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发展现状 被引量:44
1
作者 陶宝明 梁静 曹癸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5期17-20,共4页
阐述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的相关概念及意义,回顾分析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延续护理的开展形式及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延续护理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延续护理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专科强化培训模式及效果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君芹 曹青 薛晶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5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工作时间≤5年)强化培训的模式及效果。方法采用理论授课与操作示范相结合的模式对19名在心内科工作时间≤5年的护士进行为期12周的专科强化培训,培训前后分别进行专科操作、专科理论、心电图、综合技能...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工作时间≤5年)强化培训的模式及效果。方法采用理论授课与操作示范相结合的模式对19名在心内科工作时间≤5年的护士进行为期12周的专科强化培训,培训前后分别进行专科操作、专科理论、心电图、综合技能考核及效果评价。结果培训前后低年资护士各项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19人中,15人(78.9%)认为有必要进行专科强化培训,3人(15.8%)认为无所谓,1人(5.3%)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专科强化培训。19人中,6人(31.6%)认为专科理论提高较大,8人(42.1%)认为专科操作提高较大,7人(36.8%)认为心电图提高较大,9人(47.4%)认为综合技能提高较大。结论该强化培训模式有利于提升心血管内科护士整体素质和护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强化培训 低年资护士 理论 操作 在职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联合延续护理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艳梅 梁媛 +1 位作者 黄海霞 徐玉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联合延续护理对于降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急诊就诊、再住院、死亡以及对患者心衰疾病认知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53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存活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6)及观察组(n=77),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联合延续护理对于降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急诊就诊、再住院、死亡以及对患者心衰疾病认知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53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存活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76)及观察组(n=77),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采用医院-社区联合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80 d内急诊就诊、再住院及全因病死率,同时评价两组疾病的认知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复合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医院-社区联合延续护理可提高患者对于心衰疾病的认知以及自我护理效能,降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急诊就诊率、心衰再住院率以及死亡等复合终点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医院 社区 延续护理 再住院 死亡 疾病认知 自我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脏毒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危险因素及预测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4
作者 徐倩 王妍 汪朝晖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3期92-96,共5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已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但其介导的过度活化的免疫反应可以引起脱靶效应,导致影响多器官系统的广谱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其中最致命的就是ICI相关心脏毒性疾病,包括心肌炎、Takotsubo综合征、扩张型心肌病、心...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已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但其介导的过度活化的免疫反应可以引起脱靶效应,导致影响多器官系统的广谱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其中最致命的就是ICI相关心脏毒性疾病,包括心肌炎、Takotsubo综合征、扩张型心肌病、心包炎、心包积液、血管炎等。ICI相关心脏毒性疾病在临床上呈现一系列非特异性症状。ICI相关心肌炎所涉及的临床表现广泛,涵盖心悸、胸痛等。ICI相关Takotsubo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左心室功能障碍伴有心壁运动异常。ICI相关扩张型心肌病在临床表现上与Takotsubo综合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超声心动图检查中不显示根尖气球综合征特征。ICI相关心包疾病的临床症状较轻,如胸痛、呼吸急促等。ICI相关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可能引发失明、中风和动脉瘤。ICI相关心脏毒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年龄、性别、BMI及吸烟史等个人相关危险因素,ICI药物的种类、用药剂量以及联合疗法等治疗相关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和合并疾病的病史、恶性肿瘤类型、潜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关危险因素可以影响ICI相关心脏毒性的发生。血清肌钙蛋白浓度作为评估ICI相关心脏毒性的关键心脏生物标志物,在心肌炎等心脏毒性事件中已经展现出重要的价值,然而,其特异性有限。因此,探索新的ICI相关心脏毒性疾病的预测生物标志物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共享抗原及单核苷酸多态性等已表现出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不良反应 心脏毒性 临床表现 危险因素 预测生物标志物 抗肿瘤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负荷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黄海霞 陶宝明 +1 位作者 梁静 曹癸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3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减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负荷的效果。