,沿乳头肌等分为二,一半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心脏细胞因子mRNA表达,另一半用Western blot测定细胞因子蛋白质生成量。结果Sham组上述细胞因子均无明显表达,MI-C组TNF-α,IL-1β,IL-6和IL-10 mRNA和蛋白产生均显著高于Sham组;同MI-C组比较,MI-S组的TNF-α,IL-1β,IL-6 mRNA和蛋白生成均显著下降,而IL-10的mRNA和蛋白明显升高。结论辛伐他汀明显降低AMI后大鼠心脏的致炎症细胞因子,而升高炎症保护因子IL-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炎症 细胞因子类 斯伐他汀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使用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介入术后C反应蛋白及心肌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周恒 毛晓波 +1 位作者 周心涛 曾秋棠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2-204,213,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在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C反应蛋白(CRP)、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nI)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择期行PCI的...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在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C反应蛋白(CRP)、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nI)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择期行PCI的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早期使用替罗非班组(n=24,PCI术前12~24h)和术中使用替罗非班组(n=23,PCI术开始时)。术前及术后24h查CRP、CKMB、TnI。观察PCI术后3d出血事件。随访30d,记录MACE。结果与术中替罗非班组比较,早期替罗非班组没有降低术后CRP水平,没有影响术后CKMB、TnI水平(均P>0.05),没有减少术后30dMACE,出血事件发生率亦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择期行PCI的NSTE-ACS患者,与术中使用替罗非班比较,早期使用替罗非班没有更多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脉介入治疗 C反应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趋化因子表达与心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葛洪霞 廖玉华 +1 位作者 程翔 李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00-90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局部趋化因子的表达与淋巴细胞浸润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AMI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3组:心衰组(MI-HF)、未心衰组(MI-NF)和假手术组(sham),假手术组只过线不结扎。于术后3 d...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局部趋化因子的表达与淋巴细胞浸润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AMI大鼠模型,实验动物分为3组:心衰组(MI-HF)、未心衰组(MI-NF)和假手术组(sham),假手术组只过线不结扎。于术后3 d、1周、2周检测血流动力学,将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15 mmHg者归为心衰组。用半定量RT-PCR方法测定心肌梗死区(包括梗死周边区)趋化因子的mRNA表达,包括γ干扰素诱导的单核因子(MIG)、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活化时表达下降的因子(RANTES)。HE染色切片进行梗死区淋巴细胞计数分析。结果:AMI大鼠心肌局部趋化因子的mRNA表达于术后3d开始升高,1周达峰值,且MI-HF组较MI-NF组表达更高(RANTES,0.83±0.05vs0.51±0.19,P<0.05;MIP-1,α1.94±0.30vs1.48±0.33,P<0.05;MIG,1.40±0.27vs0.93±0.28,P<0.05)。RANTES和MIP-1α的表达与淋巴细胞浸润显著相关(RANTES,r=0.35,P<0.05;MIP-1α,r=0.40,P<0.05)。结论:AMI后心肌局部趋化因子RANTES、MIP-1α、MIG表达增高,且趋化因子水平与心功能有相关性,趋化因子可能参与了AMI后心衰的病理生理学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炎症趋化因子类 淋巴细胞 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合并结直肠癌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他汀类药物调脂的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梁振涛 王宪沛 +3 位作者 曾秋棠 廖玉华 高传玉 李牧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63-865,共3页
目的通过对32例结直肠癌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他汀治疗效果的研究,探讨此类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的意义和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安全有效性。方法临床和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的32例冠心病患者在基线水平、患癌后手术前和手术后阿托伐他汀治... 目的通过对32例结直肠癌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及他汀治疗效果的研究,探讨此类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的意义和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安全有效性。方法临床和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的32例冠心病患者在基线水平、患癌后手术前和手术后阿托伐他汀治疗6月测定其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水平。对照组为30例血脂检查TC均≥5.70mmol/L的冠心病患者。结果30例对照组患者在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6个月后,TC、TG、LDL-C均显著下降,并一直持续至12个月(P<0.01),而HDL-C和Lp(a)没有显著变化。