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医学启示录
1
作者 王新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共2页
关键词 超声医学 临床诊断 治疗 启示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统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22
2
作者 殷兵 朱文杰 +1 位作者 李震 商功群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08-712,共5页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神经鞘瘤的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进行对照,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消化系统神经鞘瘤(肝脏2例,胰腺2例,胃12例和十二指肠2例)的病理学与影像学特征,包括肿瘤的发生部位、形状、大小以及...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神经鞘瘤的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进行对照,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消化系统神经鞘瘤(肝脏2例,胰腺2例,胃12例和十二指肠2例)的病理学与影像学特征,包括肿瘤的发生部位、形状、大小以及在CT和MRI上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8例肿瘤中,类圆形16例,分叶状2例。CT平扫均为低密度,在T1WI上为不均匀低信号,在T2WI上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早期,所有肿瘤均表现为不均匀轻度强化;增强晚期,肿瘤呈渐进性强化,表现为中度或明显强化。11例肿瘤内部可见到小结节状异常强化灶。14例胃肠道型神经鞘瘤均未出现明显囊变,仅1例出现点状钙化。4例非胃肠道神经鞘瘤中,3例发生囊变;3例发生钙化。18例肿瘤均未见明显出血。结论:消化系统神经鞘瘤具有一定的特征,胃肠道型和非胃肠道型神经鞘瘤具有不同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掌握其影像学征象可提高对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神经鞘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管壁运动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27
3
作者 陈明 谢明星 +5 位作者 王新房 吕清 王静 张静 王蕾 丁尚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9-552,共4页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足背动脉的管壁长轴方向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特点。方法使用西门子公司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结合同步心电图描记,声学采集条件下分别获取2型糖尿病足...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足背动脉的管壁长轴方向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特点。方法使用西门子公司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结合同步心电图描记,声学采集条件下分别获取2型糖尿病足背动脉无形态学改变患者20例(T2DM1组)、糖尿病足背动脉有形态学改变患者26例(T2DM2组)和20例无糖尿病健康人(正常对照组)足背动脉的长轴二维图像,并进行动态存储。测量足背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末内径(Ds),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并运用VVI软件进行脱机分析,测量足背动脉管壁长轴方向上的最大纵向运动速度(Vmax)、最大应变(Smax)及最大应变率(SRmax),并进行比较。结果T2DM1组患者足背动脉IMT、Ds和PSV测值与正常人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Vmax、Smax、SRmax测值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减低(P<0.05或0.01)。T2DM2组患者足背动脉IMT、Ds、PSV测值和Vmax、Smax、SRmax测值与T2DM1组及正常对照组各测值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VVI技术可用于T2DM足背动脉病变的分析,尤其对于临床未发现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内皮功能障碍可较早地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向量成像 足背动脉 超声检查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壁超声回声跟踪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颈动脉硬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静 谢明星 +3 位作者 王新房 吕清 冷松 郑智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86-989,共4页
目的应用血管壁回声跟踪技术(E-Tracking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早期硬化。方法在E-Tracking模式下,采集30例T2DM患者和40例正常人双侧颈总动脉的二维超声图像,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值(IMTm)、阻力指数(RI)、搏... 目的应用血管壁回声跟踪技术(E-Tracking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早期硬化。方法在E-Tracking模式下,采集30例T2DM患者和40例正常人双侧颈总动脉的二维超声图像,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值(IMT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收缩期、舒张期比值(S/D)。应用E-Tracking技术实时跟踪描记颈总动脉管壁的运动轨迹,系统自动得出颈总动脉收缩末期内径(Ds)、舒张末期内径(Dd)、硬度指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ρ)、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结果T2DM组颈总动脉IMTm、Ds、Dd、RI、PI及S/D测值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β、Ep、和PWVβ测值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或0.05),AC测值显著降低(P<0.05),AI测值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racking成像技术为T2DM患者颈动脉的早期硬化趋势提供了一种快速、无创、定量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声跟踪技术 2型糖尿病 颈总动脉 早期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弹性成像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和肱动脉血管壁弹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胡莉君 吕清 +5 位作者 王新房 王静 贺林 黄君红 段利科 丁灵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和肱动脉血管壁弹性的价值。