方法将109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为期6个月的延续性护理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家庭照顾者的负担水平。结果干预后照顾者个人负担、责任负担、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减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负荷的效果。方法将109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为期6个月的延续性护理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家庭照顾者的负担水平。结果干预后照顾者个人负担、责任负担、负担总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均P<0.01)。结论延续性护理可减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负担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家庭照顾者 照顾负荷 延续性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和D-二聚体变化与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建林 马立宁 +6 位作者 张银环 张家明 李大主 林劲 张敬文 王圣 苏哲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4-36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体内血小板膜糖蛋白(GP)、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11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6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8例(UAP组),UAP合并高血压患者42例(高血压组),健康体...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体内血小板膜糖蛋白(GP)、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11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6例(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8例(UAP组),UAP合并高血压患者42例(高血压组),健康体检者48例(对照组),冠心病患者根据有无心绞痛事件发生分为有心绞痛事件发生56例和无心绞痛事件发生60例。分别测定各组体内D-二聚体、GP水平,分析有无心绞痛事件发生之间的差异,检测其与心绞痛事件发生的敏感性。结果高血压组、UAP组D-二聚体、G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对照组(P<0.05,P<0.01);高血压组D-二聚体、G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有心绞痛事件发生患者D-二聚体、GP水平明显高于无心绞痛事件发生患者(P<0.01);有心绞痛事件阳性检出率D-二聚体、GPⅡb、GPⅢa敏感性较GPⅠb明显增高。结论 GP、D-二聚体在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绞痛事件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D-二聚体、GPⅡb、GPⅢa可以作为预测心绞痛事件发生较为敏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 冠心病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预适应对心脏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丁家望 刘志华 +2 位作者 冯义柏 卢永昕 曾秋棠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 探讨腺苷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家兔心脏I/R模型,观 察腺苷预适应对I/R心肌损伤的保护效应,以左心室功能恢复率、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 氢酶(LDH)漏出率的变化作为观... 目的 探讨腺苷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家兔心脏I/R模型,观 察腺苷预适应对I/R心肌损伤的保护效应,以左心室功能恢复率、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 氢酶(LDH)漏出率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腺苷预适应组心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均<0.01),CK、 LDH漏出率及心肌梗死面积均低于单纯I/R组(P均<0.01),这些心脏保护效应均被腺苷A1受体桔抗剂DPCPX 阻断。结论 腺苷通过其A1受体的激活介导了缺血预适应对I/R损伤的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心脏保护 心肌保护 腺苷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锻炼对心肌致密化不全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曹癸兰 梁静 陶宝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运动锻炼在心肌致密化不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6例心肌致密化不全心力衰竭(心功能Ⅱ~Ⅲ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运动锻炼组(1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运动锻炼组在此基础上加入运动锻炼,... 目的观察运动锻炼在心肌致密化不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6例心肌致密化不全心力衰竭(心功能Ⅱ~Ⅲ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运动锻炼组(1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运动锻炼组在此基础上加入运动锻炼,并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运动耐量、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运动锻炼12周后,运动锻炼组左室射血分数升高,心功能得到改善,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显著降低,运动耐量显著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均P〈0.01)。结论对心肌致密化不全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运动锻炼,能改善其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致密化不全心力衰竭 运动锻炼 生活质量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防己碱调控炎症因子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7
9
