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前体药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陆鹏 童强松 +5 位作者 姜凤超 陈方敏 郑丽端 张胜民 曾甫清 董继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 制备姜黄素前体药物,使其在肿瘤细胞内高选择性活化,为进一步开展肿瘤靶向性化疗奠定基础。方法 以姜黄素分子结构为基础,化学合成N-马来酰-L-缬氨酸酯姜黄素、N-马来酰-甘氨酸酯姜黄素,红外光谱法进行鉴定;MTT比色分析法比... 目的 制备姜黄素前体药物,使其在肿瘤细胞内高选择性活化,为进一步开展肿瘤靶向性化疗奠定基础。方法 以姜黄素分子结构为基础,化学合成N-马来酰-L-缬氨酸酯姜黄素、N-马来酰-甘氨酸酯姜黄素,红外光谱法进行鉴定;MTT比色分析法比较两种姜黄素前体药物作用6~24h后,人膀胱癌EJ细胞及肾小管上皮HKC细胞生长抑制的差异。结果 20~40μmol·L^-的N-马来酰-L-缬氨酸酯姜黄素、N-马来酰-甘氨酸酯姜黄素作用6~24h后,EJ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71%~65.13%(P〈0.05)、10.96%~73.01%(P〈0.05),呈浓度、时间依赖性。与同浓度姜黄素比较,两种前体药物对HKC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均降低(P〈0.01)。结论 本研究成功的合成了两种姜黄素的前体药物,N-马来酰-L-缬氨酸酯姜黄素、N-马来酰-甘氨酸酯姜黄素;二者均能体外抑制人膀胱癌EJ细胞增殖,其对人肾小管上皮HKC细胞的抑制毒性作用低于姜黄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前体药物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莓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炎机制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庞然 张淑玲 +3 位作者 赵雷 刘双林 董继华 叶翩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1-485,共5页
目的研究蛇莓乙醇提取物在体外的抗炎作用,初步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通过脂多糖(LPS)干预RAW264.7巨噬细胞系建立炎症细胞模型,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TNF-α、NO的分泌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TNF-α、i NOS、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 目的研究蛇莓乙醇提取物在体外的抗炎作用,初步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通过脂多糖(LPS)干预RAW264.7巨噬细胞系建立炎症细胞模型,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TNF-α、NO的分泌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TNF-α、i NOS、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HO-1的蛋白表达量,免疫细胞化学法检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分布变化。结果蛇莓提取物干预后细胞所分泌的炎症介质(TNF-α和NO)与炎症模型组相比均显著降低(均P<0.01),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蛇莓提取物干预后细胞TNF-α、i N-OS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HO-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也存在剂量依赖关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药物干预后HO-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免疫细胞化学法结果显示仅有LPS干预时,NF-κB表达增强且集中分布在细胞核,而药物干预时,NF-κB多分布在胞质。结论蛇莓提取物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下调巨噬细胞表达炎症介质,同时促进HO-1的释放而发挥一定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莓 RAW264.7细胞系 核因子-ΚB 炎症介质 血红素氧合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中p53突变及Bcl-2、PCNA表达与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被引量:5
3
作者 朱朝辉 邢诗安 +2 位作者 程平 曾甫清 鲁功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82-585,共4页
目的 探讨膀胱癌中p5 3突变和Bcl 2、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与细胞增殖、凋亡和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SABC免疫组化检测 6 2例膀胱癌标本Bcl 2、p5 3和PCNA的表达。计算肿瘤细胞中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即增殖指数 (PI)。T... 目的 探讨膀胱癌中p5 3突变和Bcl 2、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与细胞增殖、凋亡和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SABC免疫组化检测 6 2例膀胱癌标本Bcl 2、p5 3和PCNA的表达。计算肿瘤细胞中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即增殖指数 (PI)。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计算肿瘤细胞中凋亡细胞的百分比即凋亡指数 (AI)。结果  6 2例膀胱癌中 ,5 0例 (80 6 % )发生 p5 3突变 ,其中G3 级的突变率为 91 3% ,较G1级 (72 7% )和G2 级(78 5 % )更多见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T2 期 p5 3突变率 (95 7% )较Ta 1期 (71 8% )高 (P <0 0 1)。14例 (2 2 5 % )发现有Bcl 2表达 ,Bcl 2表达阳性率在G3 级中明显高于G1和G2 级 (P <0 0 5 ) ,但与分期无相关性(P >0 0 5 )。Bcl 2表达与p5 3突变无关。PI为 17 3%~ 4 1 8% (平均为 2 2 4 % ) ,AI为 1 9%~ 3 5 % (平均为2 9% ) ,PI与肿瘤分级、分期相关 ,AI与肿瘤的分级明显相关。结论 p5 3突变与浸润性行为呈正相关。在膀胱癌中 p5 3和PCNA过表达可提示预后。随着肿瘤的进展 ,肿瘤细胞过度增殖可能伴有频繁的凋亡 ,但增殖指数的增加明显强于凋亡指数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突变 膀胱癌 PCNA BCL-2表达 凋亡细胞 肿瘤 增殖 细胞 PI 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RNA沉默TRAF6基因对急性肝损伤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陈锋 张芙蓉 +3 位作者 何生松 庞然 许娟娟 董继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8-283,310,共7页