方法使用高频线阵探头,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28例初诊T2DM患者和35名正常人的右侧颈动脉和右侧肱动脉血管壁弹性进行评估。结果T2DM组颈动脉及肱动...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和肱动脉血管壁弹性的价值。方法使用高频线阵探头,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28例初诊T2DM患者和35名正常人的右侧颈动脉和右侧肱动脉血管壁弹性进行评估。结果T2DM组颈动脉及肱动脉弹性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T2DM组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E峰)和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低于对照组(P<0.01,P<0.05)。T2DM组空腹血糖(FB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能方便、快捷、无创评价T2DM患者血管壁弹性的早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成像 糖尿病 2型 颈动脉 肱动脉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玉曼 谢明星 +6 位作者 吕清 卢晓芳 杨亚利 马红 方凌云 韩伟 李卫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93-1596,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4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及31例正常对照组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收缩峰值速度(V)、收缩峰值应变(ε)、收缩峰...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4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及31例正常对照组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收缩峰值速度(V)、收缩峰值应变(ε)、收缩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对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并分析影响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的指标。结果肺动脉高压患者各节段ε、SRs、SRe、SRa均较对照组均显著减低(P均<0.05),而V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收缩压是影响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重要因素(r =-0.292~-0.511,r=-0.276~-0.489,P均<0.05),三尖瓣环收缩峰值速度与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V、ε、SRs有良好的相关性(r=0.480~0.622,P<0.01)。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减低,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准确、客观地评价右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功能 肺动脉高压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右室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良玉 谢明星 +10 位作者 王新房 杨娅 吕清 杨颖 王静 黄润清 费洪文 陈立新 庄磊 卢晓芳 杨娅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5期535-538,共4页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容积及右室射血分数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扩大病人的右室功能变化。方法 分别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 3 0例正常人与 2 5例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扩大病人的右室收缩末期及舒...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容积及右室射血分数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扩大病人的右室功能变化。方法 分别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 3 0例正常人与 2 5例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扩大病人的右室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容积 (RVESV和RVEDV)、右室射血分数 (RVEF)、右室重量 (RVmass)。结果 ①正常人组内将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RVESV、RVEDV、RVEF、RVmass与二维超声心动图的测值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将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值进行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②正常人组的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值RVESV、RVEDV、RVmass均较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测值低 ,而RVEF测值较病人高。③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RVEDV的相关关系 (r =0 .93 4)。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通过测量正常人与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扩大病人的右室容积、射血分数及右室质量来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扩大病人的右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右室容积 右室射血分数 右室重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扭转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玲利 谢明星 +4 位作者 王新房 张利 吕清 王静 丁尚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13-1316,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左室扭转(LVtw)运动特征。