作者 王裕勤 曹雪滨 +1 位作者 朱元州 冯义柏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年第6期529-535,共7页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通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过程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影响减轻I/R损伤。方法 8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I/R组、假手术组(Sham)、粉防己碱治疗组(Tet),辛伐他汀治疗组(...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通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过程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的影响减轻I/R损伤。方法 8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I/R组、假手术组(Sham)、粉防己碱治疗组(Tet),辛伐他汀治疗组(Sim)。I/R组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24h后处死大鼠;Sham组只穿针不结扎,余步骤同I/R组;Tet组在缺血前20min腹腔注射Tet,Sim组结扎手术前予辛伐他汀(2mg/kg)连续灌胃14d,余步骤同I/R组。抽血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二维(2D)超声评价心脏功能: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每个指标连续测量三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24h后取心肌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和心肌组织中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髓过氧化物酶(MPO)测定心肌组织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伊文蓝/氯化四唑(EB/TTC)双染色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MIS)。结果 (1)各组血清心肌酶水平比较:I/R组、Tet组、Sim组水平显著高于Sham组(P<0.01)。与I/R组相比,Tet组和Sim组均显著降低(P<0.01),Tet组与Sim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各组心肌梗死面积比较:心肌梗死面积、梗死面积/左室面积%、梗死面积/缺血面积%3项指标,Tet组与Sim组显著低于I/R组,而Tet组与Sim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各组再灌注24h后超声检测心功能比较:以Sham组术前心功能数据为对照,I/R组、Tet组、Sim组FS、EF值均显著降低(P<0.01),Tet组和Sim组显著高于I/R组(P<0.01)。I/R组、Tet组、Sim组E/A比值均显著降低(P<0.01),Tet组和Sim组显著高于I/R组(P<0.01)。(4)各组缺血心肌局部MPO活性比较:I/R组、Tet组、Sim组均显著高于Sham组(P<0.01)。Tet组与Sim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5)各组大鼠血清及心肌组织局部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比较:I/R组、Tet组、Sim组均显著高于Sham组(P<0.01),Tet组与Sim组显著高于I/R组(P<0.01)。Tet组与Sim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炎症因子参与了I/R损伤。粉防己碱可减轻I/R损伤时心肌酶的释放,保护膜结构,减少局部中性粒细胞浸润,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心肌再灌注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液成分对耐钙心肌细胞急性分离及电生理记录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彤 毛晓波 +2 位作者 毛奕 柳强妮 曾秋棠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393-397,477,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液成分对获取适于电生理研究的耐钙心室肌细胞及对L-型钙通道电流(ICa-L)、延迟整流钾电流(IK)记录的影响。方法家兔心室肌细胞急性分离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及酶解分离技术,心脏灌流前实验组细胞外液为正常台氏液,对... 目的探讨细胞外液成分对获取适于电生理研究的耐钙心室肌细胞及对L-型钙通道电流(ICa-L)、延迟整流钾电流(IK)记录的影响。方法家兔心室肌细胞急性分离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及酶解分离技术,心脏灌流前实验组细胞外液为正常台氏液,对照组细胞外液为无钙台氏液,观察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对获取适于电生理记录的单个耐钙心肌细胞的影响;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实验组分别以含BaCl2的台氏液及N-甲基-D-葡萄糖胺(NMDG)溶液作为细胞外液记录ICa-L及IK,对照组为正常台氏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心室肌细胞存活率和耐钙心肌细胞存活率均明显升高(71%±9.7%vs55%±10%;52%±7.9%vs39%±11%,n=10,P<0.05);实验组引出的ICa-L峰值电流大于对照组,且幅值稳定;实验组IK时间依赖性外向电流及尾电流随去极化时间延长增大作用更明显(1.39±0.05pA/pFvs0.53±0.14pA/pF;0.74±0.09pA/pFvs0.39±0.13pA/pF,n=10,P<0.05)。结论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有助于获取耐钙心肌细胞,以含BaCl2的台氏液及NMDG溶液作为细胞外液易于获得典型而稳定的ICa-L及I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片钳 耐钙心室肌细胞 L-型钙通道电流( I Ca-L ) 延迟整流钾电流( I 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指导效果探讨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国荣 曹癸兰 +2 位作者 曹青 李伟 魏宇淼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9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自我护理指导在提高心力衰竭(下称心衰)患者自我护理与疾病控制能力的作用。方法将57例住院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在住院期间给予系统的自我护理指导,包括心衰恶化... 目的探讨自我护理指导在提高心力衰竭(下称心衰)患者自我护理与疾病控制能力的作用。方法将57例住院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在住院期间给予系统的自我护理指导,包括心衰恶化的早期识别、饮食、休息活动、用药及心理指导;出院后通过来院随访并结合电话联系跟踪随访至少半年以上。入组前、入组后1、3、6个月时给予自我护理能力及行为评价,分析半年内的病情稳定程度和再住院等临床事件。结果自我护理能力及行为,症状控制及稳定评分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心衰复发及住院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细致、有计划、系统的自我护理指导有助于提高心衰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疾病控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健康教育 自我护理 复发 再住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人群中CD14单核细胞受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蓉 程龙献 +1 位作者 何美安 邬堂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武汉地区汉族人群中CD14基因启动子区C(-260)→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218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230例正常人(对照组)CD14基因C(-260)→T多态性。结果CC... 目的探讨中国武汉地区汉族人群中CD14基因启动子区C(-260)→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218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230例正常人(对照组)CD14基因C(-260)→T多态性。结果CC型、TC型及TT型频率在冠心病组中分别为22%、26%、52%,对照组分别为51%、17%、31%,冠心病组TT型明显高于对照组(52%vs31%)。T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中分别为65%和49%。所有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数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CD14基因C(-260)→T点突变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CD14基因启动子区突变纯合子可能是引起冠心病的一个重要的遗传性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多态现象(遗传学) 聚舍酶链反应 单核细胞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医院护士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曹癸兰 梁静 陈先华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1期27-28,共2页