32例结直肠癌合并冠心病患者基线水平的TC、TG、LDL-C和HDL-C在其癌症确诊后均明显降低(P<0.01),而Lp(a)却增高(P<0.05),术后继续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患者TC、TG和LDL-C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HDL-C升高(P<0.05),Lp(a)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对照组TC和LDL-C显著高于癌症组(P<0.05),后者Lp(a)显著增高(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癌症组LDL-C和HDL-C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TC和Lp(a)水平两者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结直肠癌患者Lp(a)水平的升高可能与其抗肿瘤效应有关,合并冠心病的直结肠癌患者血脂谱的变化为在此类患者中进行调脂治疗的安全性提出了新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脂蛋白 结直肠癌 他汀类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素对兔左心室后负荷增加所致电生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兴祥 陈君柱 +3 位作者 程龙献 朱建华 郭晓纲 尚云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 :探讨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心脏电生理变化及链霉素和维拉帕米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部分夹闭家兔升主动脉根部以增加左室后负荷的在体心脏模型 ,观察后负荷增加前后心肌相对不应期 (RRP)、有效不应期 (ERP)、单相动作电位时程 ... 目的 :探讨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心脏电生理变化及链霉素和维拉帕米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部分夹闭家兔升主动脉根部以增加左室后负荷的在体心脏模型 ,观察后负荷增加前后心肌相对不应期 (RRP)、有效不应期 (ERP)、单相动作电位时程 (MAPD90 )和室颤阈 (VFT)的变化 ,并比较了链霉素和维拉帕米对这些电生理参数变化的影响。结果 :后负荷上升 [(72± 11)mmHg]引起RRP、ERP和MAPD90 缩短 ,VFT下降 (P <0 .0 1) ;链霉素可有效抑制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心脏电生理变化 ;而维拉帕米除可提高VFT外 (P <0 0 1) ,对后负荷增加引起RRP、ERP和MAPD90的缩短没有明显影响 (P >0 0 5 )。结论 :结果提示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的活化可能参与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心脏电生理变化过程 ,且链霉素通过抑制这种离子通道的活化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素 维拉帕米 心室功能 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小鼠Th1/Th2细胞亚群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袁璟 廖玉华 +3 位作者 汪朝晖 刘仲平 董继华 王金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体液免疫在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方法:以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adeninenucleotidetranslocator,ANT)合成肽免疫液免疫小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DCM组) ,运用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脾淋巴细胞中Th细胞亚... 目的:探讨体液免疫在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方法:以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adeninenucleotidetranslocator,ANT)合成肽免疫液免疫小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动物模型(DCM组) ,运用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脾淋巴细胞中Th细胞亚群分布,ELISA法检测其血清细胞因子IFN γ、IL 4、IL 2、IL 6、TNF α的表达及其抗ANT自身抗体的产生。以不含肽的免疫液免疫小鼠为对照组。结果:DCM组小鼠Th1及Th2细胞亚群较对照组均有增多,以Th2更为显著,且Th1/Th2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 1) ;IL 4、IL 6和TNF α表达明显增高,而IFN γ和IL 2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 0 1) ;抗ANT自身抗体均为阳性,对照组为阴性。结论:ANT合成肽诱导扩张型心肌病时Th细胞均被激活,Th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在该病发病机理中起着优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Th1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细胞因子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趋化因子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葛洪霞 廖玉华 +6 位作者 程翔 李彬 刘英 郭张强 张玲 王敏 郭和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局部趋化因子和T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揭示AMI后T细胞浸润心肌组织的机制。方法: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建立AMI大鼠模型,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心肌梗死区和非梗死区趋化因子的表达,包括γ干扰素诱导的单...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局部趋化因子和T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揭示AMI后T细胞浸润心肌组织的机制。