方法DCM患者33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经胸采集3个心动周期标准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二维图像并存贮,运用Echo 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DCM)左室扭转(LVtw)运动特征。方法DCM患者33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经胸采集3个心动周期标准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二维图像并存贮,运用Echo 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获取每个切面的旋转值。左室扭转值定义为左室心尖部旋转值与心底部旋转值的差值。对不同研究对象间心率差异进行时间校标。结果从左室心尖来看,正常人LVtw运动主要表现为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和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心脏整体表现为心动周期内逆时针方向为主的扭转运动。DCM患者LVtw运动于收缩期仍维持心底部顺时针旋转、心尖部逆时针旋转及心脏整体收缩期逆时针方向的扭转运动,但其左室扭转峰值[(6.56±2.19)°/(14.44±1.55)°,P<0.001]显著减低。左室峰值扭转与左心功能显著正相关,相关关系密切(Spearman相关系数r=0.762,P=0.00)。结论DCM患者组收缩期左室扭转值减低对于左室收缩功能有很大影响。STI技术为准确地评估左心室扭转运动特征提供了全新的定量工具,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扩张型心肌病 左室 扭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介导微泡破裂增强体外基因转染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智毅 谢明星 +1 位作者 王新房 吕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37-1340,共4页
目的对超声促进基因转染的方法进行系统的优化研究,初步确定超声介导微泡破裂(UMMD)增强体外基因转染的最优参数。方法选用Ishikawa、Hela和MCF-73种细胞系为研究对象,用1MHz超声仪,超声强度为1.0W/cm2,系统研究不同参数下的细胞活力及... 目的对超声促进基因转染的方法进行系统的优化研究,初步确定超声介导微泡破裂(UMMD)增强体外基因转染的最优参数。方法选用Ishikawa、Hela和MCF-73种细胞系为研究对象,用1MHz超声仪,超声强度为1.0W/cm2,系统研究不同参数下的细胞活力及两种DNA质粒[红色荧光蛋白质粒(DsRed)和荧光素酶质粒(pCMV-LUC)]的基因转染情况,优化UMMD的转染条件(质粒浓度、占空比及辐照时间),分析SonoVue微泡对基因转染的增强作用。结果基因转染率随着质粒浓度的增加而增高,当质粒浓度达到30μg/孔时转染率最高,两种DNA质粒的最佳转染浓度相同。与10%占空比的超声辐照相比,20%占空比的转染率显著提高(P<0.01)。辐照3min时基因表达率最高,但存活率无明显下降(89.03±2.01)%,为最佳辐照时间。无超声辐照时,单独应用质粒或微泡+质粒的样本几乎不表达红色荧光蛋白。与单纯超声辐照相比,超声辐照联合SonoVue微泡可显著提高基因转染效率(P<0.01)。结论UMMD的转染参数影响转染效率和细胞活力,优化的参数有利于促进基因转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微泡 基因转染 空化 细胞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巧 李玲 +7 位作者 谢明星 吕清 杨亚利 袁莉 卢晓芳 李玥霖 张丽 李玉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35-2039,共5页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IVNC)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对34例IVNC患者(IVNC组)及2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超声检查,分析左心室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短轴切面及心尖左心室长轴...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IVNC)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对34例IVNC患者(IVNC组)及28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超声检查,分析左心室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短轴切面及心尖左心室长轴、四腔、两腔切面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图像。按照18节段划分法,记录左心室各节段心肌径向(Sr)、圆周(Sc)、纵向(εS)收缩期峰值应变,并将受累节段与未受累节段及对照组同水平相应节段进行比较。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IVNC组左心室所有节段心肌Sr、Sc、εS均减低(P<0.05)。②IVNC组非致密心肌(乳头肌及心尖水平)Sr、Sc、εS测值较同一水平致密心肌减低(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IVNC组心率、LADs、LVEDD、LVM、LVMI、EDV、ESV值均增加,IVSd、LVPWDd、LVEF值均减小(P<0.01)。结论 IVNC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减低,以受累节段收缩功能减低尤为明显。STI技术可准确定量分析IVNC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病 斑点追踪显像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被引量:10
11
作者 马红 谢明星 +5 位作者 胡莉君 王静 王新房 吕清 卢晓芳 杨亚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检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探讨STI评价左心室长轴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6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1例,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组25例;正常对照组37例。获取收缩期左心室长轴基...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检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探讨STI评价左心室长轴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6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41例,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组25例;正常对照组37例。获取收缩期左心室长轴基底段、中段、心尖段峰值应变,并计算左心室基底段、中段、心尖段收缩期平均峰值应变及左心室整体应变值。所有受检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正常。