目的通过shRNA沉默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u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6,TRAF6)基因表达,研究TRAF6沉默基因对内毒素/D-氨基半乳糖(LPS/D-Gal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实验筛选... 目的通过shRNA沉默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u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 6,TRAF6)基因表达,研究TRAF6沉默基因对内毒素/D-氨基半乳糖(LPS/D-Gal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实验筛选针对TRAF6基因的最有效小干扰RNA(siRNA)序列,采用流体力学注射法将pTRAF6-shRNA表达质粒转染BALB/c小鼠,24h后重复注射1次。第2次注射后24h,予LPS/D-GalN腹腔注射制备急性肝衰竭内毒素炎症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空白质粒/LPS组及RNAi/LPS组。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病理变化,Real-time PCR检测TRAF6、IL-6及COX-2mRNA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β及TGF-β1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肝细胞TRAF6、NF-κB p65的表达。结果 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TRAF6-shRNA1能有效沉默TRAF6mRNA及蛋白表达,其中TRAF6mRNA表达较正常小鼠下降约60.13%,TRAF6蛋白表达降低约52.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LISA检测显示各组小鼠TNF-α、IL-1β均于造模后8h达到峰值,TGF-β1于16h达到峰值;RNAi/LPS组小鼠血清TNF-α、IL-1β及TGF-β1水平明显低于同时间点模型对照组。Real-time PCR结果显示RNAi/LPS组小鼠IL-6、COX-2及TRAF6mRNA表达下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NAi/LPS组小鼠肝组织总蛋白NF-κB p6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无差异,而胞核NF-κB p65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 pTRAF6-shRNA可能通过下调NF-κB p65水平,抑制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表达水平,从而减轻内毒素/半乳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6 RNA干扰 TLR4信号通路 NF-κB 急性肝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RNA沉默基因DNMT1的表达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士龙 曾甫清 +3 位作者 彭世波 董继华 廖贵益 汪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体外研究shRNA(short hairpin RNA)沉默基因DNMT1的表达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DNMT1在膀胱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给予脂质体)、HK组(含无效干扰序列的质粒)及pshRNA-DNMT1组;常规... 目的体外研究shRNA(short hairpin RNA)沉默基因DNMT1的表达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DNMT1在膀胱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给予脂质体)、HK组(含无效干扰序列的质粒)及pshRNA-DNMT1组;常规培养膀胱癌T24细胞株,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pshRNA-DNMT1转染进入T24细胞,然后进行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DNMT1 mRNA及蛋白质水平变化;进行MTT、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24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重组质粒pshR-NA-DNMT1成功转染进入膀胱癌T24细胞;经RT-PCR检测pshRNA-DNMT1组DNMT1 mRNA表达减少,24、48、72h的抑制率分别是28.44%、52.48%、70.91%;转染pshRNA-DNMT1后,T24细胞中DNMT1蛋白24、48和72 h的抑制率分别为24.27%、57.79%、69.74%;在MTT检测中,pshRNA-DNMT1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在24、48、72 h分别为(4.34±0.76)%,(9.87±1.54)%和(13.78±1.9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转染24、48和72 h后,pshRNA-DNMT1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87±0.81)%、(8.69±1.23)%和(11.46±1.24)%,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重组质粒pshRNA-DNMT1能有效降低膀胱癌细胞中DNMT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T24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1基因 RNA干扰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膀胱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缺氧诱导丝裂原因子基因启动子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郑丽端 童强松 +4 位作者 蔡嘉斌 蒋国松 刘媛 杜志勇 董继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35-741,共7页
缺氧诱导丝裂原因子(hypoxia-induced mitogenic factor,HIMF)是一种肺组织特异性生长因子,可刺激肺细胞增生和再生,但HIMF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尚未明确.为探索HIMF基因转录调控机制,首先以小鼠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方法获得-348^... 缺氧诱导丝裂原因子(hypoxia-induced mitogenic factor,HIMF)是一种肺组织特异性生长因子,可刺激肺细胞增生和再生,但HIMF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尚未明确.为探索HIMF基因转录调控机制,首先以小鼠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方法获得-348^+61bp、-302^+61bp、-131^+61bp、-68^+61bp的HIMF启动子片段,再将其定向克隆入pGL3-Basic载体,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制备转录因子ETS-1结合位点的突变或缺失体.在阳离子脂质体的介导下,报告基因载体分别瞬时转染正常氧浓度条件下培养的小鼠肺上皮MLE-12和MLE-15细胞、结肠癌CT26细胞.结果发现,各HIMF启动子片段在MLE-12、MLE-15细胞中均有活性,但在CT26细胞中活性缺失;-302^-131bp区存在HIMF启动子的核心调控元件.针对该区域ETS-1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突变或缺失,能导致HIMF启动子活性显著降低;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表明,该区段能结合ETS-1.结果提示,转录因子ETS-1参与正常氧浓度下HIMF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为研究HIMF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丝裂原因子 启动子 报告基因 结构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决定小鼠胎肝激酶-1基因启动子的基本活性 被引量:2