方法: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建立AMI大鼠模型,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心肌梗死区和非梗死区趋化因子的表达,包括γ干扰素诱导的单核因子(MIG),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活化时表达下降的因子(RANTES),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以及T细胞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包括CXCR3、CCR3、CCR5)。HE染色切片进行心肌梗死区和非梗死区淋巴细胞计数分析。结果:心肌梗死区和非梗死区趋化因子RANTES、MIP-1α、MIG的mRNA表达于术后3天开始升高,1周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8周降至正常,而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没有明显改变。AMI大鼠心脏梗死区和非梗死区均可见淋巴细胞浸润,梗死区1周达高峰(81.0±10.3vs2.6±1.1,P<0.05),非梗死区2周达高峰(19.0±8.0vs3.2±0.8,P<0.05)。RANTES和MIP-1α的表达与淋巴细胞浸润显著相关。结论:AMI后心肌局部趋化因子表达增高,可能是诱导T细胞浸润心肌组织的始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趋化因子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生长激素基因修饰的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荣书玲 王庸晋 +7 位作者 王晓林 常超 王裕勤 高焱章 米少华 曹恒 刘启云 卢永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探讨人生长激素(hGH)基因修饰的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血流动力学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大鼠心力衰竭模型。2周后将冠脉结扎后存活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hGH基因修饰的成肌细胞移植组... 目的:探讨人生长激素(hGH)基因修饰的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血流动力学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大鼠心力衰竭模型。2周后将冠脉结扎后存活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hGH基因修饰的成肌细胞移植组(hGH组)、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修饰的成肌细胞移植组(GFP组)、注射等体积培养液的对照组。治疗4周后,血流动力学检查各组心功能指标;心肌组织进行HE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Ⅷ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新生。RT-PCR检测bax和bcl-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心肌hG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和GFP组相比:hGH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心肌梗死面积缩小。(2)心肌组织Ⅷ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hGH组血管密度显著高于GFP组和对照组。(3)RT-PCR检测结果显示hGH组bax mRNA水平显著低于GFP组和对照组,bcl-2 mRNA水平显著高于GFP组和对照组。(4)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hGH组大鼠心肌组织有hGH蛋白表达,其余两组心肌组织无hGH蛋白表达。与其它两组相比,hGH组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VEGF蛋白表达增加。结论:hGH基因修饰的成肌细胞移植可以抑制细胞凋亡,与单独成肌细胞治疗相比可以诱导更大的血管化,更好地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并改善心肌梗死大鼠血流动力学。成肌细胞治疗联合hGH基因治疗为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成肌细胞 生长激素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Ⅰ型胶原重构与左心房扩大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裕舒 罗明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04-806,共3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心房Ⅰ型胶原重构与左心房扩大在房颤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取24例心脏病患者的右心耳组织(房颤12例,为房颤组;窦性心律12例,为窦律组)。(1)HE染色,观察房颤组与窦律组心肌纤维以及细胞...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心房Ⅰ型胶原重构与左心房扩大在房颤发病机制中可能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取24例心脏病患者的右心耳组织(房颤12例,为房颤组;窦性心律12例,为窦律组)。(1)HE染色,观察房颤组与窦律组心肌纤维以及细胞核、细胞外基质的差异。(2)免疫组化染色,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窦律组与房颤组心房Ⅰ型胶原并使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2组的胶原含量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统计2组间Ⅰ型胶原含量分数(CVF-Ⅰ)的差异。(3)对CVF-I与左房直径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房颤组CVF-Ⅰ高于窦律组(CVF-I:9.29±0.85 vs 6.90±1.47,P<0.01);(2)房颤组心房大于窦律组(6.16±1.01 vs 4.47±0.99,P<0.01);(3)心房大小与Ⅰ型胶原含量不存在相关性(r=0.33,P>0.05)。结论:房颤患者的心房纤维化程度增加、左心房扩大,纤维化与左房扩大可能通过一定的途径,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房颤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纤维化 胶原 左心房扩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创新与转化 被引量:35
10