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左心室长轴室壁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组除心尖段外,其他各节段峰值应变低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两组糖尿病患者左心室长轴基底段、中段、心尖段收缩期平均峰值应变及左心室整体应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糖尿病并左心室肥厚组较单纯糖尿病组降低(P<0.01)。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左心室长轴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糖尿病 心室功能 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结合eFlow显像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指端微血管血流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吕清 袁莉 +3 位作者 王新房 谢明星 王静 卢晓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70-1572,共3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结合eFlow显像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指端微血管血流的临床价值。方法SLE患者未治疗组14例,治疗组17例,正常对照组32例。使用高频超声eFlow显像显示右手中指末节指腹和甲床内微血管的走行和分布,并计算甲床...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结合eFlow显像技术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指端微血管血流的临床价值。方法SLE患者未治疗组14例,治疗组17例,正常对照组32例。使用高频超声eFlow显像显示右手中指末节指腹和甲床内微血管的走行和分布,并计算甲床内血管-甲床像素比。结果①eFlow显像可清晰、连续显示正常组末节指腹的血管分支、吻合支及甲床血管网。②SLE患者指端血流显像欠清晰、连续性较差,血流分布减少,以未治疗组尤为显著。③正常组、治疗组及未治疗组的血管-甲床像素比呈递减趋势,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结合eFlow显像技术为探测SLE患者指端微血管血流,提供了一种敏感性高,空间分辨率好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eFlow显像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室扭转与同步性运动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淑珍 谢明星 +7 位作者 王新房 吕清 卢晓芳 杨亚利 李卫芹 付倩 黄君红 刘莹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3-426,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探讨尿毒症患者的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特征,并评价心肌同步性运动。方法尿毒症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1例。经胸采集并存储标准左心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二维图像,运用Echo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探讨尿毒症患者的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特征,并评价心肌同步性运动。方法尿毒症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1例。经胸采集并存储标准左心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二维图像,运用EchoPAC超声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计算左心室心尖部旋转角度及达峰时间、心底部旋转角度及达峰时间、左心室峰值扭转角度及达峰时间、主动脉瓣关闭时间点扭转角度、解旋率,并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①尿毒症患者左心室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Prot)、峰值扭转角度(Ptw)、主动脉瓣关闭时间点扭转角度(AVCtw)及解旋率(UntwR)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尿毒症患者心尖部旋转角度达峰时间、扭转角度达峰时间均明显延迟于主动脉瓣关闭时间,而心底部旋转角度达峰时间早于主动脉瓣关闭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尿毒症患者Ptw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心尖部旋转速度峰值(PTVap)高度相关(P<0.05)。结论STI技术可准确、无创地评价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并能从旋转运动的角度评估心肌运动的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尿毒症 心室功能 斑点追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向量成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收缩期左心室涡流状态 被引量:15
14
作者 胡彧 谢明星 +2 位作者 覃小娟 贺林 王新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73-187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腔内血液流场和流体力学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心肌梗死患者和20名正常人分别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连续四个心动周期的标准心尖三腔心切面彩色血流动态图像。应用VFM技术进... 目的探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腔内血液流场和流体力学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心肌梗死患者和20名正常人分别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连续四个心动周期的标准心尖三腔心切面彩色血流动态图像。应用VFM技术进行脱机分析,测量收缩期左心室内涡流纵径、横径、涡流于左心室内纵向、横向位置、涡流最大向量速度,观察收缩期涡流演变过程,比较心肌梗死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结果收缩早期心肌梗死患者涡流纵径大于正常人(0.49±0.21vs0.21±0.12,P<0.05),纵向位置高于正常人(0.60±0.08vs0.85±0.05,P<0.05),最大向量速度减低[(31.10±8.54)cm/svs(44.58±16.39)cm/s,P<0.05],心肌梗死患者收缩期涡流持续时间较长。结论心肌梗死患者收缩期左心室腔内涡流长径、纵向位置及涡流最大向量速度与正常人之间存在差异。VFM为心腔内血流结构及心脏整体功能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血流向量成像 心肌梗死 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超声造影剂在超声辐照下对肝细胞产生的生物效应 被引量:8
15