7
作者 郑丽端 童强松 +3 位作者 杨渝珍 侯晓华 杨秀萍 董继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25-630,共6页
为克隆小鼠胎肝激酶-1(fetal liver kinase-1,FLK-1)基因上游启动子序列,并观察其不同截短片段在小鼠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启动子活性,以小鼠全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方法获得-258^+299bp、-96^+299bp、-71^+299bp、-36^+299bp大小的FLK-... 为克隆小鼠胎肝激酶-1(fetal liver kinase-1,FLK-1)基因上游启动子序列,并观察其不同截短片段在小鼠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启动子活性,以小鼠全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方法获得-258^+299bp、-96^+299bp、-71^+299bp、-36^+299bp大小的FLK-1启动子片段,将其定向克隆入pGL3-Basic,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制备NF-κB结合位点的突变或缺失体.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下,报告基因载体瞬时转染小鼠血管内皮细胞株SVEC4-10.结果发现,在小鼠血管内皮细胞中,各FLK-1启动子片段均有活性;-71^-36bp区存在FLK-1启动子的核心调控元件.针对该区域NF-κB结合位点进行突变或缺失,能导致启动子活性显著降低;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表明该区段能结合转录因子NF-κB.结果提示,成功克隆了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具有活性的FLK-1上游启动子序列,NF-κB是决定其基本活性的重要转录因子,为进一步研究FLK-1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肝激酶-1 血管内皮细胞 启动子 报告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REL M-beta基因启动子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郑丽端 童强松 +3 位作者 杨渝珍 侯晓华 杨秀萍 董继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48-553,共6页
为克隆人类抵抗素样分子β(resistin-like molecule beta,RELMβ)基因的上游启动子序列,并观察其不同截短片段的启动子活性,以人类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方法获得-871~+50bp、-729~+50bp、-471~+50bp、-438~+50bp、-371~+50b... 为克隆人类抵抗素样分子β(resistin-like molecule beta,RELMβ)基因的上游启动子序列,并观察其不同截短片段的启动子活性,以人类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方法获得-871~+50bp、-729~+50bp、-471~+50bp、-438~+50bp、-371~+50bp大小的RELMβ启动子片段,将其定向克隆入pGL3-Basic载体,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制备转录因子CDX-2结合位点的突变或缺失体.在阳离子脂质体的介导下,报告基因载体分别瞬时转染人胚肾293细胞、结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宫颈癌HeLa细胞.结果发现,各RELMβ启动子片段在293、HCT116、SW480细胞中均有活性,但在HeLa细胞中活性缺失;-471~-438bp区存在RELMβ启动子的核心调控元件.针对该区域CDX-2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突变,能导致RELMβ启动子活性显著降低;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表明,该区段能结合CDX-2.结果提示,成功克隆了具有活性的RELMβ启动子序列,CDX-2为其重要的转录因子,为研究RELMβ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抗素样分子家族(RELMβ)基因 启动子 报告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组织特异性基因HIMF的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郑丽端 童强松 +3 位作者 蔡嘉斌 蒋国松 刘媛 董继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1-434,共4页
目的克隆小鼠肺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缺氧诱导丝裂原因子(hypoxia-induced mitogenic factor,HIMF),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IMF基因在小鼠不同脏器中的表达;从小鼠肺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扩增全长HIMF... 目的克隆小鼠肺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缺氧诱导丝裂原因子(hypoxia-induced mitogenic factor,HIMF),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IMF基因在小鼠不同脏器中的表达;从小鼠肺组织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法扩增全长HIMF cDNA,克隆至T载体后进行核酸序列分析,并将其正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Zeo(+)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EcoRⅠ;重组子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的介导下瞬时转染胚胎纤维母细胞NIH/3T3、肺Ⅱ型上皮细胞MLE-12、血管内皮细胞SVEC4-10,用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细胞HIMF表达水平。结果HIMF特异性表达于小鼠肺组织,而其他脏器未见表达。成功克隆了小鼠HIMF全长cDNA(336bp),与GenBank报道的序列一致。