目的了解护士亚健康状态发生情况,为制定合理的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亚健康状态自评表(SRSHS)对一所综合医院12个临床科室的26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63.81%,其中ICU、CCU、急诊科、心内科、神经外... 目的了解护士亚健康状态发生情况,为制定合理的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亚健康状态自评表(SRSHS)对一所综合医院12个临床科室的26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63.81%,其中ICU、CCU、急诊科、心内科、神经外科护士亚健康状态发生率居前5位;不同年龄、工龄、每月夜班数护士亚健康状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综合医院护士亚健康状态发生率高,有关管理者应根据不同人群及科室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维护其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亚健康状态 综合医院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和庚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玉杰 冯义柏 +6 位作者 于世龙 苗立夫 柯元南 王勇 朱丹丹 李志远 姜磊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7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CVD)、庚醇(HT)在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中作用。方法通过建立的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2%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测量心肌梗死的重量,监测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等...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CVD)、庚醇(HT)在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中作用。方法通过建立的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2%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测量心肌梗死的重量,监测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等的变化。观察CVD、HT对心肌梗死的影响。结果在缺血30min,再灌注6h后,CVD减少CK-MB、LDH及MDA的释放,稳定NO的分泌。HT组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LDH、CK-MB的释放,但对NO、MDA的释放似乎没有太大影响。CVD组的大鼠梗死心肌仅占左心室心肌重量的(6.2±1.1)%,比对照组减少了51.6%。HT组梗死心肌占左心室心肌重量的(7.4±1.0)%,比对照组减少了42.2%。HE常规染色发现CVD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粒细胞浸润也明显减少,大部分仅表现肌纤维肿胀和断裂。CVD可以防止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减少。电镜下,CVD组和HT组心肌润盘肌丝、线粒体等损伤较轻。结论CVD通过β受体拮抗、抗氧化等方面的作用来保护心肌。HT可能是使缝隙连接可逆性解藕联产生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卡维地洛 庚醇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和心室重塑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金盈 程翔 +1 位作者 廖玉华 逯保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大鼠心脏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IL-10基因表达和心室重塑的关系。方法:大鼠分2组,①假手术组(Sham),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②心肌梗死组(MI):结扎LAD。动物笼养4周,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心...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大鼠心脏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IL-10基因表达和心室重塑的关系。方法:大鼠分2组,①假手术组(Sham),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②心肌梗死组(MI):结扎LAD。动物笼养4周,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然后处死大鼠,取出心脏,沿乳头肌等分为二,一半用RT-PCR法测定心脏细胞因子mRNA表达,另一半用Westernblot测定细胞因子蛋白生成量。结果:超声心动图显示,同Sham组相比,MI组LVEDd显著增加、FS和EF明显降低(P均<0.01)。Sham组上述细胞因子均无明显表达,MI组TNF-α,IL-1β,IL-6和IL-10mRNA表达和蛋白产生均显著高于Sham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致炎症细胞因子蛋白表达同LVEDd呈正相关,而抗炎症细胞因子蛋白表达同LVEDd呈负相关。结论:AMI后大鼠心脏内致炎症细胞因子和炎症保护因子IL10都升高,炎症细胞因子参与了AMI后的心室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急性心肌梗死 细胞因子 心室重塑 RT-PCR WESTERN BLOT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肽β4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介导心脏功能保护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智堂 程龙献 +1 位作者 杨颖 张文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6-448,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腺肽β4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介导心脏功能保护机制。方法选择雌性SD大鼠54只,通过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大鼠腹腔内注射胸腺肽β4(5 mg/kg),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磷酸盐缓冲液,每组27只。... 目的探讨胸腺肽β4在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中介导心脏功能保护机制。方法选择雌性SD大鼠54只,通过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大鼠腹腔内注射胸腺肽β4(5 mg/kg),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磷酸盐缓冲液,每组27只。