作者 廖玉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20-121,共2页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类异质性心肌病,是心力衰竭和猝死的常见疾病之一。以往对DCM局限于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治疗,2018年发表的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简称指南)提出病因诊断及其检测方法,针对免疫学病因早期治疗,将基础研...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类异质性心肌病,是心力衰竭和猝死的常见疾病之一。以往对DCM局限于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治疗,2018年发表的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简称指南)提出病因诊断及其检测方法,针对免疫学病因早期治疗,将基础研究转化到临床研究,对DCM诊断与治疗展现出新的理念与方法[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神经激素拮抗剂 心力衰竭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家兔心脏房压增加所致的心房肌电生理特性变化及机制
11
作者 王兴祥 陈君柱 程龙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4-544,555,共2页
目的 :探讨心脏房压增加引起的心脏电生理变化及链霉素 (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阻断剂 )和维拉帕米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腔静脉和肺静脉、贯通房间隔、调节肺动脉灌注压 (5cmH2 O到 2 5cmH2 O)的离体Langendorff心脏模型 ,观察房压... 目的 :探讨心脏房压增加引起的心脏电生理变化及链霉素 (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阻断剂 )和维拉帕米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腔静脉和肺静脉、贯通房间隔、调节肺动脉灌注压 (5cmH2 O到 2 5cmH2 O)的离体Langendorff心脏模型 ,观察房压增加前后心肌有效不应期 (ERP)、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90 和房颤阈 (AFT)的变化 ,并比较链霉素和维拉帕米对这些电生理参数变化的影响。结果 :房压上升 (2 0cmH2 O)引起ERP和MAPD90 缩短 ,AFT下降 (P <0 0 1) ;链霉素可有效抑制这些电生理变化 ;而维拉帕米对此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的活化可能参与房压增加引起的心脏电生理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毒素 心房纤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纤维化与缝隙连接重构的关系 被引量:9
12
作者 何文聪 李裕舒 +2 位作者 罗明华 周飞 肖扬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943-1947,共5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胶原纤维与缝隙连接重构在房颤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取44例心脏病患者的右心耳标本(房颤26例,为AF组;窦性心律18例,为SR组),(1)行天狼猩红染色,偏光显微镜下观察AF组与SR组心房肌...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胶原纤维与缝隙连接重构在房颤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取44例心脏病患者的右心耳标本(房颤26例,为AF组;窦性心律18例,为SR组),(1)行天狼猩红染色,偏光显微镜下观察AF组与SR组心房肌Ⅰ型胶原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统计2组间Ⅰ型胶原含量分数(collagen volume fraction of collagenⅠ,CVF-Ⅰ)的差异;(2)超微病理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闰盘并统计闰盘组数及闰盘重构分数(remodeled intercalated disc fraction,RIDF);(3)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免疫组化染色,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分析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含量分数(volume fraction of Cx43,Cx43VF),统计2组间的差异;(4)CVF-I与Cx43VF、RIDF分别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AF组CVF-I高于SR组(1.26vs0.57,P<0.01);(2)2组间闰盘组数无显著差异(9.54vs10.11,P>0.05),AF组闰盘重构分数大于SR组(39.48vs15.61,P<0.01);(3)AF组Cx43VF低于SR组(3.45vs5.22,P<0.01);(4)CVF-I与闰盘重构比例正相关(r=0.96,P<0.01);(5)CVF-I与Cx43VF负相关(r=-0.98,P<0.01)。结论:房颤患者Ⅰ型胶原纤维化程度增加,闰盘与连接蛋白发生重构。纤维化可能分离心肌,使闰盘重构,进而影响到缝隙连接蛋白的分布,参与房颤发生发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纤维化 胶原 缝隙接合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骨骼肌成肌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方法改良探索 被引量:3
13
作者 苏冠华 刘启云 +4 位作者 卢永昕 米少华 孙雨霏 刘晓明 帅欣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7-259,共3页
目的:探讨犬骨骼肌成肌细胞(SkMs)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方法的改良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机械分离结合Ⅱ型胶原酶、中性蛋白酶双酶一步消化法分离犬骨骼肌成肌细胞,经差速贴壁法纯化后,在骨骼肌细胞生长培养基(SKGM)中进行原代... 目的:探讨犬骨骼肌成肌细胞(SkMs)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方法的改良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机械分离结合Ⅱ型胶原酶、中性蛋白酶双酶一步消化法分离犬骨骼肌成肌细胞,经差速贴壁法纯化后,在骨骼肌细胞生长培养基(SKGM)中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改良后的培养方法适于获取犬骨骼肌成肌细胞,SKGM培养基适于犬骨骼肌成肌细胞的体外培养。SkMs在细胞密集或低血清分化培养基作用下可融合成肌管。结蛋白(desmin)单克隆抗体(mAb)细胞化学染色鉴定SkMs呈阳性,纯度在90%以上。结论:通过改良后的双酶一步消化法获得的SkMs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能够增殖、分化并保持其生物学特性,为其在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成肌细胞 细胞培养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