作者 项飞翔 王新房 +3 位作者 谢明星 周翔 张艳容 张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超声造影剂全氟显在不同机械指数(MI)超声辐照下对正常肝细胞(HL-7702)的声孔效应及细胞损伤。方法在不同的MI(分别为0.15、0.61、1.2、1.9)下分别对各组加入全氟显的旋转的HL-7702细胞悬液进行超声辐照,频率2MHz,持续照射... 目的探讨国产超声造影剂全氟显在不同机械指数(MI)超声辐照下对正常肝细胞(HL-7702)的声孔效应及细胞损伤。方法在不同的MI(分别为0.15、0.61、1.2、1.9)下分别对各组加入全氟显的旋转的HL-7702细胞悬液进行超声辐照,频率2MHz,持续照射时间10min。对照组未经超声辐照。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大分子物质FD500进入细胞的情况,检测发生声孔效应的百分率,应用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力,以Annexin Ⅴ-FITC/PI双染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声孔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声孔效应均有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MI的升高,声孔效应也随之增加,MI为1.2及1.9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损伤随着MI的升高,细胞损伤(溶解+凋亡)虽有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仅当MI为1.9时细胞损伤增加的程度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于诊断的超声可使加入全氟显的HL-7702细胞悬液发生声孔效应。随着MI的升高声孔效应也随之增加;MI≤1.2时,全氟显不引起明显的细胞损伤,当MI=1.9时细胞损伤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剂 肝细胞 声孔效应 细胞溶解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超声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节段收缩同步性与整体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彭源 杨军 +4 位作者 谢明星 张丽 方凌云 曹海燕 孙丹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3-528,共6页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节段收缩同步性与整体收缩功能,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HCM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43例行RT-3DE检查。Tomtec 4D LV-Analysis软件分析RT-3DE图像,获得...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节段收缩同步性与整体收缩功能,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HCM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43例行RT-3DE检查。Tomtec 4D LV-Analysis软件分析RT-3DE图像,获得左室容积、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同步性指标(Tmsv16-SD%和Tmsv16-Dif%)等参数。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软件分析RT-3DE图像获得左室质量(LV Mass)、左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S)、圆周应变(GCS)、面积应变(GAS)、径向应变(GRS)等参数,对组间上述参数进行比较,对左室收缩同步性参数与心肌应变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明显减小(P<0.01),LV Mass增加(P<0.05),两者LVEF无显著性差异。②与对照组比较,HCM组Tmsv16-SD%与Tmsv16-Dif%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左室心肌GLS、GAS、GRS均明显减弱(均P<0.01),两者GCS无显著性差异。④Tmsv16-SD%与GLS、GCS、GAS、GRS有明显相关性(均P<0.01);Tmsv16-Dif%与GLS、GCS、GAS、GRS有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 HCM患者左室各节段收缩同步性降低且整体收缩功能减低,左室心肌收缩不同步是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减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肥厚型心肌病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应变 收缩同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升主动脉壁运动特征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蕾 谢明星 +7 位作者 王新房 吕清 王静 鲍玉婷 郑少萍 陈明 张静 张玲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54-1057,共4页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imaging,VVI)技术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升主动脉壁运动特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Sequoia512超声诊断仪的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定量分析,测...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imaging,VVI)技术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升主动脉壁运动特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Sequoia512超声诊断仪的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定量分析,测量升主动脉长轴上前壁各点的收缩期及舒张期最大纵向运动速度(Vs,Ve)、应变(Ssmax,Semax)及应变率(SRsmax,SRemax)。结果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升主动脉内径较正常对照组增宽,升主动脉前壁运动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升主动脉管壁运动同步协调,长轴切面上前壁各点向量幅度基本相等,收缩期达峰时间一致(P>0.05)。