2~4周后心脏超声测量大鼠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左心室射血分数),Western blot检测梗死区生物活性蛋白因子,并测量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肌收缩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注射胸腺肽β4后,心肌缺血组织中血管生长因子相关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心脏功能与心肌的收缩速率明显升高,而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β4保护心脏功能防止心肌缺血后器官功能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胸腺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雌激素、C反应蛋白与白介素6水平变化及其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冰 曾秋棠 朱元州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0年第6期522-524,共3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体内雌激素、C反应蛋白与白介素6水平的变化以及雌激素与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关系。方法对31例符合要求的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与44例非冠心病患者股动脉采血检测雌二醇、C反应蛋白与白介素6的浓度。结果...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体内雌激素、C反应蛋白与白介素6水平的变化以及雌激素与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关系。方法对31例符合要求的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与44例非冠心病患者股动脉采血检测雌二醇、C反应蛋白与白介素6的浓度。结果冠心病组的雌激素水平明显低于非冠心病组(18±7)vs(24±10)ng/L,P<0.05,而C反应蛋白与白介素6水平则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6.9±5.9)vs(1.9±1.3)mg/L;(59±11)vs(46±13)ng/L,P<0.01。雌二醇与C反应蛋白、白介素6没有明显的相关性(r=-0.106,-0.203,P>0.05)。结论雌二醇、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雌激素影响女性冠心病的发病与C反应蛋白以及白介素6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冠心病 雌激素 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配体罗格列酮防治实验性心力衰竭大鼠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雷健 刘洪智 +5 位作者 戚本玲 罗兵 李佐民 周军 贺立群 曹林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6期453-456,共4页
目的研究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心力衰竭大鼠左室重构和心功能及心肌MMPs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三组:①心力衰竭模型组(CHF,n=25),阿霉素2.5mg/kg,尾静脉注射,每周一次,连续10周;②心力衰竭模型+罗格列... 目的研究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心力衰竭大鼠左室重构和心功能及心肌MMPs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三组:①心力衰竭模型组(CHF,n=25),阿霉素2.5mg/kg,尾静脉注射,每周一次,连续10周;②心力衰竭模型+罗格列酮治疗组(ROS,n=25),ROS3mg/kg,每天1次,灌胃治疗;③正常对照组(CON,n=10)。12周时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ROS组较CHF组死亡率降低(20%vs40%,P<0.01)。与CON组相比,CHF组大鼠左室内径扩大,心功能明显下降;ROS组左室内径增加程度降低,心功能指标改善。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显示CHF组胶原容积分数(CVF)明显增高(P<0.01);而ROS组纤维化明显减轻,CVF降低(P<0.01)。CHF组左室心肌MMP-2、MMP-9及MT1-MMP表达较CON组明显升高(P<0.01),MMPs明胶酶活性显著增加(P<0.01),ROS组明显抑制MMP-2、MMP-9及MT1-MMP的表达(P<0.01),降低MMPs明胶酶活性(P<0.01),而TIMP-1的表达在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F-B活性在CHF组升高(P<0.01),而ROS干预明显降低NF-B活性(P<0.01)。结论PPARγ配体罗格列酮通过拮抗NF-B从转录水平抑制MMPs的表达及活性,进而阻止或延缓心力衰竭左室重构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酶体激增剂 胶原酶B NF-κB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炎症细胞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及辛伐他汀干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金盈 程翔 +1 位作者 廖玉华 逯保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大鼠心脏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和蛋白质产生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6只分3组:(1)假手术(Sham)组;...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大鼠心脏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和蛋白质产生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6只分3组:(1)假手术(Sham)组;(2)心肌梗死对照(MI-C)组;(3)辛伐他汀(MI-S)组。动物笼养4周取出心脏,沿乳头肌等分为二,一半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心脏细胞因子mRNA表达,另一半用Western blot测定细胞因子蛋白质生成量。结果Sham组上述细胞因子均无明显表达,MI-C组TNF-α,IL-1β,IL-6和IL-10 mRNA和蛋白产生均显著高于Sham组;同MI-C组比较,MI-S组的TNF-α,IL-1β,IL-6 mRNA和蛋白生成均显著下降,而IL-10的mRNA和蛋白明显升高。结论辛伐他汀明显降低AMI后大鼠心脏的致炎症细胞因子,而升高炎症保护因子IL-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炎症 细胞因子类 斯伐他汀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腺苷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家望 扬俊 +3 位作者 张朝晖 李稳慧 李松 冯义柏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5期378-380,共3页
目的研究心脏缺血预适应对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建立在体家兔心脏I/R模型,测定心肌腺苷含量,CK、LDH漏出率及心肌梗死面积,并观察心肌的组织切片和超微结构,以观察缺血预适应对I/R心肌损伤的保护效应。结果缺血预... 目的研究心脏缺血预适应对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建立在体家兔心脏I/R模型,测定心肌腺苷含量,CK、LDH漏出率及心肌梗死面积,并观察心肌的组织切片和超微结构,以观察缺血预适应对I/R心肌损伤的保护效应。结果缺血预适应组心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CK、LDH漏出率及心肌梗死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伴有心肌组织腺苷含量增高(P<0.01)。结论缺血预适应对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腺苷可能介导这种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心肌保护 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