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MF转染细胞后,细胞内HIMF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从小鼠肺组织中克隆出HIMF这一组织特异性基因,为深入研究HIMF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肺部疾病靶向性生物治疗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丝裂原因子 组织特异性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类似物早期病毒学应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TRAIL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屏 王华 +1 位作者 曾令兰 朱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索核苷类似物早期病毒学应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血清sTRAIL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60例CHB均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根据治疗24周末HBVDNA水平将患者分为完全病毒学应答组、部分病毒学应答组、无... 目的:探索核苷类似物早期病毒学应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血清sTRAIL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60例CHB均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根据治疗24周末HBVDNA水平将患者分为完全病毒学应答组、部分病毒学应答组、无病毒学应答组,设正常对照组。采集治疗前、治疗4、12、24周末患者的血清,检测血清sTRAIL水平,同时检测IFN-γ、ALT水平。结果:患者治疗前sTRAIL、IFN-γ及ALT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sTRAIL水平在完全应答组治疗4周末、部分应答组治疗12周末下降。与治疗前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末完全应答组sTRAIL水平低于同期部分应答组(P<0.05)。IFN-γ水平在完全应答组治疗4周末、部分应答组治疗12周末升高,与治疗前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完全应答组IFN-γ水平在治疗4周末与同期部分应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水平在三组的治疗过程中均逐步下降,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应答组治疗前sTRAIL水平与IFN-γ水平、ALT水平呈正相关(P<0.01),治疗后sTRAIL水平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CHB血清sTRAIL水平升高;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早期病毒学应答者血清sTRAIL水平下降,尤其是完全应答者在疗程的第4周就有明显的变化。sTRAIL在CHB免疫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在其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免疫恢复中也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核苷类似物治疗CHB早期应答指标预测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IL 慢性乙型肝炎 核苷类似物 早期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反义核酸结合位点的体外筛选及鉴定
11
作者 郑丽端 童强松 +4 位作者 杨渝珍 陈方敏 曾甫清 汪良 董继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5-220,共6页
合成 2 0mer随机寡核苷酸文库 ,与体外转录出的全长survivincRNA杂交 ,RNaseH酶切割后 ,经引物延伸、放射自显影 ,共筛选出 13个针对survivin基因的反义结合位点 (antisenseaccessiblesites ,AAS) .运用RNADraw软件分析、选定具有显著... 合成 2 0mer随机寡核苷酸文库 ,与体外转录出的全长survivincRNA杂交 ,RNaseH酶切割后 ,经引物延伸、放射自显影 ,共筛选出 13个针对survivin基因的反义结合位点 (antisenseaccessiblesites ,AAS) .运用RNADraw软件分析、选定具有显著茎环结构的 4个位点 ,合成互补性反义寡核苷酸AS ODN1、AS ODN2 、AS ODN3 、AS ODN4并转染高表达survivin基因的胃癌细胞株MKN 4 5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MKN 4 5细胞的survivinmRNA和蛋白水平均有显著的下降 ;MTT比色法证实 6 0 0nmol LAS ODN1~AS ODN4转染 2 4h后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透射电镜、annexinⅤ FITC和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均检测到细胞凋亡 .说明运用随机寡核苷酸文库 RNaseH酶切割与计算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在体外有效筛选出survivin的反义核酸结合位点 ,其相应的反义寡核苷酸能阻断survivin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基因 反义结合位点 随机寡核苷酸文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雪草酸对HSC-T6细胞Smad7和PPARγ的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杰 曾令兰 +1 位作者 王华 刘朝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51-253,264,共4页
目的检测积雪草酸对HSC-T6细胞Smad-7和PPARγ的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积雪草酸抗肝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用MTT实验检测积雪草酸对HSC-T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抑制率,确定积雪草酸作用浓度;设置空白对照组与积雪草酸干预组,用... 目的检测积雪草酸对HSC-T6细胞Smad-7和PPARγ的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积雪草酸抗肝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用MTT实验检测积雪草酸对HSC-T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抑制率,确定积雪草酸作用浓度;设置空白对照组与积雪草酸干预组,用半定量RT-RCR检测两组HSC-T6细胞Smad7和PPARγ的mRNA表达差异。结果积雪草酸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药物浓度为10、20、30、40、50、70、90μmol/L时,抑制率分别为7.47%、12.42%、13.97%、21.32%、47.31%、51.18%、60.36%。空白对照组和积雪草酸干预组的半定量RT-PCR的结果分别为:Smad7/GAPDH mRNA空白对照组为0.267±0.037,积雪草酸干预组为0.358±0.035;PPARγ/GAPDH mRNA空白对照组为0.157±0.054,积雪草酸干预组为0.570±0.066。两组结果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雪草酸可以上调HSC-T6细胞Smad7和PPARγ的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HSC-T6细胞合成和分泌胶原,改善肝纤维化的病理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Smad7蛋白质 PPARΓ RNA信使 积雪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