②升主动脉长轴前壁各点纵向速度曲线呈现为规律波群:收缩期为S波,舒张期为E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期S波、舒张期E波速度Vmax、应变Smax、应变率SRmax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升主动脉长轴前壁各点收缩期S波达峰时间较正常对照组提前,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直观准确显示升主动脉管壁的纵向运动协调特性,为临床了解高血压患者的大动脉弹性异常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向量成像 高血压 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构型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荔 吕清 +5 位作者 谢明星 李玲 李玉曼 武晓燕 王巧 李玥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左心室构型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方法 高血压组为50例左心室构型正常[即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男性<125g/m2,女性<120g/m2,相对室壁厚度(RWT)<0.4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左心室构型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方法 高血压组为50例左心室构型正常[即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男性<125g/m2,女性<120g/m2,相对室壁厚度(RWT)<0.4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正常对照组为50名年龄、体表面积与研究组相匹配的正常人。采集全部受检者心尖四腔心全容积图像,采用QLab软件脱机分析,获取左心房容积曲线,得到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及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re)。计算出左心房总排空容积(LAVt)、左心房总排空分数(LAVtEF)、左心房被动排空容积(LAVp)、左心房被动排空分数(LAVpEF)、左心房主动排空容积(LAVa)、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LAVaEF)及管道容积(CV)。同法测量左心室最大容积(LVmax)及最小容积(LVmin),并计算左心室搏出量(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上数据均用体表面积(BSA)标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左心房LAVmax、LAVmin、LAVpre、LAVt、LAVa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AVtEF、LAVpEF、LAVaEF、LAVp、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左心室LVmax、SV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min、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心室构型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储存器功能明显增加,助力泵功能有所增加,管道功能无变化。高血压左心室构型正常患者左心房容积及功能的变化早于左心室构型变化,评价左心房功能可更早地反映高血压对心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房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心肌超声造影评价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心肌血流灌注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燕 吕清 +4 位作者 王新房 王静 丁尚伟 陈明 张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55-1958,共4页
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经静脉实时心肌超声造影(RT-MCE)评价冠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CA)造影结果,按CA狭窄程度将其所供应的心肌节段分为A组、B组及C组,其中C组再按有无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成有侧支... 目的探讨静息状态下经静脉实时心肌超声造影(RT-MCE)评价冠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CA)造影结果,按CA狭窄程度将其所供应的心肌节段分为A组、B组及C组,其中C组再按有无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成有侧支循环形成的C1组及无侧支循环形成的C2组。对25例冠心病患者及16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行RT-MCE,从MCE再灌注充盈曲线获得平台期峰值强度(A值)和曲线上升斜率(β值)分析心肌灌注。结果定性分析:病例组中有271个心肌节段MCE表现为灌注良好,81个心肌节段MCE表现为低灌注。定量分析:①A组及C1组的A值、β值及A×β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及C2组的β值、A×β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β值分别为0.67±0.57vs0.97±0.65,0.65±0.80vs0.97±0.65;A×β值分别为4.51±3.89vs6.86±5.61,3.18±3.10vs6.86±5.61,P<0.05)。③当无侧支循环开放时,β及A×β值均随着CA狭窄程度加重呈不同程度递减,侧支循环开放,可能会高估CA狭窄时的心肌血流灌注。结论在静息状态下,RT-MCE可较好地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的心肌血流灌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超声心动描记术 冠状动脉狭窄 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性超声介导体外基因转染的参数优化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智毅 谢明星 +1 位作者 王新房 吕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11-151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性超声(TUS)参数对基因转染的作用,优化TUS参数以实现高效率的转染,减少对细胞活力和质粒完整性的影响。方法将质粒和Sono Vue微泡加入培养的Hela细胞后行超声辐照,改变超声强度、占空比以及辐照时间等参数,比较不同的...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性超声(TUS)参数对基因转染的作用,优化TUS参数以实现高效率的转染,减少对细胞活力和质粒完整性的影响。方法将质粒和Sono Vue微泡加入培养的Hela细胞后行超声辐照,改变超声强度、占空比以及辐照时间等参数,比较不同的TUS辐照策略对细胞活力及红色荧光蛋白(DsRed)表达效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辐照参数,并对质粒完整性进行分析。结果低超声强度(0.4 W/cm^2、1.0 W/cm^2)、低占空比(10%和20%)时,细胞存活率较高(>80%),辐照1 min和3 min之间的细胞活力差异不明显(P>0.05)。当增加超声强度(1.6 W/cm^2、2.2 W/cm^2)和占空比(50%)时,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5)。当20%占空比,1.0 W/cm^2的TUS辐照3 min时,可实现最高的转染率。质粒DNA结构的完整性不受优化的TUS参数影响。结论TUS是一种有效的基因输送方法,优化的参数在无显著细胞死亡和DNA损伤的前提下增加转染,这种非侵袭性的基因转染方法可能是临床基因疗法的一种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声孔效应 转染 基因传输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